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陳獨秀
陳獨秀,原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筆名獨秀、隻眼等,安徽懷寧人,民國初年文學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之一,曾參與中共建黨並出任首任總書記。

陳獨秀幼年時隨祖父讀四書五經,1896年中秀才;次年考舉人落榜後入杭州求是書院習法文、造船,就學期間曾參與編輯安徽《白話報》。1900年陳獨秀赴日本留學,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速成科,1902年於日本加入青年會,不久因與保守派人士起衝突而提前回國。1903年,陳獨秀在安徽組織愛國會,與章士釗等創刊《國民日日報》、《安徽俗話報》等,後至浙江陸軍小學任國文教習。1907年陳獨秀三度赴日,入東京正則英語學校,後至早稻田大學。

辛亥革命後,陳獨秀出任安徽都督府秘書長,後調任教育司司長。二次革命失敗後陳獨秀轉赴日本東京,參加歐事研究會,並助章士釗創刊《甲寅雜誌》,開始以「獨秀」為筆名。1915年陳獨秀返國,創立《青年雜誌》,次年改名《新青年》,為新文化運動之濫觴,此外又兼《中華新報》筆政。1917年,陳獨秀出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次年又與李大釗另創《每周評論》,大力鼓吹新文化運動。1919年陳獨秀離開北大,因參與學運而一度被捕,獲釋後赴上海活動,並與共產國際接觸。

1920年,陳獨秀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並創辦《勞動界》周刊、《共產黨月刊》、《群報》等;之後赴粵任廣東教育委員會委員長。1921年,中共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陳獨秀雖未參加會議但被推為中央局書記;次年在陳獨秀召開西湖會議,表明願意接受共產國際指示,展開與國民黨的合作,讓共產黨人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並主編中共官方刊物《嚮導》周報。1927年蔣中正發動清黨,陳獨秀轉往武漢投靠汪兆銘,並連任中共總書記,然已遭共產國際架空,後遭停職,從此與中共漸行漸遠,1929年在中東路事變時因支持張學良而遭開除黨籍,成為托洛斯基派。1932年陳獨秀被國民政府逮捕,儘管獲國內外各界求情但仍遭判刑13年;1937年抗戰爆發後陳獨秀提早出獄,拒絕國共兩黨的邀請後定居四川江津。1942年5月27日陳獨秀於江津病逝。著有《獨秀文存》、《陳獨秀先生講演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