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人物
-> 李宗仁
李宗仁
1891-1969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李
名字
宗仁
生日
1891年08月13日
卒日
1969年01月30日
籍貫
廣西省臨桂縣
組織
新桂系
學歷
廣西陸軍速成學堂
相關事件
中原大戰
、
國民政府遷臺
、
蔣中正第一次下野
、
蔣中正第三次下野
、
國軍編遣會議
、
兩廣事變
、
西南事變(兩廣事變)
、
六一事變(兩廣事變)
、
冬季攻勢
、
蔣桂戰爭
、
國民革命軍成立
、
南京保衛戰
、
寧漢戰爭
、
李唐之戰(寧漢戰爭)
、
渡江戰役
、
內戰戰犯名單
、
第一屆總統大選
、
龍潭戰役
、
捕殺韓復榘
、
臨沂保衛戰
、
胡志明被扣
、
台兒莊大捷(台兒莊戰役)
、
台兒莊戰役
、
行憲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
、
北伐
、
武漢會戰
、
第二次國共內戰
、
棗宜會戰
、
豫南會戰
、
蔣馮閻戰爭(中原大戰)
、
抗日戰爭(八年抗戰)
、
八年抗戰
、
隨棗會戰
、
徐州會戰
、
川黔滇聯軍與廣西之戰
、
新桂系
、
1931年江淮大水
、
胡木蘭救父
、
斬龍楊永泰
、
涿州戰役
、
焦土抗戰論
、
八一九大逮捕
、
八一九大迫害
、
刺殺狗肉將軍
、
北平七五行動
、
北平七五事件
、
北平七五慘案
、
寧漢合流
、
寧漢復合
、
綏西王
、
鮑爾之死
生平
期刊
專書
照片
年表
其它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臨桂人,新桂系首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李宗仁少年時在家鄉半耕半讀,1908年考入廣西陸軍小學堂,並成為中國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後,陸軍小學堂改制陸軍速成學校,李宗仁留校學習;1913年畢業後入南寧將校講習所,任准尉見習官、少尉助教、中尉隊附。1916年戶國戰爭開始,李宗仁加入第六軍(滇軍)林虎部任排長,後轉入護國軍第六軍(桂軍);之後也參加討伐龍濟光之戰;護法戰爭時隨粤桂聯軍入湘作戰。1921年,接受粤軍總司令陳炯明改編,任粤桂邊防軍第三路司令,後改稱廣西自治軍第二路軍並自任總司令、北京政府任為桂林鎮守使;李宗仁與白崇禧、黃紹竑等人聯手,逐一收編、擊敗廣西境內各軍,統一全省,成為新桂系之核心。1923年李宗仁加入中國國民黨,在北伐期間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武漢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廣西省政府委員等,並與蔣中正聯手發動清黨,但也與何應欽共同迫使蔣中正在1927首度下野,並將新桂系勢力擴張到兩湖、廣東地區,並逐走汪兆銘,一度主持國民政府。1928年蔣中正重新上台,李宗仁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與白崇禧共同率軍進駐平津,為新桂系勢力最盛時。
1928年10月南京國民政府改組,李宗仁任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參議院院長;但李、蔣在裁軍問題與地盤分配上發生衝突,李宗仁被免本兼各職、開除黨籍,出走香港。1929年10月李宗仁重返廣西,與汪精衛,閻錫山、馮玉祥聯合反蔣,被推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兼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爆發中原大戰;並在1931年支持陳濟棠在廣州反蔣。自任會長。「九一八」事變發生後,11月,恢復黨籍;12月,國民黨四届一中全會選為中央監察委員,任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常務委員。1932年一二八事變厚,國民黨各派系暫時合作,李宗仁回廣西發展,任南寧綏靖公署主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第九路總指揮、湘桂黔邊區剿匪總司令等,1935年晉升一級上將。
抗戰爆發後,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指揮了台兒莊、徐州、武漢等戰役;1945年2月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漢中行營主任,負責指揮第一、第五、第十、第十二及冀察戰區。戰後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北平行營主任,手中已無兵權,李宗仁與蔣介石之間矛盾再次激化。1948年4月李宗仁擊敗孫科當選為副總統;次年代行總統職權與中共邊談邊戰,10月撤往重慶,11月轉往香港,12月離職赴美,寓居紐約治療胃疾,從此滯美十六年。1954年,李宗仁被第一屆國民大會免去副總統職務。1965年李宗仁回中國,1969年1月30日病逝於北京。1980年有《李宗仁回憶錄》出版。
Top
中外雜誌 1
‧
小諸葛白崇禧
中外雜誌 23
‧
白崇禧誰毀誰譽
中外雜誌 37
‧
昆明脫險記
中外雜誌 41
‧
「五省聯帥」孫傳芳
‧
六十年來的中國(四)
中外雜誌 42
‧
六十年來的中國(五)
中外雜誌 43
‧
六十年來的中國(六)
中外雜誌 44
‧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
中外雜誌 48
‧
六十年來的中國(十一)
‧
重慶市長驚風駭浪(二)
‧
憶昔懷今─從開國看到今天
中外雜誌 49
‧
六十年來的中國(十二)
‧
重慶市長驚風駭浪(三)
‧
記朱家驊先生
中外雜誌 52
‧
三十年代當鋪滄桑
‧
抗戰初期縱目全局(下)─抗戰採訪錄第四章
中外雜誌 54
‧
民國史上五次圍城戰
‧
抗戰採訪錄第五章:政戰兩略‧敵我三方(續)
中外雜誌 61
‧
戴笠將軍策反奇勳
中外雜誌 63
‧
艱難開濟十二年─中國現代史最重要之一章
中外雜誌 64
‧
我的初戀
中外雜誌 69
‧
陳濟棠受命艱危
中外雜誌 73
‧
戴笠將軍的人情味(二)
中外雜誌 80
‧
宜昌雜憶(宜昌大病救命記)
中外雜誌 85
‧
戎馬生涯(七)
‧
孫科促進團結(二)
中外雜誌 89
‧
政海秘聞
中外雜誌 92
‧
予智自雄唐生智
中外雜誌 93
‧
戎馬生涯﹙十五)
中外雜誌 94
‧
力行社‧復興社史話 安內攘外統一禦侮─民族復興運動記之五
中外雜誌 95
‧
萬耀煌回憶錄(五)
中外雜誌 96
‧
萬耀煌回憶錄(六)
‧
戴傳賢的一生(五)
中外雜誌 97
‧
戴雨農與鄭介民
中外雜誌 99
‧
一位平凡的偉人
中外雜誌 103
‧
永懷傅秉長先生
‧
追憶孫哲先生幾件事
中外雜誌 106
‧
休休有容譚延凱﹙續完)
‧
憶說胡宗南
中外雜誌 107
‧
梁幹喬打倒史達林﹙一)
中外雜誌 108
‧
往事漫談-我早年戰爭藝術的運用
中外雜誌 112
‧
追懷劉湘先生﹙選載)
‧
清黨與北伐﹙一)- 萬耀煌回憶錄第二部
中外雜誌 113
‧
清黨與北伐(二)
中外雜誌 114
‧
中原大戰中的驚險一幕
中外雜誌 115
‧
山水人物話桂林
‧
吳鐵城張羣東北之行
中外雜誌 116
‧
瓊崖兵火送征帆
中外雜誌 117
‧
汪兆銘的一生(二)
中外雜誌 118
‧
抗日情報戰(二)
中外雜誌 120
‧
