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五一口號
五一口號
時間
1948年04月30日
地點
河北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毛澤東
、
陳嘉庚
、
沈鈞儒
、
周恩來
、朱學範、劉仁、
張東蓀
、符定一、許德珩、
廖承志
、羅青長、
李濟深
、
何香凝
、
章伯鈞
、
馬敘倫
、
蔡廷鍇
、
郭沫若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48年4月30日,在保定阜平縣城南莊,中共中央發佈了著名的‘五一’勞動節口號,簡稱「五一口號」,人民政協的最初設想由此產生。
背景:
1946年1月10日,國共停戰協定簽訂當天,政協會議在重慶召開,來自五個方面的38名代表參加會議,史稱‘舊政協會議’。在這次會上,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各黨派進行政治協商、制定共同綱領、民主管理國家的主張,得到了各界民主愛國人士的支援,迫使國民黨政府簽訂了和平建國綱領等決議。然而,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墨跡未乾之時,國民黨政府在1946年6月悍然發動全面內戰。
1948年3、4月間,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戰線從黃河流域推進到長江北岸,對國民黨南京政府形成強大威脅,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國共內戰局勢的發展,促使更多的民主黨派人士站到堅決反對美蔣、同共產黨攜手奮鬥的立場上來,一些愛國民主人士向中共中央建議,盡快成立全國政權機關,以與國民黨的總統選舉相對抗。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提議:解放區應緊急成立聯合政府政權機構,以對抗國民黨;民盟中央負責人沈鈞儒提議:解放區應成立產生聯合政府的籌備機構。沈鈞儒希望中共考慮,由中共通電各民主黨派,建議開人民代表會,成立聯合政府,或由各民主黨派向中共通電提出此項建議。陳嘉庚和沈鈞儒的主張,無疑代表了當時許多民主黨派、愛國民主人士的意見。
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的這些意見,立即引起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高度重視。1948年3月4日,毛澤東、周恩來致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組織部部長朱學範:“欣悉先生到達哈爾濱,並決心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為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共同事業而奮鬥,極為佩慰。我們對於先生的這一行動,以及其他真正孫文信徒的同樣行動,表示熱烈歡迎。”3月6日,中共中央發表評論,表示願意與民盟、民革等民主黨派‘攜手前進’。3月23日,毛澤東、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在陝北吳堡川口東渡黃河,不久轉至西柏坡,中央工委隨之與之會合。4月27日,毛澤東寫信請劉仁轉告張東蓀、符定一,邀請他們及許德珩等民主人士來解放區參加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代表會議,討論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和關於加強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合作及綱領政策問題;會議名稱擬稱為「政治協商會議」,開會地點在哈爾濱,時間在當年秋季。
Top
發生過程:
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的起草與正式發佈,在時機和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還緣於廖承志的一封電報。當時,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節節勝利,國民黨政權面臨崩潰,全國人民更需要團結起來一致行動。
1948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就要到了。按慣例,為紀念這一節日,每年的這個時候,中共中央都會通過新聞宣傳部門——新華社,對外作出專門決定,發表宣言、口號,舉行集會、遊行,刊發文章、社論。當時擔任新華社社長的廖承志,正率隊駐紮在位於太行山深處涉縣的東西戌村,在‘五一’節到來之際,想到的是請示中共中央。於是,他給中央發來一個十分簡短的電報,詢問中央有什麼重要事情發佈。電文很快傳到了西柏坡,機要工作負責人羅青長隨即把來電送給中央書記處書記周恩來。
這封簡短來電,當即引起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高度重視,於是,‘五一口號’初稿應運而生。毛澤東親自修改了《中共中央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口號共23條,其中,第五條明確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在晉冀察軍區所在地南莊召開,討論通過了經毛澤東修改後的‘五一口號’。
5月1日,《晉察冀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發表「五一口號」,5月2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全文發表。「五一口號」如春雷般震驚中外,得到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熱烈響應,他們發表宣言、通電和談話,並接受邀請奔赴解放區,與中國共產黨共商建國大計。
5月1日這天,毛澤東致函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和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務委員沈鈞儒,以協商的口氣具體提出了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的時間、地點、參會黨派和原則、實施步驟等,對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第5條作了進一步的補充。
5月5日,民主人士李濟深、何香凝、沈鈞儒、章伯鈞、馬敘倫、蔡廷鍇以及無黨派人士郭沫若等,聯名致電毛澤東,認為中共中央的號召是‘適合人民時勢之要求’,他們同時發表通電,號召國內同仁暨海外僑胞,‘共同策進,完成大業’。
之後,在西柏坡,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我黨同黨外民主人士長期合作的政策,必須在全黨思想上和工作上確定下來。這次會議,正式提出要召開全國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批准了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及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建議。不久,隨著國共北平和談的破裂和南京、上海的相繼解放,新政協的籌備工作被迅速提上日程。隨後,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會開始確定參加新政協的人選,經過近3個月的艱苦研究、協商,最終確定了662位代表的名單;其中,共產黨員約佔44%,工農和各界的無黨派代表約佔26%,各民主黨派的代表約佔30%。在黨外人士中,進步人士約佔1/3,共產黨員加黨外進步人士約達總數的2/3。這樣,既保証了共產黨的領導,又廣泛團結了黨外人士。當時,中央統戰部把參加新政協的人選和各項統計,印製成一本很厚的表冊,毛澤東看後曾風趣地說這是一本「天書」。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正式確立,掀開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歷史篇章。
歷史影響:
「五一口號」的發佈和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熱烈響應,是中國多黨合作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標誌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自覺選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上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的道路,揭開中國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頒布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人民政協不再代行人代會職權,但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繼續存在和發揮作用。
1955年1月16日,政協河北省一屆一次會議召開。從這次會議到‘文革’前夕,省政協建立並完善了自己的組織,履行統一戰線職能,為貫徹執行過渡時期總路線,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資料來源,參考:人民網、新華網、《海峽評論》)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