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國民參政會
國民參政會
時間
1938年07月06日 ~ 1948年03月28日
地點
武漢、重慶
相關人物
張伯苓
、
毛澤東
、
董必武
、
鄧穎超
、
張君勱
、
左舜生
、
秦邦憲
資料來源:網易博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國民參政會是抗日戰爭時期由國民政府成立,包括國民黨、共產黨及其他抗日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在內的全國最高諮詢機關,主要任務為聽取國民政府施政報告,並有詢問、建議之權,但所通過的決議案對國民政府並無強制執行的權力。國民參政會自1938年7月成立至1948年3月結束,總共開過4屆13次會議。國民政府任命汪精衛為國民參政會議長、張伯苓為副議長,二百名參政員中,大多數為國民黨員,只有極少數是中國共產黨和其他黨派代表。共產黨代表毛澤東、陳紹禹、秦邦憲、林祖涵、吳玉章、董必武、鄧穎超等七人接受了國民政府的聘請,擔任國民參政員。
背景:
西安事變後,國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態勢已成;1937年7月,七七事變發生後,中國展開全面抗戰。同年8月,「國防最高會議參議會」成立,由國防最高會議主席聘請共產黨、青年黨、救國會和各界人士為參政員,作為國防最高會議的諮詢機關。這是後來國民參政會成立的基礎。
1938年3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中央在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的提議》中提出「健全民意機關」之主張,中國國民黨決定接受。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國國民黨在武漢舉行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抗戰建國綱領》,其中第四條規定「組織國民參政機關,團結全國力量,集中全國思慮與識見,以利國策的決定與推行,加速完成地方自治條件,改善政治機構。」4月12日公布《國民參政會組織條例》,規定國民參政會為諮詢機關,有聽取國民政府施政報告、詢問、建議、調查之權,但對國民政府並無強制執行其所通過決議案的權力。
Top
發生過程:
1938年6月國民政府任命汪精衛為國民參政會議長參政(實際由張伯苓副議長代理);同時公布二百名參政員名單。大多數是中國國民黨員,另有其他黨派和獨立人士。中國共產黨參政員有毛澤東、陳紹禹、秦邦憲、林伯渠、吳玉章、董必武、鄧穎超七人,同時結束國防參議會。
首屆國民參政會於1938年7月6日在漢口兩儀街上海大戲院召開,共有156名參政員出席。毛澤東缺席,但發來電文,提出三點意見:「一曰,堅持抗戰;二曰,堅持統一抗戰;三曰,堅持持久戰。」大會發表了《國民參政會首次大會宣言》,並選舉了張君勱、左舜生、曾琦、董必武、秦邦憲、陳紹禹等二十五人為首屆駐會委員。武漢淪陷後,國民參政會移往重慶召開。
國民參政會共歷四屆,舉行大會十三次。1941年皖南事變後,中國共產黨參政員董必武等為抗議中國國民黨的反共政策,曾有幾次拒絕出席參政會會議。1945年5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七大,並聲明不參加第四屆國民參政會,理由是抗議中國國民黨一黨專制,一手包辦國民代表大會。
1948年3月,國民代表大會召開後,國民參政會宣告結束。
歷史影響:
國民參政會的設立,是國民政府在民主政治方面的一個重大進步,它為中國共產黨、其他黨派與國民黨的政治合作,提供了公開、合法、穩定的場所,有助於團結抗戰時期的各主要勢力。
國民參政會雖然算不上民主政治的典範,然而和中國封建專制政體相比,和民國以來的各項政治狀況相比,抗戰時期的國民參政會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一定程度的進步。國民參政會的存在及其演變記錄了中國政治民主化艱難前行的歷程,在中國現代史特別是抗日戰爭史上確有其重要的影響。
Top
中外雜誌 325
‧
戰時政大傳奇
東方雜誌 643
‧
抗戰兩年來的政制
東方雜誌 649
‧
時事日誌
‧
第四屆國民參政會紀要
東方雜誌 652
‧
改善司法制度應取之途徑
東方雜誌 684
‧
時事日誌
‧
第二屆參政會議的經過
‧
蔣委員長關於共黨參政員不出席問題的說明
東方雜誌 68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786
‧
預算決算之公開
東方雜誌復刊 858
‧
東方論壇─建國六十年紀念
東方雜誌復刊 874
‧
我在武漢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