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人物
-> 汪兆銘
汪兆銘
1883-1944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汪
名字
兆銘
生日
1883年05月04日
卒日
1944年11月10日
籍貫
浙江省山陰縣
組織
中國國民黨(改組派)、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學歷
日本法政大學
相關事件
九一八事變
、
武漢分共
、
聯俄容共
、
寧漢分裂
、
汪偽政府
、
蔣中正第一次下野
、
蔣中正第二次下野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遷
、
七一五事變(武漢分共)
、
奉天事變(九一八事變)
、
滿州事變(九一八事變)
、
孫逸仙博士代表團
、
寧漢戰爭
、
李唐之戰(寧漢戰爭)
、
改組派
、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
、
南昌起義
、
中山艦事件
、
八一起義(南昌起義)
、
第一次國共合作(聯俄容共)
、
中國二戰勞工
、
非基督教運動
、
廢除中醫運動
、
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
華北治安軍
、
廣州張黃事變
、
行政督察區
、
天津法租界
、
紫竹林租界
、
廣州英租界
、
天津法租界工部局
、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
、
海軍官校
生平
期刊
專書
照片
年表
其它
汪兆銘,字季新,號精衛,浙江山陰(紹興)人,生於廣東三水。為中國同盟會幹部、武漢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長、國民黨副總裁等,抗戰期間與日本合作,在南京建立政權。
汪兆銘幼年在家塾讀書。1901年以第一名中秀才,曾被廣東水師提督李準聘為家庭教師;曾與古應芬等人在廣州組織群益學社,鼓吹新思想。1903年汪兆銘赴日留學,入法政速成科;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任同盟會評議員、《民報》主編等。法政大學畢業後,汪兆銘隨孫中山赴南洋各地籌設同盟會分會,並擔任《中興日報》主筆。1910年3月汪兆銘謀炸攝政王載澧失敗,被判終身監禁。辛亥革命爆發後清廷大赦政治犯,汪兆銘出獄後協助斡旋南北議和,並推動袁世凱促使清帝退位。1912年9月汪兆銘與陳璧君結婚,赴法國學習文學。二次革命時被孫中山召回,失敗後再回法國,於里昂大學攻讀社會學。護國戰爭期間一度返國,袁世凱死後再赴法國。
1917年汪兆銘回國,於廣州政府工作,1924年當選為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宣傳部部長;同年11月隨孫中山北上,負責記錄孫中山的遺囑。1925年廣東國民政府成立,汪兆銘在蘇聯顧問支持下獲選為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延續聯俄容共政策。北伐期間,汪兆銘主持武漢國民政府,對抗蔣中正的南京國民政府,寧漢合流後汪兆銘短暫擔任國民黨特别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後赴法國。1929年回國與蔣中正爭奪國民政府領導權,於1930年底遭開除黨籍。次年聯合反蔣各派另組廣東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對峙。九一八事變後,蔣、汪暫時放下矛盾,合組政府,汪兆銘出任行政院院長兼外交部部長,後任內政部部長,暫兼鐵道部部長。1933年3月復任行政院長,主張對日談判。1935年11月,國民黨在南京召開四屆六中全會,汪兆銘遇刺重傷,次年赴德國就醫。
1937年汪兆銘回國,抗戰爆發後出任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1938年獲選為國民黨副總裁、第一屆國民參政會議長、兼署外交部部長等。同年12月18日,與陳璧君等由重慶飛往昆明,次日逃往越南河內,發表「艷電」,主張中日應友好合作。1939年元旦,國民黨決議永遠開除汪兆銘黨籍,並撤除一切職務;同年5月,汪兆銘轉抵上海,次年3月30日,在日本主導下於南京成立國民政府,整合華北王克敏政權與梁鴻志政權,11月29日正式就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1944年3月汪兆銘赴日本治病;11月10日病逝於日本名古屋帝國大學醫院。留有《汪精衛文存》等。
Top
中外雜誌 41
‧
六十年來的中國(四)
中外雜誌 42
‧
六十年來的中國(五)
中外雜誌 43
‧
六十年來的中國(六)
中外雜誌 44
‧
黎元洪傳(四)
中外雜誌 48
‧
孫中山先生抵南京
中外雜誌 49
‧
鄧家彥口述革命珍聞錄
中外雜誌 51
‧
