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中山艦事件
中山艦事件
時間
1926年03月18日 ~ 1926年03月20日
地點
廣州、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汪兆銘
、
李之龍
、
周恩來
、
毛澤東
資料來源:太平洋戰略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中山艦事件又稱「320事件」、三月二十日廣州定亂。發生於1926年3月18日。1926年3月,廣州出現了俄國顧問有挾持蔣中正前往海蔘威的傳聞。3月18日,蔣中正的座艦中山艦接獲黃埔軍校通知,由廣州開往黃埔支援,然而抵達後詢問任務,校長卻不知此事。3月19日因俄使參觀需要,又「擅自」從黃埔開回廣州。由於耳語謠傳不斷,3月20日,蔣中正以中山艦有叛變企圖,宣佈廣州戒嚴,下令逮捕中山艦艦長李之龍(中共黨員)、以及艦上其他中共黨黨員,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中的中共黨員。此外並派兵圍剿左傾的省港罷工份子,包圍蘇俄顧問的辦事處和住所,史稱「中山艦事件」。
背景: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是1910年清政府向日本船廠訂購的,1913年完工返國,被編入北洋政府海軍。曾參加「護國討袁運動」、「護法運動」、「東征平叛」、「孫中山蒙難」、「中山艦事件」等重大歷史事件。1925年國父逝世,永豐艦遂改名為中山艦以茲紀念。
孫中山逝世後,親共的汪精衛成了中國國民黨的政會主席、國民政府主席,繼續孫中山的聯俄容共政策,國共合作準備北伐。1925年11月國民黨右翼召開「西山會議」,反對容共。蘇聯顧問季山嘉和蔣中正關係不睦,竭力拉攏汪精衛反蔣。蔣中正作為黃埔軍校第一任校長,掌握了實權和軍權,既想得到蘇聯的援助,又不願看到國民政府可能共產黨化及共產黨可能坐大,故暫時表示支持汪精衛,反對西山派的主張。
Top
中山艦事件之發生始末,由於發生動機不明及事件影響甚鉅,故各地學者對於此事件解讀不一,眾說紛紜:
1. 由於二大之後共產黨已實際取得國民黨的操控權,以政治力量已可穩定壓制蔣中正,實無必要鋌而走險挾持蔣中正,而產生更複雜之局勢,故此可能是蔣中正一手安排,暗傳軍令調動中山艦,刻意製造危機,便可藉此合理打擊共產黨勢力。
2. 由於「孫文主義學會」成員歐陽格(歐陽鐘之叔)與西山會議派關係密切,立場堅決反共,見黨內共產勢力正盛,故而向李之龍假傳蔣中正指令,製造共產黨急於奪權的形象,離間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關係。
3. 汪精衛和共產黨擔心蔣中正其實並非中立派,因而利用同為共產黨之李之龍,以座艦之便將蔣中正綁架至蘇聯,即可立即完全掌控政局。
4. 由於3月之初已有傳聞蘇聯綁架意圖,故蔣中正誤以為中山艦之行動即是為此,而產生激烈行為,未料反而取得最後政權,起源僅是誤會。
現存史料的顯示此事件有可能僅僅是軍隊調度出了問題的偶發事件而引起。
歷史影響:
先且不論中山艦事件之實際發生原因為何,它帶來的影響卻是相當明顯:
1. 此為革命後時期國共的第一次重大正面衝突,相較於之前共產黨的不動聲色滲入國民黨,意圖以政治手段奪權,此次事件讓國民黨能順利排共。雖然與孫中山的方向大肆背離,但卻因此立下國共正式分裂的標誌。
2. 此是國民黨第一次針對蘇聯及中共的當面反擊,蔣中正並因此樹起反俄反共的正義旗幟。
3. 藉此事件,讓國民黨員對於共產黨建立起負面對抗的理念,以簡單二分法,將共產黨員畫為陰謀奪權分子,也讓國民黨能反思本身困境,並開始支持蔣中正之統一理念。
Top
中外雜誌 117
‧
汪兆銘的一生(二)
中外雜誌 166
‧
細說張國燾(二)
中外雜誌 367
‧
中外名人傳(三十)
中外雜誌 411
‧
中外名人傳(七十四)
中外雜誌 436
‧
中山艦參觀記
Top
書名:
宋慶齡傳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一節 在大革命洪流中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二節 蘇歐之行
書名:
公元一九二七
‧
第七章 寧漢內江 喋血建國
‧
第九章 情定美齡 聯盟煥章
‧
第二章 雲翻雨覆 獨步湘江
‧
第三章 亂中智慧 政壇馳騁
‧
第六章 湘潭三雄 心潮逐浪
‧
第四章 棋高一著 點燃赤貧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