西征.討馮.剿赤(四)-萬耀煌回憶錄第三部
‧
追憶白崇禧將軍
中外雜誌 122
‧
戎馬關山二十年
中外雜誌 126
‧
蓬飛萬里﹙一﹚
中外雜誌 127
‧
由南京到廈門-戰亂回憶之一
中外雜誌 131
‧
抗日情報戰(十三)-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
延安.桂林.荊州-從政閒話之四
中外雜誌 134
‧
抗日情報戰(十六)-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
新疆脫險記(續完)
中外雜誌 137
‧
抗日情報戰(續完)-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中外雜誌 138
‧
馮玉祥夾攻唐生智-馮玉祥與西北軍之二十一
中外雜誌 139
‧
沙場二十年
‧
組閣護憲回憶
‧
馮玉祥和鮑羅廷-馮玉祥與西北軍之二十二
中外雜誌 141
‧
三路並進會師中原-馮玉祥與西北軍之二十五
‧
鐵血精忠傳(四)-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2
‧
西安事變見聞(一)
‧
勞工運動三十年
‧
鐵血精忠傳(五)-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4
‧
白崇禧別傳
‧
烽火七年筆陣中-在中央社的一段難忘歲月
中外雜誌 145
‧
白崇禧別傳(二)
中外雜誌 146
‧
白崇禧別傳(三)
‧
維護中華郵政一頁辛酸史
‧
鐵血精忠傳(九)-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7
‧
中央社創辦的回憶
‧
白崇禧別傳(四)
中外雜誌 148
‧
白崇禧別傳(五)
‧
徐永昌勳名有自
中外雜誌 150
‧
東征北伐四大戰役(三)
‧
烽火過杭州-政大遷校記之四
中外雜誌 151
‧
閒話桂系人物─廣西政要是非功過
中外雜誌 152
‧
金門保衛戰實錄
中外雜誌 153
‧
柏臺記要:監察工作三十年﹙一)
中外雜誌 154
‧
由南京到台北
‧
湯恩伯與上海保衛戰﹙下)
中外雜誌 155
‧
由南京到台北(三)
‧
貌似平凡錦繡心-最早的女留學生周淑清
中外雜誌 156
‧
情報風雲之三 戴笠妙計安廣東-戴笠將軍與何峨芳
中外雜誌 158
‧
白崇禧的功過
‧
東北變色記(九)--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中外雜誌 163
‧
追念谷大哥正倫(下)-貴州政壇憶往之十
中外雜誌 164
‧
軍校同學四烈士
中外雜誌 165
‧
孫傳芳與『五省聯軍』(下)
中外雜誌 166
‧
八十自述(一)
中外雜誌 169
‧
千里眼順風耳(五)-通訊老兵憶當年
中外雜誌 170
‧
在驚濤駭浪中的一年-服務中央宣傳部回憶
中外雜誌 172
‧
千里眼順風耳(八)-通訊老兵憶當年
‧
劉玉章戎馬關山
中外雜誌 173
‧
千里眼、順風耳(九)─通訊老兵憶當年
中外雜誌 175
‧
憶說韓復榘
中外雜誌 176
‧
永懷 蔣公
中外雜誌 177
‧
先兄翁敬棠的生平
中外雜誌 180
‧
江山萬里行(三十二﹚
中外雜誌 181
‧
陳濟棠的故事
中外雜誌 182
‧
韓復榘馮玉祥恩仇記
中外雜誌 186
‧
九州兵革浩茫茫-戴笠別傳之九
中外雜誌 190
‧
記孫科博士
中外雜誌 191
‧
三民主義力行社與中國國民黨(上)
中外雜誌 192
‧
新疆平亂歷險記
‧
廣州.重慶.成都.臺北-追隨鄭彥棻先生的一段回憶
中外雜誌 194
‧
廣東空軍滄桑史(下)
中外雜誌 196
‧
『南天王』陳濟棠
中外雜誌 199
‧
中州豪俠張鈁(三)
‧
追懷陳大慶將軍
中外雜誌 200
‧
憂患見真情-追懷李宗黃先生
中外雜誌 201
‧
永懷蔣公
中外雜誌 202
‧
吳忠信公忠體國
中外雜誌 203
‧
蔣公蒞川記
中外雜誌 211
‧
苗培成高風亮節
‧
憶青島大撤退
中外雜誌 213
‧
九一八事變對世局的影響
中外雜誌 215
‧
劉峙的故事
中外雜誌 216
‧
傳奇人物周西成(下)
中外雜誌 218
‧
居正高風亮節
‧
戴雨農軼事(三)
中外雜誌 219
‧
陳誠將軍二三事-人間閒話之六
中外雜誌 220
‧
張繼慷慨悲歌
‧
軼聞趣談(三)
中外雜誌 221
‧
放眼臺海兩岸(一)
中外雜誌 222
‧
香港情報英烈錄
‧
陳璧君的末路
中外雜誌 224
‧
逆流與暢流(一)-外侮紅禍交侵
‧
當代人物趣事軼聞(三)
中外雜誌 225
‧
司徒雷登晚年背十字架
中外雜誌 226
‧
也談傳奇怪人于國楨
‧
怕死兩死將-韓復榘、張治中無獨有偶
‧
逆流與暢流(三)-國難期中的國家建設
中外雜誌 227
‧
紀念金維繫委員
‧
追懷張其昀先生(下)
中外雜誌 228
‧
憶燕大與司徒校務長
中外雜誌 229
‧
陳誠堅強勇毅(一)
‧
鄒魯其人其事
中外雜誌 230
‧
「司徒雷登日記」讀後記
‧
馮玉祥新傳(一)
中外雜誌 231
‧
中原大戰瑣憶
‧
謎中謎 刺汪案的始末(三)-孫鳳鳴刺汪精衛的真象
‧
競選中央民意代表回憶
中外雜誌 232
‧
謎中謎 刺汪案的始末(四)-孫鳳鳴刺汪精衛的真象
中外雜誌 234
‧
南京舊事(一)-怵目驚心話當年
中外雜誌 236
‧
張發奎與鐵軍之興衰(三)
中外雜誌 238
‧
怵目驚心話和談-南京舊事之四
‧
閒話桂系人物-黃紹竑的早年(一)
中外雜誌 241
‧
浮沉八十年(三)
中外雜誌 242
‧
白崇禧傳(一)
‧
閒話桂系人物(五)─黃紹竑的早年
中外雜誌 243
‧
白崇禧傳(二)
‧
閒話桂系人物(六)(黃紹竑的早年)
中外雜誌 244
‧
白崇禧傳(三)
中外雜誌 245
‧
黃紹竑三任省主席(上)-七省主席幕中記之二
中外雜誌 246
‧
抗戰小故事
‧
黃紹竑三任省主席(下)-七省主席幕中記之三
中外雜誌 247
‧
民國人物軼聞
‧
白崇禧傳(六)
‧
李品仙與安徽
中外雜誌 248
‧
白崇禧傳(七)
中外雜誌 249
‧
又談黃紹竑(一)-閒話桂系人物第二部
‧
白崇禧傳(八)
中外雜誌 250
‧
我所認識的何敬公
‧
陳果夫的祕密-七省主席幕中記之四
中外雜誌 251
‧
護憲衞國炳燿千秋-何敬公與國民大會
中外雜誌 252
‧
再活十年就好了-敬悼 蔣經國總統
中外雜誌 254
‧
廣州被焚記
中外雜誌 256
‧
何應欽秘錄
‧
選禍話當年-憶唐嗣堯談馬漢三之死
中外雜誌 257
‧
中共氣數蛇年終
‧
何應欽傳奇(一﹚
中外雜誌 258
‧
東征北伐到統一
‧
透視龍潭之戰(上﹚─北伐龍潭大捷內幕
中外雜誌 259
‧
何應欽傳奇(三)
‧
張發奎與抗日戰爭(下)
‧
透視龍潭之戰(下)-北伐龍潭大捷內幕
中外雜誌 261
‧
星島日報大地震記
‧
張君勱傳奇(下)-組黨不是兒戲,是賭性命的事
中外雜誌 262
‧
江南撤退記(二)
‧
品茗清談少一人-追憶阮毅成兄
中外雜誌 265
‧
顧祝同回憶錄(二)
中外雜誌 268
‧
吳稚暉與蔣介石
中外雜誌 269
‧
東北變色記(三﹚
中外雜誌 277
‧
李登輝的選擇
中外雜誌 278
‧
歷史的傷口
中外雜誌 279
‧
小憩十一年?!─ 我被騙退前後
‧
王懋功與綏靖區地政工作(上﹚─七省主席幕中記之七
中外雜誌 280
‧
王懋功與綏靖區地政工作(下﹚─ 七省主席幕中記之七
中外雜誌 281
‧
名士婚姻─悲歡離合之多少
中外雜誌 286
‧
閻錫山發牢騷
中外雜誌 290
‧
我為孫文學說而戰(中)-留俄及歸國後的回憶
‧
東北風雲錄(一)-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學人:桂崇基外方內方
‧
陳儀的另一面
‧
齊白石與徐悲鴻-徐悲鴻外傳終篇
‧
劉湘傳奇(二)
‧