江西老表走廣東(二)─民二以後我和革命廣東的關係
中外雜誌 52
‧
十三太保案外餘波─我和高一函的一段公案
‧
三十年代當鋪滄桑
‧
江西老表走廣東(續完)─我和吳鐵老的一段交誼
‧
抗戰初期縱目全局(下)─抗戰採訪錄第四章
中外雜誌 54
‧
四十年來我的自述(二)
中外雜誌 55
‧
受降前後
‧
監委總辭與金樹仁案──四十年來我的自述之三
中外雜誌 56
‧
「和平運動」與汪派投敵(上)──抗戰彩訪錄第七章
‧
我對汪精衛馮玉祥的印象──四十年來我的自述之四
中外雜誌 57
‧
「和平運動」與汪派投敵(下)──抗戰採訪錄第七章
‧
辛亥前後(二)
中外雜誌 58
‧
汪精衞這個人
中外雜誌 62
‧
戴笠將軍策反奇勳(續完)
中外雜誌 63
‧
李士群與吳四寶─滬上往事之四
‧
艱難開濟十二年─中國現代史最重要之一章
中外雜誌 64
‧
周佛海與馬嘯天─滬上往事之五
中外雜誌 66
‧
段祺瑞傳(八)
中外雜誌 68
‧
春申風雲-滬上往事之九
‧
孫大總統蒞鄂的珍貴鏡頭
中外雜誌 69
‧
汪精衛南海逃生-滬上往事之十
‧
陳濟棠受命艱危
中外雜誌 89
‧
民族復興運動記─力行社、復興社史話
‧
戎馬生涯﹙十一)
‧
政海秘聞
‧
滬上往事之二十九:陳公博的結局─附勝利前後黃浦灘
中外雜誌 90
‧
戎馬生涯﹙十二)
‧
扶桑奇遇記 滬上往事之三十
‧
懷李晉亭師
中外雜誌 92
‧
予智自雄唐生智
中外雜誌 93
‧
風骨皎厲胡漢民
‧
袁世凱和汪精衛
‧
戴傳賢的一生﹙二)
中外雜誌 94
‧
追懷于右老
‧
第一荒唐陳公博
中外雜誌 108
‧
風雲際會袁世凱﹙三)
中外雜誌 112
‧
追懷劉湘先生﹙選載)
中外雜誌 113
‧
粵海舊聞錄(八)
中外雜誌 114
‧
抗戰期中的杜月笙(三)
‧
從特警班到參訓班
‧
粵海舊聞錄(九)
中外雜誌 115
‧
吳鐵城張羣東北之行
中外雜誌 116
‧
汪兆銘的一生(一)
中外雜誌 117
‧
汪兆銘的一生(二)
‧
洪水猛獸江亢虎(續完)
‧
黃埔軍校回憶
中外雜誌 118
‧
汪兆銘的一生(三)
‧
粵海舊聞錄(十二)
中外雜誌 127
‧
北京蜀學堂豪傑之士:捨身革命憶同窗
中外雜誌 136
‧
文藝鬥士張道藩
中外雜誌 139
‧
鐵血精忠傳(二)-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1
‧
鐵血精忠傳(四)-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5
‧
鐵寫精忠傳(八)-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6
‧
追懷田炯錦先生
‧
鐵血精忠傳(九)-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7
‧
鐵血精忠傳(十)-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9
‧
辛亥灤州之役:『炸彈隊長』凌鉞 ─「友情王國」第一章
中外雜誌 150
‧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水利會工作十五年記
中外雜誌 157
‧
李濟琛與「民促會」
‧
過年談對聯
中外雜誌 158
‧
日本通王芃生
‧
改組派與文職軍人
‧
張君勱與民社黨
‧
情報風雲之五:蘇州壯士顧偉﹙上)- 戴笠將軍與顧偉
‧
滬上點滴(下)
中外雜誌 169
‧
七十二烈士記詳
中外雜誌 172
‧
有功不居.受誣不辯 硬漢孔祥熙
‧
劉玉章戎馬關山
中外雜誌 173
‧
宋慶齡的一生(上)
‧
革命聖人朱執信
中外雜誌 174
‧
十不死回憶錄(三)
‧
宋慶齡的一生 (下)
中外雜誌 175
‧
十不死回憶錄(四﹚
‧
臧啓芳傳
‧
憶說韓復榘
中外雜誌 178
‧
懷念王世杰先生
中外雜誌 185
‧
漂泊西南天地間-戴笠別傳之八
中外雜誌 186
‧
九州兵革浩茫茫-戴笠別傳之九
中外雜誌 187
‧
也談宋慶齡-剖析孫宋聯姻經過與宋傾共原因
中外雜誌 188
‧
土肥原的侵略魔掌
‧
我練太極拳的經驗談
中外雜誌 190
‧
八十述略(一)
‧
諜海風雲憶當年(上)
中外雜誌 191
‧
三民主義力行社與中國國民黨(上)
‧
民主在中國的曲折行程-紀念中華民國的第七十二個元旦
中外雜誌 192
‧
民初兩大詩人:冒鶴亭與楊雲史
‧
勇邁書生朱執信
中外雜誌 193
‧
宋子文的故事
‧
閒話郭沫若(下)
中外雜誌 194
‧
廣東空軍滄桑史(下)
‧
懷念戴傳賢先生
中外雜誌 195
‧
力行社內幕傳真(一)
‧
孫文病逝考述(下)
‧
蘇曼殊詩酒入花叢
中外雜誌 199
‧
敵後抗日從郵雜憶
中外雜誌 208
‧
黃埔從軍記(下)
‧
楊森與吳佩孚
‧
蔣鼎文口中的張學良
中外雜誌 209
‧
中美合作抗日秘錄(六)
‧
日本侵華內幕(七)
‧
東征北伐抗日反共(上)
中外雜誌 210
‧
張作霖的感情事件
中外雜誌 211
‧
苗培成高風亮節
中外雜誌 213
‧
九一八事變對世局的影響
‧
人間閒話(一)
‧
日本侵華內幕(十)
‧
從政雜記
中外雜誌 214
