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寧漢合流
寧漢合流
時間
1927年09月17日 ~ 1927年09月19日
地點
南京
相關人物
寧漢合流
資料來源:華人百科
簡介:

「寧漢合流」亦稱「寧漢復合」,源於「寧漢分裂」,‘寧’是南京的簡稱,‘漢’是武漢的簡稱,是一場「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的政治較量與鬥爭。

背景:

「寧漢分裂」是1927年國民政府北伐期間,國民黨內部以南京蔣中正為首的清共勢力和武漢汪精衛為首的容共勢力發生分裂的事件。當時,武漢國民政府受蘇聯鮑羅廷控制,蘇聯為赤化中國,奪取政權,而指示中國共產黨將中國國民黨分化為左右派。為此,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另組南京國民政府,主張清黨。

蔣中正、汪精衛相繼獨立後,中國國民黨呈現混亂的局面。

不久,汪精衛便識破蘇聯與中國共產黨的奪權計畫;5月17日,武漢國民政府所轄的第14師師長夏斗寅叛變;21日,湖南許克祥叛變。這些事變,使汪精衛集團更加明目張膽地進行反共活動。

6月6日,汪精衛解除蘇聯最高顧問鮑羅廷在國民政府中的顧問職。同日,江西發生軍閥朱培德叛變。19日,馮玉祥與蔣中正在徐州舉行會議,達成反共、反蘇、寧漢合作等協議。此時,兩湖及江西的工農運動已遭嚴重摧殘,陳獨秀卻仍堅持機會主義立場,對蔣中正、汪精衛繼續採取姑息遷就的態度。

7月以後,國民黨內形成了寧、漢、滬3個集團,此外,還有粵、桂、晉等地方勢力。寧、漢雙方集中了國民黨中最重要的一批領袖人物,又各自掌握著一個政府,擁有一隻軍隊,割據著一大塊地盤,因而成為最有分量的勢力。

7月13日,中共中央命令參加國民政府的共產黨員退出政府,並發表對政局的宣言,斥責國民黨的反共罪行,表示要‘嚴厲的揭發一切假借孫文先生旗號的偽國民黨之出賣革命’。

14日夜,汪精衛在武漢召開秘密會議,確定「和平分共」計畫。15日,召開分共會議,公佈《統一本黨政策案》,正式與共產黨決裂,封閉武漢的工會、農會、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分子。

由於汪精衛集團的叛變,使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國民革命宣告徹底失敗。「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雖然為爭奪最高權力而明爭暗鬥,但他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於是在反共的基礎上,開始合流計畫。

為了實現‘合作清黨’、‘統一黨務’,雙方進行一系列醞釀和接觸。馮玉祥從中牽線,與各方反復電商,於7月20日提出解決寧、漢合作的具體辦法。汪精衛等表示願意‘和平統一’,同意‘遷都南京’。蔣中正、李宗仁、胡漢民等歡迎武漢重要分子到南京‘柄政’,贊成各方‘共同北伐’。8月上旬,寧、漢雙方基本上達成了妥協。

這時,汪精衛等雖然同意與寧方合作,但仍堅持反蔣態度,且聲浪很大。同時,蔣中正排斥異己,引起桂系的不滿,李宗仁、白崇禧等對蔣不再採取積極支持的態度。加之蔣中正親自指揮的津浦線上戰事的失敗,使其陷入困境。蔣中正感到自己的地位還不鞏固,便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於8月13日發表下野宣言,宣佈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然後回浙江奉化;不久,東渡日本。

蔣中正的下野,加快了寧、漢合作的步伐。

9月11日至13日,寧、漢、滬3方代表在上海舉行談話會。出席會議的有汪精衛、譚延闓、孫科、李宗仁、張靜江、蔡元培、李石曾、鄒魯、張繼、謝持、許崇智等21人。寧方的蔣中正、吳稚暉、胡漢民和漢方的陳公博、顧孟餘拒不出席。

經過激烈爭吵,會議通過關於黨務方面的決議案,主要內容是:1、組織「中央特別委員會」,統一黨務;2、特別委員會由寧、漢、滬3方共同推定若干人組成;3、撤銷寧、漢、滬三個中央黨部;4、特別委員會除施行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部職權外,應負責統一各地方的國民黨部,並籌備國民黨三大的召開;5、規定特別委員會委員的名額32人,候補委員為9人,具體人員由3方共同提出,由中央執行委員會臨時會議發表;6、中央各部部長人選,由特別委員會決定。

關於政府方面的決議案,主要內容是:寧、漢兩方政府合併、改組,政府委員、各部部長、軍事委員會委員等,皆由特別委員會會議決定。此時,國民黨終於在形式上獲得統一。

會議推舉汪精衛、譚延闓、蔡元培、謝持共同起草統一宣言。

9月13日,武漢國民政府停止辦公,汪精衛通電下野。

9月15日,在南京召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監察委員臨時聯席會議,決定成立「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推定汪精衛、蔣中正、胡漢民等32人為中央特別委員會委員,並決定勸蔣、汪、胡迅速來南京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