橡膠大王李光前(一)
中外雜誌 291
‧
東北風雲錄(二)-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292
‧
「斬」黃金發軍餉-成都保衛戰驚濤駭浪一幕
中外雜誌 298
‧
張學良話西安事變
‧
陳繼承傳奇
‧
愛國學人韓靜遠
中外雜誌 300
‧
老華僑的最愛:阮玲玉再生
‧
政海秘聞 陳誠臨危受命
‧
嶺南女傑蔡孝義
中外雜誌 301
‧
民國教育史話-張乃燕與中大大學院
‧
閒話軍校高教班
中外雜誌 302
‧
東北風雲錄(十三)-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303
‧
郭沫若外傳(三)
中外雜誌 305
‧
司徒雷登在中國
中外雜誌 307
‧
國府遷台內幕
中外雜誌 312
‧
李品仙別傳(二)
‧
國士典型陳方(下)
中外雜誌 313
‧
李品仙別傳(三)
中外雜誌 314
‧
台兒莊大戰秘錄
中外雜誌 315
‧
白崇禧傳奇
‧
李品仙別傳(四)
中外雜誌 317
‧
化解天津大暴動 吳鑄人回憶錄(四)
中外雜誌 318
‧
由德黑蘭到台北 外交圈裡五十年之七
中外雜誌 319
‧
江湖術士草莽英雄 孫殿英傳奇
‧
往事拾零
‧
張群雲南歷險始末
‧
勝利回到北平 吳鑄人回憶錄之六
中外雜誌 320
‧
李宗仁與傅作義 吳鑄人回憶錄終篇
中外雜誌 321
‧
戎馬關山 蒙疆喋血記(二﹚
中外雜誌 322
‧
一段悲痛史事 五三慘案的真相
‧
西南風雲錄 戲說劉文輝(三﹚
中外雜誌 325
‧
戲說劉文輝(六﹚
中外雜誌 328
‧
當代貳臣第一人-張治中的「擦鞋」神功
中外雜誌 330
‧
游擊英雄、大學教授:沈亮將軍傳奇
中外雜誌 333
‧
主持情報工作:蔣經國新傳之十
‧
死亡之謎:也談戴笠與馬漢三
中外雜誌 337
‧
現代孔明白崇禧(二)
‧
陳立夫講政壇內幕
中外雜誌 339
‧
現代孔明白崇禧(三)
中外雜誌 340
‧
李濟琛評傳
中外雜誌 341
‧
錚錚鐵漢 永懷喬家才兄
中外雜誌 342
‧
黃埔風雲錄(一) 軍校師生與抗戰
中外雜誌 343
‧
黃埔風雲錄(二) 軍校師生與抗戰
中外雜誌 345
‧
鄧穎超與「跑得快」
中外雜誌 346
‧
特工傳奇 死神也怕喬家才(下)
‧
廣西大管家 黃旭初傳真
‧
廣西航空學校
中外雜誌 348
‧
紅魔劫:陳布雷與女兒陳璉(三)
中外雜誌 353
‧
中外名人傳(十六)
‧
陳誠與蔣中正 宋越倫日記摘錄
‧
歷史會說話 白崇禧祕史(上) 老諸葛是小說.小諸葛是歷史
中外雜誌 354
‧
文壇舊事 周作人失足恨
‧
歷史會說話 白崇禧祕史(下) 老諸葛是小說,小諸葛是歷史
中外雜誌 355
‧
文武風雲榜(四) 南天王陳濟棠的早年(上)
中外雜誌 356
‧
火燒島傳奇歲月 風起雲湧綠島春秋 島主唐湯銘的故事
中外雜誌 357
‧
抗日英雄俠骨柔腸 白崇禧的故事
中外雜誌 363
‧
中外名傳(二十六)顧祝同戴陽潘錦瑞葉光黃基蔡維屏戴笠
中外雜誌 364
‧
中外名人傳(二十七)
‧
六十年見聞之五:憶說湯柏恩
中外雜誌 365
‧
金蘭之交甘苦共嚐-蔣介石的盟兄弟(下)
‧
鐵戰場與溫柔鄉-苗嶺戀嬌娥-戲說毛澤東之十六
中外雜誌 367
‧
中外名人傳(三十)
‧
輕舟已過萬重山-六十年見聞之八
中外雜誌 368
‧
中外名人傳(三十一)
中外雜誌 369
‧
修憲連任嫌隙生-葉公超與蔣介石(三)
中外雜誌 371
‧
交通工作半世紀 平淡不平凡的人生
‧
名人早年軼事 陳誠的恩怨情仇(下)
中外雜誌 372
‧
蔣介石掌璽官的奇遇
中外雜誌 377
‧
百戰名將.百歲人瑞 薛岳傳奇(上)
中外雜誌 380
‧
李宗仁晚年的秘密
中外雜誌 381
‧
水月鏡花烽火情(五)
‧
程潛的毀譽(下)
‧
跟死神賽跑 投效空軍憶抗戰(上)
中外雜誌 382
‧
虎風永耀 記王叔銘上將
中外雜誌 384
‧
投入革命的洪流 黃季陸的人生長跑(上)
‧
輕拋浮名擇善固執 沈昌煥的風骨
中外雜誌 385
‧
中外名人傳(四十八)
中外雜誌 392
‧
外交教父智慧諍言 沈昌煥傳奇
中外雜誌 393
‧
一代名將 抗日英雄白崇禧
中外雜誌 395
‧
中外名人傳(五十八)
中外雜誌 398
‧
不容青史盡成灰 白先勇為白崇禧立傳(上)
‧
文風武將 于豪章別傳
中外雜誌 404
‧
天涯坎坷麗人行 美人才女王瑩(三)
中外雜誌 405
‧
天涯坎坷麗人行 美人南洋歷險記 才女王瑩之四
‧
深謀遠慮奠磐基 朱家驊與中央研究院(續完)
中外雜誌 406
‧
天涯坎坷麗人行 美麗的女共諜 美人才女王瑩(五)
中外雜誌 407
‧
天涯坎坷麗人行 美人才女王瑩的悲劇(終篇)
‧
探親懷舊之旅
中外雜誌 411
‧
軍士奇才 關徵麟縱橫沙場(上)
中外雜誌 412
‧
由大陸到台灣 漫天烽火話當年
‧
軍事奇才 關麟徵縱橫沙場(下)
中外雜誌 414
‧
愛國英雄 谷正綱軼事(下)
中外雜誌 417
‧
愛國英雄張學良的毀譽(上)
中外雜誌 419
‧
中外名人傳(八十二)
中外雜誌 421
‧
文人趣談 四川才子謝無量
中外雜誌 422
‧
韓復榘張學良拜把兄弟
中外雜誌 423
‧
扭轉大陸剿共殘局 白崇禧功虧一簣
‧
怪傑鄧小平的感情世界(中)
中外雜誌 426
‧
中外名人傳(八十九)白雲梯;佛萊明;蔣光鼐;
中外雜誌 427
‧
中外名人傳(九十)蔡廷鎧;馬達漢;
中外雜誌 428
‧
中外名人傳(九十一)謝肇齊;馬可尼;張惠良;
‧
怪傑鄧小平的戎馬生涯(上)
‧
海闊天空任翱翔李鴻皐的空軍生涯
中外雜誌 429
‧
怪傑鄧小平的戎馬生涯(中)
中外雜誌 430
‧
京滬血戰親歷記
中外雜誌 433
‧
蔡松坡鳳仙戀(一)
中外雜誌 440
‧
從溪口到成都
中外雜誌 447
‧
南北奔波七次歷險(三) 來台前後工作上的辛酸
‧
張和重堅守軍政崗位
中外雜誌 451
‧
永遠的隊長陳樹柏博士
中外雜誌 452
‧
由「命運觀」來看老蔣總統
中外雜誌 455
‧
重來廣州.舊貌新顏
中外雜誌 457
‧
生長兵間老太平(七) 六年守盡漫漫夜
中外雜誌 462
‧
記者生涯夢一場
中外雜誌 463
‧
辭國際法院法官.當時局艱難之際 顧維鈞電文析大局
中外雜誌 485
‧
國民黨內訌與剿共慘敗 歷史的殷鑑猶在眼前
‧
德國通王洽南與百鍊精鋼陸戰隊
中外雜誌 488
‧
我國民主憲政的一頁辛酸史
中外雜誌 489
‧
從立法院長更迭看政局蛻變
中外雜誌 501
‧
赤縣神州最後的一批英烈─五十九年前被淹沒的一頁抗共史
東方雜誌 44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1
‧
時事日誌─接第二十九卷第三號─
‧
商務印書館被燬紀略
