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秦邦憲
秦邦憲 1907-1946
秦邦憲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邦憲
生日
1907年06月24日
卒日
1946年04月08日
籍貫
江蘇省無錫縣
組織
中國共產黨(國際派)
學歷
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
相關事件
秦邦憲,又名博古,化名卜古,乳名長林,字則民,江蘇無錫人,民國初年政治人物,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共總書記。

秦邦憲早年在家鄉讀私塾,1921年考入蘇州工專,並獲選為蘇州學生聯合會主席,在五卅慘案中曾發起示威遊行。1925年,秦邦憲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系,師從瞿秋白、惲代英等左派學者,並加入中共,於聯俄容共期間出任國民黨上海市宣傳部幹事。1926年,秦邦憲赴蘇聯留學,入莫斯科中山大學,並取了俄文名「博古」(Бог, Bog,意為上帝)。

秦邦憲於1930年回國,任全國總工會宣傳部幹事、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長、共青團中央委員會書記等。1931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向忠發被捕,秦邦憲被推舉為代理總書記、臨時中央常委,實際主持中共政務;並於1934年正式獲選為總書記。秦邦憲在政治上傾向於聽從共產國際,對抗毛澤東,但也因過度信任共產國際的指揮而使中共在第五次圍剿時戰敗。1935年,秦邦憲在遵義會議中被迫辭職,但仍保有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身分,並與毛澤東聯手對抗張國燾。

1936年,秦邦憲出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在西安事變時曾以代表團團長任份出使國共談判。抗戰開始後,秦邦憲被派往南京,負責重建東南各省的中共組織,並將當地的中共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1938年,秦邦憲隨政府轉往重慶,兼任中共長江局、南方局組織部長及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主任。1940年,秦邦憲回到延安,創辦《解放日報》,但在其後的整風運動中遭到壓制,於中共中央委員的名次中敬陪末座。戰後,秦邦憲出任憲法審議委員會委員;1946年4月8日,秦邦憲再由重慶搭機返回延安時,在山西興縣因飛機失事罹難。譯有《共產黨宣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