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喋血法租界
喋血法租界
時間
1933年06月18日
地點
上海
相關人物
孫文
、
楊杏佛
、茅以升、
胡明復
、
趙元任
、
任鴻雋
、
惲代英
、
陳去病
、郭秉文、
馮玉祥
、
袁世凱
、
蔡元培
、
宋慶齡
、
牛蘭
、
陳獨秀
、
戴笠
、
趙理君
、李阿大、過得誠、施芸之、楊小佛、魯迅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國父孫文的秘書楊杏佛因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積極營救政治犯,在上海法租界遭到軍統特務槍殺。
背景:
楊銓,字宏甫,號杏佛,江西清江縣人,經濟管理學家,辛亥革命社會活動家,中國人權運動先驅,中國管理科學先驅。
1910年,楊杏佛加入同盟會。1911年,他與茅以升一道考入唐山路礦學堂(現西南交通大學)。武昌起義爆發,赴武昌參加保衛戰。1912年1月,孫文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楊杏佛到南京任總統秘書處收發組組長。孫文辭職後,楊杏佛赴美國入康奈爾大學學習;畢業後,又轉入哈佛大學學習。
楊杏佛很早就懷有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理想,赴美後,美國先進的科學與中國落後的面貌形成巨大的反差,刺激著楊杏佛和他的同伴。
1914年夏,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幾個中國留學生決定創辦《科學》月刊,他們認為中國最缺的莫過於科學,《科學》月刊就是專門向中國介紹科學的雜誌。他們說幹就幹,迅速籌備,促使《科學》月刊第1期很快在美國編輯成功,1915年1月即在上海由商務印書館印行。
《科學》月刊是中國第一份綜合性科學雜誌,在《科學》月刊上簽名的「緣起」人有:胡明復、趙元任、楊杏佛、任鴻雋等。從《科學》創刊到1921年,楊杏佛任編輯長達7年之久,共主編6卷69期雜誌。他不僅約稿、組稿、審稿,而且經常自己寫稿、譯稿。
1918年,楊杏佛獲得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迅速回國,先後擔任漢陽鐵廠會計處成本科科長、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1920年,任國立東南大學教授;他經常與共產黨人惲代英接觸,還利用業餘時間到中國共產黨創辦的上海大學講課,因而遭東南大學校方記恨。
1924年,孫文主持中國國民黨改組,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楊杏佛與陳去病等人在東南大學成立國共合作的地下組織,從事革命活動。他的舉動受到東大校長郭秉文的敵視,工科被取消;楊杏佛被迫離校,奔赴廣州,任孫文秘書。11月,孫文應馮玉祥之邀北上,共商國是,楊杏佛隨往。
1925年3月12日,孫文病逝於北京;楊杏佛陪伴孫文走過其生命最後的時光,深受孫文精神所鼓舞,深得孫文思想之精髓。
楊杏佛生性耿直、剛正不阿,從兩件事即可看出其鮮明的性格特點;1912年南北議和後,如果他見風使舵,完全可以在袁世凱政府中謀求較好的職位,但他卻遠赴美國留學,可謂有骨氣。1925年,孫文逝世,國民黨斥資白銀80餘萬兩興建中山陵,楊杏佛被推為治喪籌備處總幹事,掌握極大的決定權;當工程招標時,許多建築公司紛紛送禮賄賂,楊杏佛照單全收,卻將禮品存放在陳列室中,供人參觀。
1926年1月,國民黨上海特別市黨部執行委員會秘密成立,楊杏佛被選為執行委員,主持策應北伐軍工作。1927年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發動工人起義,楊杏佛出席國共聯席會議。起義勝利後,當選為臨時政府常務委員。四一二事變後,楊杏佛認清蔣中正反共的面目,以「中國濟難會」名義極力接濟和營救革命者,被國民黨當局撤職。
Top
發生過程:
1932年12月,蔡元培和宋慶齡有感於外籍人士牛蘭夫婦絕食抗議、陳獨秀被捕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成立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專門營救被政治迫害的文化名流,爭取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同盟辦公地設在上海法租界亞爾培路331號中央研究院國際出版物交換處,宋慶齡為總會主席,蔡元培為副主席,楊杏佛任總幹事,並在上海、北平設分會,積極開展有關活動。
