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人物
-> 孫文
孫文
1866-1925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孫
名字
文
生日
1866年11月12日
卒日
1925年03月12日
籍貫
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
組織
興中會、中國同盟會、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
學歷
香港大學醫學院
相關事件
辛亥革命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
國民黨成立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中華革命黨成立
、
聯俄容共
、
第一次直奉戰爭
、
孫越宣言
、
黃埔建軍
、
第二次直奉戰爭
、
參戰案
、
第二次解散國會
、
馮國璋代理大總統
、
法統之爭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遷
、
袁世凱就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
北京政變
、
臨時大總統選舉會
、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
首都革命(北京政變)
、
國民革命軍成立
、
袁世凱解散國民黨
、
孫逸仙博士代表團
、
1919年南北和談
、
香港海員大罷工
、
捷成事件
、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
孫文逝世
、
善後大借款
、
第一屆國會
、
西關屠城血案(廣州商團事變)
、
北伐
、
武昌起義
、
洪憲帝制
、
中華帝國(洪憲帝制)
、
護法運動
、
陳炯明叛變
、
廣州蒙難(陳炯明叛變)
、
六一六事變(陳炯明叛變)
、
中國國民黨成立
、
肇和軍艦起義
、
國民革命軍東征
、
南京臨時參議院成立
、
廣州商團事變
、
第二屆國會(安福國會)
、
西關慘案(廣州商團事變)
、
民元國會(第一屆國會)
、
第一次國共合作(聯俄容共)
、
廣州商團叛亂(廣州商團事變)
、
安福國會
、
民國銀圓
、
護法軍政府
、
倫敦蒙難記
、
二次革命
、
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
中山陵
、
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
中國民族主義
、
京奉鐵路完工
、
1911年南北議和
、
五色旗
、
梅屋敷
、
國父史蹟館
、
新生活賓館
、
員生合作社
、
程璧光遇刺
、
國民黨上海執行部
、
無字碑
、
西山會議派
、
黃埔第一戰
、
平定廣州商團之亂
、
自立軍起義
、
唐才常起義
、
巾幗雙傑
、
保鏢姐妹花
、
永豐艦
、
川滇黔戰爭
、
川滇黔軍閥混戰
、
四大寇
、
精武體育會
、
北大的怪辮先生
、
上李鴻章書
、
興中會
、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
兆豐商銀
、
兆豐銀行
、
顧正紅慘案
、
海陸軍大元帥
、
鄧鏘之死
、
澤存書庫
、
往事如煙
、
五原誓師
、
四行二局
、
收復外蒙古
、
南潯四象
、
南潯四大家族
、
喋血法租界
生平
期刊
專書
照片
年表
其它
孫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又號逸仙、日新,有化名陳載之、中山樵、高野長雄、杜嘉若、陳文、高達生、汪國權,筆名南洋小學生、公武、南洋一學生、廣東香山來、杞憂公子、載篤,此外他的政敵則稱他「孫大砲」,清政府的通緝令則載為「孫汶」,諸名中以「中山樵」最廣為人知,因此後世慣稱「孫中山」。廣東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今廣東中山)人,民國初年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與中華民國的創立者,曾任中國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中國國民黨總理等,被封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文7歲時接受私塾教育,於1878年隨母至檀香山,就讀意奧蘭尼書院(Iolani School),畢業後入奧阿厚書院(Punahou School),但中斷學業回國,入香港拔萃書室就讀,並改信基督教;次年進入中央書院,並取盧慕貞為妻,然並未取得文憑。1886年孫文入廣州博濟醫院附設醫學堂,結識鄭士良,次年轉入香港西醫書院,結識康德黎(James Cantlie)、陳少白等人,1892年以第一名畢業。甲午戰爭後,孫文曾做萬言書,欲見李鴻章但遭拒絕,失望之餘赴夏威夷,於當年11月24日創立興中會,開始民族主義革命。1895年孫文回香港,與當地革命組織「輔仁文社」接洽,於10月26日發動第一次起義,失敗後轉往日本。1896年孫文前往倫敦,為清廷密探誘捕,後為康德黎所救,此事件使孫文聲名大噪,後稱「倫敦蒙難記」。次年孫文抵日本,與日本政界交流,結識犬養毅、頭山滿等人,並趁庚子事變遙控惠州起義,仍以失敗告終,後孫文轉往歐美尋求華僑支持,並加入洪門。1905年,孫文在日本結識黃興,決定聯合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組織共創同盟會,正式提出「三民主義」與「中華民國」之概念,並創立《民報》與保皇黨人筆戰。1907年,日本在清廷壓力下驅逐孫文,轉往東南亞發展,期間又發動六次起義,並將同盟會總部遷至新加坡。1909年起,孫文轉往世界各地宣傳革命,同盟會有發動兩次起義呼應,包括1911年4月的黃花崗起義。
1911年同盟會外圍組織共進會、文學社發動武昌起義成功,各省接連響應,孫文於12月歸國,當選為臨時大總統。2月南北議和,袁世凱迫使清帝退位,孫文於4月1日辭去臨時大總統,依約由袁世凱繼任,並期望負責鐵路建設,同盟會等組織則由宋教仁改組為國民黨。1913年宋教仁遇刺,孫文聯合南方各省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逃往日本,重新召集追隨者成立中華革命黨,但因會黨色彩濃厚,許多同盟會舊部如黃興、陳炯明皆未響應。1915年孫文與宋慶齡在日本成婚。袁世凱帝制失敗後,孫文回到上海活動;張勳復辟廢止《臨時約法》,北洋政府亦未恢復,孫文則號召護法,至廣州建立護法軍政府,然軍政府遭男方軍人架空,孫文於1918年轉赴上海。次年陳炯明攻佔廣州,迎回孫文,取消軍政府並選舉孫文為非常大總統,但隨即與陳炯明在北伐策略上失和,在1922年為陳炯明部將發動兵變所逐,為「陳炯明叛變」,孫文乘永豐艦赴上海,時蔣中正亦隨艦護衛,從此確立了他的政治基礎。
1923年,孫文與蘇聯代表越飛(Adolf A. Joffe)接洽,發表《孫越宣言》,確立聯俄容共、建立黨軍等政策,並接受蘇聯軍火、資金援助。同年孫文回廣州,將國民黨改組為列寧式政黨,組織大本營並自任海陸軍大元帥,1924年成立黃埔軍校,蔣中正任校長;孫文並公開聯俄容共政策,儘管遭到國民黨內多數的反對。同年,孫文正式組成北伐軍,聯合皖系、奉系對抗直系,但因商團叛變、皖系失敗等原因而擱置;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邀請孫文北上共商國是。孫文於1925年1月底北京時,健康狀況已惡化,入協和醫院治療,3月11日在汪兆銘協助下留下遺囑,12日因肝癌逝世。靈柩於1929年正式遷葬南京紫金山,1940年追封為「國父」。遺著編為《中山全集》或《總理全集》。
Top
中外雜誌 17
‧
江南大營一日踹平(十談石達開)
‧
隴上往事(續)
中外雜誌 18
‧
湖南伢子進馬尾(記孫道仁;譚曙卿;劉建緒)
‧
漫談萬里長江
中外雜誌 19
‧
石達開西南萬里行(談石達開之十二)
‧
我的青年時代(三)
中外雜誌 20
‧
五十年來記者生活之片段
‧
我親歷武昌起義
中外雜誌 22
‧
吳佩孚榆關喪師記(續完)
中外雜誌 35
‧
「中外」在美國大出風頭
‧
北伐前的大學生生活-東南大學一年級的回憶
‧
狀元總長‧戲子博士張謇‧袁世凱‧梅蘭芳
‧
貪天之功‧以為己力護國之役梁啟超扮演的角色〈續〉
中外雜誌 36
‧
記羅志希先生
‧
貪天之功‧以為己力護國之役梁啟超扮演的角色(二續)
中外雜誌 37
‧
吳忠信先生軼聞錄
‧
昆明脫險記
中外雜誌 38
‧
六十年來的中國(一)
中外雜誌 39
‧
六十年來的中國(二)
‧
北洋政府財政界怪現象
‧
胡漢民與譚延闓
中外雜誌 40
‧
六十年來的中國(三)
‧
留學政策辯論經過
中外雜誌 47
‧
民國前後讀書生活
‧
我所見的首義開國情景
‧
開國回憶
中外雜誌 48
‧
危城北平與西安事變(二) 抗戰採訪錄第二章
‧
近代風雲人物(二)
‧
憶昔懷今─從開國看到今天
中外雜誌 49
‧
鄧家彥口述革命珍聞錄
中外雜誌 50
‧
江西老表走廣東(一)─民二以後我和革命廣東的關係
‧
辛亥開國臺胞抗日怒潮(一)─臺籍志士響應辛亥革命光復臺灣史話
‧
慈禧的一生(二)
中外雜誌 52
‧
抗戰初期縱目全局(下)─抗戰採訪錄第四章
中外雜誌 53
‧
蔡松坡鳳仙戀(一)
中外雜誌 55
‧
章太炎陰司斷獄
‧
蔡元培和而不同
中外雜誌 56
‧
山西光復見聞錄
‧
辛亥女傑張竹君──兼及胡漢民‧馬君武‧黃興
‧
辛亥前後(一)
中外雜誌 57
‧
辛亥前後(二)
‧
譚延闓與辛亥革命──譚延闓通而有節之二
‧
護國軍苦戰川南記(一)
中外雜誌 58
‧
吳祿貞遇刺始末
‧
汪精衞這個人
‧
譚延闓宏濟艱難──譚延闓通而有節之三
中外雜誌 62
‧
北洋猛士徐樹錚 (一)
中外雜誌 63
‧
中州奇俠樊鍾秀
‧
日本的布衣王侯:頭山滿
‧
艱難開濟十二年─中國現代史最重要之一章
中外雜誌 80
‧
吳敬恆砥柱中流
中外雜誌 89
‧
萬耀煌回憶錄﹙一)
中外雜誌 90
‧
萬耀煌回憶錄﹙二)
中外雜誌 91
‧
海軍耆宿薩鎮冰
‧
萬耀煌回憶錄﹙三)
中外雜誌 92
‧
力行社、復興社史話 抗戰前夕的華北風雲─民族復興運動記之三
‧
沙坪三載見滄桑
‧
眾家老闆黃金榮﹙八)
‧
戴傳賢的一生
中外雜誌 93
‧
力行社‧復興社史話 抗戰前夕的統一運動﹙上)─民族復興運動記之四
‧
風骨皎厲胡漢民
‧
袁世凱和汪精衛
‧
國父在興中會時代的言論
‧
眾家老闆黃金榮﹙九)
中外雜誌 94
‧
國父北上記─天津歡迎實況
‧
眾家老闆黃金榮﹙十)
‧
第一荒唐陳公博
‧
愛憐日本
‧
萬耀煌回憶錄﹙四)
‧
戴傳賢的一生﹙三)
中外雜誌 101
‧
哀吾蔣公
‧
首任行政院長譚延闓
‧
鑑湖女俠秋瑾(三)
中外雜誌 102
‧
洛陽大俠張雲仙
‧
悼 蔣介石元帥
‧
鑑湖女俠秋瑾(四)
中外雜誌 103
‧
眾家老闆黃金榮﹙十九)──黃埔江奇案錄
‧
粵海舊聞錄﹙二)
‧
鑑湖女俠秋瑾﹙五)
中外雜誌 104
‧
六十年來我與保大使既星兄
‧
外蒙活佛興亡史──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悲劇
‧
我對孫伯的追仰
‧
春申風雲﹙一)──辛亥上海光復見聞錄
‧
粵海舊聞錄﹙三)
中外雜誌 105
‧
休休有容譚延闓
‧
西北軍事史話﹙一)
‧
我對 蔣公的感戴與懷念
‧
東南大學易長風潮追憶
‧
陳炯明反覆無常
‧
華僑移殖文化觀
中外雜誌 106
‧
休休有容譚延凱﹙續完)
‧
春申風雲﹙三)──我所見的上海光復之役
‧
紀念三哥
‧
談于右任先生的詩
中外雜誌 107
‧
百戰功高黃克強﹙一)
中外雜誌 108
‧
百戰功高黃克強﹙二)
‧
西北軍事史話﹙三)
中外雜誌 109
‧
一位傑出的情報員-山西勇士史春森
‧
百戰功高黃克強﹙三)
‧
追念梁寒操兄
‧
戴雨農其人其事﹙一)
中外雜誌 110
‧
又談怪人怪事﹙一)-我的家庭教師汪精衛之四
‧
永懷 蔣公
‧
自畫像
中外雜誌 111
‧
王芃生回憶錄
‧
百戰功高黃克強﹙四)
‧
梅臺思親
‧
粵海舊聞錄﹙六)
‧
憶「吳老頭子」稚暉師
中外雜誌 112
‧
王芃生回憶錄﹙續完﹚
‧
百戰功高黃克強﹙五)
‧
開國元勳吳鐵城
‧
粵海舊聞錄﹙七)
‧
鄭毓秀叱吒政壇-中國第一位女博士的故事
中外雜誌 113
‧
回憶馬君武先生
‧
胡適和陳獨秀
‧
學不厭教不倦的哲人吳康先生
中外雜誌 114
‧
百戰功高黃克強(六)
中外雜誌 115
‧
山水人物話桂林
‧
百戰功高黃克強(七)
‧
怒潮澎湃話黃埔
‧
孫文先生與美國(一)
