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毛澤東
毛澤東 1893-1976
毛澤東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澤東
生日
1893年12月26日
卒日
1976年09月09日
籍貫
湖南省湘潭縣
組織
中國共產黨
學歷
湖南省立第一師範
相關事件
毛澤東,字潤之,湖南湘潭人,中國共產黨創始者之一,首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出身富農家庭,幼時半耕半讀,在小學終開始接觸新思想,辛亥革命時一度加入革命軍,但在次年清帝退位後返回學校;191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後併入第一師範),畢業前與蔡和森共同創立新民學會,在湖南推廣新思想。1918年,毛澤東畢業後前往北京,在楊昌濟、蔡元培的協助下成為北大圖書館助理,結識李大釗、陳獨秀等人並深入了解馬克思主義。1919年毛澤東回到家鄉,擔任教師並組織共產主義研究小組,並在1921年前往上海,參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聯俄容共期間,毛澤東傾向支持與國民黨合作,在寧漢分裂時出任武漢政府的宣傳部長,使他陷入國民黨右派與部分中共成員的批評;但隨著國民黨清共、分共,毛澤東轉往農民運動發展。1927年9月,毛澤東發動秋收暴動(南昌起義),與朱德、陳毅部隊在井崗山會合,建立根據地,抵抗國民政府的圍剿,確立「槍桿子裡出政權」、「黨指揮槍」、「農村包圍城市」等方針,並在在1931年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毛澤東被選為政府主席。在長征期間,中共高層於193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權。西安事變後,國共再次合作,毛澤東一面支持華北、華中的共軍游擊隊發展,一面鞏固自身在中共內部的地位,如1942年5月的延安整風運動,強化毛澤東對黨政軍的控制。抗戰結束後,毛澤東至重慶與蔣介石談判,在美國大使赫爾利的斡旋下,簽訂「雙十協定」,雙方停火,但國共雙方仍在1946年正式決裂,最終由中共獲得國共內戰的勝利。中共建政後,毛澤東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主席等職,主導了1950年代到60年代初一系列的政策,包括鎮壓反革命、土地改革、反右運動、雙百方針、大躍進等等,引起社會各界的反彈與中共內部的矛盾,隨著大躍進的失敗,毛澤東被劉少奇等人架空,被迫退居第二線,辭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職務。毛澤東不甘於失去領導權,與林彪、江青聯手發動文化大革命,擊垮被他視為政敵的劉少奇、鄧小平等人,以及曾被視為接班人的林彪。毛澤東在70年代時身體狀況已大不如前,於1976年9月9日逝世,遺體安置於北京天安門的毛主席紀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