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
時間
1911年10月10日 ~ 1911年11月27日
地點
湖北武昌
相關人物
孫文
、
黎元洪
、
譚人鳳
、
居正
、
蔣翊武
、
孫武
、
熊秉坤
、
宋教仁
、
瑞澂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武昌起義是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清朝新軍等力量在中國武昌發生的兵變:旨在推翻清朝統治,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1911年3月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一部分革命黨人(共進會和文學社)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武昌起義的成功發動,使中國各地陸續響應革命黨人推翻清朝的訴求,最終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帝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更是中國歷史的重大里程碑。
背景:
一、新式教育的影響
19世紀末,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創辦新式學校。隨後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對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停止以後,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由於教育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培養了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寶貴人才,成為日後領導革命及國家建設的主力。
二、變法、立憲均失敗,轉向激進革命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原本期望逐步改革走向君主立憲的維新派遭到守舊派緝捕殺害,1900年7月,譚嗣同的摯友唐才常組織自立軍,擬在長江沿岸武漢等五地同時發動勤王起義。事敗,唐才常等12位起義領導人在漢口被捕,在武昌紫陽湖畔被斬首。許多原本主張變法人士因此對滿清政府感到寒心,轉向認同革命主張。
1906年,清廷拋出「預備立憲」,實質卻加強了皇族的權力,立憲派對此極為不滿;1908年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相繼去世,年僅3歲的宣統皇帝溥儀繼位,其父載灃攝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內閣名單中漢族僅佔四名,滿族人佔九名,其中更有七名是皇族,因此被稱為「皇族內閣」。清廷的連串動作讓立憲派大失所望,部分人士因此加入革命行列。
三、與民爭利導致反撲
辛亥武昌起義前,由於政局腐敗民生困乏,民間與官府的矛盾激化,革命黨人持續發動武裝起義,民間也發生多起反抗爭鬥事件。清廷為取得外國的支持,以維護其統治,1911年5月將廣東、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商辦的粵漢、川漢鐵路收為國有,然後再賣給外國,但卻未能先解決民間損失的補償問題,因此掀起了全國大規模的人民反抗運動——保路運動,並成立「保路同志會」,其中四川最為激烈。1911年9月7日,四川成都發生保路風潮成都血案,激起騷亂。清廷為撲滅保路風潮,派出渝漢鐵路督辦、欽差大臣端方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協助四川清軍鎮壓。湖廣地區(湖北湖南)革命黨人見清軍在湖北防禦力量減弱,開始策動在武昌和長沙伺機起事。文學社和共進會兩個革命團體並且滲入湖北新軍,在新軍中進行革命宣傳工作,培養革命力量,積極準備起義。
Top
發生過程:
一、醞釀起義
1911年9月1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在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譚人鳳、居正等人的推動下聯合,建立了統一的起義領導機關。9月24日在武昌胭脂巷11號召開聯席會議,決定10月6日(農曆八月十五日,有成語「八月十五殺韃子」)湘鄂兩省同時發難,發動起義。湖北方面初步決定劉仲文為總理,蔣翊武為軍事總指揮,孫武為軍務部長。當天駐紮在南湖的八鎮炮標三營正好有幾個士兵退伍,炮標士兵孟華臣(共進會代表)備了酒菜,飲酒猜拳,為之送行。值日的劉排長過來干涉,雙方發生爭執。管帶趕來傳孟華臣等跪下,重責軍棍。士兵搶了軍械,將營部砸爛,管帶倉皇逃竄。孟華臣等從軍械房拖出兩尊大炮,可惜沒有彈藥。前來鎮壓的馬隊趕到,兵變士兵四下逃竄。