‧
馮玉祥與西北軍(二)
中外雜誌 116
‧
李登輝‧姜琦‧柳藩國
‧
汪兆銘的一生(一)
‧
馮玉祥與西北軍(三)
‧
粵海舊聞錄(十一)
中外雜誌 117
‧
黃埔軍校回憶
‧
劉顯世任貴州督軍始末記
中外雜誌 118
‧
一代狂士章太炎
‧
悍后慈禧
‧
馮玉祥與西北軍(五)
‧
粵海舊聞錄(十二)
中外雜誌 125
‧
忠義雄傑話楊森﹙上﹚
中外雜誌 126
‧
徐著「寸草悲」序
中外雜誌 127
‧
節勁風高的丘逢甲
‧
粵海舊聞錄﹙十九﹚
中外雜誌 149
‧
『中國民主同盟』內幕(一)
‧
抗戰初期記萍蹤(二)
‧
許世英與國是會議
中外雜誌 151
‧
顧祝同與西南軍政─貴州政壇憶往
中外雜誌 152
‧
首義與開國
中外雜誌 153
‧
銘心的感受 恭聆國父訓示憶述
中外雜誌 155
‧
五十年滄桑-從報人到世界樂壇
‧
四十年前西藏行(上)-參加達賴坐床大典紀略
‧
柳亞子與「三聯會」-中國黨派滄桑錄之三
中外雜誌 156
‧
四十年前西藏行(中)-參加達賴坐床大典紀略
‧
先兄耿丹與武昌首義
‧
國父與宋氏夫人
‧
馮玉祥逼宮「劫寶」內幕(上)
‧
鄧演達暴起急落
中外雜誌 157
‧
神州落日泣哀鴻
中外雜誌 158
‧
中國早期的飛行家
‧
是非功過說陳宦
‧
張君勱與民社黨
‧
蔣公的偉大貢獻
中外雜誌 159
‧
我所認識的張知本先生
中外雜誌 173
‧
宋慶齡的一生(上)
‧
孫中山各名號考釋(下)─ 四十個化名、筆名、綽號的由來掌故
‧
劉玉章將軍二三事
中外雜誌 174
‧
宋慶齡生前死後─中共為何玩宋慶齡這一張牌
‧
美國醫藥援華會史話
‧
馬君武博士的志業
中外雜誌 175
‧
康有為海外十六年
‧
愛國老人方覺慧
‧
懷念廣西大學與馬校長君武先生
中外雜誌 176
‧
我所認識的宋慶齡
‧
美國華僑與國民革命(上﹚ ─民前十八年(一八九四)至民國元年(一九一二)
‧
譯壇怪傑林琴南
中外雜誌 177
‧
辛亥武昌軍政府首任外交部長:我的外祖父胡瑛
‧
孫逸仙博士的幽默
中外雜誌 178
‧
上海聞人黃金榮(一﹚
‧
晉籍黃埔四烈士(上﹚
‧
愛心與遺澤─紀念徐柏園先生逝世一週年
中外雜誌 180
‧
革命元勳、藝壇卓傑:陳樹人的生平
中外雜誌 181
‧
孫逸仙的孝行與待人
中外雜誌 182
‧
馮自由高風亮節
中外雜誌 184
‧
南杜詩人多奇才(二﹚
中外雜誌 185
‧
洋人筆下的宋氏三姊妹
‧
美國西岸去來-海外一角僑胞動態面面觀
‧
軍需界的元老張鈙忠-百年誕辰述高風
中外雜誌 187
‧
也談宋慶齡-剖析孫宋聯姻經過與宋傾共原因
‧
抗戰勝利遴選縣長記
‧
舊遊往事
中外雜誌 188
‧
武昌首義五大檢討(上)
‧
記錢大鈞上將
中外雜誌 189
‧
「世界的日本通」王芃生(下)
‧
武昌首義五大檢討(下)
‧
美國的政情僑情
‧
蔣公介石的革命志操
中外雜誌 190
‧
八十述略(一)
‧
記孫科博士
‧
當代名將邱清泉
‧
諜海風雲憶當年(上)
中外雜誌 191
‧
八十述略(二)
‧
三民主義力行社與中國國民黨(上)
‧
北師大八十年
‧
民主在中國的曲折行程-紀念中華民國的第七十二個元旦
‧
地方自治史話(一)
‧
香烟大王簡照南
‧
僑委會歷史因緣-僑務老兵溯往
‧
賽珍珠自傳(五)-我的多元世界
中外雜誌 192
‧
八十述略(三)
‧
地方自治史話(二)
‧
勇邁書生朱執信
‧
留俄歸國北伐行(五)
‧
清末明初:童年回憶
中外雜誌 193
‧
地方自治史話(三)
‧
宋子文的故事
‧
孫逸仙先生與臺灣
‧
廣東空軍滄桑史(上)
‧
賽珍珠自傳(七)-我的多元世界
中外雜誌 194
‧
天山雪白舊夢遙
‧
我所認知的孫中山先生
‧
孫中山病逝考述(上)
‧
孫科的故事
‧
廣東空軍滄桑史(下)
‧
賽珍珠自傳(八)-我的多元世界
中外雜誌 195
‧
孫文病逝考述(下)
‧
孫逸仙康德黎師生情重
‧
堯樂博士傳(二)
‧
賽珍珠自傳(九)-我的多元世界
中外雜誌 196
‧
『南天王』陳濟棠
中外雜誌 197
‧
戎馬關山話當年(上)-闕漢騫回憶錄
‧
賽珍珠自傳(十一)-我的多元世界
中外雜誌 198
‧
中州豪俠張鈁(二)
‧
王伯羣的生平
‧
吳鐵城的生平
‧
孫文先生家世辯爭平議
‧
海隅叢談外一章-姜超嶽奇才高論
‧
章炳麟淵博怪誕
中外雜誌 199
‧
記蔣作賓先生
‧
華僑從軍史話
‧
評王作榮「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
中外雜誌 200
‧
「日本通」王芃生的感情世界(一)
‧
中州豪俠張鈁(四)
‧
辛亥四川起義的悲壯故事
‧
憂患見真情-追懷李宗黃先生
‧
魯迅與瞿秋白
中外雜誌 201
‧
王寵惠傳略
‧
永懷蔣公
‧
基督教與中國-憶說衛理公會百週年紀念會
中外雜誌 202
‧
吳忠信公忠體國
‧
保路風潮與辛亥革命
‧
孫連仲與青海
‧
國史館今昔
中外雜誌 203
‧
制憲之憶
‧
革命鬥士馮自由
中外雜誌 204
‧
東海大賢王公璵
‧
孫文年譜的訂正問題
中外雜誌 205
‧
北洋大學革新風潮
‧
佳聯偶拾
‧
美國行
‧
農政憶往外一章(中)
中外雜誌 206
‧
三湘女傑張默君
‧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也談「文章千古事,豈可信口說」
‧
中國人看日本人
‧
公共圖書館的任務和使命
‧
少年行(一)
‧
抗戰勝利前後(上)
‧
漫談治學方法
中外雜誌 207
‧
俞鴻鈞的早年(下)
‧
紅朝魔窟-毛澤東的家鄉
‧
黃埔從軍記(上)
‧
蔣公對憲政的貢獻
中外雜誌 208
‧
我如何俘獲葉挺-解決「新四軍」作戰回憶
‧
洪憲六人幫的楊度
中外雜誌 209
‧
三湘名將張輝贊
‧
東征北伐抗日反共(上)
‧
學生軍頌
中外雜誌 210
‧
于右任的故事(二)
‧
我見我思-「三民主義自序」重讀有感
‧
東征北伐抗日反共(下)-黃埔建校六十周年的回顧與前瞻
‧
憂患七十年-一個小人物的所見所聞
中外雜誌 211
‧
苗培成高風亮節
‧
起舞崑崙山、揮戈太平洋濱--重振復興關精神
中外雜誌 212
‧
四川保路革命歷程
‧
江東才子楊雲史
‧
革命老喬溫炳臣
‧
黃埔軍校建校祕辛
中外雜誌 213
‧
人間閒話(一)
‧
中國第一個革命民主政黨
‧
孫中山先生的私生活(上)
‧
清末民初兩梟雄
‧
蔣公與黃埔
中外雜誌 214
‧
人間閒話(二)
‧
于右任的故事(六)
‧
中國之友力約翰牧師
‧
功在國家,利及世界
‧
風塵逸俠吳稚暉(上)
‧
馮玉祥槍斃李彥青
中外雜誌 215
‧
丁惟汾傳
‧
由大兵到省長:傳奇人物周西成(上)
‧
宋教仁被刺內幕
‧
孫文先生的私生活(中)
‧
劉峙的故事
中外雜誌 216
‧
于右任的故事(七)
‧
孫文先生的私生活(下)
‧
澳洲中華文化中心慶祝十五週年紀盛
中外雜誌 217
‧
八閩才子辜鴻銘
‧
于右任的故事(八)
‧
四訪檀島話今昔-鄭彥棻先生歸來談片
‧
石瑛風骨稜稜
‧
孫逸仙的故事(上)
中外雜誌 218
‧
于右任的故事(九)
‧
中山先生行醫廣告
‧
居正高風亮節
‧
近代中國第一位留美學生:容閎博士的貢獻
‧
孫宋聯姻經緯
‧
孫逸仙的故事(中)
‧
黃芸蘇盡瘁革命
‧
蔣公介石與現代中國
中外雜誌 219
‧
中將參議語驚四座-堯樂博士傳之二十五
‧
五四前後新思潮澎湃(上)-民族之覺醒與自救
‧
李大釗的悲劇
‧
孫逸仙的故事(下)
‧
憶說羅家倫
‧
錢塘烽火憶當年(二)-八年抗戰浙江歷險記
中外雜誌 220
‧
五四前後新思潮澎湃(下)-民族之覺醒與自救
‧
張繼慷慨悲歌
中外雜誌 221
‧
多情自古空遺恨-淺說汪精衛的詩與詞
‧
細說陳獨秀(三)
‧
陳布雷書生報國
‧
黃埔建校簡史補正
中外雜誌 222
‧
伊黎事變秘辛-堯樂博士之廿八
‧
李石曾的世界
‧
陳璧君的末路
‧
黃季陸的生平
中外雜誌 223
‧
于右任的故事(十四)
‧
六十年落花夢-讀方鼎英「我在黃埔的經歷」有感
‧
嶺南人傑陳濟棠
‧
鐵血壯士行-談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六隊的由來
中外雜誌 224
‧
林森的故事
‧
逆流與暢流(一)-外侮紅禍交侵
‧
國防部研究院園丁:張其昀博士的風範
‧
國恥與血債-重提日本侵華舊債
中外雜誌 225
‧
也談汪精衛
‧
四十年的追憶-悼張曉峯老師
‧
傳奇人物馬超俊
中外雜誌 226
‧
于右任的故事(十六)
‧
匆匆四十年-接管宜蘭警務追憶
‧
我所知道的張其昀先生
‧
徐柏園的豪情
‧
海外存知己-僑務叢談之三
‧
逆流與暢流(三)-國難期中的國家建設
‧
辜鴻銘二三事
‧
閒話唐紹儀
中外雜誌 227
‧
未完成的構想-黃季陸心目中的報紙
‧
為鄭介民辯誣(一)
‧
紀念金維繫委員
‧
追懷張其昀先生(下)
‧
貴州、香港、臺北-追憶谷正倫上將
‧
閒話張作霖
‧
感懷王立哉老師
‧
當代人物趣事軼聞(終篇)
中外雜誌 228
‧
九十憶往(一)
‧
于右任的故事(終篇)
‧
外交工作回憶(四)
‧
念父親.憶童年-王錫鈞將軍逝世二十週年祭
中外雜誌 229
‧
昨日.今日與明日-中國人的建國使命
‧
馬步芳與青海(下)
‧
陳誠堅強勇毅(一)
‧
最長的一夜
‧
鄒魯其人其事
‧
謎中謎 刺汪案的始末(一)-孫鳳鳴刺汪精衛的真象
中外雜誌 230
‧
又談楊增新
‧
方聲洞舉族赴義
‧
湖北十大廉吏
中外雜誌 231
‧
孫逸仙先生趣事
‧
追憶周雍能先生
‧
蔣公的身教與言教
‧
謎中謎 刺汪案的始末(三)-孫鳳鳴刺汪精衛的真象
中外雜誌 232
‧
謎中謎 刺汪案的始末(四)-孫鳳鳴刺汪精衛的真象
中外雜誌 234
‧
抗日名將薛岳
‧
張發奎與鐵軍之興衰(一)
‧
許世英的故事
中外雜誌 235
‧
馮玉祥入蘇俄殼中-徐永昌將軍的傳奇之二
中外雜誌 236
‧
辛亥革命史話
中外雜誌 238
‧
大事業家張謇新傳(二)
中外雜誌 245
‧
張大帥真面目(下)-我所知道的張作霖先生
‧
誰得?誰失?平心論中日之戰
‧
懷念李石曾先生-浪跡天涯憶舊遊之十
中外雜誌 246
‧
將軍哭陵的事與人
中外雜誌 247
‧
王雲五的八字造化
‧
民國人物軼聞
‧
白崇禧傳(六)
‧
汪精衛死事之謎
‧
長風萬里孤臣淚-紀念項定榮老師
‧
陳錫餘教授紀念座談會 愛敬忠信陳錫餘
‧
閒話抗戰前的海軍
中外雜誌 248
‧
辛亥四川革命的歷史探討
‧
蔣公訪印與印度獨立(上)
中外雜誌 249
‧
白崇禧傳(八)
‧
抗戰時期的曲江風貌
‧
孫文的三位夫人
‧
孫逸仙富岡登陸記
‧
悲劇時代英雄:神秘人物張冲(一)
中外雜誌 250
‧
汪精衛情史(一)-方君瑛生死戀
‧
孫文與南洋(上)
‧
陳果夫的祕密-七省主席幕中記之四
中外雜誌 251
‧
少年英豪崛起黔中-何應欽傳之二
‧
少帥剪除老帥愛將-楊宇霆、常蔭槐被殺內幕
‧
吳國楨離國秘辛(上)-七省主席幕中記之五
‧
汪精衛情史(二)-方君瑛生死戀
‧
孫文與南洋(下)
‧
新疆五年
‧
護憲衞國炳燿千秋-何敬公與國民大會
中外雜誌 252
‧
江浙飲食雜談(一)
‧
汪精衛情史(三)-方君瑛生死戀
‧
奇人異事葉德輝
‧
梁啟超的感情世界
‧
蔣經國生平事蹟簡表
‧
蔣經國的故事
‧
顧祝同南京歷險記
中外雜誌 253
‧
中國長治久安之道
‧
最早的留美西點軍校學生:溫應星與陳鼎甲
‧
貴陽政變昆明被刺-何應欽傳之三
‧
鈕永建的祕密
‧
鄧小平何去何從
中外雜誌 254
‧
民主、法治、理性統一中國
‧
軍頭時代的仇殺-循環報應真實故事
‧
張效乾與史學教育
‧
廣州被焚記
‧
興中會傳真
中外雜誌 255
‧
雲龍契合首建奇勳-何應欽傳之四
中外雜誌 256
‧
丹心照千古-蔡公時遭日寇活剁記
‧
六朝如夢鳥空啼
‧
東南大學歷險記
‧
無所不談的劄記(一)
中外雜誌 257
‧
毛澤東五娶五離
‧
何應欽傳奇(一﹚
‧
狂狷俠士王崇五(上﹚
‧
無所不談的箚記(二﹚
中外雜誌 259
‧
受訓、從政小故事(上)-七省主席幕中記之六
‧
紀念戴季陶老師
‧
無所不談的劄記(四)
‧
熊希齡的生平
‧
謎樣人物高宗武(二)
中外雜誌 260
‧
胡漢民書生報國
‧
國父業師程君海
中外雜誌 261
‧
八十書懷
‧
李士珍與戴笠-喬家才「是誰害死戴笠」讀後
‧
海圻艦英倫大校閱
‧
瞻望中國大地-從戰後各國發展經驗看大陸將來
中外雜誌 262
‧
民國奇人戴傳賢(上)
‧
我見我思-恭聆國父演講三民主義的感受
‧
政海秘聞(二)-從唐繼堯到龍雲
‧
為馮國璋洗冤
‧
賀子珍情場傷心夢(上)
中外雜誌 263
‧
民國奇人戴傳賢(下)
‧
完美的典型-懷念戴傳賢先生
‧
政海祕聞(三)-從唐繼堯到龍雲
‧
顧祝同回憶錄(一)
中外雜誌 264
‧
一代雄才楊永泰
‧
民國名人趣談
‧
我的親伯戴傳賢
‧
政海祕聞(四)-從唐繼堯到龍雲
‧
蔡元培別傳(上)
中外雜誌 265
‧
梁幹喬傳奇
‧
蔡元培別傳(下)
‧
顧祝同回憶錄(二)
中外雜誌 268
‧