東方雜誌 489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0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0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1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17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18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2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22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3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3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6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6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7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72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77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96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60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607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609
‧
現代史料-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
東方雜誌 618
‧
婦女與家庭-抗戰期中婦女生活的改善
東方雜誌復刊 971
‧
紀念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三十週年
Top
書名:
宋慶齡傳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一節 在大革命洪流中
‧
第四章 為新中國奮鬥 第五節 致力於國家的和平、民主和團結
書名:
人物春秋 第一集
‧
將軍外長吳鐵城
書名:
人物春秋 第四集
‧
追憶白崇禧將軍
‧
憶說胡宗南
書名:
少年行
‧
在歷史的逆流中游泳
書名:
月是故鄉明
‧
首屆第一次國民大會之回憶
‧
辦理四川農地減租予離川
書名:
民國人物新傳
‧
汪精衛的悲劇
‧
湯恩伯的一生
‧
模範軍人胡宗南
書名:
神州見聞
‧
中原大戰中的驚險一幕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一集
‧
鋒鏑於生話當年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二集
‧
蔡松坡與我
書名:
傳記精華 第四集
‧
重慶市長驚風駭浪
書名:
戴笠和他的同志
‧
王孔安萬里狀行
‧
朱若愚堅忍實幹
‧
何峩芳妙計安東菀
‧
吳安之錚錚鐵漢
‧
張家銓計擒酒井隆
‧
梁幹喬打倒史達林
‧
謝鎮南報答知遇
書名:
公元一九二七
‧
第一章 躍馬談兵 鏖戰南昌
‧
第七章 寧漢內江 喋血建國
‧
第九章 情定美齡 聯盟煥章
‧
第十一章 蔣宋合璧 縱橫華夏
‧
第五章 黃埔博奕 政變前奏
‧
第六章 湘潭三雄 心潮逐浪
‧
第四章 棋高一著 點燃赤貧
書名:
經典女人-孟小冬
‧
第八章 不負重託‧總理重托
書名:
閱讀經典女人-王光美
‧
第三章 命運選擇
書名:
韓復榘與西北軍
‧
1.身世與家世
‧
30.彰德大戰
‧
31.首占北京
‧
33.芥蒂猶存
‧
35.督師武勝關
‧
36.山雨欲來
‧
41.討唐之役
‧
42.扣閻未遂
‧
43.大戰初起
‧
50.第三路軍(二)
‧
59.收容石友三
‧
63.濟南南京
‧
64.濟南北平
‧
65.濟南成都
‧
68.七七事變
‧
70.隔河對峙
‧
71.開封事變
‧
72.托體雞公山
‧
73.結局
書名:
共赴國難──國共合作抗戰紀實
‧
第八章 徐州會戰─ 二、大戰林准關
‧
第八章 徐州會戰─ 八、徐州大突圍
‧
第八章 徐州會戰─ 六、血戰禹玉山
Top
1891 年
8月13日
※出生
1906 年
是年
※在桂林城省立公費紡織習藝廠當學徒。
1908 年
是年
※考入廣西陸軍小學堂第三期
1910 年
10月
※加入同盟會
1911 年
是年
※畢業
1912 年
是年
※考入廣西陸軍速成學堂
1913 年
秋
※廣西陸軍速成學堂,畢業在廣西將校講習所任中尉教官。嗣任桂軍下級官佐,旋改業為中學體育教員。
1916 年
是年
※護國軍興復,參軍作排長,負傷升連長;再入湖南護法,負傷遷營長,隸林虎部。
1921 年
是年
※晉升至統領
1922 年
是年
※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總司令
1923 年
是年
※與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建立聯繫
5月
※北京政府桂林鎮守使
10月
※李宗仁與前陸小同學黃紹竑、白崇禧祕密加入中國國民黨。
11月
※北京政府“定桂軍”總指揮
1924 年
是年
※聯合黃紹竑,白崇禧等部,成立“定桂討賊聯軍”
5月23日
※李宗仁發表統一廣西宣言,採用合縱連橫策略。
9月
※擊敗桂系軍閥陸榮廷部
11月
※被孫中山任命為廣西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兼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
1925 年
7月
※又擊敗沉鴻英,完成統一廣西的任務,成為新的國民黨桂系軍閥首腦。
1926 年
1月
※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
3月
※廣西軍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
5月
※南寧分校正式成立,派所部第七軍第二旅旅長俞作柏兼任校長。
7月
※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轉戰有功。
1927 年
1月
※蘇俄派鮑羅廷遊說李宗仁,希望其取代蔣中正繼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遭李拒絕。李返回南京後,全力支持蔣反蘇清共,並警告張發奎需警惕葉挺反對國民政府。
4月
※新桂系聯合蔣發動清黨,處決中國共產黨員和中國國民黨內左翼人士。李宗仁率領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在南京警戒可能左傾之軍隊,在采石磯將意圖暴動之程潛、林祖涵(即林伯渠)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包圍繳械,並在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劉峙師逮捕中國共產黨員。
5月
※李宗仁是廣西省政府委員,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三路軍總指揮,統轄五個軍又一個獨立師。
8月
※和白崇禧、何應欽等實力派逼迫蔣介石通電下野,並由他們三人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黨務委員。接著,指揮龍潭戰役,消滅北洋軍閥孫傳芳主力部隊。
9月
※任(國民政府)中央特別委員會委員
9月21日
※汪兆銘返回武漢,唐生智部東下進攻南京國民政府。
10月19日
※新桂系部隊西征武漢,討伐唐生智,史稱寧漢戰爭。
11月11日
※唐生智被擊敗,其部隊被新桂系收編,唐生智東渡日本避難。
11月16日
※張發奎在汪兆銘指示下趁李濟深不在,在廣州發動政變,企圖刺殺黃紹竑。在爭鬥中新桂系獲勝,第四軍元氣大傷,張發奎、黃琪翔下野,流亡海外。
12月15日
※全體總辭職。新桂系主導國民政府。
1928 年
1月9日