‧
我與國立中山大學
中外雜誌 215
‧
丁惟汾傳
‧
風塵逸俠吳稚暉(下)
‧
劉峙的故事
中外雜誌 216
‧
傳奇人物周西成(下)
中外雜誌 217
‧
石瑛風骨稜稜
中外雜誌 218
‧
居正高風亮節
‧
孫宋聯姻經緯
中外雜誌 219
‧
李大釗的悲劇
‧
毒櫻花的凋落-女間諜川島芳子傳奇
‧
徐志摩與陸小曼
中外雜誌 220
‧
張繼慷慨悲歌
‧
軼聞趣談(三)
中外雜誌 221
‧
烽火中成長(上)-抗戰建國縱橫談
‧
黃埔建校簡史補正
中外雜誌 223
‧
鐵血壯士行-談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六隊的由來
中外雜誌 224
‧
逆流與暢流(一)-外侮紅禍交侵
中外雜誌 229
‧
謎中謎 刺汪案的始末(一)-孫鳳鳴刺汪精衛的真象
中外雜誌 245
‧
勝利受降親歷記
中外雜誌 246
‧
松林坡風月錄(上)-也是大學傳奇
中外雜誌 247
‧
四川風雲誌
‧
汪精衛死事之謎
‧
悲劇人物汪精衛
中外雜誌 248
‧
江湖奇人杜月笙
中外雜誌 249
‧
又談黃紹竑(一)-閒話桂系人物第二部
‧
北大第一位女教授陳衡哲
‧
悲劇時代英雄:神秘人物張冲(一)
中外雜誌 250
‧
汪精衛情史(一)-方君瑛生死戀
‧
悲劇時代英雄:神秘人物張冲(二)
‧
戴笠的生活片段(二)
中外雜誌 251
‧
王揖唐與王克敏
‧
汪精衛情史(二)-方君瑛生死戀
中外雜誌 252
‧
汪精衛情史(三)-方君瑛生死戀
‧
奇人異事葉德輝
中外雜誌 254
‧
女廚單戀汪精衛
‧
梅貽琦傳稿(二)
‧
廣州被焚記
中外雜誌 255
‧
雲龍契合首建奇勳-何應欽傳之四
中外雜誌 256
‧
王克敏的醜劇
中外雜誌 257
‧
張發奎與抗日戰爭(上﹚
‧
無所不談的箚記(二﹚
中外雜誌 258
‧
抗戰基地縱橫談
‧
狂狷俠士王崇五(下﹚
‧
謎樣人物高宗武(一﹚
中外雜誌 259
‧
受訓、從政小故事(上)-七省主席幕中記之六
‧
無所不談的劄記(四)
‧
謎樣人物高宗武(二)
中外雜誌 260
‧
胡漢民書生報國
‧
張君勱傳奇(上)-組黨不是兒戲,是賭性命的事
中外雜誌 262
‧
山東勇士王魯翹
‧
民國奇人戴傳賢(上)
中外雜誌 268
‧
吳稚暉與蔣介石
‧
梁鴻志的悲劇
中外雜誌 277
‧
宋教仁軼聞拾遺
中外雜誌 278
‧
歷史的傷口
中外雜誌 279
‧
王懋功與綏靖區地政工作(上﹚─七省主席幕中記之七
中外雜誌 280
‧
政治大俠陳家鼎
中外雜誌 288
‧
三湘才女張默君
中外雜誌 289
‧
袁世凱與汪精衛
‧
智慧女神吳貽芳-中國婦女的驕傲
中外雜誌 290
‧
性博士傳真:張競生的故事
‧
東北風雲錄(一)-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
劉湘傳奇(二)
中外雜誌 291
‧
東北風雲錄(二)-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292
‧
蔣夢麟整慘張競生-蔣張兩人間恩怨軼事
中外雜誌 299
‧
民初羣豪-傳奇人物.人物傳奇
‧
老報人風範 馬星野與史量才
中外雜誌 300
‧
爛賬.冤債 王立文回憶錄
中外雜誌 302
‧
日軍慰安婦內幕
‧
賀龍被害真相
中外雜誌 304
‧
東北風雲錄(十五)-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311
‧
東北風雲錄(廿二)
‧
唐生明赴滬之謎
中外雜誌 312
‧
李品仙別傳(二)
‧
汪精衛的豔遇(上)
‧
往事雜憶
中外雜誌 313
‧
民初美男子(下)
中外雜誌 317
‧
化解天津大暴動 吳鑄人回憶錄(四)
中外雜誌 318
‧
留英前後 吳鑄人回憶錄之五
‧
學海軼聞趣事(十六﹚
中外雜誌 319
‧
戰前何應欽在華北 忍辱負重備戰雪恥
中外雜誌 320
‧
寬宏仁厚,豁達虔誠 張羣傳真
中外雜誌 321
‧
民國秘史 轟動中外的間諜案(上﹚
中外雜誌 322
‧
一段悲痛史事 五三慘案的真相
‧
民國秘史 轟動中外的間諜案(下﹚
‧
西南風雲錄 戲說劉文輝(三﹚
中外雜誌 342
‧
中外名人傳(五)
‧
悲劇英雄杜聿明(上)
中外雜誌 343
‧
丁慰慈回憶錄(一)
中外雜誌 344
‧
常勝將軍 劉安祺傳奇(上)
中外雜誌 345
‧
特工傳奇 死神也怕喬家才(上)
中外雜誌 353
‧
丁慰慈回憶錄之六:傅秉常的故事
‧
中外名人傳(十六)
‧
非凡名士 文壇才子楊雲史
中外雜誌 354
‧
中外名人傳(十八)
中外雜誌 356
‧
民國秘史 漳州模範小中國(下) 列寧勾結陳炯明
中外雜誌 357
‧
文武風雲榜(四) 南天王陳濟棠的早年(下)
中外雜誌 358
‧
大刺客小插曲 汪精衛的故事(上)
‧
中外名人傳(二十一)
‧
愛國愛鄉的實業家 陳嘉謨捐資興學(上)
中外雜誌 368
‧
中外名人傳(三十一)
‧
鴛鴦蝴蝶圓功名(三)-成舍我與小說家張恨水
中外雜誌 371
‧
中外名人傳(三十四)
中外雜誌 375
‧
黃少谷、袁守謙二三事
中外雜誌 378
‧
中外名人傳(四十一)
‧
