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第一次國共內戰
第一次國共內戰
時間
1927年08月 ~ 1937年02月
地點
全中國
相關人物
蔣中正毛澤東朱德、博古
第一次國共內戰
資料來源:大紀元
簡介:

第一次國共內戰是指中國在1927年-1937年間,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方性政權發動的戰爭,此戰爭於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結束。中國國民黨稱為剿共。中國共產黨亦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或十年內戰。

中國共產黨為了反對蔣介石,於1927年8月1日發起南昌起義,是為武裝反抗中國國民黨的第一戰,此後與各部隊聯合,並逐步建立根據地。1928年北伐完成、東北易幟之後,國民黨決心清除共黨勢力,1930-1933年期間共發起五次大規模圍剿,將共軍勢力逼入陝北。1936年12月12日發生西安事變,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之條件,第一次國共內戰於是終止。

背景:

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陷入派系內鬥,蘇聯亦趁機加速分化國民黨,出現了以蔣中正為首的金陵派,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派,及以陳濟棠為首的廣州派。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事件,開始對中共進行清剿。隨後汪精衛和陳濟棠也逐漸傾向蔣中正領導的中央政權,共產黨在中國國內大城市尤其是上海的黨委等管理機構逐漸受到破壞,領導人也被逮捕、禁錮,甚至是處決。

共黨為了自保,決心建立自己掌握的軍隊。此時中國國民黨仍以完成北伐戰爭為首要,暫無暇顧及地方尤其是南方的軍事實力,中國共產黨的部隊得以壯大。當時作為中國共產黨湖南省委前委書記的毛澤東推行土地革命,沒收地主的地權以換取農民的支持。在地方軍閥未有觸及的不發達地方建立根據地,用游擊戰術避開軍閥的進攻。這套政策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各省的中國共產黨分部紛紛複製其經驗建立起地方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