※蔣正式在南京復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新桂系軍隊被迫撤出南京、江南要害富庶之地,發展受挫。
4月
※蔣命令駐兩湖各軍加入北伐,編為第四集團軍,以李宗仁為第四集團軍總司令。
1929 年
是年
※回到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決心勵精圖治建設廣西。他們發展教育,懲治土豪劣紳,對行政官員進行嚴格約束。
1月
※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 國民政府,國軍編遣委員會編組部主任
2月
※蔣即秘密以大批彈藥軍械,取道江西,接濟魯滌平。秘密洩漏後,第四集團軍在武漢將領夏威、胡宗鐸、陶鈞都恐慌。何鍵查扣後,於此時親赴武漢告密,說中央部署已定。夏威、胡宗鐸、陶鈞三人得報,至為焦急,乃未加深思,便對魯滌平動起手來。
2月21日
※倉促以武漢政治分會名義發報中央,宣布免去魯滌平本兼各職。夏威、葉琪二人率軍進入長沙,將魯滌平部繳械,魯逃離長沙。三人未得李宗仁命令,便擅自行動,且未與三號人物白崇禧商討。
3月21日
※國民政府發表聲明,免去李宗仁、白崇禧、李濟深本兼各職,武力討伐新桂系。
秋
※李宗仁返回廣西南寧,組建護黨救國軍,自任總司令,白崇禧為前敵總指揮,下轄第三、八兩路軍,此後,長期盤踞廣西,與蔣介石對抗。
1930 年
4月
※參加馮玉祥、閻錫山反蔣,被推為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閻錫山)兼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由廣西進軍湖南,支援閻錫山、馮玉祥在中原同蔣介石作戰。
5月
※新桂系北上參加中原大戰,李宗仁對此次北伐信心十足,專門委託香港印鈔廠印製大批中國國民銀行鈔票,準備占領武漢後公開發行。
6月
※即攻占長沙、岳陽,迫近武漢;但終因黃紹竑態度猶疑,行軍遲緩,致使新桂系部隊被各個擊破。
7月
※新桂系、馮玉祥、閻錫山三大派別在中原大戰中都被蔣中正擊敗。
1931 年
5月
※李宗仁又聯合粵系軍閥陳濟棠反蔣,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
9月
※發生九一八事變
11月
※任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中央監察委員
12月15日
※蔣中正通電辭職下野
1932 年
是年
※任(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中央政府駐滬辦事處常務委員。
4月
※李宗仁出任廣西綏靖公署主任,白崇禧任副主任,和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形成「後李白黃」體制。
1935 年
4月
※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11月
※李宗仁繼續當選為國民黨五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12月
※任湘桂黔邊區剿匪總司令。
1936 年
4月
※李宗仁發表了《我的主張——焦土抗戰》一文,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四個方面闡述中日全面戰爭一旦爆發,最後的勝利者必是中國,號召全國軍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化全國為焦土,用大刀闊斧來答覆侵略者。
7月
※桂系軍隊被蔣介石改編為第五路軍,李宗仁被任命為總指揮。
1937 年
7月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抗戰軍興,南京中央統帥部發表李宗仁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駐節徐州,職務是指揮保衛津浦鐵路之防衛戰
1938 年
1月
※任軍事委員會委員
2月
※指揮徐海會戰 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 保安司令。
3月
※台兒莊戰役,取得殲滅日軍二萬餘人的重大勝利。
5月
※徐州失守後,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創立游擊基地,堅持抗戰。
6月10日
※率部參加武漢會戰。
1939 年
4月
※指揮隨棗會戰、棗宜會戰
1941 年
1月
※豫南會戰,抗擊日軍。
1943 年
9月
※蔣中正為防止以李為首的桂系力量壯大,將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調升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漢中行營主任。名義上指揮第一、五、十3個戰區,實則是虛設機構,明升暗降,以削去兵權。
1944 年
6月
※曾分别致備忘錄與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將軍、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英國駐華軍事代表衛阿特將軍,希望「盟軍不要急於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在此期間應全力消滅日本,待德、蘇皆奄奄一息,再行東西對進,德蘇兩雄自將俯首就擒,戰後之世界自由和平指日可待」,李宗仁尤其反對「美英企望蘇軍加入中國戰場,對日本關東軍作戰」。
1945 年
1月
※李宗仁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行營主任(後改稱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主任),支持蔣介石發動全國規模的反共反人民內戰,參與對解放區的軍事進攻。
2月
※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漢中行營主任。
1946 年
7月
※擔任國民政府主席行轅北平行轅主任。
1947 年
2月7日
※軍調部中共委員葉劍英、參謀長薛子正於北京飯店舉行酒會與北平各界話別;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以次高級軍政長官、各大學校長、民社黨、民盟人士及美方高級軍官等,均應邀出席。
2月15日
※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舉行酒會,為軍調部三方人員送行
2月28日
※華北綏靖會議在北平舉行,李宗仁、白崇禧、谷正綱與華北中國國民黨高級官員研討華北對共戰略。
10月2日
※陳誠向蔣介石報告,東北民主聯軍己發動攻勢,請令國民政主席北平行轅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宗仁督促第九十二軍軍長侯鏡如迅速率部出關,協擊北寧鐵路附近之中共軍隊。
冬
※李宗仁拒絕在無實權(即「生殺予奪」)下總責華北地區、東北事務,且其「東北華北剿匪方略」亦被蔣否定。李三度拒絕指揮東北戰事,堅持參選中華民國副總統。
1948 年
1月
※國民大會召開,選舉行憲後的第一任總統和副總統
4月13日
※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招待國民大會代表,致詞稱:本人此次競選副總統,即希望協助元首,推動革新運動,今後勿論當選與否,當本一貫精神,勇往邁進,以期不負親朋國人之期望。