傳奇中的傳奇 汪精衛叛國潛逃 王魯翹河內鋤奸
中外雜誌 384
‧
民間儒相辜振甫
‧
投入革命的洪流 黃季陸的人生長跑(上)
‧
悲劇人物 汪精衛與周佛海(一)
中外雜誌 385
‧
風流才子美人劫 汪精衛與周佛海(二)
‧
陳濟棠香港歷險記
‧
縱橫戰海媚共 史廸威在中國
中外雜誌 386
‧
中外名人傳(四十九)
‧
悲劇人物 汪精衛與陳公博(一)
中外雜誌 387
‧
悲劇人物 汪精衛與陳公博(二)
中外雜誌 390
‧
陶希聖宦海浮沈 汪精衛不出惡聲
中外雜誌 391
‧
任援道出賣梁鴻志 昔日部屬今世閻王
中外雜誌 392
‧
褚民誼生死恨 政治圈裡的悲劇人物
中外雜誌 395
‧
大間諜土肥原 諜海遊龍集之一
中外雜誌 397
‧
政壇變色龍楊度
中外雜誌 403
‧
深謀遠慮奠磐基 朱家驊與中央研究院(二)
中外雜誌 413
‧
愛國英雄 谷正綱的軼事(上)
中外雜誌 415
‧
登廬山思古今
中外雜誌 426
‧
中外名人傳(八十九)白雲梯;佛萊明;蔣光鼐;
中外雜誌 429
‧
中外名人傳(九十二)黃珍吾;洛克;谷正倫;海森柏格;賀國光;
中外雜誌 436
‧
胡漢民湯山被扣記
‧
寂寞向晚石墻院 陳獨秀晚景淒涼
‧
黃金榮上海灘傳奇(下)
中外雜誌 438
‧
客籍愛國英雄-抗日孤軍團長謝晉元
中外雜誌 440
‧
中外名人傳(一0二)
中外雜誌 441
‧
烽火歲月黛綠年華(一續)-學生時代所聞所見所思
中外雜誌 443
‧
文武雙全前無古人 球王李惠堂的故事(終篇)
中外雜誌 445
‧
愛國女童楊惠敏(二)
中外雜誌 450
‧
億萬富豪不留財產給子孫 南僑奇人陳嘉庚(二)
中外雜誌 451
‧
一九三一年 閩西蘇區殘酷肅反秘辛
中外雜誌 453
‧
風流人物(一) 我的外祖父廖鳳書
‧
敬仰孫中山參加同盟會 南僑奇人陳嘉庚(五)
中外雜誌 458
‧
汪精衛墓穴遭炸毀經過
中外雜誌 463
‧
志業歸于前輩亨.典範留為後學繼 王成聖教授與中外雜誌
中外雜誌 464
‧
世界社與集文粥會其道一以貫之 贅話李石曾八十年前入主故宮舊事
中外雜誌 471
‧
在台波逐五十餘載(廿三) 從沒有家的家鄉流浪到有家的異鄉
東方雜誌 94
‧
內外時報 皇室與人民 此篇大致從國風報節錄
東方雜誌 107
‧
內外時報 留英儉學會意趣書
東方雜誌 156
‧
對德絕交之經過
東方雜誌 158
‧
內外時報-北京留法儉學會預備學校
東方雜誌 43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2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7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8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9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5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78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79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1
‧
時事日誌─接第二十九卷第三號─
東方雜誌 482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8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8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9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0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02
‧
日本對於我國與國聯技術合作的反響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0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0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10
‧
時事日誌
‧
揭幕
東方雜誌 51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13
‧
四中全會紀實
東方雜誌 51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15
‧
時事日誌
‧
讀者作者與編者
東方雜誌 516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17
‧
全國經濟委員會首次全體會議
‧
憲法草案起草經過
東方雜誌 519
‧
中國田賦之一考察
