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蔣中正第一次下野
蔣中正第一次下野
時間
1927年08月13日 ~ 1928年01月08日
地點
南京、上海、浙江、日本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汪兆銘
、
李宗仁
、
何應欽
、
馮玉祥
、
閻錫山
資料來源:網易新聞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蔣中正第一次下野發生於1927年8月13日,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因北伐軍徐州失利,加上清黨後寧漢分裂,蔣中正電呈國民政府,自請處分,宣布辭去國民政府與國民黨內各職,先返回浙江溪口老家,再赴日本考察拜訪,11月返抵上海。後因局勢變動,各方勢力促其復出,蔣遂於1928年1月初回到南京,9日正式接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一職,接?又擔任了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
背景:
1927年4月12日,蔣中正在未獲國民黨中央同意的情況下,在上海發動清黨,解散上海總工會等共黨勢力組織,並大規模逮捕與殺害共產黨份子。因此武漢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宣佈撤銷蔣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並開除黨籍。在南京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胡漢民、蔣中正、柏文蔚等人及部分監察委員遂宣佈在南京組國民政府,以胡漢民為主席,形成寧漢分裂。
1927年5月,蔣決定繼續北伐作戰方案,分全軍為三路進攻,並組織清黨委員會,繼續在全國各省厲行清黨。1927年7月,蔣奉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徐州失守,蔣渡江督戰。8月,北伐軍反攻徐州失利,蔣下令撤退,並電呈國府,自請處分。
由於寧漢分裂引起國民黨內指責,加上徐州失守,蔣中正決定發表下野宣言,辭去本兼各職,回鄉掃墓。
Top
發生過程:
1927年8月13日,蔣中正通電發表下野文告,宣稱「中正復有何求,今既疚戾於一身,即應自劾而歸去,解除職權,以謝天下。」當晚便離開南京前往上海,隔日回到奉化故鄉。
9月28日,蔣介石在國民黨要員張群的陪同下,從上海乘船前往日本。一方面與日本政界人士廣泛接觸,包括日本首相田中義一、陸軍大臣向川義則等重量級人士,獲得政治支持和經濟援助,為日後的復出取得外交基礎。另一方面也拜見了宋美齡之母,請求其同意婚事。11月10日,蔣自日本返國,12月1日,與宋美齡於上海舉行婚禮。
武漢政府方面,蔣中正下野之後,寧、漢兩方政府的整合與權力分配成為首要之務。8月22日,李宗仁等代表南京政府方面,與武漢政府的汪兆銘、譚延闓、孫科等人在九江廬山會議,雙方取得妥協。9月間,寧漢滬三方代表在南京開會,聯合組成了一個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改組南京「國民政府」。接?,李宗仁為首的桂系又聯合反對共產黨的西山會議派,逼迫汪兆銘「下野」。
10月,汪兆銘到廣東,發表反對南京政府。11月,回到上海的蔣中正,邀汪兆銘北上,相約復出,汪兆銘在廣東成立政府。
12月3日,蔣介石表態支持汪兆銘,反對南京「特別委員會」,汪兆銘則力推蔣介石復職。此時北方的馮玉祥和閻錫山想對奉系張作霖作戰,因此也主張蔣復職。南京政府的何應欽則要蔣出來「主持軍事」。中國國民黨四中全會預備會議通過蔣中正復職的決議,並決定由蔣來負責籌備二屆四中全會,南京的「特別委員會」解體,胡漢民、孫科等人前往歐洲。
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發動廣州起義,新桂系因此指責在廣東組織政府的汪兆銘必須負責,即將復職的蔣中正也參與彈劾。12月16日,汪前往法國。1928年1月4日,蔣中正從上海抵達南京,9日正式通電,恢復「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原職,接?又擔任了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等職務。
歷史影響:
蔣中正下野之時,其主要職務僅限於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然而經過4個多月的準備與醞釀,復出時不僅恢復原職,並且更上層樓,兼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一職,將政軍大權一併掌握,奠定往後數十年無人可取代的地位。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