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七亙村伏擊戰
七亙村伏擊戰
時間
1937年10月22日 ~ 1937年10月28日
地點
山西
相關人物
劉伯承
、
孫殿英
、
劉峙
、
蔣中正
、
關麟徵
、
張耀明
、
鄭洞國
、
趙壽山
、
黃紹竑
、川岸文三郎、
湯恩伯
、
毛澤東
、
李達
、
陳賡
、徐深吉、曾萬鍾
資料來源:時光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37年10月,劉伯承率領129師386旅進抵山西平定地區,當時日軍正猛攻娘子關。為配合娘子關國民黨軍正面戰場,在劉伯承親自指揮下於10月22日至28日,先後在長生口、東石門、馬山村、七亙村連續作戰打擊日寇。其中以兩次設伏七亙村戰果尤其顯著。
背景:
1937年9月中旬,日本侵略軍以三個師團八、九萬兵力沿平漢鐵路兩側向南進犯,部署在保定以北平漢線上的孫殿英部一觸即潰。此時,平漢鐵路前線總指揮劉峙乘火車倉皇南撤到豫北,華北前線部隊,指揮無人,蔣中正命第52軍軍長關麟徵為臨時指揮官,指揮張耀明的第25師、鄭洞國的第2師和趙壽山的第17師堅守保定,第17師佈防於保定以北之漕河防線,但一部分兵力分割給友鄰部隊使用。日軍首先向第17師陣地進攻,經過激戰,陣地反覆易手,敵不能前進。敵人遂兵分兩路向第17師的左翼友鄰部隊防地進攻,陣地被突破。關軍兩師南撤,9月24日保定失守,第17師與關麟徵失去聯繫,且有被日軍包圍之勢,趙壽山師長與旅、團長研究之後,撤至阜河一線繼續阻擊敵人,並與敵展開白刃格鬥。兩次戰鬥斃傷敵數百人,自己也有重大傷亡。
1937年10月,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軍於10日佔領河北省石家莊後,令第20師團沿正太鐵路(正定至太原)向山西進攻,以配合由晉北南下的日軍會攻太原。中國第2戰區部隊一部,在副司令長官黃紹竑指揮下,在娘子關南北地區佈防阻擊日軍的進攻。日軍第20師團一部,在師團長川岸文三郎指揮下分兩個縱隊西進;右縱隊沿井陘、娘子關向石門口進攻,左縱隊沿微水、測漁鎮向石門口進攻。
娘子關失守,第2戰區面臨空前危局,這個時候,湯恩伯甚至打電話給劉伯承,通知其第二戰區全線退守的決定。日軍為了切實控制正太路南的平行大道,必然加緊從井陘至平定的小路運兵運糧。劉伯承計畫在七亙村打一仗,鉗制日軍的迂迴進攻,掩護娘子關友軍。七亙村是理想的伏擊戰場,它是井(陘)平(定)小道的必經之地,從七亙村往東到石門,正好是10里峽谷,谷深數10米,底寬不足3米,地勢十分險峻。劉伯承經過實地調查,選中了這個伏擊陣地,隨即命令第772團在七亙村附近待機,為了提振我國人抗日之士氣,七亙村伏擊戰應運而生。
Top
發生過程:
1937年,129師初入山西前線就取得奇襲陽明堡的勝利,全師歡欣鼓舞,就在這時,其771團在娘子關東南的七亙村因疏於警戒,被優勢敵軍包圍,受到一定損失。劉伯承得知後,冒險帶領少數人員前去解圍,事後迅速向中央軍委寫了檢討,主動承擔了全部責任。
毛澤東十分生氣,在全軍範圍內嚴厲通報批評129師,就差點劉伯承的名了。事實上,毛澤東並不瞭解全部內情,批評未免過於嚴厲。劉伯承沒有進行辯解,知道內情的師參謀長李達卻對劉師長勇於承擔責任的精神永遠銘記在心。
繼771團在七亙村受損後,劉伯承親自到七亙村觀察地形,這是日軍由河北進攻山西平定城的必經之路。他定下作戰決心,具體作戰部署交給旅長陳賡。
