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明新書院
明新書院
時間
1883年11月11日
地點
集集
相關人物
清廷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明新書院」位在集集鎮永昌國小東邊,是集集一帶每年祭孔的地方,在清朝光緒年間「明新書院」是南投縣內四大書院之一,當時也是附近第一所免費的私塾學堂,在民國74年的時候被政府列為三級古蹟。
「明新書院」是一個位於台灣南投縣集集鎮的書院,位在永昌國小東側,原為台灣三級古蹟,改制後為南投縣縣定古蹟。
事件背景:
「明新書院」的建築形式,因為在講堂與齋舍間還有翼房,所以是屬於傳統的閩南式建築。書院的結構以正殿為中心,旁邊有拜廊、過水、翼房等建築,其中正殿為當時學堂講學所在,目前供奉文昌帝君、魁斗星君、制字聖人、紫陽夫子、至聖先師,一旁的過水則供奉地藏王菩薩及開廟恩主等神位。在書院的前庭空間是由石片所鋪設而成,後院與側邊種滿了四種時節的花木,與假山、飾石、塑像,空曠的地方則陳設了許多民俗文物,如石磨、酒罈、犁、簑衣、石臼、製茶車...等農家用品。
921地震的時候,「明新書院」與一旁的永昌國小都受到極大的毀壞,甚至書院的大門也被永昌國小的校舍所壓毀,當時只好在書院前搭起臨時的鐵皮屋,安置書院內所奉祀的神明,當時的明新書院實在不適合觀光。不過現在明新書院已經整修完成,修復完工後的書院已經恢復了以往日神采奕奕面貌。
Top
發生過程:
光緒初年士紳組濟濟社,建明新書院於柴橋頭庄。
光緒9年12月濁水溪氾濫,流木甚多。陳長江倡建於集集街。
光緒11年1月竣工,立匾「掌握文衡」。
光緒28年7月學田及廟地充作集集公學校校地。
光緒34年4月遷建柴橋頭庄現址。
光復前曾經修建。
光復初期成立永昌國校,廟地劃為永昌國小用地、入口圍牆拆除。
民國40年以後局部修建。
民國58年11月成立修建委員會,重新整修,至59年11月竣工。
民國73年台灣省政府及內政部撥款整建至民國78年底竣工。
民國88年921大地震受損,今已修復。
位於永昌國小內,是集集每年祭孔的地方。於民國74年列為三級古蹟,建於光緒8年(1882年)為清代南投縣內四大書院之一,主祀文昌帝君,制字先師,紫陽夫子等聖賢,當時名為書院,其實是義學,由粵儒陳國安執教。
日本明治35年(西元1902年)將書院土地撥交集集公學校,以書院充作教室,六年後(西元1908年)遷建於柴頭庄現址,改稱為崇德堂,並奉祀武聖關公。
歷史影響:
民國74年公告為第三級古蹟後,經幾次撥款才得以復建,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受創,依災後古蹟重修工程再予以修建。
書院建築形式講堂與齋舍間有翼房,屬閩南式建築,分正殿、拜廊、過水、翼房,以正殿為中心,殿內供奉文昌帝君、魁斗星君、制字聖人、紫陽夫子、至聖先師,其旁過水間供奉地藏王菩薩及開廟恩主等神位,西邊有一座惜字亭,書院修護皆依古制恢復昔日風貌,重振昔日文風。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