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蘇氏節孝坊
蘇氏節孝坊
時間
1880年08月
地點
新竹
相關人物
吳國步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蘇氏節孝坊位於新竹市北區湳雅里武陵段719地號,是為了旌表竹塹吳國步之妻蘇氏的節孝事蹟而於清光緒6年(1880年)所建的牌坊。這座牌坊是目前新竹地區保存最完整,環境最沒有遭到破壞的節孝坊,並且於民國74年8月19日經內政部公告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蘇氏節孝坊為四柱三間三層牌坊,牌坊寬度大約五米四,為清光緒16年(西元1890年)所建。和本省其他的牌坊相較之下是屬於較晚期的作品。 蘇氏坊因建造的年代較晚,在外觀上也有更細膩的表現。首先,在最頂的檐石下加一石樑,利用它的重量使二短柱更為穩定。它的中柱及邊柱為強調透視效果因而較高,而支持第三層的短柱則較矮,使坊顯得更為高大。另明間與次間的額坊比較寬,使得坊外觀更為高聳雄偉。 蘇氏坊是雕刻豐富的石坊,與其他地區石坊相較下可看出坊的演變愈到後期,其形式愈具像而華麗,若干仿木造的抽象構材也逐漸發展出一套屬於本省式樣建坊的系統。
事件背景:
蘇進治(1796年-1865年)是吳國步的妻子。吳國步早逝後,蘇進治原欲自殺殉死;但是,想到尚未長大的孩子,她決定留下來撫養孩子長大。
後來,她的兒子吳士敬在同治9年(1870年)考取舉人,並加捐成為內閣中書。
此後,地方仕紳以蘇進治守寡多年撫養小孩成人的事蹟向官府為她申請建立旌表牌坊;在官府核准後,該牌坊終於在光緒6年(1880年)建成。
光緒15年(1889年),吳士敬也被巡撫劉銘傳題請旌表,並獲准入祀孝悌祠;此後,母子倆的節孝事蹟在當地傳為佳話。
Top
發生過程:
蘇氏節孝坊建於1880年,位於湳雅街,為表揚吳國步妻子蘇氏的事蹟而建,由於位置偏遠,保存也最 完整,吳國步為淡水廳儒士例贈文林郎,在淡水廳築磚石城時曾出錢出力,是當時的士紳之一,可惜 英年早逝,其妻蘇氏失志守寡,享年74歲。
吳國步,臺灣府淡水廳人,祖籍廣東省嘉應州,生卒年不詳,是清末著名文人吳子光之叔。娶蘇氏為妻,生子吳子敬,字以讓,是同治9年(1870年)的舉人。蘇氏在吳國步死時才廿六歲,原欲殉死,但念及孤兒尚待哺育,就矢志守寡。蘇氏生性儉樸,但是鄰里貧乏則能量力資助,並且母兼父職,教導兒子讀書,絲毫不苟,卒年七十歲。蘇氏節孝坊為四柱三間三層式的石坊,明間寬為次間的三倍,柱頂沒有櫨斗,直撐中檐及下檐。中央大額枋以「雙龍搶珠」及「龍鳳呈祥」圖像於陰陽兩面。額枋上有橫額兩塊,上面一塊書:「節孝」兩字;下面一塊則刻:「旌表臺北府新竹縣及前臺灣府淡水廳故儒士例贈文林郎吳國步之妻蘇氏坊」。中檐與下檐不做翼角起翹,檐口不刻瓦當與滴水圖像,與新竹地區大多數牌坊的特徵相同,通常檐頂平直,兩端安獅座,檐端雕成如樑端的葫蘆線腳。頂檐是覆蓋聖旨牌,避免日曬雨淋的遮蔽物,形象如建築
歷史影響:
蘇氏節孝坊形制與楊氏節孝坊相近,同為四柱三間三層規模,材料的用花崗石與青斗石混合建造。 蘇氏節孝坊是新竹四座節孝坊最晚建造者,形制雖然相似,但比例上比較高聳,而顯得挺拔秀麗。 在雕刻方面,明間大坊中央雕雙龍搶珠,雙鳳呈祥,左右次間的麒麟雕刻為透雕手法,坊上雕的是琴 棋書畫,均可見其高超之匠藝。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