革命黨人的活動被湖北當局察覺,開始加強警戒,湖廣總督瑞澂宣布八月十五不放假,全城戒嚴,官兵皆不能離營外出,嚴禁以各種名義「會餐」,軍營中秋聯歡會,提前一天舉行。戒嚴時期除值勤士兵可允攜帶少量子彈以外,所有彈藥一律收繳,集中保管。另外,9月28日湖南共進會領導人焦達峰函告武昌起義指揮部,湖南準備未足,請展期10天。因此,起義日期推遲到10月16日。
二、事跡敗露
10月9日,共進會領導人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俄國巡捕聞聲而至,搜去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等,拘捕劉同、李淑卿等6人,隨即引渡湖北當局。劉公、孫武逃入漢口法租界。湖廣總督瑞澂下令關閉四城,四處搜捕革命黨人。文學社領導起義軍事總指揮蔣翊武決定立即於當晚12時發動起義,以南湖炮隊炮聲為號。但武昌城內戒備森嚴,負責向南湖炮隊傳達命令的鄧玉麟因途中艱辛,直到深夜12點過後才趕到南湖炮隊,此時士兵們都已經入睡,無法動員,營代表徐萬年只好臨時決定推遲起義。由於劉同招供,武昌小朝街85號(張廷輔家)文學社總部暴露,當日晚彭楚藩、劉復基在小85號被捕,蔣翊武逃脫,楊宏勝在運送彈藥的路上被捕,另外還有張廷輔、陳宏誥、牟鴻勛等30餘人被捕,10月9日起義計劃落空。10月10日晨彭劉楊三人在督署東轅門被斬首。清軍警大肆搜捕新軍中的革命黨人,下令新軍官兵一概不得出營,並勸諭黨人自首。
三、正式發動
彭劉楊三烈士的鮮血燃起革命烈火,革命黨人矢志報仇,決心拚死一戰。10月10日傍晚6點左右,駐守武昌城北門外塘角的第21混成協炮11營輜重隊士兵李鵬升,點燃草料庫,舉火為號,發動起義,臨近的工程隊也點火響應,起義士兵向武昌城內楚望台軍械庫進發。
10月10日晚七時許,陸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後隊二排哨長(即今日排長)陶啟勝查夜,發現多人不在營中,又看見棚正目(即今日班長)金兆龍、士兵程定國抱著步槍、子彈仰臥睡覺,因此厲聲責罵,金兆龍反抗和陶啟勝扭打在地,程定國幫忙以槍托將陶啟勝擊傷,待陶倒地後開槍將陶擊斃,前隊隊官黃坤榮、司務長張文濤、八營代理管帶阮榮發先後趕來也都被程定國擊斃,軍營大亂。這時第八營正目(班長)共進會總代表熊秉坤立即鳴笛集合,正式宣布起義,向楚望台進發。
武昌城內的第十五協29標的蔡濟民和30標的吳醒漢亦率領部分起義士兵衝出營門,趕往楚望台。陸軍測繪學堂全部學生赤手空拳,奔向楚望台。守庫的第八鎮工程第八營左隊士兵起而響應。爾後,武昌城內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並趕向楚望台。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起義士兵強制第八營左隊隊官吳兆麟任革命軍臨時總指揮。
10月10日晚上10點30分,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旁邊的陸軍第八鎮司令部。並命已入城之炮兵第八標在中和門及蛇山佔領發射陣地,向督署進行轟炸。起初,起義軍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指揮,加上兵力不夠,進攻受挫。晚12點後,起義軍再次發起進攻,突破敵人防線,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為標誌,蛇山與中和門附近的炮兵向火光處發炮轟擊。
10月10日夜,正在保定軍咨府軍官學校學習的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六弟何貫中(同盟會員),得知起義發生的情況,立即將同寢室的李濟深等同學組織起來,潛出校外,將清軍南下的唯一大動脈漕河鐵橋炸毀。漕河鐵橋被炸,清軍南下鎮壓起義運動的行程被耽擱,不僅是對湖北武昌起義軍接下來軍事行動的有力支援,更為革命黨人爭取到充裕的時間,在全國各地發動起義。
四、攻克武漢,成立中華民國