吳稚暉與蔣介石
‧
政海秘聞第七:英雄無用武之地-唐繼堯與護國軍興衰
中外雜誌 269
‧
華僑滄桑錄(一﹚
中外雜誌 270
‧
不務正業的江亢虎
‧
對中國近代革命運動的觀察
中外雜誌 276
‧
女將軍陳逸雲
‧
東北變色記(十)--短暫的黃金一年
‧
憶說閻錫山
‧
顧頡剛自傳(二)
中外雜誌 277
‧
宋教仁軼聞拾遺
‧
孫逸仙趣談
‧
熱血男兒翁照垣
中外雜誌 278
‧
于右任趣事
‧
再訪澳門
中外雜誌 279
‧
朱執信別傳
中外雜誌 280
‧
名畫家逸事
‧
政治大俠陳家鼎
‧
祇知有國不知有家:陳果夫別傳
‧
情報珍聞
中外雜誌 285
‧
相思一籮筐
‧
袁世凱的悲劇
‧
許世英別傳
中外雜誌 286
‧
中華錦繡江山(三)──甓社珠湖話高郵
中外雜誌 287
‧
五卅慘案回憶錄
‧
吳稚暉的幽默
‧
革命和尚:黃宗仰傳奇
‧
黃埔軍校清黨始末
‧
蔡元培的生平
中外雜誌 288
‧
三湘才女張默君
中外雜誌 289
‧
我為孫文學說而戰(上)-留俄及歸國後的回憶
‧
政壇奇聞
‧
袁世凱與汪精衛
‧
張群傳(下)
‧
劉湘傳奇(一)-整合統一四川
中外雜誌 290
‧
中外政治思想史世界級大師:蕭公權傳真
‧
性博士傳真:張競生的故事
‧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學人:桂崇基外方內方
中外雜誌 291
‧
三秦革命元勳蔡屏藩
‧
我為孫文學說而戰(下)-留俄及歸國後的回憶
‧
林長民二三事
‧
蒙古美人才女(二)-慈禧的傳奇故事
中外雜誌 292
‧
蔣夢麟整慘張競生-蔣張兩人間恩怨軼事
中外雜誌 293
‧
伍廷芳與陳其美
中外雜誌 294
‧
革命英雄鄒容
中外雜誌 295
‧
一代奇人王雲五(上﹚
‧
東北風雲錄(六﹚
中外雜誌 296
‧
太虛法師與蔣介石
‧
朱德的悲劇
中外雜誌 297
‧
閒話張學良的功過
‧
經建風雲錄外一章
‧
蔣夢麟壯志未酬
中外雜誌 298
‧
東北風雲錄(九)
‧
陳繼承傳奇
‧
愛國學人韓靜遠
‧
槍王拳磨父子蔡桂勤與蔡龍雲
‧
憶陳果夫先生
‧
戰後訪日與麥帥會談
中外雜誌 299
‧
民初羣豪-傳奇人物.人物傳奇
‧
民國革命烈士 彭家珍傳奇
‧
抗日名將王仲廉
‧
杭立武二三事
‧
懷王孔安將軍
中外雜誌 300
‧
東北風雲錄(十一)-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
從文人到國土 對連雅堂的觀察
‧
梁啟超的憾事-梁濟、梁漱溟與梁啟超
‧
愛國老人張瀾
‧
嶺南女傑蔡孝義
中外雜誌 301
‧
郭沫若外傳(一)
‧
愛國詩人柳亞子
中外雜誌 302
‧
陳儀閩台兩垂淚
‧
賀龍被害真相
中外雜誌 303
‧
八仙過海-海軍宿將余振興的故事
‧
周恩來歷險記
‧
詩界革命鉅子:丘逢甲傳奇(中)
中外雜誌 304
‧
沈昌煥入閣笑談
‧
東北風雲錄(十五)-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
科技拓荒先驅-吳健雄光耀太空
‧
學海軼聞趣事(五)
中外雜誌 307
‧
少年十五二十時
‧
四川才子郭沫若的愛與恨(二)
‧
東北風雲錄(十八)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
神秘人物(一)軍事情報家鄭介民
‧
國府遷台內幕
中外雜誌 308
‧
周書楷執著許國
‧
張冠李戴,啼笑皆非我的祖父是胡抱一
中外雜誌 309
‧
報界羣英錄
中外雜誌 311
‧
政治家的典範
中外雜誌 312
‧
汪精衛的豔遇(上)
‧
郭沫若的愛與恨(七)
‧
學海軼聞趣事(十)
中外雜誌 313
‧
王寵惠與「好人內閣」
‧
民初美男子(下)
中外雜誌 314
‧
吳鑄人回憶錄(一)
中外雜誌 315
‧
民初三大暗殺案
‧
鄧穎超與周恩來
中外雜誌 317
‧
傳奇人物柳亞子 四川才子郭沫若的愛與恨之十
中外雜誌 318
‧
學海軼聞趣事(十六﹚
中外雜誌 320
‧
中國電影搖籃時代之褓姆 我的父親黎民偉
‧
文采風流 現代屈原柳亞子
中外雜誌 321
‧
黃季剛與章太炎
中外雜誌 322
‧
一段悲痛史事 五三慘案的真相
‧
放眼二十一世紀(上﹚
中外雜誌 323
‧
正直剛毅謝持
‧
放眼二十一世紀(下﹚
中外雜誌 324
‧
反傳統文化的文人劉復、劉大白、錢玄同
‧
洪門天地會秘史
中外雜誌 325
‧
八十回憶(二﹚
‧
中國電影史話(上﹚
中外雜誌 326
‧
潛伏在毛澤東身邊的「國特」-沈之岳傳奇(上)
中外雜誌 330
‧
劉瑞恒其人其事──八十回憶之六
中外雜誌 331
‧
又談劉瑞恒──八十回憶之七
中外雜誌 333
‧
宋慶齡與孫逸仙之戀
中外雜誌 334
‧
孫中山的感情世界
中外雜誌 336
‧
追懷梁寒老
中外雜誌 337
‧
蔣經國訪美遇刺記──溫哈熊回憶錄之三
中外雜誌 341
‧
中外名人傳(四)
‧
王正廷軼事
‧
半世紀前 老撾歷險記
‧
有淚不輕彈(往事憶述)
‧
掌故奇談(五)
中外雜誌 342
‧
宋美齡的故事(中)
‧
政壇明星穆閩珠
‧
悲劇英雄杜聿明(上)
‧
黃埔風雲錄(一) 軍校師生與抗戰
‧
雜談蔣夢麟
中外雜誌 343
‧
丁慰慈回憶錄(一)
‧
中國原子彈之父 錢三強的故事(上)
‧
掌故奇談(六) 張宗昌被殺真相
‧
羅列外傳(一) 第一將軍的榮枯顯默
中外雜誌 344
‧
抗戰的時代 一夫當關在墨國
‧
常勝將軍 劉安祺傳奇(上)
中外雜誌 345
‧
黃埔風雲錄(四) 軍校師生與抗戰
中外雜誌 347
‧
孫雯在大陸的外孫:王弘之傳奇
中外雜誌 349
‧
孫文生前死後
中外雜誌 350
‧
一代儒將譚延闓(上)
‧
中外名人傳(十三)
中外雜誌 351
‧
雅人有癖:近代奇人點將錄(中)
中外雜誌 353
‧
丁慰慈回憶錄之六:傅秉常的故事
中外雜誌 354
‧
民初風雲人物 張譽傳奇
‧
孫文的女兒女婿 孫琬與王伯秋
中外雜誌 355
‧
民國秘史 漳州模範小中國(上) 列寧勾結陳炯明
‧
舊曲譜新調 中國近代史(下)
中外雜誌 356
‧
文武風雲榜(四) 南天王陳濟棠的早年(中)
‧
民國秘史 漳州模範小中國(下) 列寧勾結陳炯明
中外雜誌 357
‧
文武風雲榜(四) 南天王陳濟棠的早年(下)
‧
風流軍師四處留情 戲說毛澤東之八
中外雜誌 358
‧
大刺客小插曲 汪精衛的故事(上)
‧
中外名人傳(二十一)
中外雜誌 359
‧
巴蜀英雄:抗戰名將饒國華
中外雜誌 361
‧
夾縫中之政客: 汪精衛的故事之二
中外雜誌 363
‧
一步一腳印:祝基瀅的故事
‧
才女冒死救情郎--細說毛澤東之十四
‧
中外名傳(二十六)顧祝同戴陽潘錦瑞葉光黃基蔡維屏戴笠
‧
世界歷史悠久的大學:南庸薪火不息
‧
鐵血壯士行:王兆槐與戴笠
中外雜誌 364
‧
中外名人傳(二十七)
‧
金蘭之交甘苦共嚐:蔣介石的盟兄弟(上)
‧
書生報國不後人:江蘇才子劉英士
‧
真性情‧生死交:馬一孚與謝無量
中外雜誌 365
‧
東南人豪-張謇的生平(下)
‧
金蘭之交甘苦共嚐-蔣介石的盟兄弟(下)
中外雜誌 366
‧
中外名人傳(二十九)
中外雜誌 367
‧
中外名人傳(三十)
‧
柳亞子和毛澤東
中外雜誌 368
‧
中外名人傳(三十一)
中外雜誌 370
‧
名人早年軼事-陳誠的恩怨情仇(上)
中外雜誌 372
‧
台灣興學榜樣 屋頂上的巨人王廣亞
‧
蔣經國的故事 經國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作
中外雜誌 373
‧
官場現形記 北洋政壇內幕(二)
‧
琢玉成器千秋業 人才培育之道
中外雜誌 374
‧
中外名人傳(三十七)
‧
宋美齡傳奇
中外雜誌 375
‧
精彩的一生 胡適的好友和子嗣
中外雜誌 376
‧
積健為雄.忠義為心 徐亨老而彌堅
中外雜誌 377
‧
百戰名將.百歲人瑞 薛岳傳奇(上)
中外雜誌 380
‧
智勇雙全一豪傑 張羣風雲(一)
中外雜誌 381
‧
台北大理國中創校校長 杏壇女英豪梁素霞
中外雜誌 382
‧
中外名人傳(四十五)
‧
虎風永耀 記王叔銘上將
中外雜誌 383
‧
中外名人傳(四十六)
中外雜誌 384
‧
中外名人傳(四十七)
‧
投入革命的洪流 黃季陸的人生長跑(上)
‧
輕拋浮名擇善固執 沈昌煥的風骨
‧
還原歷史真相 蕭毅肅上將軼事(一)
中外雜誌 385
‧
中外名人傳(四十八)
‧
投入革命洪流 黃季陸的人生長跑(下)
‧
風水輪流轉 兩度出使菲律賓記(二)
中外雜誌 386
‧
僑界豪俠.杏壇儒醫 伍聯德的生平(一)
中外雜誌 387
‧
才子佳人的故事 徐志摩情牽林徽音(上)
‧
文采武功傳奇人物 五多將軍楊森(上)
中外雜誌 388
‧
教育哲學的思維
中外雜誌 389
‧
中外名人傳(五十二)
‧
黃季陸二三事
‧
論語辨惑(三)
‧
韓國風雲人物 金大中的政治生涯
中外雜誌 390
‧
中外名人傳(五十三)
‧
兩岸教育交流 台灣經驗輸出(二)
‧
新英格蘭的「西點」 美國威而猛軍校
中外雜誌 391
‧
中美文教交流先驅 容閎為東西文化牽紅線
‧
兩岸教育交流 台灣經驗輸出(三)
‧
澳門煙雲(下) 從小漁村到國際大都會
中外雜誌 392
‧
褚民誼生死恨 政治圈裡的悲劇人物
‧
檀香山紀行
中外雜誌 393
‧
現代孔明回協龍頭 白崇禧上將與回教
中外雜誌 394
‧
自信人生二百年?! 毛澤東的養生之道
中外雜誌 396
‧
政治邊緣人 容閎的婚姻與事業(下)
中外雜誌 397
‧
中國首位民選縣長 吳鐵城傳奇
‧
政壇變色龍楊度
中外雜誌 398
‧
在異鄉不為異客 外交生涯憶往(七)
中外雜誌 399
‧
中外名人傳(六十二)
‧
恩怨是非終大白 嚴復與袁世凱過招始末(上)
中外雜誌 400
‧
中外名人傳(六十三)
‧
在異鄉不為異客 外交生涯憶往(九)
‧
紅粉巧助渡關山 傳奇人物張學良軼事(一)
‧
舉重若輕 朱慶瀾協建粵軍始末
中外雜誌 401
‧
人生惜福.造福人生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中外雜誌 402
‧
五不將軍桂永清
中外雜誌 403
‧
中外名人傳(六十六)
中外雜誌 404
‧
民初風雲人物 趙恆惕其人其事(下)
中外雜誌 405
‧
外交生涯憶往(十四)
中外雜誌 406
‧
林風眠的繪畫世界
中外雜誌 407
‧
碧瑤紀行與鎮海紀行
中外雜誌 409
‧
中外名人傳(72)
中外雜誌 410
‧
中外名人傳(73)
‧
怒海餘生 陳策將軍與我的歷險記
中外雜誌 411
‧
中外名人傳(七十四)
‧
軍士奇才 關徵麟縱橫沙場(上)
中外雜誌 413
‧
何人取得田中奏摺? 蔡智堪抑或林快青
‧
看似一幅畫卻是一首歌 能不憶江南(上)
‧
愛國英雄 谷正綱的軼事(上)
中外雜誌 414
‧
留俄回憶
‧
祖國江山戀(下) 開封名園.洛陽牡丹.鄭州黃河渡
中外雜誌 416
‧
中外名人傳(七十九)
中外雜誌 417
‧
美艷、浪漫影歌星傳奇 上海歌壇繁華夢
中外雜誌 418
‧
不容「秘史」盡成灰 田中奏摺揭密實錄(三)
中外雜誌 419
‧
北京、天津、承德爽暢遊
‧
愛國詩人 丘逢甲傳奇(上)
‧
難忘的兩次意外折磨 海軍工作四十年
中外雜誌 420
‧
世界歷史悠久的學府 中大校徽設計人陳之佛教授 南京博物院設立陳之佛藝術紀念館
‧
近代教育界的元老 蔡元培傳奇(下)
‧
革命秀才 宋淵源其人其事
‧
國共合作史話話說從頭 國民黨協助中共建黨
‧
愛國詩人 丘逢甲傳奇(下)
中外雜誌 422
‧
中外名人傳(八十伍)
‧
劉顯世與護國戰爭
‧
憶華西埧上大學生活
中外雜誌 423
‧
中外名人傳(八十六)
‧
濁世清流 董世芳其人其事
中外雜誌 424
‧
中外名人傳(八十七)
‧
茅盾的創作和幻滅(上)
中外雜誌 425
‧
舞台藝術的光與熱武生泰斗王金璐傳奇(一)
中外雜誌 426
‧
中外名人傳(八十九)白雲梯;佛萊明;蔣光鼐;
‧
長壽老人談養生
‧
管理長才.詩詞高手雷寶華集科技文學於一身
中外雜誌 427
‧
情是故鄉濃.兩岸一線牽
‧
醫學講義.飲食文化食療與保健漫談(上)
中外雜誌 428
‧
中外名人傳(九十一)謝肇齊;馬可尼;張惠良;
‧
怪傑鄧小平的戎馬生涯(上)
‧
海闊天空任翱翔李鴻皐的空軍生涯
‧
濁世清流視野廣闊陶百川
‧
懷念球王李惠堂
中外雜誌 429
‧
中外名人傳(九十二)黃珍吾;洛克;谷正倫;海森柏格;賀國光;
‧
台灣經貿發展秘錄(一)塵緣往事:我所認識的李國鼎
‧
民初西南護法護國英雄:劉顯世都督家族振興貴州教育
‧
長江文化交流之旅
中外雜誌 430
‧
中外名人傳(九十三)希特勒;程天放;伽利略;陳烱明;
‧
文武雙全的羅卓英將軍
中外雜誌 431
‧
仁者之風 何宜武的行事為人
‧
笑談「狗肉將軍」張宗昌
中外雜誌 433
‧
民初西南風雲人物 唐繼堯的故事
‧
蔡松坡鳳仙戀(一)
‧
蔡松坡鳳仙戀(二)
中外雜誌 436
‧
中山艦參觀記