4月15日
※李宗仁致電北平黨政負責人,指示對學潮「處理辦法,仍宜本過去一貫方針,以疏導說服為主」。
4月16日
※國民大會主席團發布《國民大會公告》:總統候選人名單:蔣中正、居正。
4月19日
※副總統候選人孫科、李宗仁、莫德惠等分別招待各位之國大代表,發表演說,競選副總統。
4月20日
※國民大會秘書處公布副總統候選人簽署代表人數:孫科540票,于右任512票,李宗仁479票,程潛338票、莫德惠211票,徐傅霖132票;國民大會主席團發布《國民大會公告(會字第二號)》,公布副總統候選人名單,計有孫科、于右任、李宗仁、程潛、莫德惠、徐傅霖6人。
4月29日
※李宗仁在蔣中正反對和壓力下,以1438票對1295票,擊敗蔣屬意的孫科。李宗仁當選為副總統。
5月19日
※李發演說,宣布辭去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職,並稱「希望全國上下今後在蔣主席的領導下,努力削平內亂」。
5月20日
※在正副總統就職典禮上,蔣並未穿軍常服,而是長袍馬褂,旁若無人地站在台上。這讓李看起來像是蔣的副官,而非副手,李當時心頭一怔,「感覺到蔣先生是有意使我難堪」。
5月31日
※蔣調白崇禧為華中剿匪總司令部司令長官。李強烈反對蔣設立華中剿匪總司令部,認為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應由華東剿匪總司令部統一指揮
8月15日
※李宗仁離開北平飛往南京前,對記者發表談話,希望對中國共產黨恢復「和談」
8月17日
※在南京雖否認其事,而態度模稜兩可,對前途已喪失信心。
冬
※國軍在中共發動之三大戰役中大敗,國、共軍事力量逆轉為150萬:400萬。
12月
※李宗仁、程潛乘軍事逆轉,忽萌異志,主張與中國共產黨談和,而白崇禧自漢口發出敬電,促請政府與中國共產黨言和,實皆迫蔣下野。
1949 年
1月1日
※蔣發布元旦文告。
1月19日
※蔣約見李宗仁商談時局,表示引退。
1月21日
※李宗仁宣布就代總統職,聲明願就毛澤東所提八項條件即行開始商談;旋即下令撤銷總動員令,停止戒嚴法之實施,改各剿匪總司令部為長官公署,並釋放政治犯。
1月24日
※李宗仁表示:「決促進和平實現。」又飭令孫科行政院長,辦理「七大和平措施」,「取消全國戒嚴令」
1月27日
※李宗仁親電毛澤東,「促其迅速指定和談代表與談判地點。」;並謂:「政府業已承認,以共方所提的『八項條件』作為和談的基礎。」同日,李宗仁和白崇禧之私人代表劉仲華、黃啟漢在北平頤和園向中共代表葉劍英轉達李、白之秘密口信,表示願以和平方式加快勝利進程
1月28日
※葉劍英向黃啟漢、劉仲華講述中國共產黨自日本投降以來對防止內戰,鞏固國內團結,保證國內和平,實現民主所盡一切努力及蔣之倒行逆施;表示為了迅速結束戰爭,減少人民痛苦,在毛八項條件基礎上願意和國府及其他國府地方政府和軍事集團進行和平談判
1月29日
※黃回南京覆命,劉暫留北平。李宗仁在中國國民黨內未具有中央常務委員身份,又與中央政治委員會代主席孫科關係不洽,與黨關係益加隔閡,進而引發「府院之爭」、「黨政之爭」。李為著結束內戰,同中國共產黨談判,以求和解。
2月1日
※中共中央致電彭真、葉劍英:要李宗仁使者劉仲華返南京面告李宗仁,如果他真有反蔣反美,接受八項和平條件誠意,即應迅速與蔣分裂,中間道路是行不通的,惟如此,方能站穩腳跟,進行和談;否則,「中共便無此餘暇,與之敷衍」
2月5日
※中共中央在給林彪、羅榮桓、聶榮臻之覆電中指出,只要李宗仁、白崇禧「能站在有利於人民事業的一方面,仿照北平辦法解決京、滬、漢等處問題,我們即會以對待傅(指傅作義)的態度對待他們」;李宗仁以代總統名義組織由顏惠慶任團長之「人民和平代表團」六人,準備赴北平洽商和平
2月9日
※李宗仁自稱「共黨壓迫我完全脫離美國,為唯一條件」孫科率領行政院從南京遷往廣州
2月17日
※李宗仁令中央銀行總裁劉攻芸,不得將中央銀行存金他運
2月20日
※李宗仁「飛往廣州」
2月21日
※李宗仁「復飛桂林」
2月22日
※李宗仁在廣州談話,如解放軍強行渡江,只有打到底
2月25日
※李宗仁返回南京,立即準備換行政院長,強何應欽「繼任」。李宗仁希望和談必須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絕對不能強迫接受不體面條件;應該建議立即停火,在兩黨控制區之間劃一條臨時分界線;不能全接受所謂八條,只同在兩政府共存條件下討論八條。依仗長江天險,阻止人民解放軍進攻。可是李宗仁上台後,國民政府處處受蔣操控;美國亦沒有提供先前承諾援助。李宗仁力壓。孫科最後同意返回南京
2月28日
※孫科抵達南京。孫科向李提出請辭。
3月1日
※李宗仁指派孫科、張群、邵力子、張治中等起草和談內容
3月7日
※孫科復來見李宗仁。最後李宗仁接受他辭職
3月8日
※孫科及行政院全體政務委員呈請辭職
3月9日
※草案整理完成。 李宗仁親自拜訪何應欽,最後接受擔任行政院長 李宗仁派邵力子、黃紹竑、張治中、章士釗、李蒸等5人組成和談代表團赴北平,與中國共產黨周恩來商談和平,周堅持以毛所提八項條件為和談基礎。何在李與蔣之間無法自處,為明哲保身,終於辭職,由閻錫山接任。李宗仁試圖穩定貨幣,因蔣命令蔣經國、湯恩伯、桂永清將中央銀行所有黃金、白銀、美鈔外匯轉運台灣,亦告失敗。
3月22日
※李發動部份立法委員,「要求政府將所存台廈現金運回,期作半年之用,用完了事」
3月29日
※潘公展等亦電李宗仁、何應欽、于右任、居正,電謂:「惟願諸公始終勿忘政治民主、經濟平等、社會安全、生活自由、軍隊國有五大原則,而作合情、合理、合法之解決;否則苟安於一時,必抱憾於無窮也。」
4月
※李宗仁以黨政民意各方面皆反對「和談條件」,上電聲言請蔣復職,並以即日回桂為口實,其意蓋一在迫使蔣曲聽其「和談」,一在脅逼蔣出國;蔣均不為所動
4月1日
※李宗仁派以張治中為首的六人談判團抵達北平,與中國共產黨展開談判。
4月3日
※周恩來單獨接見李宗仁私人代表黃啟漢,要他告李宗仁、白崇禧:一、在和談其間,人民解放軍暫不過江,談成後要渡江,談不成也要渡江;二、白崇禧在武漢指揮的國民黨軍,應先退到花園以南一線;希望白崇禧部隊在安徽讓出安慶,桂軍向武漢撤退;四、希望李宗仁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離開南京
4月4日
※李宗仁、白崇禧通過黃啟漢及南京和談代表要求中共勿攻安慶及再向長江靠近
4月7日
※毛澤東覆李宗仁電稱:「根據八項原則,以求具體實現。」
4月10日
※乘閻錫山至溪口晉見蔣之便利,李宗仁曾托其帶書請示機宜。 李宗仁電陳蔣介石謂:「萬一和談破裂,則實難肩此重任;故決心『引退』以謝國人」
4月12日
※蔣戒其勿為脅迫而自餒
4月17日
※李宗仁乃致電蔣,請其復職,繼續領導戰爭。李宗仁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後發表《告全國同胞書》,表示反共決心
4月19日
※中國國民黨和談指導委員會會商《國內和平協定》,決定拒絕解放軍渡江和由中共負責整編國軍兩項,對於聯合政府等項則提出修改意見,次日繼續會商後推定張群、吳忠信赴溪口,吳鐵城、黃紹竑赴廣州,分向蔣介石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報告;李宗仁任命林伯森為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仍兼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4月20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發表聲明,拒絕接受《國內和平協定》,黨和談指導委員會通過給南京政府和談代表團訓令;晚,李宗仁、何應欽聯名致電南京政府和談代表團,按照蔣之乙種方案,拒絕《國內和平協定》,電文列舉不能接受之理由,聲稱:「綜觀中共所提之協定全文,其基本精神所在,不啻為征服者對被征服者之處置,以解除兄弟䦧墻之爭論者,竟甚於敵國受降之形式,且復限期答覆,形同最後通牒,則又視和談之開端為戰爭之前夕,政府方面縱令甘心屈辱,予以簽署,竊恐畏於此種狹隘與威壓作風之刺激,士氣民心,同深悲憤,不特各項條款非政府之能保