起義軍攻打都府,湖廣總督瑞澂師爺張梅生建議死守,而瑞澂的漢人小妾廖克玉,同情革命黨,死勸瑞澂離開總督府,去長江上的楚豫號兵輪上指揮鎮壓。瑞澂離開總督府上艦,反而指揮失靈,清軍大亂。第八鎮統制張彪仍舊在鎮司令部頑抗。起義軍經過反覆的進攻,終於在天亮前佔領了鎮司令部。張彪退出武昌,整個武昌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中。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10月11日晚,駐防漢陽兵工廠等處的士兵祝制六、胡玉珍率眾起義,佔領漢陽。10月12日漢口光復。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
五、陽夏保衛戰,爭取全國獨立
武昌起義震驚清政府,10月12日,清政府撤銷瑞澂職務,命他帶罪立功,暫時署理湖廣總督;停止永平(今河北盧龍縣)秋操,令陸軍大臣蔭昌迅速趕赴湖北,所有湖北各軍及赴援軍隊均任其節制;令海軍提督薩鎮冰率領海軍和長江水師,迅速開往武漢江面。14日,清政府編組一,二、三軍,以隨蔭昌赴湖北的陸軍第四鎮及混成第三協、十一協為第一軍,蔭昌為軍統(也稱總統);以陸軍第五鎮為第二軍,馮國璋為軍統;以禁衛軍和陸軍第一鎮為第三軍,載濤為軍統。三軍迅速向漢口附近集結。
面對這一形勢,湖北軍政府10月15日決定首先掃蕩漢口敵軍,然後向北推進,以阻止清軍南下。從10月18日出戰漢口,到11月27日漢陽失陷,前後戰鬥41天,史稱「陽夏戰爭」、「陽夏保衛戰」、或漢口、漢陽保衛戰。
雖然最後沒能守住漢口、漢陽,但在這41天之中,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浙江、貴州、江蘇、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等省市,先後宣布獨立。關內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肅、河南、直隸、山東四省效忠清朝。因此陽夏保衛戰對於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義。
歷史影響:
一、清帝退位,結束帝國統治
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戰,勝利後的短短兩個月內,湖南、陝西、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結束中國歷史三千多年來的帝國統治體系。
二、憲法草案的創始
1911年11月初,宋教仁、居正、劉仲文、孫武等商議,認為僅有政府組織法還不夠,尚需有一個根本法類型的法規。眾人推宋教仁起草。宋教仁早年喜愛研習法律,曾入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研究各國憲法和政治制度,因而他為鄂軍政府草擬的約法(定名為《中華民國鄂州臨時約法》,簡稱《鄂州約法》),是一個三權分立的法律,共7章60條。規定「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務委員與議會、法司構成之」。行政權由「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務委員」行使,立法權屬「議會」,司法權則歸「法司」。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義的憲法草案,採用三權分立原則的政權根本法,並且首次正式規定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權利,享有「自由保有財產」和「自由營業」的權利。
Top
中外雜誌 7
‧
革命報人戴傳賢
中外雜誌 18
‧
湖南伢子進馬尾(記孫道仁;譚曙卿;劉建緒)
中外雜誌 20
‧
我親歷武昌起義
中外雜誌 41
‧
黎元洪傳(一)
中外雜誌 47
‧
民國前後讀書生活
中外雜誌 48
‧
六十年前京津見聞(續完)
‧
近代風雲人物(二)
中外雜誌 49
‧
開國前後珍貴史頁
中外雜誌 50
‧
童年回憶(一)
中外雜誌 55
‧
章太炎陰司斷獄
‧
蔡元培和而不同
中外雜誌 57
‧
母親
‧
辛亥前後(二)
‧
譚延闓與辛亥革命──譚延闓通而有節之二
中外雜誌 58
‧
吳祿貞遇刺始末
中外雜誌 61
‧
為開國歷史作一證
中外雜誌 65
‧
段祺瑞傳(七)
中外雜誌 66
‧
金山憶舊(二)
中外雜誌 69
‧
段祺瑞傳(十一)
中外雜誌 70
‧
段祺瑞傳(十二)
‧
懷念王亮老
中外雜誌 79
‧
戎馬生涯(一)
中外雜誌 81
‧
閻錫山執兩用中
中外雜誌 89
‧
萬耀煌回憶錄﹙一)
中外雜誌 90
‧
革命回憶
中外雜誌 97
‧
民初霸才徐樹錚
‧
慷慨悲歌吳祿貞
中外雜誌 98
‧
黃克強先生的詩、詞、曲
中外雜誌 101
‧
西北人物(續完)
‧
首任行政院長譚延闓
中外雜誌 103
‧
鑑湖女俠秋瑾﹙五)
中外雜誌 104
‧