中外雜誌 437
‧
吳敬恆特立獨行
中外雜誌 440
‧
中外名人傳(一0二)
中外雜誌 441
‧
一代霸才張謇
中外雜誌 445
‧
中外名人傳(一〇六)
中外雜誌 446
‧
長壽之鄉兩巨擘 張譽和姜體臣
中外雜誌 448
‧
作家文摘 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
‧
吳稚暉學術研討會記實
中外雜誌 449
‧
億萬富豪不留財產給子孫 南僑奇人陳嘉庚(一)
中外雜誌 450
‧
億萬富豪不留財產給子孫 南僑奇人陳嘉庚(二)
‧
蔣介石先生創造的歷史紀錄
中外雜誌 452
‧
由「命運觀」來看老蔣總統
‧
為振興祖國傾其所有興辦學校 南僑奇人陳嘉庚(四)
中外雜誌 453
‧
文教風雲人物誌(五) 我所認識的蔣復璁、王雲五、黃君璧
‧
敬仰孫中山參加同盟會 南僑奇人陳嘉庚(五)
中外雜誌 454
‧
貴州劉氏對近代史的影響(上)
中外雜誌 455
‧
貴州劉氏對近代史的影響(下)
‧
擁護蔣介石委員長抗戰到底 南僑奇人陳嘉庚(七)
中外雜誌 457
‧
為中國音樂教育鞠躬盡瘁的蕭友梅
中外雜誌 458
‧
汪精衛墓穴遭炸毀經過
‧
曾國藩的中興大業靈丹(上) 從馬英九的「請纓負責」談起
中外雜誌 459
‧
中外名人傳(一一六)
‧
生長兵間老太平(九) 少年報工作與歐洲之遊
中外雜誌 460
‧
連戰訪大陸的經過與成就
中外雜誌 461
‧
宋楚瑜大陸搭橋五部曲
中外雜誌 462
‧
抗戰時期海軍壯烈犧牲力挽危局
中外雜誌 463
‧
志業歸于前輩亨.典範留為後學繼 王成聖教授與中外雜誌
中外雜誌 466
‧
陳策與徐亨師徒情深義重
中外雜誌 467
‧
北大落後台大嗎? 請看世界大學排行榜的真實資料
‧
古今中外第一部《中華印刷通史》 李興才教授的名山事業
‧
抗戰時期中山艦金口喋血記 虎口餘生陳鳴錚含悲憶往
‧
鶴老西歸有夢未圓
中外雜誌 468
‧
回溯五十年前的惡作劇
中外雜誌 469
‧
為胡宗南上將辯誣止謗(上)-斥張戎著書謬說兼紀念胡宗南將軍逝世四十四週年
‧
電視新聞幕後的故事
中外雜誌 470
‧
不容青史盡成灰 胡宗南盡忠黨國事蹟斑斑可考
中外雜誌 471
‧
沈鴻烈英勇故事
‧
閒話對聯.對聯閒話
中外雜誌 472
‧
在台波逐五十餘載(廿四) 從沒有家的家鄉流浪到有家的異鄉
‧
軌轍飛轡話台鐵 寫在四十二屆鐵路節前夕
‧
張戎誣胡宗南為中共暗諜謬說
‧
懷古之旅南京歷史行
中外雜誌 489
‧
「清‧勤‧慎‧廉」自持 文武兼資的革命元勳:鈕永建
中外雜誌 501
‧
孫中山的秘書、蔣介石的密友:現代文官制度的奠基者:戴傳賢
東方雜誌 75
‧
記載第三-中國時事彙錄
東方雜誌 78
‧
記載第三-山東路礦述聞
東方雜誌 102
‧
中國大事記
東方雜誌 103
‧
中國大事記
‧
忠告中華政黨書 譯文匯報
東方雜誌 104
‧
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慶紀事
東方雜誌 105
‧
十年以來中國政治通覽(不許轉登) 上篇通論
東方雜誌 107
‧
支那之將來 譯日本太陽雜誌第十九卷第一號
東方雜誌 109
‧
內外時報 鐵路借款考 錄時事新報
東方雜誌 114
‧
內外時報-真黃禍論
東方雜誌 138
‧
內外時報-致籌安會書
東方雜誌 147
‧
餐櫻廡隨筆
東方雜誌 150
‧
帝制運動始末記
東方雜誌 153
‧
內外時報-民國春秋
東方雜誌 163
‧
中國大事記
東方雜誌 432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1
‧
近年來我國交通之進展及其計劃
東方雜誌 44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7
‧
蘇俄新築成之突西鐵路與中國西北之邊防
東方雜誌 45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51
‧
多數選舉制與比例代表制之比較與批評
東方雜誌 45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68
‧
時論要刪─亞洲聯邦問題
東方雜誌 472
‧
辛亥革命的回顧
‧
卷頭語
東方雜誌 478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0
‧
論犬養內閣
東方雜誌 481
‧
附錄-國際聯合會調查團對於中日問題報告書節要 二十一年十月二日外交部發表
東方雜誌 483
‧
國聯調查團報告書之研究
東方雜誌 486
‧
夢想的中國
東方雜誌 487
‧
中蘇關係的回顧與前瞻
東方雜誌 490
‧
研究經濟地理計劃芻議
東方雜誌 492
‧
憲法上關於人民之權利規定之商榷
‧
憲法草案委員會之使命及草案中應行研究之問題
東方雜誌 496
‧
中國中央行政制度之前途
東方雜誌 498
‧
復興農村對策
東方雜誌 499
‧
對於憲法初稿的幾個意見
東方雜誌 504
‧
中國南方械鬬之原因及其組織
‧
代議政治之失敗與成功
東方雜誌 505
‧
二十年來關於師範教育言論之分析
東方雜誌 506
‧
中華民國憲法起草意見
東方雜誌 507
‧
鄉村建設與鄉村教育之改造
東方雜誌 510
‧
三十年來中國社會之建設之演進
東方雜誌 514
‧
大上海計劃中應注意的幾個婦女問題
東方雜誌 516
‧
東方大港之建築與其價值
‧
英國的文官制度
‧
國民大會的組織與選舉問題
東方雜誌 517
‧
怎樣纔是五權憲法
‧
憲法初稿中關於政制問題之商榷
東方雜誌 521
‧
英國東亞政策的檢討
‧
修約運動聲中之撤銷領事裁判權問題
東方雜誌 523
‧
政治的經濟與經濟的政治
‧
廢除苛捐雜稅與發展國民經濟
東方雜誌 528
‧
自治法草案評議
‧
評立憲運動及憲草修正案
東方雜誌 533
‧
江蘇鹽墾區土地整理芻議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52
‧
監察制度的試金石
‧
儒家思想與現代中國
東方雜誌 553
‧
土地村有制度
東方雜誌 554
‧
土地村公有乎實行增值稅乎
東方雜誌 558
‧
中國農村土地與農業經營問題
‧
民六中國參戰之外交
‧
我的興趣 28
‧
我的興趣 32
‧
社會設計之理論與實際
‧
哲學是「空洞」的嗎
‧
清代科道之職掌
東方雜誌 566
‧
華僑經濟的衰落及救濟對策的商榷
東方雜誌 585
‧
五權憲法中之行政權
東方雜誌 588
‧
我國政黨政治之蛻變及其對於近代文化之影響
東方雜誌 592
‧
我國婦女職業問題的檢討
東方雜誌 594
‧
中國家族制度之特點及近時變遷之趨向與問題
‧
孔祥熙歷聘歐洲諸國
‧
平均地權之理論與實施
東方雜誌 595
‧
我國地方行政制度改革芻議
東方雜誌 599
‧
日本與中國在心理上之衝突
東方雜誌 609
‧
抗戰與統一
東方雜誌 612
‧
創辦戰時利得稅之研究
東方雜誌 627
‧
中央與地方─中國統一的一個基本問題─
東方雜誌 628
‧
中央與地方(續)
東方雜誌 629
‧
我國舉辦遺產稅之意義及其立法精神
東方雜誌 644
‧
抗戰建國兩週年紀念
東方雜誌 680
‧
中國人口品質問題之研究(下)
東方雜誌 684
‧
中國計劃經濟的途徑
‧
蔣委員長關於共黨參政員不出席問題的說明
東方雜誌 685
‧
中日戰爭與精神總動員
東方雜誌 697
‧
論中國人的私德與公德
東方雜誌 708
‧
實施新縣制的基本問題
東方雜誌 710
‧
中文排字改革的報道
東方雜誌 714
‧
派遣實業人才出國問題之商榷
東方雜誌 715
‧
政黨政治與以黨治國
東方雜誌 716
‧
獎勵外資方針確定以後
東方雜誌 717
‧
政黨存在的必要及其功用
‧
論保障佃農之必要及其方法問題
‧
戰後世界和平機構之建設問題
東方雜誌 718
‧
訓政與憲政,約法與憲法
東方雜誌 733
‧
中國商業宣傳史料
‧
張譽的思想及其事業
東方雜誌 741
‧
關於國民大會的二三問題
東方雜誌 744
‧
論我國土地之合理利用與造林
東方雜誌 748
‧
中山先生的革命論
‧
國民政府組織法之演變及其特質
東方雜誌 749
‧
中國傳統政制與五權憲法治
東方雜誌 750
‧
論我國之地價稅法
東方雜誌 751
‧
考試與選舉
東方雜誌 754
‧
論地方自治
東方雜誌 768
‧
國民大會能否成為常設民權機關之檢討
東方雜誌 771
‧
言論自由與民主
東方雜誌 774
‧
社會風氣改革問題管窺
東方雜誌 795
‧
論公營事業
東方雜誌 797
‧
如何實現「二五減租」?
‧
發展國家資本擴大國營事業論
東方雜誌 803
‧
初期多黨政治的回顧與檢討
‧
國民大會的組織職權及其存廢問題
東方雜誌 805
‧
中國國民黨訓政的經過與檢討
東方雜誌 807
‧
民國以來的政治演變
東方雜誌復刊 832
‧
學術與思想─三民主義與基督教
東方雜誌復刊 834
‧
現代東方─我對國父生辰考證的看法
東方雜誌復刊 838
‧
東方論壇─關於平均地權論爭種種
‧
學術與思想─政治的意義
東方雜誌復刊 839
‧
學術與思想─論社會問題的研究
東方雜誌復刊 842
‧
當代中國的歷史哲學思想
東方雜誌復刊 843
‧
鄭天錫博士話生平(上)
東方雜誌復刊 845
‧
從「中國公學」談當前的留學與教育
東方雜誌復刊 847
‧
介紹浦薛鳳先生著「政治論叢」
‧
晚清今文學家之進化思想
東方雜誌復刊 848
‧
政治分權論(上)
‧
國父上李鴻章書
東方雜誌復刊 849
‧
政治分權論(下)
‧
振興經世致用的學風
東方雜誌復刊 851
‧
從近代經濟的趨勢看民生經濟的前途
東方雜誌復刊 852
‧
農業問題與平均地權
東方雜誌復刊 855
‧
中國革命與我
‧
東方論壇─仁政義師‧壽國淑世
東方雜誌復刊 856
‧
民生主義與西方社會主義的關係與距離─為 國父一○五年誕辰紀念作
‧
我們應以力行紀念國父誕辰
‧
東方論壇─國父孫中山的政治思想
‧
國父之所以偉大─為 國父一○五年誕辰紀念作
‧
國父論作文
東方雜誌復刊 857
‧
人性戕喪之危機與中華文化復興之要義
東方雜誌復刊 858
‧
東方論壇─中華民國開國六十年體認 國父的偉大
‧
東方論壇─建國六十年紀念
東方雜誌復刊 860
‧
東方論壇─國父的革命方略
‧
國父逝世四十六週年
‧
國父與中國傳統信仰
‧
現代東方─國父孫中山先生在香港史蹟
東方雜誌復刊 862
‧
學術與思想─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接受外來文化的一點經驗
東方雜誌復刊 864
‧
建國大綱與地方政府建制
‧
黃花魂傳奇(五)
東方雜誌復刊 865
‧
發揚民族精神必先搶救歷史教育
東方雜誌復刊 866
‧
建國六十年憶受降
東方雜誌復刊 867
‧
中華民國的前途
‧
中華民國第二個周甲
‧
國家建設叢刊序言
‧
從收回航權到邁向海洋
‧
從辛亥至辛亥
東方雜誌復刊 868
‧
中國民主政府的開基(上)
‧
自中西進化論講到中山先生的進化見解
‧
我對中國革命的回憶
‧
國父五權憲法思想發展之過程暨我們應如何研究推行
‧
國父的誕生與台灣的光復
東方雜誌復刊 872
‧
中華民國憲法第五十五條釋論
‧
民生主義的平均地權
東方雜誌復刊 874
‧
修訂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釋論
東方雜誌復刊 876
‧
建設臺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芻議
‧
博學於文、老而彌堅的青年導師
東方雜誌復刊 877
‧
大學經乃周文王之文說
‧
評介李宗黃先生回憶錄
東方雜誌復刊 880
‧
國父的遠見
東方雜誌復刊 882
‧
司法院一年來的回顧與前瞻
‧
辛亥年孫中山先生在美募款之路程
‧
偉大的教育家 蔣總統
東方雜誌復刊 886
‧
兩種選拔人才方法的比較
‧
論司法院有無提出法律案之權
東方雜誌復刊 891
‧
發揚十月光榮的精神
‧
論中國勞工立法的發展經過
東方雜誌復刊 892
‧
回憶在聯合國初期的光輝歲月
‧
美國家庭農場與耕者有其田
東方雜誌復刊 894
‧
五權憲法有無國會?
‧
當前世變與三民主義
東方雜誌復刊 899
‧
黃埔軍校創立五十週年紀念感言
‧
對中國大陸幾個問題的看法
東方雜誌復刊 909
‧
倫理、民主、科學的連鎖
‧
樓桐孫譯太戈爾國家主義序
東方雜誌復刊 913
‧
中國的憲法與憲政體制
東方雜誌復刊 914
‧
清末在日華人與日本親華派之論華事
東方雜誌復刊 916
‧
早期留學美國的容閎與中華民國創立之關係
‧
國父一百一十歲誕辰紀念獻辭
東方雜誌復刊 918
‧
十年來的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東方雜誌復刊 919
‧
孔子何以被尊稱為萬世師表?