東方雜誌 52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21
‧
拉西曼報告書摘要
東方雜誌 523
‧
廢除苛捐雜稅問題
‧
藏本失蹤與尋獲之經過
東方雜誌 525
‧
破落戶的出路
東方雜誌 526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27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29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32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51
‧
汪行政院長之辭職與復職
東方雜誌 552
‧
中法越南專約平議
‧
平政整會奉令撤銷
東方雜誌 553
‧
全國地政會議與司法會議之經過
東方雜誌 558
‧
記一中全會
東方雜誌 569
‧
胡漢民先生逝世
東方雜誌 58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86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87
‧
三中全會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89
‧
時事日誌
‧
綏省境內蒙政會成立週年大會
‧
綏戰陣亡軍民追悼會
東方雜誌 59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96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99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609
‧
現代史料-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
東方雜誌 611
‧
現代史料-國家社會黨及中國青年黨均願共赴國難
東方雜誌 618
‧
現代史料-國民參政會正式產生
東方雜誌 621
‧
現代史料-國民參政會第一期集會經過
東方雜誌 623
‧
現代史料-抗戰時期的建國工作
東方雜誌 627
‧
中央與地方─中國統一的一個基本問題─
東方雜誌 628
‧
中央與地方(續)
‧
論省市臨時參議會
東方雜誌 642
‧
時事日誌
‧
國府明令嚴緝汪兆銘
東方雜誌 64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645
‧
最高當局表明對英日妥協的態度
東方雜誌 650
‧
蔣委員長痛斥漢奸賣國行為
東方雜誌 652
‧
美日關係緊張化
東方雜誌 678
‧
日汪條約簽字
‧
進步的三十年
‧
蔣委員長痛斥日汪
東方雜誌 686
‧
偽中央銀行鈔票與法幣
東方雜誌 703
‧
日寇的最後掙扎
東方雜誌復刊 843
‧
鄭天錫博士話生平(上)
東方雜誌復刊 916
‧
抗戰時期浙西多方作戰之回顧
東方雜誌復刊 942
‧
程家檉君
東方雜誌復刊 945
‧
鄧公玄自訂年譜(上)
東方雜誌復刊 946
‧
鄧公玄自訂年譜(中)
東方雜誌復刊 963
‧
書生報國的楷模
東方雜誌復刊 975
‧
謝冠生先生傳
東方雜誌復刊 986
‧
淺談「南社」(上)
東方雜誌復刊 1055
‧
王雲五先生與中國出版事業
東方雜誌復刊 1079
‧
五四精神對中共的負面影響-從五四運動本質透視
Top
書名:
孫中山傳
‧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創建共和民國 第七節 堅持武裝鬥爭
‧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創建共和民國 第五節 「與保皇派大戰」
‧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創建共和民國 第四節 創建中國同盟會
‧
第三章 中國第一個總統 第二節「革命時代的政府」
‧
第五章 掀起國民革命高潮 第二節 開闢國共合作之路
‧
第五章 掀起國民革命高潮 第三節 首次國共合作
‧
第六章 嘔心瀝血獻身國家和平統一 第一節 「永絕反革命的根株」
‧
第六章 嘔心瀝血獻身國家和平統一 第三節 巨星隕落
書名:
宋慶齡傳
‧
第二章 在孫中山身邊 第四節 承孫中山的革命遺志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一節 在大革命洪流中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七節 打通第二次國共合作之路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二節 蘇歐之行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三節 宣佈國民黨「死亡」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五節 革命大纛護英華