4月21日
※李宗仁、何應欽電召在北平南京和談代表返回南京,要求電告「此間迎代表團之專機應於何日飛平」,和談代表黃紹竑以「身體不適,為擬小作休息,不願作任何政治活動」為由,向李宗仁、何應欽提出呈辭,並辭和談代表職務,於上午9時自廣州飛香港養病;李、何召集各院、部會議,決定各部門疏散轉移:總統府及國防部遷上海,行政院遷廣州,其他各院、會、部分批疏散至廣州、桂林、台灣,由行政院準備交通工具,規定於4月23日凌晨2時集合完畢開始行動;立法院表示一致支持政府拒絕《國內和平協定》
4月22日
※蔣問李宗仁對於和談還有什麼打算?李答以「準備再派人去北平商談一次」。蔣以解放軍已經渡江,「再沒有談判的餘地」拒絕。李表示和談使命既終,要求卸職。蔣鼓勵其「繼續領導下去,我支持你到底,不必灰心」。旋在蔣主持下決定:一、宣告和談破壞裂,對中共堅決作戰,黨內不許再倡和議。二、聯合全國民主自由人士共同奮鬥。三、何應欽兼國防部長,統一海、陸、空軍的指揮權力,參謀總長直接向國防部長負責。四、加強中國國民黨內團結及黨與政府的聯繫。同時決定於中國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下設「非常委員會」,作為中國國民黨最高決策機構,由蔣
4月23日
※解放軍攻佔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李宗仁乘追雲號在明故宮機場,「飛往桂林」。中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及立法、監察委員114人在廣州開會,一致決議電請蔣、李宗仁到廣州,繼續領導中國國民黨,頑抗到底。中國國民黨中常會決定撤銷和談指導委員會。李宗仁決定派程思遠等分頭去漢口、廣州,與白崇禧、張發奎及美國駐廣州領事館代辦克拉克洽商;李宗仁在桂林機場下機時,對前來迎接的人表示:決不糜爛廣西,絕不去廣州。國民政府遷往廣州。
4月24日
※李宗仁自桂林分電于右任、童冠賢、居正,促請即日赴廣州
4月27日
※蔣發表《告全國同胞書》,宣稱「我們今日只有在一個政府之下,以對共的態度,為忠奸試金石。凡是反共的政策,就要力謀貫徹,凡是剿共的命令,便要絕對服從」。並謂;「當此國家民族存亡生死之交,中正願以在野之身,追隨我愛國軍民同胞之後,擁護李代總統暨何院長領導作戰,奮鬥到底。
4月28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告全體黨員書》,號召中國國民黨黨員「救國護黨」,「一致團結於本黨中央領導之下,為保國保民而努力」
4月30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發表告黨員書,稱中共向政府提出《國內和平協定》8條24款,如果接受,則中國國民黨與中華民國從此消滅,當此黨國危難之時,當各盡其在我,吾黨應有自信,不必有絲毫之氣餒
5月2日
※何應欽、閻錫山等均函電飛馳,敦請李宗仁赴廣州坐鎮。居正、閻錫山文範相偕飛桂林,促請李宗仁至廣州主持政務,李宗仁對蔣以「不復即應出國」相要挾。
5月5日
※李宗仁致函美國總統杜魯門。
5月8日
※李宗仁返廣州,惡意攻擊蔣,更變本而加厲。李宗仁發表講話,表示將「決心戡亂到底」。
5月14日
※李宗仁發布總統明令:兼任青島市市長秦德純呈請辭職,秦德純准免兼職,任命孫亹丁代理青島市市長。
5月15日
※李宗仁私人代表甘介侯乘機離開廣州赴美國,攜有李宗仁致杜魯門函。
5月17日
※李宗仁在廣州召開財糧會議
5月22日
※結束;何應欽、張群、白崇禧、陳濟棠、陳誠、張發奎、顧祝同等及西南各省省主席參加,決定向西南各省人民徵收巨額軍糧,僅四川一省「徵借」數目即達1350萬擔
5月25日
※李宗仁代總統令:《修正人民所有金銀外幣處理辦法》著即廢止;《黃金外幣買賣處罰條例》著即廢止;同日頒令:特派盧漢為雲南綏靖公署副主任,谷正倫為貴州綏靖公署主任;派黃旭初兼任桂林綏靖公署副主任,莫樹傑、甘麗初為桂林綏靖公署副主任;派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司令部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特派馬步芳為代理西北軍政長官
5月26日
※李宗仁主持中國國民黨中常會,討論黨內團結案及黨務革新問題;李宗仁特派錢泰為出席國際電報電話行政會議首席代表,派盧有澄、孫從鈞為代表;李宗仁令准雲南龍武、德欽、寧蒗三設治局改為縣
5月30日
※何應欽率行政院各部會首長總辭職
6月1日
※立法院舉行會議,審查李宗仁提名居正為行政院長一案,投票結果以一票之差被否決
6月2日
※上午,中國國民黨中政會在廣州舉行,吳鐵城主席,李宗仁提名閻錫山出任行政院長,經全體與會委員一致同意
6月6日
※李宗仁令:行政院長何應欽請辭准免,特任閰錫山為行政院院長;行政法院院長端木愷請辭,准免本職,特任王令希為行政法院院長;任命孫越崎兼經濟部資委員會主任;派楊森、王纘緒、錢大鈞、鄧錫侯、孫震、賀國光為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派夏威為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
6月8日
※李宗仁任命劉誠云為總統府參軍
6月11日
※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一九七次會議通過非常委員會名單,終於定案。蔣與李、孫科、居正、于右任、何應欽、閻錫山等12人為中央非常委員會委員。
6月13日
※蔣致電鄭彥棻,指示徵詢吳忠信、吳鐵城、陳立夫、閻錫山等對於副主席人選意見:「非常委員會名單既經過通過,對於副主席亦應即提名,請商諸禮卿、鐵城、立夫等同志,如副主席祇可提一人,則提德鄰,如提二人,則將哲生亦同時提出。究以一人抑二人,並與伯川院長切商速覆。如各同志以暫提一人,則由秘書處以中名義先提德鄰為副主席。」李宗仁在委員名單確定後,頗為關心非常委員會成立工作,除向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處索取該會組織條例外,並致電蔣氏,推薦由吳忠信兼任秘書長、程思遠出任副秘書長。
6月16日
※李宗仁、閻山聯名上電請蔣蒞臨廣州主持大局,蓋李宗仁此時對內對外皆束手無策
7月30日
※李宗仁由台北飛返廣州。
8月1日
※李宗仁在非常委員會第八次會議稱,保衛廣東,決戰應積極,不可延誤,但部隊不聽調度,即無法完成部署。今後大決策應請總裁指示,小的如軍隊調動等,應聽國防部命令。總裁說過他領導黨不問政事,曾見諸文告。
8月23日
※蔣自台北飛抵廣州,先行往訪李宗仁、閻錫山,繼召見劉安祺、顧祝同等,面詢軍事部署實情。
9月12日
※代總統李宗仁召開最高軍事會議,部署湖南、江西軍事,閻錫山、張群、顧祝同、白崇禧、余漢謀出席
9月14日
※美國西太平洋艦隊司令白吉爾與李宗仁長談4小時
9月15日
※李宗仁召開軍事會議,閻錫山、白崇禧、顧祝同參加,商討「反攻」計劃
9月25日
※李宗仁對記者表示,要用時間制勝,採取攻勢防禦,堅守華南、西南,一切外援不浪費,美援一定會來
9月26日
※蔣與李宗仁懇談當前局勢,蔣又與吳鐵城、閻錫山、邱昌渭、葉公超、張群討論外交問題
9月27日
※總統府發言人聲明,李宗仁不同意湯恩伯繼任福州綏靖公署主任。