東方雜誌復刊 922
‧
設立教育銀行芻議
東方雜誌復刊 924
‧
民生在「合」說
東方雜誌復刊 925
‧
鈕惕生(永建)先生年譜(上)
東方雜誌復刊 929
‧
「三十屆亞洲北非人文科學國際會議」之紀實與分析
‧
亞洲四大聖哲思想之宏揚與世界和平
‧
參加世界公共關係大會的經過及感想
東方雜誌復刊 931
‧
天下一家觀念與世界和平
‧
合作與我們族文化結構的中心-五倫
東方雜誌復刊 932
‧
總統 蔣公民初維護共和的奮鬥
東方雜誌復刊 933
‧
現代經濟政策思潮概觀(下)
東方雜誌復刊 938
‧
從自由、人權論我國憲法保障與中共法制意識
東方雜誌復刊 940
‧
監察院的「監視權」
東方雜誌復刊 942
‧
國父的救國大政略
東方雜誌復刊 946
‧
東方傳統思想與現代社會
東方雜誌復刊 950
‧
東南亞洲華僑社會的嬗變(下)
東方雜誌復刊 951
‧
亞洲太平洋戰略形勢申論
東方雜誌復刊 953
‧
為「擾亂金融」辯誣
東方雜誌復刊 957
‧
中美新關係之建立與展望
‧
佛法教義與世道人心論略
東方雜誌復刊 958
‧
「地方自治與新縣制」讀後
東方雜誌復刊 961
‧
民元至北伐時期的邊疆政策
‧
由杜魯道到克拉克
東方雜誌復刊 963
‧
行憲至現在的邊疆政策
‧
阮著:「地方自治與新縣制」讀後感
東方雜誌復刊 965
‧
國父「執兩用中」理則思想之參證
東方雜誌復刊 969
‧
國際孫逸仙先生學術研討會的經過及其影響
東方雜誌復刊 973
‧
希賢希聖之道
東方雜誌復刊 974
‧
世界和平之真理應從漢學中求之
東方雜誌復刊 975
‧
孟子的禮樂之教(下)
‧
謝冠生先生傳
東方雜誌復刊 976
‧
論革命真諦
東方雜誌復刊 978
‧
建國七十年來中國民主憲政的發展
東方雜誌復刊 979
‧
如何宏揚 國父學術思想於世界
東方雜誌復刊 981
‧
物質進化時期的自然律
東方雜誌復刊 982
‧
如何推行三民主義的教育
東方雜誌復刊 984
‧
國父思想與政治發展理論比較
‧
讀阮氏毅成所著『法語』與『政言』兩集新版抒感
東方雜誌復刊 985
‧
黃著「沈宗瀚先生年譜」序
東方雜誌復刊 986
‧
中國歷史上有關天才的一些事實與觀念
‧
元史之研究(上)
‧
念吳叔微、追思稚老和蘅公
東方雜誌復刊 987
‧
辛亥革命之成功及其挫折
東方雜誌復刊 988
‧
文化演進的軌跡
‧
杏壇生涯二十年
東方雜誌復刊 994
‧
人事管理現代化
東方雜誌復刊 1024
‧
九十年來世局發展與三民主義
東方雜誌復刊 1026
‧
魏晉清談(下)
東方雜誌復刊 1028
‧
三民主義與新聞道德
東方雜誌復刊 1029
‧
中國大眾傳播事業的回顧與前瞻(上)
東方雜誌復刊 1030
‧
中國大眾傳播事業的回顧與前瞻(下)
東方雜誌復刊 1045
‧
論大專院校公民與道德教學的重點
東方雜誌復刊 1050
‧
歐陽修的新史識
東方雜誌復刊 1051
‧
四十年來世界局勢之回顧
東方雜誌復刊 1052
‧
民族主義與海外華僑
東方雜誌復刊 1054
‧
國際合作:現階段民族主義的道路
東方雜誌復刊 1055
‧
王雲五先生與中國學術文化基金會(一)王雲五先生與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會
‧
王雲五先生與我國特種考試甲等考試制度
東方雜誌復刊 1072
‧
發展理論與因應變遷
東方雜誌復刊 1074
‧
禮運大同思想之形成與發展(上)-兼論(大學)(中庸)思想構成因素及著作年代
東方雜誌復刊 1076
‧
基督教與近代儒生接觸及其反響(下)
東方雜誌復刊 1079
‧
五四精神對中共的負面影響-從五四運動本質透視
東方雜誌復刊 1080
‧
如何使工運走向正確方向
東方雜誌復刊 1091
‧
我國憲政體制的定質分析
Top
書名:
孫中山傳
‧
代序 孫中山愛國主義思想的特徵
‧
附錄一 孫中山年譜簡編
‧
附錄二 徵引和參考主要書目
‧
前言
‧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 第一節 家世探源
‧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 第二節 「貧困之農家子」
‧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 第三節 在黑暗中探索
‧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 第四節 大學生涯
‧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創建共和民國 第一節 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
‧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創建共和民國 第七節 堅持武裝鬥爭
‧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創建共和民國 第二節 流亡中矢志不移
‧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創建共和民國 第八節 可歌可泣的廣州「三二九」起義
‧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創建共和民國 第三節 努力開拓革命新局面
‧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創建共和民國 第五節 「與保皇派大戰」
‧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創建共和民國 第六節「兄弟鬩於牆」
‧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創建共和民國 第四節 創建中國同盟會
‧
第三章 中國第一個總統 第一節 辛亥革命
‧
第三章 中國第一個總統 第二節「革命時代的政府」
‧
第五章 掀起國民革命高潮 第一節 歷史的轉折
‧
第五章 掀起國民革命高潮 第二節 開闢國共合作之路
‧
第五章 掀起國民革命高潮 第三節 首次國共合作
‧
第六章 嘔心瀝血獻身國家和平統一 第一節 「永絕反革命的根株」
‧
第六章 嘔心瀝血獻身國家和平統一 第二節 為謀和平統一離粵北上
‧
第六章 嘔心瀝血獻身國家和平統一 第三節 巨星隕落
‧
第四章 殫精竭慮捍衛革命果實 第一節 致力於建設事業
‧
第四章 殫精竭慮捍衛革命果實 第三節 傳奇的愛情故事
‧
第四章 殫精竭慮捍衛革命果實 第五節 求索,再求索
‧
第四章 殫精竭慮捍衛革命果實 第四節 袁世凱的敗亡
‧
結語
‧
圖片、新版說明
書名:
宋慶齡傳
‧
序
‧
附錄一 宋慶齡大事紀年
‧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 第一節 家世概述
‧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 第二節 少年軼事
‧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 第三節 激揚文字
‧
第二章 在孫中山身邊 第一節 革命伴侶
‧
第二章 在孫中山身邊 第二節 協助孫中山南征北戰
‧
第二章 在孫中山身邊 第三節 推動國共第一次合作
‧
第二章 在孫中山身邊 第四節 承孫中山的革命遺志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一節 在大革命洪流中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七節 打通第二次國共合作之路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二節 蘇歐之行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三節 宣佈國民黨「死亡」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五節 革命大纛護英華
‧
第五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第一節 為建設社會主義嘔心瀝血
‧
第五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第二節 為保衛世界和平而奮鬥
‧
第五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第三節 晚霞滿天垂青史
‧
第四章 為新中國奮鬥 第二節 組建保衛中國同盟,爭取國際援助
‧
第四章 為新中國奮鬥 第五節 致力於國家的和平、民主和團結
‧
第四章 為新中國奮鬥 第六節 參與締造新中國
‧
第四章 為新中國奮鬥 第四節 為民族解放事業戰鬥到底
‧
圖片、新版說明
書名:
人物春秋 第一集
‧
休休有容譚延闓
書名:
人物春秋 第三集
‧
南通狀元張謇新傳
‧
節勁風高的丘逢甲
‧
學不厭交不倦的哲人吳康
書名:
人物春秋 第四集
‧
徐樹錚新傳
‧
追憶白崇禧將軍
書名:
少年行
‧
不平凡的時代
‧
在磨練中成長
書名:
月是故鄉明
‧
司農往事話桑麻
書名:
民國人物新傳
‧
吳佩孚新傳
‧
汪精衛的悲劇
‧
革命奇人張靜江
‧
細說張國燾
‧
當代名將邱清泉
書名:
同光風雲錄
‧
下篇之九 章炳麟
‧
下篇之十八 蘇玄瑛
‧
下篇之十三 辜湯生
‧
上篇之三十六 唐才常
書名:
壯遊八十年
‧
七、回國後中學半年大學一年之教學生活
‧
八、津浦鐵路七年之機廠生活
書名:
神州見聞
‧
一位傑出的情報員──山西勇士史春森
‧
記王陸一
‧
懷李晉亭師
書名:
無所不談雜記
‧
五卅慘案回憶錄
‧
袁世凱的悲劇
‧
無所不談札記
‧
感懷于右任先生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一集
‧
宋子文早年軼事
‧
辛亥女傑張竹君
‧
章太炎與烏目山僧
‧
譚延闓通而有節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二集
‧
中州奇俠樊鍾秀
‧
北洋猛士徐樹錚
‧
白面霸王唐繼堯
‧
記陳濟棠
‧
馬君武文采風流
‧
蔡松坡與我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三集
‧
渝蓉干戈
‧
黃興俠骨雄心
‧
滇風蜀雨
‧
臺灣抗日英雄余清芳
‧
臺灣革命先烈羅福星
書名:
傳記精華 第四集
‧
近代風雲人物
‧
羅福星與烈女張佑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五集
‧
佛國憶舊
‧
吳敬恆砥柱中流
‧
徐永昌協調南北
‧
憶念三位老師
‧
閻錫山執兩用中
‧
鍾榮光與嶺南大學
‧
轉戰全川
書名:
戴笠和他的同志
‧
史春森搶運食鹽
‧
陳祖康撰黃埔校歌
‧
樂書田「愚公移山」
‧
鄭恩普落髮為僧
書名:
蔣復璁先生傳記
‧
序 文博泰斗-蔣復璁
‧
第一輯 家世.足跡.貢獻 第一章 家史求學
‧
第二輯 追憶.紀念.感懷 蔣慰堂先生與國立故宮博物院
‧
第二輯 追憶.紀念.感懷 憶近卅年在歐從事文化交流與會親
書名:
公元一九二七
‧
引子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
後記
‧
第一章 躍馬談兵 鏖戰南昌
‧
第七章 寧漢內江 喋血建國
‧
第九章 情定美齡 聯盟煥章
‧
第二章 雲翻雨覆 獨步湘江
‧
第八章 風雲漫天 兩路出擊
‧
第十一章 蔣宋合璧 縱橫華夏
‧
第三章 亂中智慧 政壇馳騁
‧
第五章 黃埔博奕 政變前奏
‧
第四章 棋高一著 點燃赤貧
書名:
百年同仁堂
‧
第十九話 四房軼事
書名:
閱讀經典女人-王光美
‧
第十一章 歲月如歌
書名:
韓復榘與西北軍
‧
14.北京政變
‧
15.第一旅長
‧
48.省府參議
‧
52.其人其事
‧
56.剿匪 審案 賑災
‧
63.濟南南京
‧
8.武穴屯兵
Top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三日,…
一九四六年六月,周恩來在…
抬運孫中山靈柩上臺階
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八日,…
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八日,…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二日,中…
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一九二九年五月十九日,中…
一九二八年六月,南京國民…
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日,宋…
中國國民黨所立孫中山遺體…
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各國…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四日,蘇…
一九二五年三月,檀香山華…
正在討伐陳炯明的東征軍在…
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至…
英國倫敦舉行孫中山逝世追…
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懸掛的…
安放在碧雲寺內的孫中山靈…
一九二五年四月二日,孫中…
宋慶齡和親屬在社稷壇內的…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九日,孫…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孫中山的家事遺囑
孫中山的《致蘇聯遺書》(部…
孫中山的國事遺囑
孫中山的病情不斷惡化,一…
孫中山於一九二五年三月十…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孫中山乘車赴北京飯店途經…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三日,…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三日,孫…
為儘早結束軍閥混戰局面,…
直系將領馮玉祥在北京發動…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日,孫…
一九二四年九月一日,孫中…
一九二四年十月十日,廣州…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八日,孫…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日,孫…
一九二四年十月九日,孫中…
孫中山手書的黃埔軍校校訓。
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六日,孫…
孫中山語錄
孫中山著《三民主義》合訂…
孫中山關於「三民主義」和…
一九二四年一月至八月,孫…
孫中山批改的「三民主義」…
孫中山書贈宋慶齡的《國民…
國民黨「一大」通過的《國…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
一九二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一九二四年一月三十一日,…
孫中山手書的國民黨中央執…
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日,中…
孫中山審定的中國國民黨第…
孫中山任命鮑羅廷為國民黨…
一九二三年十月十八日,孫…
一九二三年一月,孫中山策…
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一九二三年一月,孫中山與…
一九二三年一月二日,孫中…
孫中山任並包括共產黨人在…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一九二二年八月,孫中山委…
一九二二年八月,中國共產…
一九二二年春,張作霖之子…
奉系軍閥張作霖由於與直系…
廣東學生與工人也參加了五…
蔣介石撰寫的介紹陳炯明叛…
一九二二年十月,孫中山為…
陳炯明炮擊總統府時,孫中…
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日,廣…
一九二二年五月,孫中山偕…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四日,孫…
一九二一年十月十日,孫中…
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一九二一年五月五日,孫中…
廣州各界二十萬人集會遊行…
一九二一年三月二十日,孫…
一九二O年一月一日,孫中山…
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所用…
孫中山手跡
孫中山勾畫過的京漢鐵路圖
孫中山在《實業計畫》中規…
一九三O年,有關部門根據孫…
一九一九年八月,根據孫中…
孫中山所著《建國方略》的…
孫中山雖被選為七總裁之一…
西南軍閥為保護各自權益,…
一九一八年三月,孫中山與…
由於段祺瑞拒絕恢復約法,…
一九一六年五月,孫中山發…
在全國人民的聲討和護國軍…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底,孫中…
孫中山題贈宋慶齡的《孫文…
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四日,…
一九一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孫中山的秘書與伴侶宋慶齡
一九一五年九月二十五日,…
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中華革命黨黨證
孫中山加入中華革命黨的誓…