‧
第四章 為新中國奮鬥 第二節 組建保衛中國同盟,爭取國際援助
‧
第四章 為新中國奮鬥 第四節 為民族解放事業戰鬥到底
書名:
人物春秋 第三集
‧
海濱先生之生平與著述
‧
追憶余鴻鈞先生
書名:
人物春秋 第四集
‧
洪水猛獸江亢虎
書名:
民國人物新傳
‧
王序
‧
汪精衛的悲劇
‧
細說張國燾
‧
模範軍人胡宗南
書名:
同光風雲錄
‧
下篇之九 章炳麟
‧
下篇之二十四 吳梅
‧
上篇之三十七 秋瑾
書名:
風流人物
‧
「坤伶主席」新艷秋
書名:
神州見聞
‧
一位傑出的情報員──山西勇士史春森
‧
記王陸一
書名:
無所不談雜記
‧
無所不談札記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一集
‧
辛亥女傑張竹君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二集
‧
馬君武文采風流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三集
‧
「昆伶主席」新艷秋
書名:
傳記精華 第四集
‧
吳玉帥與我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五集
‧
記王陸一
書名:
戴笠和他的同志
‧
王志超入死出生
‧
史春森搶運食鹽
‧
抗日硬漢張子奇
‧
虎穴游龍劉戈青
‧
邱開基促龍雲出兵抗戰
‧
張秀君堅定沉著
‧
勞健白忠誠正直
‧
程克祥策反周佛海
‧
蘇州青年壯士顧偉
書名:
公元一九二七
‧
附錄
‧
後記
‧
第一章 躍馬談兵 鏖戰南昌
‧
第七章 寧漢內江 喋血建國
‧
第二章 雲翻雨覆 獨步湘江
‧
第八章 風雲漫天 兩路出擊
‧
第十一章 蔣宋合璧 縱橫華夏
‧
第十章 軍事暴動 神龍見首
‧
第三章 亂中智慧 政壇馳騁
‧
第五章 黃埔博奕 政變前奏
‧
第六章 湘潭三雄 心潮逐浪
‧
第四章 棋高一著 點燃赤貧
書名:
閱讀經典女人-王光美
‧
第十一章 歲月如歌
書名:
韓復榘與西北軍
‧
15.第一旅長
‧
41.討唐之役
‧
42.扣閻未遂
‧
59.收容石友三
Top
1883 年
5月4日
※生於廣東三水縣。
1900 年
是年
※北京發生拳匪之亂,八國聯軍入京,該事情皆在年少的汪精衛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是年
※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得知他的文名,延請他回家為孩子做家庭教師,那是他第一份工作。
1901 年
是年
※參加科舉考試,以廣州府第一名考取秀才。
1904 年
是年
※與家鄉較親近的青年朋友組織了「群智社」,共同研究實學。
同年
※汪精衛考取官費留學日本,很快獲得出色的辯論家美譽。
1905 年
是年
※孫中山來到東京,汪精衛與朱執信等人與孫見面,加入同盟會。
11月10日
※第一次以「精衛」為署名發表〈民族的國民(其一)(其二)〉宣揚自由平等與民族意識,是《民報》第一期的第一篇文章。
1907 年
是年
※汪精衛隨孫中山到南洋各地宣揚革命,凝聚了許多華僑的支持,成立了一百多個黨部。
1907-1910
※除了同盟會黨內糾紛之外,幾次革命起義相繼失敗;結果幾位領導人物被捕處決,造成黨人精神渙散,失去向心力。
1910 年
4月16日
※因事跡暴露被捕入獄。
1911 年
10月10日
※武昌起義,滿清與武漢革命黨人談和,條件之一是立刻釋放汪精衛。
11月6日
※出獄不久,汪精衛在天津寓所創辦《民意報》出版發刊辭。
1912 年
是年
※民國成立之後,曾經不顧生死獻身革命的汪精衛成了知識份子心中的理想總統人選,汪拒。
同年
※獲孫同意後,與新婚妻子陳璧君赴法留學。
同年
※汪精衛與蔡元培、李石曾、吳稚暉、張繼等同盟會友人在上海發起進德會,目的在改變社會腐敗的風氣。
同年
※也與吳稚暉、李石曾、張靜江、張繼、褚民誼等發起留法儉學會,並在北京設立預備學校。
1915 年
12月
※袁世凱稱帝後,回國參加「護法運動」。
1916 年
是年
※在法國的汪精衛、蔡元培、李石曾、吳稚暉等人成立華法教育會。
1917 年
是年
※孫中山在廣州組織軍政府,汪精衛奉召回國。
1919 年
是年
※歐戰終止,中國南北雙方同意派代表出席巴黎和會,舉汪精衛為代表團團員。
1921 年
是年
※孫文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汪出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
1924 年
是年
※汪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並任宣傳部部長。
同年
※國民黨改組時,所有的政綱及宣言,皆出自汪精衛之手。
1925 年
是年
※孫中山因肝病臥病不起時,由汪精衛起草遺囑兩份。
7月1日
※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
