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美魏茶逝世
美魏茶逝世
時間
1863年05月15日 ~ 1863年05月15日
地點
北京
相關人物
美魏茶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美魏茶(William Charles Miline,1815-1863),倫敦會來華傳教士。他是傳教士米憐的兒子。 1839年受倫敦會派遣前往中國傳教,同行的還有理雅各、合信醫生等。 1941年,美魏茶和其他傳教士到香港考察建立傳教中心事宜。 1842年前往寧波、舟山考察,並在舟山住到年底。 1843年8月到香港參加傳教士會議,25日他和麥都思、馬儒翰組成聖經翻譯委員會。 1846年出任上海聖經翻譯委員會的寧波代表。 1850年,聖經翻譯委員會完成新約的翻譯,他繼任為舊約翻譯委員會會員,1856年舊約的翻譯完成。 1854年因健康欠佳,返回英國。 1856年回中國,出任福州領事館翻譯官。 1861年美魏茶到北京,為剛成立不久的英國大使館中的翻譯員擔任教師。 1863年5月15日因中風去世,葬於北京安定門外俄羅斯墓地。
事件背景:
美魏茶是米憐博士的兒子,1815年4月22日他出生在海上,是雙胞胎兄弟中的一個,那天是米憐夫婦乘船離開廣州後的第五天。 5月22日他們抵達馬六甲。
1817年9月3日,兩歲的美魏茶第一次來到中國,跟隨父母在此暫住。第二年2月17日返回馬六甲,母親在美魏茶四歲不到時就去世了,於是他被交由馬六甲的湯普森夫人(Mrs. Thompson)培育。不過,1822年的夏天父親米憐過世後,美魏茶便返回英國。他在父親出生地附近的一個地方接受早期教育,後在阿伯丁郡的馬修學院完成了神學課程的學習,並獲得文學碩士學位。之後,他獲准加入倫敦會,井被派往中國。
1839年7月19日,美魏茶在懷克利夫教堂被按立為傳教士;該月28日,他和理雅各先生以及合信醫生一起乘坐“伊來扎· 斯圖爾特號” 離開英國, 12月18日抵達澳門。美魏茶一開始在醫院同裨治文合住了一段時間,後來搬到了馬禮遜教育協會的房子裡,協助該協會的工作。
1841年初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後,美魏茶和一群傳教士夥伴來到這裡,考察該地是否適合作為傳教中心。
1841年4月1日至9月10日馬禮遜教育協會監督布朗先生離開期間,他和文惠廉一起全權負責學校和圖書館事務。
1842年2月,在考察過鎮海和寧波附近一帶的城鎮後,美魏茶前往舟山島的定海暫時安頓下來。 12月7日,他再次前往寧波,在那裡住到了年底。
Top
發生過程:
1843年1月的第一個星期他回到舟山,不久之後又再次別往寧波。 6星中旬,當他聽說雒魏林在舟山,便到那裡住了幾天,之後兩人一起回到寧波。 7月7日,他開始了一段從陸路前往廣州的約1300 英里的危險旅程,最終於8月12日安全抵達目的地。幾天后,他來到香港,正趕得上參加倫敦會在當地召開的傳教士會議,關於《聖經》翻譯事宜的傳教士大會召開時,他出席了除8月24日、9月1日和9月4日之外的其他全部會議。在8月25日的會上,他和麥都思以及馬儒翰受命組成委員會商討《聖經》譯名。 10月2日,他和麥都思一起乘坐“急速號”(lrgent)北上,但出發三個星期後遇到了猛烈的暴風雨,被迫在馬尼拉避難。回到澳門後,美魏茶和世的中國老師一起乘坐“諾森伯蘭公爵號”(Duke of ;sorthumberland)離華。
1844年7月26 日抵達英國,在英國期間,美魏茶同衛斯理公會的牧師博蒙特博士(Dr. Beaumont)的女兒弗朗西絲·成廉敏娜(Francis williamina)結了婚。
1846年4月10日,他同夫人以及克利蘭牧師夫婦一起乘坐“瑪麗 ·班納坦號”(Mary Bannatyne)出發,8月25日抵達香港, 11月26日來到上海。 《聖經》上海翻譯委員會的寧波代表婁理華牧師在這年夏天溺水身亡後,美魏茶被推選接替他的位子。
1850年7月委員會完成《新約》的翻譯工作後,美魏茶再次被推選為繼而成立的《舊約》翻譯委員會委員。
1854 年初,因為健康原因,美魏茶同家人一起離開香港,原本過算經好望角返回歐洲,但在半路上,他改變主意,乘上了新加坡的郵輪,4月4日抵達英國。
1856年美魏茶脫離倫敦傳道會。
1858年,他以福州領事翻譯官的身份回到中國。
1861年,在北京設立英國使館,10月美魏茶到北京,擔任英國行政人員中翻譯員的教師。
1863年5月15日,美魏茶因中風去世,他的遺體被埋葬在北京北門外的俄羅斯墓地非教徒區域中四個被中國人殘忍殺害的受難者墓旁。
歷史影響:
1851年2月12日,翻譯至《利未記》的一半時,委員會發生了一些變動,浸信會和公理會傳教士陸續推出翻譯委員會。此後,美魏茶和麥都思博士以及施敦力先生一起繼續翻譯《舊約》,並在1852年底完成了這項工作。留下的麥都思和理雅各、美魏茶在1852年出版了上帝版新約全書,1853年舊約亦告完成,1854年大英聖書公會出版舊約全書,即“委辦譯本”或“十二代表譯本”,譯God為上帝。因有中國學者王韜參加,翻譯文筆比以前都“大見進步”,但也出現了“重要的缺點”,“有時候為顧全文體起見竟至犧牲了原文正確的意義,其中所有的名辭多近於中國哲學上的說法,而少合基督教教義的見解。”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