一九一四年孫中山在日本留影
一九一四年七月八日,孫中…
孫中山為「二次革命」中殉…
一九一三年六月中旬,袁世…
一九一三年七月二十二日,…
「宋案」的發生驚醒了孫中…
一九一三年三月底,孫中山…
一九一三年三月十四日,孫…
一九一三年二月十四日孫中…
一九一二年底,孫中山致電…
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北京發…
孫中山語錄
孫中山到上海後,住在老朋…
一九一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一九一二年,孫中山在上海…
一九一二年九月十九日,孫…
一九一二年,袁世凱給孫中…
一九一二年五月十七日,孫…
一九一二年,孫中山給南洋…
一九一二年,孫中山等提出…
一九一二年三月十日,拒絕…
一九一二年四月一日,孫中…
鑒於清帝宣佈退位和袁世凱…
孫中山為內務次長居正題詞
一九一二年四月一日,孫中…
一九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孫中山與袁世凱認命的內閣…
一九一二年三月,孫中山頒…
孫中山發佈的關於剪辨、禁…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紀念章
一九一二年孫中山自題勉詞…
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一九一二年一月五日,孫中…
一九一二年一月九日,孫中…
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八日,…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孫中…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孫中…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孫中…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檳榔嶼會議後,孫中山發往…
一九一O年十一月十三日,孫…
一九O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一九O九年三月二日,孫中山…
一九O八年三月,孫中山在新…
一九O八年三月,孫中山發動…
一九O七年九月,孫中山發動…
一九O七年四月,孫中山指示…
一九O七年六月,孫中山發動…
一九O七年三月,孫中山派許…
一九O七年的孫中山。
一九O三年十二月,孫中山在…
為擴大革命宣傳陣地,孫中…
一九O六年四月,孫中山在新…
孫中山為胡毅生題寫的同盟…
一九O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同盟會成立(沈加蔚、陳宜明…
一九O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孫…
一九O五年春,孫中山到歐洲…
一九O九年,孫中山在布魯塞…
一九O四年,孫中山在美國與…
圖為孫中山用英文撰寫了《…
一九O四年,孫中山與侄兒孫…
一九OO年冬,孫中山與起義…
惠州起義期間,孫中山在台…
一九OO年,當長江一帶醞釀…
一八九九年,孫中山根據德…
孫中山與宮崎寅藏筆談時的…
一八九七年,孫中山在日本…
一八九七年秋,孫中山與日…
一八九七年三月一日,孫中…
一八九七年孫中山把倫敦蒙…
孫中山被囚禁的清駐英公使…
一八九六年九月三十日孫中…
一八九六年六月,孫中山在…
一八九五年,孫中山在香港…
清政府緝拿孫中山等人的《…
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與…
一八九五年廣州起義,由陸…
孫眉全力支持弟弟的反清活…
孫中山在其主持制訂的《檀…
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孫眉…
孫中山與陸皓東途經上海時…
孫中山特別重視富國富民的…
一八九四年夏,孫中山乘船…
一八九四年春,孫中山回鄉…
因受葡籍醫生排擠,一八九…
一八九二年十二月,為拓展…
孫中山在澳門開辦的中西醫…
孫中山行醫時使用過的醫療…
澳門《鏡海叢報》讚賞孫中…
一八九二年秋,孫中山被澳…
孫中山在香港與西醫書院同…
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李蒸…
一八八七年孫中山的大學成…
一八九二年七月,孫中山以…
一八八七年九月,孫中山轉…
廣州博濟醫學院附屬醫校--…
孫中山在香港讀書時的中央…
一八八三年秋冬之交,孫中…
一八八二年,孫中山轉入奧…
一八七九年秋,孫眉安排孫…
孫眉在檀香山的住所,孫中…
一八七六年,年以十歲的孫…
紀載孫中山來源的翠亨《孫…
一八八三年十七歲時的孫中山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孫中山與…
1866 年
11月12日
※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大字都(今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
1869 年
是年
※兄孫眉到鄰鄉南?村的地主程名桂家做長工。
10月9日
※祖母黃氏病逝。
1871 年
是年
※孫眉赴檀香山,在鄉人的農牧場做雇工。
9月3日
※妹秋綺(1871-1912年)生。
1872 年
是年
※開始在田間參加農業勞動。
1873 年
是年
※聽嬸母程氏講述停泊在金海門海峽(離翠亨村不遠)外輪洋人的情況,因而常想「既然洋人使人不安,他一定有什麼可以值得研究的事情」。
1874 年
是年
※在遊戲中反抗別人的無故欺凌。
1875 年
是年
※入村塾讀書。
1876 年
秋
※在村塾讀書期間,常與同學楊帝賀等到鄰村觀看三合會練武。
是年
※接孫眉來信,興出洋之志。
※開始對種種黑暗現象不滿,反對給妹妹纏足。
※喜聽太平軍戰士講述太平天國故事,對太平天國革命產生了朦朧的景仰心情。
1877 年
6月
※孫眉回翠亨村完婚
9月
※返檀香山
是年
※在村塾繼續讀儒書。對舊的封建傳統教育方式產生懷疑,表示了不滿。
1878 年
春
※繼續在村塾讀書。
4月
※結束在村塾之學業。
※對社會上一些封建陋習表示不滿。反對纏足;反對鄉中的蓄奴現象;反對賭博。
1879 年
6月
※第一次離開家鄉,隨母親從香港乘輪船赴檀香山。
夏秋間
※到孫眉在茂宜島茄荷蕾埠開設的商店幫助店務。不久,入盤羅河學校補習算術等科。
9月中旬
※入火奴魯魯(即檀香山正埠)英基督教監理會主辦的意奧蘭尼學校(男子中學)就讀。孫中山的生活和學習費用由孫眉供給。
1880 年
是年
※繼續就讀於意奧蘭尼學校,課餘學習國學,喜讀華盛頓、林肯等人物傳記。
1881 年
是年
※繼續就讀於意奧蘭尼學校,開始學習軍事體操。目睹國內外的不同情景,產生了改造祖國的念頭。
1882 年
7月27日
※在意奧蘭尼學校畢業。旋到茄荷蕾埠孫眉經營的商店協理店務數月。
秋
※入火奴魯魯美基督教公理會設立的奧阿厚書院(高級中學)讀書。
1883 年
7月
※因欲受洗入基督教,孫眉著令其回國。回鄉途中反對清朝官吏勒索,並向同行乘客宣傳中國政治改造之必要。
夏秋
※在鄉居住,努力改造鄉政,向村民抨擊清政府之腐敗。
秋
※與陸皓東搗毀村廟的神像。被迫赴香港。
11-12月
※入英基督教聖公會所辦的拔萃書室(男子中學)讀書。
年底
※在香港和陸皓東等由美公理會傳教士喜嘉理行洗禮,加入基督教。
1884 年
4月
※入香港英國當局所辦的域多利書院(中等學校,一八八七年改名皇仁書院)讀書。
秋
※從廣大群眾、特別是香港工人反法愛國鬥爭中受到鼓舞,覺得中國人民已經有相當覺悟。
11月
※接孫眉函召,在香港輟學再赴檀香山。後到茄荷蕾埠商店當店員。
1885 年
4月
※自檀香山經日本回國。
5月26日
※在翠亨村與同縣外璺村人盧慕貞(1867-1952年)結婚(後於1915年協議離婚)。
8月
※去香港域多利書院復學。對當時清政府向法國屈膝求和,感到非常憤恨。
是年
※增強改革現狀的思想。
1886 年
秋
※入美基督教長老會所辦的廣州博濟醫院附設南華醫學堂讀書。常對人抒發愛國情懷和革新政治的抱負
是年
※結識鄭士良、尢列。
1887 年
9月
※轉學香港議政局議員何啟新創辦的西醫書院(即香港大學醫學院前身)。在校有五年時間,勤奮學習。除正課外,廣泛研讀西方國家的各類書籍。在思想上,受到何啟所鼓吹的改良主義的一些影響。
※入學後,結識了教務長英人康得黎,師生關係甚密。
冬
※父孫達成病危,孫中山及孫眉回鄉奉侍。
1888 年
3月24日
※父孫達成病逝。
8月6-10日
※在香港西醫書院通過第一學年考試,在全級同學十三人中名列第三。
1889 年
夏
※在香港西醫書院通過第二學年考試,成績列全級九人中之冠。
秋
※開始第三年課程,學科漸減,實習增加。
同年
※結識陳少白。
1890 年
夏
※在香港西醫書院第三學年學習結束。秋季時開始第四學年課程。
是年
※上書已退職的香山縣籍洋務派官僚鄭藻如,就農業、禁煙、教育等問題提出建議,主張效法西方,進行改良。
※課餘常往來於廣州、澳門等地,發表反清言論,與陳少白、尢列、楊鶴齡等經常聚談反清言論,被人稱為「四大寇」。
1891 年
3月27日
※參加創立教友少年會。
7月
※在香港西醫書院通過第四學年考試,成績列全級五人中第一。
10月14日
※長子孫科(號哲生,一八九一—一九七三年)出生。
是年
※課餘寫稿投港、滬各報刊,鼓吹改造中國政治。
※結識招商局職員楊衢雲,經常交換愛國圖強的意見
1892 年
年初
※孫眉寄款回翠亨村興建新居,返鄉設計新居圖樣。
3月13日
※楊衢雲等十六人,在香港成立愛國小團體輔仁文社。
7月23日
※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成績優異,為全校之冠。獲醫科碩士學位。
秋
※在翠亨試驗炸藥,炸裂村口閘門「瑞接長庚」石匱。
※鄭觀應《盛世危言》編成(於次年刊行),其中《農功》系孫中山早期的改良主義文章。 在澳門開設「中西藥局」。 在澳門鏡湖醫院行醫。因醫術高明,態度認真,甚受群眾歡迎。
1893 年
是年
※遭澳門葡籍醫生排擠,轉至廣州繼續行醫。在廣州和石岐開設「東西藥局」和支店,對貧民一概施醫贈藥。
冬初
※首次倡議組織團體,以「驅除韃虜,恢復華夏」為宗旨,但未正式成立組織。
1894 年
1-2月
※在翠亨村起草上清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的書稿。
2月15日
※攜上李鴻章書稿從翠亨村返回廣州,繼續在東西藥局開診。
春夏間
※偕陸皓東由粵赴上海,走訪《盛世危言》的作者鄭觀應,並結識改良主義者王韜,找尋上書李鴻章之門徑。
6月下旬
※由滬抵天津,上書李鴻章,建議變法自強的主張,未被採納。
7月
※遊歷京津,以窺清廷之虛實,深入武漢,以窺長江之形勢。
秋
※從上海經日本抵檀香山,以海外為基地,在華僑中宣傳革命,開展反清鬥爭。
11月24日
※在檀香山組建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在成立會議上通過所起草的《興中會章程》。提出振興中華,挽救危局;以「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秘密誓詞。
冬
※組織華僑軍操隊,為日後歸國舉義做準備。
※派人到茄荷蕾、百衣(Paja)等地,發展會員,建立興中會分會。
年底
※決定歸國實行起義,得孫眉、鄧萌南籌捐助經費。
1895 年
1月下旬
※由檀香山返香港,與鄭士良、陸皓東、陳少白等人商議,聯合革命志士,擴大興中會組織,準備策劃武裝起義。
2月21日
※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機關,並修訂了《興中會章程》。設會所於香港中環士丹敦街十三號,以「乾亨行」名義作掩護。
3月13日
※與楊衢雲等在香港連續開會,籌畫發動廣州起義。
3月下旬
※偕陸皓東、鄭士良等到廣州建立興中會分會,聯絡會黨、綠林、遊勇、防營、水師等。
10月27日
※第一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因謀事不密,遭到流產,陸皓東等殉難。脫險後,經香港逃亡日本。
11月13日
※抵日本橫濱,旋組建興中會分會。隨後前往檀香山。
是年
※長女金琰(另作瑗,1894—1913年)出生。
1896 年
春
※在檀香山以《隆記報》報社為據點進行聯絡活動,並組織興中會員進行軍事操練。
6月18日
※從檀香山抵達三藩市,於該地設立興中會分會。之後,又赴紐約,沿途鼓吹革命。九月下旬,由紐約赴英國利物浦,旋即赴倫敦。
10月11日
※在倫敦誤入清駐英使館,遭囚禁。羈囚十二天,通過康得黎等積極營救,在倫敦市民和英政府壓力下,於十月二十三日獲釋出禁。孫中山的名字從此傳遍世界。
冬
※為披露被綁架事件的真相,開始撰寫《倫敦被難記》。又應英格蘭醫學會之請,譯成英國柯士賓著《赤十字會救傷第一法》。
1897 年
1月21日
※《倫敦被難記》英文本出版。
1月7日
※居倫敦,在大英博物院等處讀書,並考察資本主義社會現實。民生主義觀念初步形成。
春
※覆函英國劍橋大學中文教授翟理斯(H. A. Giles),應其所請寫了一篇自傳。
3月
※在倫敦《雙周論壇》發表《中國的現在和未來》一文,揭露清朝的黑暗統治,宣傳從根本上改造中國的革命主張。
7-9月
※離開英國,先後赴加拿大和日本橫濱、東京等地。結識日人宮崎寅藏、犬養毅等。
1898 年
春
※在東京進行革命活動,並赴長崎、神戶、馬關等地吸收一些華僑參加興中會。
6月
※會晤菲律賓革命家馬利亞諾·彭西,熱情支援菲律賓的民族解放鬥爭。
8月下旬
※由東京移居橫濱。
秋至冬
※和亡命日本的梁啟超就聯合反清問題,進行多次會談。
冬
※清政府分別由駐日公使李盛鐸通過日本人士、駐美公使伍廷芳通過孫眉、兩廣督署通過紳商劉學詢,以高官厚祿誘孫中山歸順,均被斷然拒絕。
1899 年
10月11日
※興中會、哥老會及三合會首領在香港成立興漢會,被公推為總會長。
12月22日
※為親繪的《支那現勢地圖》注文。(是圖一九○○年二月在香港發行、七月在東京發行。)秋冬間,再為菲律賓獨立軍購械,未果。
春至夏
※在日本東京、橫濱、長崎等地,做各種聯絡和策動工作,準備再次武裝起義。
2月
※與彭西會晤,為其代購軍械。後所購到的大批軍械,租用日輪「存引丸」運菲,該輪於七月二十一日在浙江海面觸礁沉沒。
夏秋之交
※與梁啟超等在橫濱繼續就合作反清問題進行多次會談,與維新派積極聯絡結盟合作問題。
秋
※派陳少白去香港籌辦《中國日報》,並於次年一月正式出版。又命鄭士良等在香港設立聯絡會黨的機關,與廣東三合會取得聯繫。
1900 年
1月20日
※被迫停止為菲律賓起義軍運送軍械。
6月
※先後到香港、西貢、新加坡等地,積極組織武裝起義。同時,偕宮崎寅藏等人擬同李鴻章商談「合作」,幻想運動李鴻章在華南組織「獨立」政府;七月二十日(六月二十四日),偕宮崎寅藏等乘「佐渡丸」離香港赴日本。先後在神戶、橫濱等地謀劃起義,並尋求後援。
8月
※在日本東京創辦青山革命軍事學校,修改興中會誓詞。
8月24日
※由日本赴臺灣。嗣在臺北建立起義指揮部,並與日本駐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接觸。
10月8日
※命鄭士良等於惠州三洲田起義。後因外援無著,彈盡援絕,起義軍於十月二十二日被迫解散。
10月28日
※史堅如為策應惠州起義,謀炸粵督德壽未遂,十一月九日就義。
冬
※研究軍事,總結起義失敗教訓,「對日本朋友和他們的援助大感失望」。
1901 年
1月10日
※楊衢雲在香港為清吏所派刺客擊傷,次日卒於醫院。
春
※在橫濱贊助留日粵籍學生鄭貫一、馮自由等組織廣東獨立協會。
6月
※為秦力山、沈翔雲等在東京創辦《國民報》月刊捐助出版費一千元。該刊為中國留學生中革命報刊的先驅。
1902 年
4月27日
※自橫濱到東京,參加章炳麟等倡議舉行的「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周年紀念會」,因日本政府阻撓,紀念會未開成。返橫濱後,仍補行紀念會。
8月
※應宮崎寅藏之請,為其所著《三十三年落花夢》單行本作序。
12月
※自日本到香港,旋赴越南河內,在華僑中宣傳革命,建立興中會分會,並與法國印支政府官員會晤。
1904 年
1月11日
※在檀香山致公堂國安會館加入洪門,並接受「洪棍」(元帥)之職。
1月
※在檀香山組織中華革命軍。
※在《檀山新報》上發表《駁保皇報》一文,批駁保皇黨謬論。
4月6日
※離檀香山抵美國三藩市。旋多次發表演說,發動華僑,刊行《革命軍》,改組《大同日報》,與保皇派展開論戰。
5-9月
※為美洲致公堂重訂章程要義,對其進行整頓改造。隨後,偕其首領黃三德赴美國各地,進行註冊宣傳活動。
8月31日
※在紐約報紙上發表《中國問題的真解決》的重要論文。該文呼籲歐美國家對中國革命給予道義上、物質上的支援。
12月14日
※離紐約赴英國倫敦。
冬
※章炳麟、蔡元培等在上海成立光復會。
1905 年
春至夏
※抵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與中國留比學生就革命方略和依靠力量等問題反復討論,並組織了革命團體。隨後,自英赴德、法等國,向中國留學生宣傳革命主張,組織革命團體。
6月3日
※宋教仁、程家檉等在日本東京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宣傳反清革命。
7月19日
※自法國抵日本橫濱。旋赴東京分別與黃興、宋教仁、鄧家彥等會晤,建議聯合起來,籌建同盟會。
7月30日
※邀約各省有志革命的留學生和旅日華僑共七十餘人,在東京召開中國同盟會籌備會議,討論了結成新團體的名稱和宗旨。
8月13日
※出席東京留學生舉行的歡迎大會,作了長篇演說。他號召到會者摒棄改良主義道路,採取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
8月20日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召開正式成立大會,通過了章程。章程中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綱領為同盟會宗旨。會上並被推舉為總理。
9月8日
※委派馮自由、李自重二人赴香港、廣州、澳門聯絡同志,並主盟接收會員。