1937年10月26日拂曉,測魚鎮日軍的輜重部隊在300多步兵的掩護下,向西開進。9時許,日軍進入伏擊區,陳賡指揮第772團第三營放過敵人的前衛部隊,向它的本隊突然發起火力襲擊。地形選得實在太便利了,陡坡頂上的機槍、步槍‘嘩嘩’地往日軍的人堆裏傾瀉著子彈,手榴彈只消開啟保險蓋,垂直往下放。日軍頓時像炸了窩的馬蜂似的亂碰亂撞,死的死,傷的傷,有不少被擠下了深溝。
一陣短促猛烈的火力襲擊後,戰士們隨著一片喊殺聲,奮勇跳入敵群,跟日軍展開了白刃戰。有幾名日軍被戰士們壓到了斷崖邊,戰士們邊喊邊示意他們繳槍投降,日軍竟不理睬,端著刺刀反撲上來,戰士們毫不留情地擊斃了他們。兩個多小時後,槍聲、喊殺聲漸漸沉寂下來。20師團輜重隊除少數逃回測魚鎮外,其餘300餘人全部被殲滅,繳獲騾馬300餘匹和一批軍用物資。
八路軍打勝仗的訊息很快在七亙村一帶傳開;附近的孔氏村、南泉村、北泉村推派代表抬著大肥豬,送到第386旅旅部,給八路軍慶賀勝利。
772團取得七亙村伏擊戰的勝利,正當陳賡準備見好就收時,劉帥又命令他再次在七亙村伏擊日軍,理由是“兵不厭詐”。
當天,劉伯承得到情報:正太路西段的日軍正向東運動,娘子關右翼的日軍也正繼續向舊關抄襲。他很清楚日軍的意圖是急於要打通正太路,從背後威脅太原。據此,他判斷七亙村仍然會是日軍進軍的必由之路,因為捨此別無通道。再從日軍目前的作戰特點來分析,他們屢勝之後驕橫得很,通常發一股牛勁,向預定的目標執拗地突進,毫不理會一些小的損失。況且根據“用兵不復”的原則,他們萬萬想不到八路軍會在同一地點重復設伏。於是,斷然決定還在七亙村給日軍一個突然打擊。
為了迷惑日軍,27日,日軍派兵到七亙村來收屍時,劉伯承讓第772團主力當著日軍的面佯裝撤退,造成七亙村無兵把守的假象。實際上第772團第三營繞了一圈又返了回來,集結在七亙村西改道廟公路南側山地裏。
28日晨,敵人的輜重部隊果然循原路過來了,前後有100多騎兵,300多步兵作掩護,他們畢竟吃過虧,一路加強了搜尋警戒,遇有可疑處便發炮轟擊。到了七亙村附近,他們更加小心翼翼,朝村裏村外進行了反復的炮擊。第772團第3營的指戰員們隱蔽在灌木、草叢和石洞裏,沉著鎮定,不發一槍。
11時許,日軍進入了伏擊地域,第772團第3營的機槍、步槍一齊響了起來,組成了嚴密的火網。這次日軍已有精神準備,一遇打擊便就地組織抵抗。第3營在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仍英勇出擊,將日軍截成兩段。由於負責增援的第2營因天雨路滑,沒能按時趕到,因此第3營沒能將敵全殲。戰至黃昏,敵人乘夜色朦朧,突圍而出,一部向西逃往平定,大部向東退回測魚鎮。
陳賡果然在七亙村再次取得伏擊戰的勝利。不久,劉伯承又根據情報,在日軍進犯昔陽的必經之地——黃崖底河谷設伏,並指定由771團團長徐深吉將軍全權指揮。11月2日,771團在黃崖底河谷成功伏擊日軍,一掃初戰失利的陰霾。
歷史影響:
七亙村之戰是場意料之外的勝利,它發生是為了支援第2戰區正面戰場,因為當時的第2戰區危機四伏,日軍出奇兵進攻娘子關,而娘子關一旦失守,第2戰區的部隊將會面臨被敵人分割包圍的困難。
這次伏擊,擊斃日軍百餘名,繳獲騾馬幾十匹。這次戰鬥,牽制了敵人,使困在舊關以南的曾萬鍾部1000餘人,從敵人的包圍中解救了出來。在同一個地點,在兩天之後先後兩次設伏,大獲全勝,這在戰爭史上也不多見,體現了劉伯承的藝高膽大。
“兵不重伏”,本來是兵家的用兵原則,但是劉伯承反其道而用之,連續同一處設伏,正暗合兵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因此,兵法的最高原則,只有一條,就是“因敵制勝”。
(資料來源,參考:華人百科、時光網、人民網、華夏經緯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