11月23日
※中國國民黨右派戴季陶、林森等召開「西山會議」,反對汪兆銘左傾。
1926 年
3月20日
※蔣介石接到左右報告,共產黨在海軍中山艦上有不利於他的舉動,於是下令戒嚴與扣留中山艦。
1927 年
7月25日
※〈夾攻中之奮鬥〉一文中指出他堅持反對腐化,反對軍人割據。
12月
※廣州發生大規模暴動,為對此負政治責任,汪精衛引退政壇,與陳璧君赴法。
1928 年
4月7日
※〈覆駐法總支部函〉及同年4-5月所寫〈一個根本觀念〉兩篇文章大意在說明武漢分共與自己去國的原因。
3月12日
※〈本黨總理孫中山逝世四周年紀念日感言〉認為現時總理改組的目的和精神已被毀滅。
9月20日
※〈中國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監委員會最近時局宣言〉列舉蔣介石十大罪狀,並提出五項反蔣目標。
10月24日
※發出通電,一時南北響應,紛起反蔣。
1930 年
是年
※因黨統問題掀起中原大戰,汪精衛結合北方軍閥勢力聯合反蔣,召集擴大會議。
1931 年
1月
※在天津發表下野聲明。
5月
※終於在廣州成立中央執監委員非常會議,為國民黨的領導機關。
5月28日
※廣州國民政府成立。
1932 年
1月16日
※汪精衛扶病到杭州與蔣介石會商,以當時政府負責無人,協議由汪主政治,蔣掌軍事。
1月28日
※赴上海的日本海軍發動「一二八事變」。
1月29日
※中政會臨時會議通過由汪精衛就任行政院長。
2月15日
※在徐州發表演講。
4月10日
※在洛陽國難會議中汪精衛發表〈軍事外交方針〉演講。
5月
※中日簽訂上海停戰協定。
1934 年
3月12日
※汪精衛在總理逝世九周年紀念會作國情報告。
7月24日
※在外交部紀念周發表演講〈破落戶與暴發戶〉。
10月10日
※發表〈充實與犧牲〉。
1935 年
1月1日
※發表〈救亡圖存之方針〉。
1月23日
※日本外相廣田發表〈中日親善,經濟提攜〉演說。
2月20日
※汪精衛在中央政治會議的〈關於中日外交方針之報告〉作出回應。
3月2日
※蔣介石來電,對這演講表示贊成,一時外交界也表示歡迎。
6月
※汪精衛肝臟病發,到上海進入醫院療養。
11月1日
※在南京國民黨六中全會會場,汪精衛被主張抗日的激進份子孫鳳鳴所傷,身中三槍。醫生認為背部那顆子彈暫時無礙,同時也因部位較危險,不敢輕易觸動,故一直沒有取出。
1936 年
10月19日
※仍在歐的汪精衛為1935年12月為與日本周旋交涉而在上海火車站遇刺斃命的外交部長唐有壬撰寫墓表。
12月
※西安事變發生。汪精衛立刻自歐返國,與蔣介石共赴國難。
1937 年
1月18日
※發表〈論民主政治〉。
2月1日
※發表演說〈安內與攘外〉。
3月17日
※在綏遠發表〈關於最近時局之談話〉。
同年
※國難中正逢結婚二十五週年紀念,汪精衛寫給愛妻〈二十五年結婚紀念日賦示冰如〉。
7月7日
※蘆溝橋事變,中共全面抗戰開始。
7月28日
※北京淪陷。
7月30日
※天津淪陷。
8月4日
※汪精衛在〈大家要說老實話 大家要負責任〉提及中國這樣的弱國不能仰賴他國愛和平的志願。
11月12日
※日軍佔領上海。
11月17日
※國民政府遷至武漢。
11月21日
※正式遷至重慶。
12月13日
※日軍佔領南京,並進行「南京大屠殺」。
1938 年
1月16日
※日本近衛內閣宣佈不以蔣介石之國民政府為交涉對象。
11月3日
※日本再聲明只要國民政府拋棄以前政策,變更人事組織,他方不會拒絕與中方交涉。
12月12日
※日相近衛文麿發表對華聲明。
12月28日
※發出給蔣介石的致中央常務委員會國防最高會議書。
12月29日
※林柏生在香港發表致中央常務委員會國防最高會議書,為著名「艷電」。
1939 年
1月1日
※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臨時會議決議永遠開除汪精衛的黨籍,並撤除一切職務。
1月17日
※林柏生因在《南華日報》登載「艷電」,在香港遭狙擊。
1月30日
※汪精衛在香港《南華日報》發表〈答問〉。
2月4日
※汪精衛致書日本近衛文麿表達此意。
2月中
※蔣介石派中央委員谷正鼎來河內帶給汪精衛赴歐護照及錢,勸他出國放棄對日和談。
3月20日
※暗殺事件發生,兇手誤殺曾仲鳴。
3月21日
※下午,曾仲鳴去世。
3月27日
※悲痛的汪精衛發表〈舉一個例〉。
4月25日
※離開河內,汪精衛在〈舟夜〉此詩中記錄過程中的心情及行程。
5月28日
※向日本政府當局提出和平運動發展的具體辦法。
6月15日
※向日本政府提出〈對日本實行尊重中國主權原則之希望〉。
7月9日
※在上海發表〈我對於中日關係之根本觀念及前進目標〉。
7月22日
※發表〈兩種懷疑心理之解釋〉。
8月9日
※發表廣播〈怎樣實現和平〉。
8月15日
※在上海發表〈問答(一)〉。
8月21日
※發表〈問答(二)〉。
8月25日
※汪精衛甥沈崧在香港被刺身亡。
8月28日
※在上海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提出和平反共建國的口號。
9月1日
※發表〈致海內外諸同志東電〉。
9月5日
※發表〈歐戰與中國之前途〉。
9月17日
※〈致重慶諸同志篠電〉。
9月24日