秋
※在橫濱與越南愛國志士潘佩珠會晤兩次,就兩國革命的相互支持問題進行筆談。
10月7日
※自橫濱赴越南籌款。在西貢成立了同盟會分會。
11月26
※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在日本東京創刊。為之撰寫《發刊詞》,文中首次公開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向廣大群眾發出民族民主革命的號召。
12月
※成立廣東募債總局,擬向南洋富有僑商募集革命經費。
冬
※領導革命派同保皇派之《新民叢報》進行大論戰。
1906 年
1月1日
※以總理名義,印製中國革命政府債券。
2月
※劉靜庵在湖北武昌正式建立日知會,孫武、張難先等百餘人入會。
3-6月
※先往歐洲,次由歐洲經南洋到日本,後由日本再赴南洋,進行革命活動。
4月28日
※《民報》第三號發行號外,列舉《民報》和《新民叢報》根本分歧的 十二個問題。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論戰更為激烈。
7-9月
※先自吉隆玻抵芙蓉,與當地華僑座談,揭露清政府的假立憲騙局。旋赴檳榔嶼建立同盟會分會。其後又到新加坡、西貢,前往日本。
秋冬間
※與黃興、章炳麟等在東京制訂同盟會《革命方略》,包括《軍政府宣言》《招軍章程》等八個文件,以應國內革命運動之需。
12月2日
※在東京舉行的《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前途》講演,系統闡述三民主義的思想。
12月4日
※萍(鄉)瀏(陽)醴(陵)起義爆發(是周下旬失敗)。孫中山聞訊策劃接濟,未果。
1907 年
5月22日
※潮州黃岡起義爆發。二十七日失敗。
6月2日
※惠州七女湖起義爆發。因寡不敵眾,起義隊伍自行解散。
7月6日
※光復會員徐錫麟在安慶起義,殺斃皖撫恩銘。事敗,徐錫麟被捕遇害。
7月13日
※秋瑾謀在紹興起義,未果,被捕,十五日遇害。
8月
※會黨首領張百祥等和與會黨有聯繫的同盟會員焦達峰等近百人,在日本東京成立共進會
9月1日
※命王和順起義於欽州王光山。欽州、防城之役爆發。四月佔領防城,至十七日失敗。革命軍退入兩廣交界的十萬大山。
9-10月
※派同盟會員赴海防、西貢、新加坡、暹羅、檳榔嶼、吉隆玻等地籌集起義經費。
12月2日
※鎮南關(今友誼關)之役爆發。
12月3日
※孫中山偕黃興等離河內赴陣地,親手發炮打擊敵人。革命軍血戰數晝夜,九日撤離鎮南關。
是年
※在河內與越南愛國志士所辦東京義塾成員交往,尋求支持。幾次同義塾教師筆談,對越南人民反殖民主義的鬥爭深表同情。
※章太炎、劉師培掀起第一次倒孫風潮。黃興力排眾議,風潮得以平息。
1月11日
※拒絕梁啟超停止論戰的要求,決心把論戰進行到底。
3月下旬
※在越南河內設立領導粵、桂、滇三省武裝起義的總機關,並在旅越華僑中募集起義經費。
5月6日
※派黃興、胡毅生兩次分赴郭人漳、趙聲營中鼓吹革命,爭取所部新軍反正。
1908 年
1月27日
※離開河內,經西貢抵達新加坡。
3月27日
※欽州馬篤山起義爆發。旋失敗。革命軍退往越南。史稱欽廉之役。
4月1日
※派人至緬甸仰光建立同盟會分會。至年底,分會遍佈緬甸各埠。
4月29日
※命黃明堂在雲南河口起義。起義堅持至二十六日,始退往越南。此役後,孫中山開始放棄以運動會黨為主的方略,轉而集中力量運動新軍。
7月
※為日人池亨吉所著《支那革命實見記》作序。回顧從潮州之役到河口之役的鬥爭歷程,對革命前途充滿必勝的信心。
秋
※在新加坡設立同盟會南洋支部,統一領導南洋各埠同盟會分會及通信處。
9-10月
※在新加坡《中興日報》連續發表批判保皇黨的文章,親自領導批判改良主義的鬥爭。
10-11月
※為加強南洋各地同盟會組織的領導以及籌辦軍餉,偕胡漢民等自新加坡赴各埠活動,對各地組織進行調查和整頓。
11月19日
※岳王會成員、安慶炮營隊官熊成基在安慶率馬、炮兩營士兵千餘人起義。翌日失敗。
12月
※趙聲、朱執信等策劃在廣州起義,事泄流產。
1909 年
1月間
※往來於新加坡及南洋各埠,積極籌募起義經費。
5-10月
※由於受到日本、越南、香港等地當局的驅逐,難以活動,便轉到歐洲法、比、英等國,進行籌款及宣傳活動。
10月
※中國同盟會南方支部在香港成立,以胡漢民為支部長,籌畫國內武裝起義。
11-12月
※由倫敦到美洲的紐約、波士頓等地,在華僑中宣傳革命和募款。
是年
※章太炎、陶成章掀起第二次倒孫風潮,導致同盟會走上分裂的道路。
1910 年
2月
※由紐約抵三藩市,在華僑中宣傳革命,募集款項,並在美洲十多個城市建立了同盟會分會。
※光復會在東京成立總部,推章炳麟、陶成章為正副會長。南洋英、荷各埠亦設分會。
2月12日
※廣州新軍起義爆發。旋失敗,倪映典犧牲。
4月3曰
※出席美洲華僑舉行的歡迎大會,併發表演說,鼓吹再次起義。
6月
※由檀香山秘密潛入日本,在東京與黃興、趙聲等會見,謀設秘密機關,統一各省革命團體行動。
7月11日
※抵新加坡。旋函約各地革命黨人前來會商,以便決定今後革命方針。
7月19日
※母楊氏病逝於香港,享年八十三歲。
8-9月
※在檳榔嶼指導同盟會組織整頓黨務,組織籌款,籌畫武裝起義。
11月13日
※在檳榔嶼召開同盟會重要骨幹和東南各省代表秘密會議。在會上鼓勵大家「鼓起勇氣,乘此良機,重謀大舉」。會議決定積極籌集鉅款,準備在廣州舉行武裝起義。
11月中、下旬
※派趙聲往香港聯絡廣州新軍,並派黃興、胡漢民、鄧澤如等分赴南洋各埠募款。
12月6日
※由於日本和南洋的英、法、荷殖民主義者的刁難,不得已離開檳榔嶼,再赴歐美各國籌款。
1911 年
1月18日
※黃興抵香港,受孫中山委託主持廣州起義籌備工作。月底,成立統籌部,黃興為部長,趙聲為副部長,統管一切計畫,並在廣州設秘密機關,運動新軍發難。
1月30日
※同盟會員蔣翊武在武昌成立文學社。社員以新軍為主,達八百餘人。
1-2月間
※經歐洲到美國紐約、三藩市和加拿大的溫哥華等地,積極籌集軍餉。
3月20日
※離溫哥華前往美國東部,沿途在加拿大境內各埠演說、募款。於四月十九日抵達紐約。
4月27日
※黃興率「選鋒」攻打兩廣總督衙門,廣州起義爆發。黃興率隊與清軍大隊人馬浴血苦戰,死難者甚眾,因實力懸殊失敗。黃興、朱執信等負傷後化裝逃脫。事後,收殮烈士遺骸七十二人,合葬於黃花崗。
5月
※在美洲積極為廣州起義死難烈士籌集善後費用,並決心籌鉅款以圖再舉。
夏
※多次致函日本宮崎寅藏、萱野長知等舊友,請設法疏通日本政府准其入境,並希望日本政府能「同情」中國革命。
5-6月
※先後在芝加哥、波士頓、華盛頓、洛杉磯和三藩市等地宣傳革命,籌措經費,發展組織。
7月
※在三藩市發起成立美洲籌餉局,擬定並頒佈籌餉章程,然後赴美國各埠演說、籌餉。
7月31日
※宋教仁、譚人鳳、陳其美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
8月下旬
※湖北文學社和共進會於武昌舉行聯席會議,成立統一指揮機構,推舉蔣翊武為臨時總司令,孫武為參謀長,積極籌畫起義。
10月10日
※武昌起義爆發。是晚,新軍工程第八營首先發難,迅速佔領楚望台軍械庫。其他各營兵士紛紛回應,合力攻打湖廣總督署。次日正午,武昌全城為革命軍佔領。旬日之間,全國回應。
10月12日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城,從報紙上得悉武昌起義。經過考慮,決意先從外交方面致力,俟此問題解決然後回國。
10月20日
※經聖路易、芝加哥等埠抵紐約。確定今後革命計畫。並向美國朝野人士介紹中國革命宗旨,希望博得他們的同情。
10月28日
※黃興自香港經滬抵武漢。隨即出任革命軍總司令。
10月下旬
※抵倫敦。由美人荷馬裡介紹,約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主任會談停止對清政府借款問題,未獲結果。又委託維加炮廠經理就此問題向英國外交大臣格雷(EGrey)進行交涉。
11月中旬
※抵巴黎,會見法國內閣總理克裡孟梭(GClemenceau)和外長畢恭(SPichon),爭取其同情中國革命。
11月下旬
※由法國乘船回國。
12月中旬
※南北和議開始。革命軍方面代表伍廷芳和袁世凱委派的代表唐紹儀在上海英租界舉行會談。
12月25日
※抵上海,受到黃興等的熱烈歡迎。在歡迎會上,高舉革命旗幟,對和議持否定態度,聲言:「予……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達,無和議之可言也。」
12月29日
※獨立的奉、直、豫、魯、晉、陝、蘇、皖、贛、閩、浙、粵、桂、湘、鄂、川、滇十七省代表,開會於南京,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2月30日
※召開中國同盟會本部臨時會議,改訂同盟會暫訂章程,發佈《中國同盟會意見書》。
1912 年
1月1日
※由滬抵寧。宣誓就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發佈《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和《告全國同胞書》,宣告中華民國成立。
1月2日
※通電各省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並以臨時大總統就職日(即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作為民國元年的一月三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五日),提出國務員名單,被臨時參議院通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成。
1月5日
※發表對外宣言書。
1月21日
※主持臨時政府第一次內閣會議。
1月22日
※中國同盟會在南京舉行會員大會,胡漢民代表孫中山提議修改誓詞為:「顛覆滿清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實行民生主義。」推薦袁世凱繼任。十五日,臨時參議院照議和條件選舉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2至3月間
※南京臨時政府陸續發佈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的法令:「解放」蛋戶、惰民、丐戶、義民、薤發者及優、倡、隸、卒等,一律平等;禁絕販賣豬仔;賑濟災民;嚴禁官吏違法;鼓勵華僑投資,保護工商業;等等。總計在主持南京政府的三個月中,發佈了三十餘件有利於民主政治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法令。
3月3日
※中國同盟會本部於南京召開全體會員大會,宣佈「鞏固中華民國,實行民生主義」的宗旨,並制訂政綱九條。會上被舉為總理,黃興、黎元洪為協理。
3月10日
※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蔡元培代表孫中山致祝詞。
3月11日
※在南京頒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凡七章五十六條。申明正式憲法產生前,其效力與憲法相等。
4月1日
※正式宣告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辛亥革命果實為袁世凱竊取。
4月
※離京,先赴滬,繼往武漢,後至福州、廣州等地,連續發表關於民生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演說,並進行參觀和視察。
6月14日
※黃興交卸南京留守職務,南京留守府撤銷。
8月18日
※應袁世凱邀請,自上海啟程經天津赴北京。於八月二十四日抵北京後,在京留居近一月,與袁世凱會談十三次。
8月25日
※出席國民黨成立大會(同盟會聯合統一共和黨等四個政團組成國民黨),發表《國民黨政見宣言》,被推為理事長。不久,委宋教仁代理。
9月9日
※接受袁世凱任命,「籌畫全國鐵路全權」。此後,孫中山先後視察北寧、津浦北段和膠濟等鐵路,多次發表關於修建鐵路計畫的演說。
10月14日
※在上海致電袁世凱並通電各省都督及議會,告以中國鐵路總公司已在上海成立,開始辦公。
10月14-16日
※應中國社會黨本部之清,連續三日發表演說,評論社會主義的學說及其派別。
12月3日
※發表通電,倡議錢幣革命對抗俄國侵略。
1913 年
2-3月間
※赴日本考察及接洽鐵路借款。先後到達長崎、門司、下關、神戶、東京等地,多次發表中日兩國「互為提攜」的演說。
3月20日
※袁世凱指使特務暗殺宋教仁於上海車站。
3月23日
※得悉宋教仁被刺後,即由長崎啟程回國。提出的對策是「聯日」、「速戰」,主張先發制人。
3月底至4 月間
※為興師討袁事,與黃興等反復磋商。
5月20日
※為上海國民黨機關刊物《國民》月刊撰寫《出世辭》。文中指出:「中華民國成立一年,……吾人所抱負之希望,未達其一。」六月,國民黨發表宣言,反對袁世凱違法借款。
7月12日
※李烈鈞在江西湖口舉兵討袁,「二次革命」爆發。
7月22日
※在滬發表討袁宣言和通電,號召各方促袁辭職,「以息戰禍」。
8月
※「二次革命」失敗,再次逃亡日本。
8月9日
※抵日本神戶,在萱野長知等協助下,始得前往東京,繼續策劃討袁。
11月4日
※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並撤銷國會中國民黨籍議員的資格。
1914 年
1月19日
※派陳其美赴大連設立秘密機關,聯絡東北各省革命力量進行討袁。
4月
※在日本積極籌畫組織中華革命黨。
春
※流亡東京的中國革命黨人研討國民黨失敗問題。
5月10日
※在日本東京創刊《民國》雜誌。後為中華革命黨機關刊物。
6月21日
※中華革命黨在東京召開第一次大會,會上被選為總理。
7月8日
※中華革命黨在東京築地精養軒舉行成立大會,正式就任總理,並公佈手書的《中華革命黨總章》。
9月1日
※發表《中華革命黨宣言》通告海內外,宣佈中華革命黨成立。
9月20日
※在東京主持召開關於中華革命黨《革命方略》的第一次討論會。討論會前後共開十七次。
6-10月
※中華革命黨成立前後,在湖南郴縣,江蘇南通,奉天本溪,浙江杭州,廣東惠州、增城、龍門、博羅、南海、順德等地,相繼發動反袁武裝鬥爭,均告失敗。
秋
※發佈《中華革命軍大元帥檄》,痛斥袁竊國、賣國、鎮壓革命、屠戮革命黨人等禍國殃民罪狀。
11月16日
※朱執信等策動駐防廣州觀音山(今越秀山)的炮兵內應討伐龍濟光,計畫未克實現。
1915 年
2月11日
※兄孫眉在澳門病逝。
3月10日
※指示中華革命黨黨務部發佈第八號通告,揭露「二十一條」交涉真相,要求黨人堅決進行反袁鬥爭。
3月
※致書黃興分析「二次革命」失敗原因,對其昔日未能堅持南京討袁等事頗多指責。
夏末
※召集廖仲愷等舉行本部部長會議,決定組建大地區中華革命軍。同時,密令陳其美、居正、胡漢民和于右任等,在上海、青島、廣州和陝西三原籌設中華革命軍東南、東北、西南及西北軍總司令部。
9月
※派朱執信、胡漢民、鄧鏗等分赴南洋等地,籌措討袁軍餉。
10月25日
※與宋慶齡在東京結婚。
12月17日
李烈鈞奉孫中山命,偕熊克武等由香港抵昆明,醞釀起兵討袁。
12月25日
※唐繼堯、蔡鍔等通電各省,宣告雲南獨立,並組織護國軍出兵討袁。「護國戰爭」爆發。
※聞雲南起義,立即加緊部署國內起義。此後連續致電三藩市、上海、火奴魯魯、香港等地革命黨人速起討袁。
1916 年
4月9日
※偕宋慶齡出席在日人田中昂宅舉行的小型聲討袁世凱集會,又稱帝制取消一笑會。
4月27日
※偕廖仲愷、戴季陶等由日本啟程返滬。
5月9日
※在上海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指出:此次鬥爭「不徒以去袁為畢事」,要不使「謀危民國者,復生於國內」。
5-6月
※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兩次襲擊濟南。廖仲愷奉孫中山委派到青島,慰問中華革命軍東北軍。
6月9日
※發表規復約法的宣言。
8月中旬
※由上海到杭州、紹興、寧波等地,出席歡迎會,發表實施民生主義及建設國家等問題的演說。
9月30日
※在上海慰問並歡宴全體華僑討袁敢死先鋒隊,併發表演說。
10月31日
※黃興在上海病逝。十二月中下旬孫中山主持黃興喪務,並三次致祭黃興。
11月8日
※蔡鍔在日本病逝。
1917 年
2月21日
※在上海寫成《會議通則》(又名《民權初步》)。書中闡述了民主制度有關會議的各項細則。
3月9日
※分電北京參、眾兩院和英國首相勞合·喬治(DLGeorge),反對中國參加歐戰。
5月
※口授朱執信撰成《中國存亡問題》一書,並印發各地。書中從國家與戰爭的關係等方面,論述中國絕不能參戰。
6月19日
※《實業計畫》一書的「第一計畫」發表。書中闡述了開發中國實業的途徑、原則和計畫。
5月底-6月初
※在滬積極運動海軍護法。與南下抵滬的海軍總長程璧光商談護法事宜。
7月上旬
※就張勳復辟發表《討逆宣言》,略謂:「此次討逆之戰,匪特為民國爭生存,且為全民族反抗武力之奮鬥。」七月六日,為進行護法活動,由上海乘軍艦赴廣州。同行者有朱執信、何香凝、章炳麟等人。
7月17日
※抵廣州。隨即發表護法演說,指出這次鬥爭為「真共和與假共和之爭」。
7月21日
※在廣東全省學界歡迎會上發表題為《行之非艱知之維艱》的演說,論述鞏固共和與富強之策。
8月27日
※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開幕,通過《國會非常會議組織大綱》《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決議組織軍政府。
9月10日
※軍政府成立。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職,發佈受任宣言和就職宣言,表示「當竭股肱之力,攘除奸凶,恢復約法」。
10月6日
※通電否認北京段祺瑞政府,命令各陸軍出師北伐。南北軍鏖戰於湖南衡山、寶慶一帶。是曰護法戰爭開始。
11月18日
※發出對於時局通電和伸張討逆護法令。反對南北調和,指出:「舍恢復約法及舊國會外,斷無磋商之餘地。」
1918 年
1月
※在廣州一次宴會上對何某指出:俄國革命的鞏固會給予中國革命以積極影響,應當注意與蘇俄接壤的西北地方。
2月
※為力促西南各省繼續護法和爭取各方支持,向劉顯世、譚延闓等迭發函電。
3月9日
