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苗栗文昌祠
苗栗文昌祠
時間
1885年08月
地點
苗栗
相關人物
林際春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苗栗文昌祠位於臺灣苗栗縣苗栗市,於民國74年(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臺閩地區三級古蹟,後改為苗栗縣縣定古蹟。該建築興建於清光緒8年(1882年),於光緒11年(1885年)完工,在苗栗縣剛創設未建縣衙時,首任知縣林桂芬即暫藉此處辦公,此外這裡也曾設有英才書院,也是臺灣日治時期創立的詩社——栗社的活動場地。
事件背景:
苗栗文昌祠的設立是當地仕紳如例貢生林際春等人倡建,聘請地理師王東海選定現址,依照「戍山辰向」方位而建,清
光緒8年(1882年)動工後於光緒11年(1885年)落成。
光緒15年(1889年)苗栗縣設立,由於縣衙未建,首任知縣林桂芬便暫用文昌祠辦公,而在同年冬天仕紳謝維岳等人倡議在文昌祠倉頡廳創辦英才書院以培養人才。英才書院創設後運作了六年,於臺灣日治時期廢止。
日治初期,文昌祠曾被用做憲兵屯駐所、公學校分教場、支廳宿舍,後來在栗社在昭和2年(1927年)成立後,文昌祠成為其活動的場地。
昭和10年(1935年)4月21日的關刀山大地震中,文昌祠也受到損傷,重建時因為經費不足,兩側廂房只重建了右廂房。二次大戰期間,前埕建有三座防空壕,左廂房原址改為市場用地。
二次大戰結束後,右廂房租給商家使用,文昌祠變為兩進兩廊式的建築格局。
民國58年(1969年)時文昌祠曾進行大規模整修,後於民國72年(1983年)因大木結構油漆剝落而重新油漆。而在指定為古蹟後,文昌祠於民國86年(1997年)進行整修,在民國91年(2002年)時完工。
Top
發生過程:
苗栗文昌祠位於現在的苗栗縣苗栗市區西南,中正路與文昌路交叉口上。面積為1,387平方公尺,民國74年8月19日,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苗栗地區的行政區劃從明末以來多有變動,清康熙23年(1684年)起隸屬於臺灣府諸羅縣。隨著移民的增加和地位的逐漸重要,雍正元年(1723年)臺灣北部增設淡水廳及彰化縣,苗栗地區屬於彰化縣管轄,雍正9年(1731年)改歸淡水廳管轄,光緒元年(1875年)增設臺北府,將淡水廳分為淡水、新竹兩縣,苗栗隸屬於臺北府新竹縣。臺灣建省後,苗栗正式設縣,隸屬於臺灣府。苗栗地區從乾隆年間逐漸開發之後文風日盛,讀書考科舉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在光緒8年(1882年)有例貢生林際春、廩生陳萬青、生員黃文龍、監生邱蘊常、范炳輝等人倡議建造被民間崇祀為主管考試和讀書的文昌帝君祠,延聘堪輿師監生王東海監造,規模為一座二進及左側護龍,共十六間。
苗栗文昌祠是一座三開間兩進兩廊的合院式祠宇。祠前有寬闊的廟埕,埕前有一道照牆與中正路分隔,照牆左右設出入的山門各一座。前殿外檐裝修多由砂岩雕成,正面開三門,抱鼓石特別碩大,是其他廟宇比較少見的。中門左右鏤雕石質夔形圓窗,形式古樸。大木結構多用角形樑,是主要的特徵。
歷史影響:
古蹟本體保存現況尚稱完整,惟年久失修,部份樑柱以及山門屋瓦破損、漏水,但仍開放供民眾參觀。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