9月29日
※總統府令免咨政宋慶齡,國策顧問邵力子、章士釗、李明揚、張難先之職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
10月13日
※李宗仁自廣州出走桂林,國軍撤離廣州。李宗仁發表談話,重申反共決心。
11月1日
※李宗仁由重慶飛往昆明,批准釋放中國共產黨份子;盧漢遂復萌異志。
11月20日
※「代總統李宗仁託言就醫經由桂林經南寧飛赴香港」
12月2日
※朱家驊、洪蘭友攜李宗仁函自香港返成都(李函云仍須赴美,為期一個月)
12月4日
※李宗仁藉口胃疾復發,須出國治療,偕其妻及隨員7人,乘包機一架,離港赴美
12月5日
※李宗仁離職赴美
12月7日
※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李並沒有獲得美國支持,一直滯留美國,給蔣復行視事之機。
12月8日
※國府五院院長、各部會首長、政府公務員及兩蔣紛紛離開成都飛抵台北。
12月19日
※李宗仁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院切除四分之三隻胃,此後滯留在美國達十六年。
1950 年
1月
※李宗仁稱以副總統私人名義赴美,又致電監察院,以接洽美援在美遙領國事。
1月20日
※監察院致電李,促請由美國返台視事
2月5日
※國民大會代表胡鍾吾、劉宜達等人再電李,未有結果。政府多次電請在美國之代總統李回台主持政務,否則將被視為放棄代總統職權。李電覆監察委員,表示短期內不能返國。
2月14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委員居正、于右任、張群、吳鐵城、朱家驊、陳立夫、何應欽、閻錫山、吳忠信等人聯名致電李,勸其回國,並稱若再不歸國將請總裁復職。[36]這是中華民國方面最後一次勸說。李則覆電:「仁以病尚未痊,醫囑不宜遠行」;同時李在電報中表示,基於憲法規定,總統暫由行政院長代理,並立刻召集國民大會選舉新總統。
2月17日
※李宗仁主動與孔祥熙見面談話
2月22日
※陶希聖及王世杰開始草擬文告,中國國民黨中常會2月日通過決議,以局勢益加嚴重,請蔣儘速復行視事。監察院大會決議函復李宗仁,指斥其僑居美國遙領國事,並決議提請國民大會彈劾。
2月26日
※張群、黃少谷、王世杰、洪蘭友等人分別就蔣復職事與桂系接洽
2月28日
※蔣邀集張群、陳立夫、陶希聖、谷正綱、黃少谷等討論復職文告內容,決定3月1日到府視事
3月1日
※在各界勸進中,蔣在台北宣布復行視事,重返總統職務職而不是重新就職。蔣在總統府宣布復行視事
3月2日
※杜魯門接見李宗仁並共進午餐 李宗仁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説,中國人民將起而推翻中共及蔣介石政權,中共獲得政權並非共產主義之功﹐實因蔣介石政府腐敗至極所致
1952 年
1月11日
※「蔣把『彈劾李宗仁違法失職案』交給監察院」。監察院通過彈劾副總統李宗仁違法失職案。通過此後李仍具副總統之地位。
1954 年
1月3日
※李致函蔣:「以憲法規定國大代表任期六年,用臨定條款來延長代表任期是非法的。」蔣不理。
2月
※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選舉第二屆總統、副總統
3月
※國民大會對監察院彈劾李宗仁違法失職案,經投票表決,一致同意罷免其副總統職務。
3月10日
※第二次會議六次大會審議彈劾李宗仁違法失職案,並舉行投票。同意彈劾比率高達94.4%,符合了三分之二同意門檻。李被蔣免去副總統職務,成為流落異鄉之一介平民。
1955 年
8月
※發表《關於台灣問題的建議》
5月
※李歸來事宜最早提出。
5月7日
※李克農向周恩來當面滙報,積極建議中央爭取李宗仁回國
1958 年
是年
※中國共產黨中央得知李宗仁決意歸來
1963 年
11月
※中國共產黨中央經過認真分析研究,認為歡迎李歸來時機已經成熟;周特意事先向台灣打招呼,說明僅視李為愛國人士以免引起誤會。
1965 年
2月3日
※在獲得李決意歸來之確切消息後,毛在一份文件上批示周,似應歡迎李回國,去年向美報投書問題,無關大局,不加批評。
6月18日
※程思遠第五次來到北京。領受中央統戰部部長徐冰、國務院秘書長周榮鑫、國務院總理辦公室主任童小鵬和全國政協秘書長平傑三等按照周恩來意見,交代任務(當時周離開北京出訪非洲14國)後,程即於第二天上飛機,前往瑞士迎接李。
7月2日
※和徐冰及國務院副秘書長、總理辦公室副主任羅青長等在人民大會堂,召集部分黨外人士舉行一個談話會,向黨外通報李要到中國大陸之消息,並闡述有關方針政策。
7月15日
※中央有關部門就李回國後發表聲明問題電告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列表丁國鈺:「李回國後的簡短聲明稿,仍請李決定。」發報之前,此電報稿送呈毛審閱。早上,毛批示周去上海多留幾天,同李面商聲明稿,並同機回北京。李回國,周應到機場歡迎。可在上海住幾天,商量好簡短聲明後再到北京。
7月17日
※周根據毛指示飛抵上海出迎李
7月19日
※周與李在上海文化俱樂部長談,李誠懇全部接受周之意見
7月20日
※李和夫人郭德潔,在程思遠陪同下,終於回到北京晚,周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並隆重設宴歡迎李和夫人郭德潔
7月26日
※毛在中南海游泳池接見李夫婦和程思遠先生,交談友好親切。
7月31日
※劉少奇和王光美、董必武和夫人何蓮芝、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接見並宴請李和郭德潔。
9月26日
※李在全國政協禮堂三樓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
11月5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潛和夫人郭翼青設宴歡迎李和郭德潔。
1966 年
2月
※李堅持要參觀海南島,很想了解。
2月28日
※李宗仁偕郭德潔和程思遠等,從湛江乘專機飛南寧,受到韋國清和夫人許其倩等熱烈歡迎和宴請。
3月8日
※,廣西醫學院曾懷瑞大夫便向李宗仁和平副部長報告說,郭德潔病情隨時可能突然惡化。
3月16日
※李接到南寧來電,報告郭德潔夫人病情惡化。
3月21日
※妻郭德潔因乳腺癌在北京病逝
7月25日
※李與胡友松履行正式結婚手續
8月31日
※其宅遭北京紅衛兵抄家,理由是郭德潔涉嫌梅花黨案。周得知此事後,當即指示:不能進到李宗仁家裡去,不能在李宗仁先生家裡搞鬥爭。
9月15日
※周親自安排由國務院管理局高富有接李宗仁到三〇一醫院保護起來。
10月1日
※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見到應邀參加國慶典禮之李宗仁,特意與李熱情握手。
1967 年
是年
※公安部大肆追查「梅花黨」案件。有人對郭德潔不輕易放過,並藉以攻擊。
1968 年
8月
※李身體每況愈下,晚年在美國已患肺氣腫,經常患感冒發燒住院,同時發現有十二指腸癌。
9月30日
※李扶病參加周恩來舉行之國宴,但回家後即感身體難以支持
1969 年
1月
※李病重消息很快由北京醫院報告到中央統戰部。周極度緊張工作,見到關於李病重之報告。他立即做批示:要盡一切可能搶救。
1月30日
※李宗仁病情惡化,醫護人員用盡一切措施搶救,延續生命,甚至用振搏器幫助呼吸也無效。李溘然長逝,享年78歲
2月
※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為李舉行一個簡單骨灰安放儀式。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