1933年初,在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之後的動盪中,楊杏佛曾赴華北呼籲全國統一抗日,蔣中正對此非常氣惱。楊杏佛從「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籌備工作之日起,就一再遭到國民黨當局的威脅恐嚇。1933年5月間,特務又給楊杏佛寄去一封裝有子彈的恐嚇信,要他立即退出同盟,否則將採取強硬手段。楊杏佛早已將生命置之度外,對此不予理睬,蔣中正決意除掉他。
1933年4、5月間,蔣中正對戴笠下達了‘制裁’楊杏佛的指令;楊杏佛從北平回上海不久,戴笠立即開始佈置手下特務對楊的一切活動進行監視調查,並印發了楊的照片300張,供特務們確認。特務們先偵察了楊的每日行蹤,瞭解到楊本人住在中央研究院樓上,愛好騎馬,在大西路養了兩匹駿馬,早上有空便去大西路、中山路一帶騎馬馳騁一兩小時;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段對楊進行狙擊機會最多也最有把握。特務們正進行狙擊楊的準備時,蔣中正表示堅持一定要在法租界宋慶齡的寓所附近執行,戴笠只好改變計畫,在中央研究院附近進行佈置,準備趁楊外出散步或去宋寓所途中執行。
6月初,戴笠親往上海指揮佈置,他的寓所就在法租界楓林橋附近。負責執行暗殺的是華東區行動組組長趙理君,參加這次行動的特務6人,事前宣誓,要做到‘不成功即成仁’,如不幸被捕,應即自殺,否則將遭到嚴厲懲罰。
6月17日,特務們原打算當日早晨行動,當他們到達中研院附近即遇上法巡捕房的巡邏警車,又有一隊巡捕經過,所以沒敢動手。
6月18日,天清氣爽,又是周日,早上6點多,趙理君親自帶著李阿大、過得誠、施芸之等前往,汽車停在亞爾培路、馬斯南路轉角處;趙自己坐在汽車上,李阿大、過得誠等四人分散等候在中研院附近。約8時左右,楊杏佛帶著15歲的長子楊小佛走到院中準備登車,特務們走近門前準備動手;但楊上車後又走了下來,特務們以為楊已發覺,正想衝入時,楊領著兒子上了另一輛汽車。汽車駛出大門時,四枝手槍同時朝車內射擊,子彈雨點般飛到車上。
楊杏佛聽到槍聲,便知是沖他而來;生死關頭,他立即用身體保護兒子。特務們連開十幾槍,將楊杏佛和司機打死,楊小佛僅腿部中了一彈而倖免於難。
特務們見已成功,便奔向停在附近已發動的汽車。慌亂中,過得誠跑錯了方向,等折回來再追時,車已離得很遠。趙理君一看他還差好幾丈,而這時法租界警笛狂鳴,便顧不得再停車等候,又怕他被捕後洩漏機密,立刻向他開了一槍,便開車逃遁。過得誠受傷後被聞聲追來的巡捕抓獲;巡捕並立刻將其與楊氏父子一同送往廣慈醫院搶救,楊杏佛不久便因無法救治而逝世。
蔣中正暗殺楊杏佛,目的是要恐嚇宋慶齡、蔡元培等人,但結果卻不盡然。事件發生後,蔡元培立即在中央研究院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向法院起訴,並致電南京政府,要求‘急於飭屬緝凶,以維法紀’。
6月20日,同盟在萬國殯儀館舉行楊杏佛入殮儀式,儘管特務們揚言在這一天要暗殺同盟其他領導人,但宋慶齡、蔡元培、魯迅等人還是親赴殯儀館為楊送殮。然而不久後,同盟還是停止了活動。
歷史影響:
楊杏佛是近代中國科學與民主精神的極力追求和力行實踐者,他曾任孫文秘書,備受孫文及國民黨左派賞識。堅決反共的蔣中正視其為眼中釘,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作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總幹事,楊杏佛為人權和民主奮力奔走呼籲,不遺餘力地到處營救政治犯,做了許多共產黨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是國民黨的一大禍害,終令蔣中正殺機頓起。
關於楊杏佛的死因,長期以來已成為定論:‘殺楊儆宋’,即殺楊杏佛是為了警告宋慶齡。楊杏佛被殺後,宋慶齡發表了激動人心的講話:「這些人和他們雇來的打手們以為靠武力、綁架、施刑和謀殺,他們可以粉碎爭取自由的鬥爭……但是,鬥爭不僅遠遠沒有被粉碎,而且我們應當更堅定地鬥爭,因為楊杏佛為了自由而失去了他的生命,我們必須加倍努力直至實現我們的目標。」
(資料來源,參考:百度百科、在線讀書、人民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