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節孝祠
節孝祠
時間
1888年11月
地點
彰化
相關人物
蔡德芳、林清源、丁壽泉、劉鳳翔、吳德功、吳鴻藻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節孝祠,是位在臺灣彰化縣彰化市的縣定古蹟,於光緒13年(1887年)准允立祠,隔年完工,是臺灣現存唯一單座獨立的崇祀節女孝婦的祠堂(臺南孔廟有附設的節孝祠),於春秋兩季例祭。該建築原在彰化縣城內,彰化城隍廟東側,日大正12年(1923年)時因市街改正而有被拆除之虞,後來吳德功等仕紳爭取下,得以將在彰化公園內重建。該建築在民國74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古蹟。
事件背景:
早在清同治12年(1873年)彰化白沙書院院長蔡德芳與拔貢生林清源便探訪臺灣中部節婦事蹟,共得120人,皆由彰化縣儒學教諭報准旌表。後來光緒12年(1886年)白沙書院院長丁壽泉與訓導劉鳳翔、廩生吳德功、主事吳鴻藻等人等人再探得160位節婦事蹟,之後在隔年經臺灣府知府程起鶚、彰化知縣李嘉棠奏請禮部後准允立祠,編入官方祀典,而在蔡德芳、吳德功等人倡建下,民間負擔經費而興建的節孝祠於光緒14年(1888年)完工。
1895年八卦山之役期間,彰化縣城的建築受到戰火波及,據吳德功《彰化節孝冊》序所載,節孝祠建築大致還好,但內部的牌位已散失。後來明治33年(1900年)吳德功等人向彰化廳長須田綱鑑提請重修,重修之後彰化廳長與法院長曾參與祭典。而在大正12年(1923年)時,節孝祠因為市街改正而有被拆除之虞,後來在吳德功、楊吉臣、吳鸞旂等仕紳向臺灣總督府爭取下,得以將在彰化公園內重建,吳德功之弟吳汝俊與姪子吳上花與鹿港士紳陳懷澄等人亦參與此工程,並募款8000圓的資金。而在日治時期前期,彰化節孝祠仍有官方增祀,最後一次是在大正13年(1924年),共增祀112人,這也是日治時期入祀人數最多的一次。
二次大戰後,曾於民國83年(1994年)進行修復。
Top
發生過程:
節孝祠為二進二護龍的建築,三川殿裡有蔡德芳三子所寫的〈重建中部節孝祠碑記〉、〈節孝祠捐題牌記〉,石柱上則刻有蔡德芳所敬獻的對聯。節孝祠正殿採用「移柱法」,即將大通樑置於神龕上面的橫楣,減去後點金柱而增加了室內空間的手法,為其特色之一。
原位於彰化縣城東門,是紀念雍正年間「汪門雙節」之事而在乾隆3年(1738年)臘月所立的石碑,在節孝祠遷至現址時一同搬到祠前保存。而汪門雙節是指雍正9年(1731年)大甲西社起兵抗清時,汪家姑婦劉氏與余氏為免於受辱而自殺之事,之後二人於乾隆3年(1738年)受到旌表並立碑。
歷史影響:
彰化節孝祠為台灣現存三座節孝祠中,唯一單座獨立的節孝祠,具有孤例之稀少性價值。格局為四合院兩殿兩廊式,格局嚴謹,造型優美,雕工尤精,其木結構採用罕見的「移柱法」,在台灣為建築史上深具研究價值。彩畫出自鹿港名師郭新林之筆,彩繪錦頭裝飾圖案和彩墨書畫充滿書香氣息,配色調和溫文雅緻,尤其錦頭所用開卷圖形堪一絕。
祠前有一乾隆3年(西元1738年)「天朝旌表」石碑,原立於縣城東門,因日人拆除東門樓而被移置至此,此碑所敘正殿大楣上的彩繪及「玉潔冰清」匾為嘉獎汪門劉氏及從死孝媳余氏之義烈事蹟。另祠內存有「玉潔冰清」「一節千古」等古匾,更顯示節孝祠的特殊意義。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