※發佈《鼓勵義軍作戰電》,勖勉進討北方非法政府。
4月
※揭露西南軍閥政客為改組軍政府所進行的種種勾當,一再致函、電給陳炯明、唐繼堯等,促其阻止非法改組軍政府的活動。
5月4日
※因桂系軍閥操縱國會、決議改組軍政府,宣佈向非常國會辭大元帥職並發表通電。二十一日,離粵赴滬,並發佈臨行通電。
夏
※致電列寧和蘇維埃政府,祝賀十月革命,並表示「願中俄兩黨團結共同鬥爭」。
8月1日
※列寧委託蘇俄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覆函孫中山,對孫中山的賀電表示感謝,並希望共同進行鬥爭。
8月30日
※通告海外革命黨人,表示堅持救國主旨,「重訂黨章,以促黨務之發達」。
11月
※就美國政府通過駐廣州領事對南方政府施加壓力,促其與北方妥協事,致電美國總統威爾遜,申明堅持護法立場,告以中國南北「唯一無二之議和條件,即民國國會享有完全自由行使其正當職權是也」,懇予支持。
12月30日
※撰成《孫文學說》序。
1919 年
2月4日
※覆函陳炯明告知和議難成,粵軍應整頓內部,充實軍力。
3月7日
※在上海《民國日報》發表《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畫書》。
春
※《孫文學說》卷一「知難行易」(後編為《建國方略》之一,題名《心理建設》)定稿。後於五月二十日付印。
5月28日
※在滬發表《護法宣言》。認為:「今日言和平救國之法,惟有恢復國會完全自由行使職權一途。」
6月8日
※指派戴季陶、沈玄廬、孫棣三創辦的《民國日報》附刊《星期評論》,在上海出版。後於一九二○年六月四日宣佈停刊,共出五十三期。
7月18日
※致電廣東軍政府,要求立即釋放被捕工、學界代表。
8月1日
※指派胡漢民等創辦的《建設》雜誌在上海出版。並親撰《發刊詞》,說明創辦的目的。該刊為月刊,共出十三期,一九二○年十二月停刊。
8月底-9月中旬
※先後致函廖鳳書、于右任、唐繼堯等,告以閉門專事著述,「以學識喚醒社會」,「以主義普及國民」。
9月22日
※接見北方和議總代表王揖唐,告以必須恢復舊國會,否則和議「無可商量」。
10月8日
※在上海青年會舉行的武昌起義八周年紀念會上發表演說,指出改造中國的第一步方法「只有革命」。
10月10日
※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並公佈規約三十二條。
10月18日
※在上海寰球中國學生會發表「救國之急務」的演說。
11月10日
※全國各界聯合會在上海成立,派代表出席講話。與會各團體代表共六百九十七人。
1920 年
1月29日
※致函海外國民黨人,促請發動華僑捐款,以便籌辦英文雜誌及印刷機關。
3月1日
※所著《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在上海發表。認為地方自治,「當以實行民權、民生兩主義為目的」。
5月1日
※為《新青年》雜誌「勞動紀念專號」題詞「天下為公」。
5月16日
※在上海國民黨本部作「要造成真正中華民國」的講演。指出:「現在的中華民國,只有一塊假招牌,以後應再有一番大革命,才能夠做成一個真中華民國。」
6月3日
※與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四總裁聯合發表宣言,指責岑春?、陸榮廷等「假護法之名,行害民之實」,私自與北京議和,犧牲護法主張,並聲明將軍政府及國會移往雲南。
6月11日
※接見《字林西報》記者,表示反對損害中國主權的英日軍事政治同盟續盟。
6月29日
※派朱執信、廖仲愷到漳州,敦促粵軍陳炯明率師返粵驅逐桂系軍閥。
7月28日
※再度與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發表宣言,重申護法救國主張。
9月21日
※朱執信為調停虎門駐軍與東莞民軍的衝突,在虎門遇難犧牲。
10月5日
※覆函日本友人宮崎寅藏,譴責日本軍閥的侵華政策。
10月31日
※蘇俄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致函孫中山,建議蘇俄和中國恢復貿易往來。
11月20日前後
※在上海會見共產國際遠東局使者維金斯基,要求同蘇俄建立電臺聯繫。
11月4日
※召集在滬國民黨人,說明修改中國國民黨總章及海外總支部章程意義。指出:帝國主義還在「壓制」我們,三民主義尚未實現,批駁了「民族主義可以不要」的謬論。
11月8日
※與上海通訊社記者談話,提出取消「二十一條款」有關外交方面的問題,並表示支持朝鮮獨立。
11月25日
※因粵軍攻克廣州,乃偕伍廷芳、唐紹儀、宋慶齡等離開上海往廣州。二十八日抵廣州,翌日重組軍政府。
12月21日
※與客人談關稅問題,指責帝國主義控制的中國海關制度和稅則。
是年
※撰寫《中國實業如何發展》一文。
1921 年
1月21日
※軍政府發佈命令,聲明收回海關管理權。
3月6日
※在中國國民黨廣州特設辦事處演講,論述三民主義的內容。
3月
※在廣州會見蘇俄代表阿列格謝夫,交談相互合作關係以及發動革命運動等問題。
4月7日
※廣州非常國會通過成立中華民國正式政府,制定政府組織大綱。被選為非常大總統。
4月28日
※在廣州接見蘇俄記者斯達揚諾維奇和霍多羅夫,表述了對蘇俄的所有問題的關注。
5月5日
※就任中華民國政府非常大總統,並發表就職宣言,闡述建設方針。
5月13日
※廣州政府外交部就港英當局阻撓群眾集會慶祝非常大總統就職和捐款支援廣州新政府一事,向英駐粵領事提出抗議。二十六日,港督道歉。
5月
※命粵、贛、滇、黔各軍準備討伐桂系軍閥陸榮廷。七月,正式下達討伐令。
7月20日
※派廖仲愷、何香凝赴梧州勞軍。
8月10日
※國會非常會議通過出師北伐案。
8月28日
※復函蘇俄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陳述中國近情及通商問題。
10月15日
※乘軍艦出巡廣西,準備取道湖南北伐。北伐軍三萬人於是日啟程。
11月
※在廣州接見韓國臨時政府專使申圭植,表示支持朝鮮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
12月4日
※抵桂林,受到群眾熱烈歡迎。並立即成立北伐軍大本營於桂王府。
12月23日
※在桂林會見經共產黨人李大釗介紹前來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雙方商談多日。馬林提出關於中國革命問題的兩項建議:組織一個能聯合各階層尤其是工農群眾的政黨;建立革命的武裝核心,應先創辦軍官學校以培養革命骨幹。孫中山十分贊同這些建議。這次會晤為半年多以後孫俄談判合作奠定了基礎。
同年
※用英文寫成《實業計畫》在紐約出版。後譯為中文印行。
1922 年
1月9日
※以大總統名義發佈通告,宣佈徐世昌、梁士詒罪狀並下令通緝,號召全國人民「共誅危害民國者」。
2月3日
※以大元帥名義頒發動員令,率各軍分路出師北伐。十三日,北伐軍前鋒部隊分別進入湘境,抵湘南。
4月8日
※大本營由桂遷粵,決定改道北伐。十六日抵梧州,召開擴大軍事會議。
4月12日
※陳炯明調動軍隊和軍艦回省,圖阻北伐軍回師廣州。
4月18日
※伍朝樞、廖仲愷等由梧回廣州會晤陳炯明,勸其赴梧州與孫中山面商北伐問題。陳拒不前往,並電辭本兼各職。
4月21日
※下令免除陳炯明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及內務部長職,專任陸軍部長。
4月22日
※在廣州會見少共國際代表、蘇俄全權代表達林。自是日至六月十六日,孫中山同達林接觸有五六次之多,每次會談約兩小時左右。
5月6日
※親赴韶關督師北伐。宋慶齡率領紅十字會人員隨行。旋即在大本營發佈總攻擊令,北伐軍分三路向江西進攻。
6月1日
※自韶關返回廣州。發表《徐世昌退職後對外宣言》,警告帝國主義勿再扶植北洋軍閥勢力,干涉中國內政。
6月14日
※廖仲愷應陳炯明電邀前往惠州,甫抵石龍即被扣留。旋被押送到石井兵工廠,囚禁達六十二天之久。
6月16日
※陳炯明指使部屬在廣州叛變,炮擊總統府及孫中山住所粵秀樓。孫中山脫險後,親率海軍艦隊討伐叛軍。
6月19日
※電令李烈鈞等入贛,北伐軍迅速班師回粵,討平叛逆二十七日,北伐軍班師回粵。
7月10日
※親率永豐等艦隊攻擊車歪炮臺,沖越叛軍炮火封鎖後進駐白鵝潭。
※抗議粵海關英國稅務司的干涉行為,嚴詞駁斥其妄圖以白鵝潭為通商港口和毗鄰沙面為藉口,迫使討逆艦隊離開白鵝潭。指出:「此為我之領土,我可往來自由。」八月九日,北伐軍回師失利,孫中山離粵經香港赴上海。
8月15日
※發表宣言,宣佈陳炯明叛亂始末及解決國事主張,重申為共和國而鬥
爭到底的決心。
8月25日
※在上海寓所與蘇俄全權大使越飛的代表會晤(李大釗、林伯渠、宋慶齡等在座),就當時遠東局勢和中國革命等問題進行了商討。隨後,指派廖仲愷和蘇俄代表到日本進一步會談。
8月底
※在上海與李大釗會晤,和他進行多次交談,討論「振興國民黨以振興中國」的問題,並介紹其加入國民黨。是國民黨容納共產黨員之始。
9月4日
※在上海召開研究國民黨改組計畫的會議。六日,指定了改進案起草委員會委員,內有共產黨人參加。
9月13日
※李大釗在北京接受記者訪問,轉述孫中山關於解決時局的主張。
9月18日
※發表致海外同志書,詳述陳炯明叛變經過,表示決心繼續鬥爭。
11月15日
※在上海召開會議,審議中國國民黨改進案。
12月16-18日
※在上海再次召集會議,審議國民黨改進案宣言,並審核黨綱和黨章。
12月30日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
1924 年
1月20- 30日
※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總理身份擔任主席。大會通過著名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通過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資格加入國民黨;通過《中國國民黨章程草案》。選出中央領導機構,在中央執行委員中有李大釗、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中有毛澤東和林伯渠等共產黨人。
1月24日
※在國民黨代表大會期間,下令籌辦陸軍軍官學校,委派蔣介石為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二十八日,勘定以黃埔島原有廣東陸軍學校及海軍學校舊址為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後通稱黃埔軍官學校。
1月25日
※為哀悼列寧逝世,建議電唁蘇聯致哀,並發表了講話。代表大會決定休會三天,以志哀悼。
1月27日
※在廣東高師開始系統講述三民主義。計民族主義六講,民權主義六講,民生主義四講,講至同年八月止。
1月31日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正式發表。
2月22 日
※在大元帥府召集重要軍務會議,商定東江作戰方案,決定限期肅清東、北江殘敵,以便北伐。
2月23日
※蔣介石呈請辭去黃埔軍校籌備委員長職。派廖仲愷代理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負責建校,並開始辦理招生事宜。
2月24日
※在中國國民黨舉行的追悼列寧大會上,擔任主祭並致悼詞。壇上高懸著親手書寫的「國友人師」祭帳。
3月9日
※發表告國民黨員書,指出「俄共產黨六年成功,足為吾黨借鏡之資」。
3月21日
※何香凝主持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召開的婦女黨員大會,議定組織貧民婦女醫院和創辦婦女勞工學校。
4月
※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制定農民運動計畫,規定組織各種農民團體,積極開展農民運動。
※發表《建國大綱》,全文二十五條。
5月1日
※在「五一」節廣州工人代表大會上,發表《中國工人所受不平等條約之害》的演說,號召工人組織大團體,學習俄國工人,做國民的先鋒。
6月16日
※主持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併發表演說。講述創辦該軍校之目的與希望,強調接受俄國革命的經驗教訓,學習蘇聯的榜樣,建設革命的軍隊。共產黨人周恩來擔任該校政治部主任,惲代英等擔任教官。
6月
※對國民黨右派鄧澤如、張繼等提出的反對容共案,嚴加駁斥,堅持三大政策。
7月3日
※創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學,共產黨人彭湃為主任。
7月7日
※國民黨中央執委會發表《黨務宣言》,指斥黨內右派的反共活動,認為黨內某些成員對已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產生懷疑及誤會,是由於「反對派肆意挑撥」。重申對黨員之要求和容納共產黨人的原則。
7月15日
※下令設立軍事訓練委員會,加強部隊軍事和政治訓練工作。
7月21日
※廣州工人團體為實行自衛籌組工團軍。
7月28日
※在國民黨農民黨員聯歡會上,發表題為《農民大聯合》的演說。勉勵農民組織起來同革命政府合作,做國家的主人翁。對赤腳農民參加聯歡會,視為「革命成功的起點」。
8月10日
※飭令黃埔軍校,扣留?豐銀行買辦陳廉伯為武裝商團陰謀叛亂秘運廣州的槍械。
8月20日
※主持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國共合作草案》及《國民黨與世界革命運動草案》。
8月23日
※出席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期結業禮,併發表演說。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號。
8月24日
※調兵入省並宣佈廣州戒嚴,以對付商團叛亂。
9月1日
※為抗議英帝國主義支持商團叛亂,發表對外宣言。同日,又對英國麥克唐納政府「干涉中國內政」提出嚴重抗議。
9月4日
※在大元帥府召開籌備北伐會議,決定出師北伐計畫及後方留守問題。
9月18日
※中國國民黨發表《北伐宣言》。申明北伐的目的,「不僅在推倒軍閥,尤在推倒軍閥所賴以生存之帝國主義」。
9月20日
※移大本營於韶關,親往督師,並在韶關舉行北伐誓師典禮。湘、贛、豫、滇、粵北伐各軍,隨即分兩路向湘、贛出發。
10月1日
※《嚮導》週報發表評論,主張對商團採取嚴厲措施,以消除「政府真正心腹之患」。並號召工農群眾贊助政府,解除商團軍的武裝。
10月9日
※致函蔣介石,告應立即成立革命委員會,並指出中國革命應以俄為師。
10月10日
※革命委員會在廣州成立。自任會長,特派廖仲愷、譚平山等為全權委員,聘任鮑羅庭為顧問。
10月11-12日
※指示蔣介石對商團叛亂採取嚴厲鎮壓政策。
10月13日
※革命委員會遵照孫中山手令,命胡漢民將商團機關一律解散。北伐軍也回師廣州戡亂。十五日,在工農群眾積極支援下,經數小時戰鬥,迅速平定了商團叛亂。
10月25日
※馮玉祥等在北京政變成功後,舉行軍事政治會議,決定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十月二十七日,分別致電馮玉祥和段祺瑞等,告擬即日北上入京。
11月10日
※發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的政治立場。認為實現國民革命的關鍵在於人民掌握武裝,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和召開國民會,以謀國家之統一與建設。
11月12日
※出席廣州各界歡迎會,發表演說。表示決意到北京去,「拿革命主義去宣傳」。翌日,偕宋慶齡乘永豐艦離粵北上。
11月17日
※抵上海,受到群眾萬餘人的熱烈歡迎。旋接見各界人士,宣傳召集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主張,回擊帝國主義干涉中國內政。
11月23日
※抵日本長崎,接見新聞記者時指出:帝國主義「共管中國之說,是外國人做夢」!堅信中國人民「有能力來解決全國一切大事」。並指出中俄革命是一家。
11月28日
※出席神戶各商業團體和旅日華僑歡迎宴會併發表演說。指出「日本真有誠意來和中國親善,便先要幫助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同日,宋慶齡應神戶縣立高等女校的邀請,發表關於婦女解放問題的演說。
12月4日
※抵天津,受到群眾兩萬人的熱烈歡迎。當晚,膽囊腺病發作。
12月18日
※在天津病榻上接見段祺瑞代表,怒斥段祺瑞政府承認賣國條約的行徑。是日,病情加劇。
12月上、 中旬
※全國各大城市掀起促成國民會議運動高潮。
12月31日
※由津扶病入京,受到北京各界群眾三萬餘人的熱烈歡迎。發表書面談話和《入京宣言》。
1925 年
1月上旬
※延醫診治。病中仍考慮如何應對「善後會議」的問題。
一月十七日
※在病榻上覆電段祺瑞,指出其包辦「善後會議」的謬誤,並提出補救方案。
一月二十日
※廣東國民會議促成會組織十萬人遊行,反對「善後會議」。
一月二十六 日
※病勢加重,入協和醫院施行手術。確診為肝癌(後經過複查病歷,所患之病系膽囊腺癌)。
一月三十日
※指示國民黨員拒絕參加「善後會議」。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立即根據指示,向全黨下達抵制「善後會議」的宣言。
二月一日
※廣東革命政府發佈總動員令,並作東征陳炯明的部署。各軍相繼出發,第一次東征開始。
二月二十四日
※病危,與汪精衛等談話。遺囑定稿。
三月一日
※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對抗「善後會議」。
三月七日
※東征軍克復潮安、汕頭。陳炯明逃往香港。
三月十日
※病狀危殆,猶念念不忘革命工作。在獲悉東征軍克復潮、汕後,指示電告胡漢民「不可擾亂百姓」。
三月十一日
※簽署國事、家事遺囑及致蘇聯政府遺書。
三月十二日
※上午九時三十分病逝於北京鐵獅子胡同行轅。終年五十九歲。海內共泣,寰宇內悲。
1929 年
是年
※遺體葬於南京東郊紫金山,衣冠葬於北京香山碧雲寺。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