※致日本近衛公爵函。
10月30日
※收到日方擬訂〈中日關係調整方案〉,發覺內容與近衛聲明宗旨有相當差異。
11月1日
※致信給影佐禎昭表示遺憾,但仍同意以此方案作為基礎,再行談判。自11月1日開始至12月底共召開七次協議會。
12月18日
※陳公博應召由香港抵達上海。
12月25日
※在中央軍官訓練團演講〈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之解釋〉。
12月29日
※發表〈艷電書後〉。
12月30日
※與日本簽訂〈中日新關係調整鋼要〉。
1940 年
1月1日
※發表〈和平運動之前途〉廣播演講詞和〈共同前進〉一文。
1月15日
※致電蔣介石(銑電)謂和平基礎已具備,中國的獨立自由可保,抗戰必無最後勝利之望。
1月24日
※在青島召開青島會議,出席者有王克敏、梁鴻志等人,會議決定中央政府樹立大綱、政綱及政策,並決定政府為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2月1日
※日本首相米內在日議會發表講話,謂現由汪精衛為中心的中國新政府即將成立,日本當不惜予全面的支持與協助。
3月12日
※總理逝世紀念,發表〈『和平奮鬥救中國』的心理建設〉。
3月13日
※發表〈和平宣言〉。
3月20日
※召開中央政治會議,議決授權汪精衛決定中日新關係調整方針,通過成立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3月23日
※發表〈國民政府還都的重大使命〉廣播演講。
3月30日
※上午舉行還都典禮,發表國民政府還都宣言。
4月9日
※發表廣播〈和平反共〉。
4月13日
※發表〈和平反共建國運動之心階段〉。
4月17日
※視察武漢,發表廣播〈實現和平實施憲政〉。
4月26日
※發表〈罪己的精神〉。
7月7日
※發表〈對於事變三週年之感想及期望〉。
8月13日
※發表〈因紀念「八一三」而展望全面和平〉。
8月25日
※汪精衛向美國記者闡明國府之施政綱要與中、日、美三國友好關係確立之重要性。
8月27日
※發表〈紀念孔子的意義〉一文。
8月31日
※〈調整中日國交會議閉幕後重要談話〉中稱:中日新關係奠定基石,同時作為樣本,使一般懷疑和平運動的人有一個明顯的證據,可以懷疑。
11月12日
※發表〈民族主義與大亞洲主義〉。
1941 年
1月1日
※發表〈所望於民國三十年者〉。
7月1日
※德國及義大利大使相繼表示兩國政府承認國民政府。
8月4日
※出席東亞新聞記者大會,致訓詞。
8月6日
※發表廣播演講〈怎樣拓展和平〉。
12月7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
12月8日
※美國對日本宣戰。
12月18日
※汪精衛在全國廣播〈東亞戰爭之意義與我們的任務〉。
1942 年
1月1日
※提出「新國民運動綱要」。
1月13日
※日本新任大使重光葵到南京呈遞國書,舉行多次會談,論及大東亞戰爭和對重慶工作等問題。
1月17日
※特派陳璧君、林柏生、陳君慧、陳耀祖等前往香港撫慰滯留在港的國民黨軍政及各界人員。
1月18日
※〈政工會議開幕訓詞〉中一再強調「救中國,即所以救東亞,救東亞,即所以救中國…東亞若亡,中國不能獨存」的信念。
1月25日
※重光大使來談交還天津租界及廣州沙面英租界行政事項。
3月17日
※派褚民誼、陳春圃分赴天津、廣州接受日軍移交之英租界。
9月23日至9月26日
※在南京〈致日本政府備忘錄〉。
1943 年
1月9日
※與日本簽訂了「租界返還和廢除治外法權」,將英法租界和日租界返還中國。
2月2日
※汪精衛發出主席令,撤除國旗上「和平、反共、建國」字樣的黃色三角巾,恢復原來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模樣。
3月23日
※汪精衛赴中山紀念堂演講,在年前為紀念曾仲鳴及沈崧設立的鳴崧紀念學校植樹,並作詩一首。
5月
※日方將平、津、滬、漢口、廣州等地租界交還。
7月
※收回上海法租界。
8月
※收回上海英租界。
秋
※健康衰退時寫最後一首〈朝中措重九等北極閣〉表達其一片蒼茫及胸中萬般悲愴。
10月30日
※和日本重新簽訂了「華日同盟條約」,改善了1941年的「華日基本條約」中的主權喪失部分。
12月19日
※在台城日軍第一病院動手術終於將子彈取出。
1944 年
1月1日
※發表完元旦談話後,汪精衛高燒不退,傷口疼痛,雙腳無力無法下床。
3月3日
※赴日,住進名古屋帝國大學醫院。
3月4日
※動手術及治療。
11月10日
※下午四時,與世長辭,結束延宕起伏的一生。
1945 年
8月15日
※日皇無條件投降。
8月16日
※南京政府解散。
9月
※陳璧君等16人在廣州被收押。
1946 年
是年
※汪精衛身邊其餘最親近的陳公博、褚民誼、林柏生等一一被處死刑。
1月
※汪精衛的墓在一夜之間被國民黨炸成灰燼,屍骨無存。
1964 年
2月
※汪精衛逝世將近二十年,香港發現題為〈最後之心情〉的汪氏的國事遺書,引起國人以至日本各方面的注視,也惹起了真偽的論爭,聚訟紛紜,始終沒有定論。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