外蒙活佛興亡史──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悲劇
‧
將軍外長吳鐵城
中外雜誌 105
‧
春申風雲﹙二)──辛亥上海光復見聞錄
中外雜誌 107
‧
百戰功高黃克強﹙一)
‧
風雲際會袁世凱
中外雜誌 108
‧
風雲際會袁世凱﹙三)
中外雜誌 109
‧
百戰功高黃克強﹙三)
中外雜誌 110
‧
戴笠將軍的早年
中外雜誌 111
‧
王芃生回憶錄
中外雜誌 113
‧
記祝紹周將軍
中外雜誌 114
‧
馮玉祥與西北軍(一)
中外雜誌 115
‧
孫文先生與美國(一)
中外雜誌 116
‧
汪兆銘的一生(一)
中外雜誌 119
‧
衞挺生自傳自序
中外雜誌 120
‧
臧啟芳.劉鳳章.于源浦-當代教育先進傳之十
中外雜誌 123
‧
徵印三民主義百萬冊記往
中外雜誌 124
‧
馮玉祥與西北軍(十)-西北軍事史話之八
中外雜誌 125
‧
沈寐叟與李梅-民初兩大書畫家之隱事
中外雜誌 132
‧
丁惟汾.王寬.王廷元-當代教育先進傳之十六
‧
追懷碩學豐功的王亮老
中外雜誌 137
‧
武昌起義身歷記
中外雜誌 138
‧
鐵血精忠傳(一)-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0
‧
自強要角張之洞
中外雜誌 142
‧
譚延闓的生平
中外雜誌 143
‧
問題人物陳獨秀
中外雜誌 146
‧
李宗黃傳(上)
中外雜誌 147
‧
民元前後學潮政潮-早期留學日本回憶
中外雜誌 149
‧
辛亥灤州之役:『炸彈隊長』凌鉞 ─「友情王國」第一章
中外雜誌 152
‧
首義與開國
中外雜誌 156
‧
先兄耿丹與武昌首義
中外雜誌 157
‧
神州落日泣哀鴻
中外雜誌 158
‧
是非功過說陳宦
中外雜誌 161
‧
武士敏壯烈千秋
中外雜誌 170
‧
奇人異事錄
‧
書名「光復」尋舊「根」-四十七年讀書.教書.研究生涯
‧
學優從政的循吏-林雲陔先生百年誕辰紀念
中外雜誌 175
‧
臧啓芳傳
中外雜誌 177
‧
劉半農一生三變
中外雜誌 181
‧
江亢虎誤人誤己
中外雜誌 191
‧
三民主義力行社與中國國民黨(上)
中外雜誌 192
‧
勇邁書生朱執信
‧
清末明初:童年回憶
中外雜誌 194
‧
我所認知的孫中山先生
‧
孫科的故事
中外雜誌 197
‧
中州豪俠張鈁(一)
中外雜誌 198
‧
吳鐵城的生平
‧
青年軍史話-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中外雜誌 199
‧
由壇帖至學府(上)
中外雜誌 200
‧
中州豪俠張鈁(四)
中外雜誌 201
‧
張宗昌外傳(二)
中外雜誌 202
‧
保路風潮與辛亥革命
中外雜誌 203
‧
革命鬥士馮自由
中外雜誌 206
‧
憶先師陳寶琛
中外雜誌 212
‧
于右任的故事(四)
中外雜誌 213
‧
于右任的故事(五)
‧
清末民初兩梟雄
中外雜誌 218
‧
孫逸仙的故事(中)
‧
黃芸蘇盡瘁革命
‧
蔣公介石與現代中國
中外雜誌 225
‧
有志竟成(選載)
中外雜誌 227
‧
亡命大臣羅振玉
中外雜誌 228
‧
于右任的故事(終篇)
‧
蘇曼殊外傳(一)-曼殊和尚的錦繡人生
中外雜誌 229
‧
昨日.今日與明日-中國人的建國使命
‧
開國元老三大書法家:吳稚暉.胡漢民.于右任
中外雜誌 233
‧
江蘇教育先進劉鐸
中外雜誌 238
‧
大事業家張謇新傳(二)
‧
閒話桂系人物-黃紹竑的早年(一)
中外雜誌 247
‧
閒話抗戰前的海軍
中外雜誌 251
‧
汪精衛情史(二)-方君瑛生死戀
中外雜誌 252
‧
吳國楨離國秘辛(下)-七省主席幕中記之五
中外雜誌 254
‧
礦業大王李組紳的傳奇
中外雜誌 259
‧
中國電影今昔(上)
中外雜誌 260
‧
張君勱傳奇(上)-組黨不是兒戲,是賭性命的事
‧
梁漱溟特立獨行
中外雜誌 262
‧
政海秘聞(二)-從唐繼堯到龍雲
‧
為馮國璋洗冤
中外雜誌 263
‧
政海祕聞(三)-從唐繼堯到龍雲
‧
顧祝同回憶錄(一)
中外雜誌 264
‧
一代雄才楊永泰
‧
吳鐵城二三事
‧
蔡元培別傳(上)
中外雜誌 266
‧
郁達夫自傳(二)
中外雜誌 267
‧
辛亥革命秘辛-趙爾豐玩火自焚
中外雜誌 276
‧
憶說閻錫山
中外雜誌 281
‧
民國誕生一插曲-萬耀煌的汗馬功勞
中外雜誌 292
‧
虞洽卿傳奇
中外雜誌 296
‧
朱德的悲劇
中外雜誌 299
‧
民初羣豪-傳奇人物.人物傳奇
中外雜誌 301
‧
教育家江謙
中外雜誌 303
‧
八仙過海-海軍宿將余振興的故事
中外雜誌 311
‧
李品仙別傳(一)
中外雜誌 312
‧
汪精衛的豔遇(上)
中外雜誌 353
‧
中外名人傳(十六)
中外雜誌 356
‧
中外名人傳(十九)
‧
文武風雲榜(四) 南天王陳濟棠的早年(中)
‧
陳啓天書生報國
中外雜誌 363
‧
中外名傳(二十六)顧祝同戴陽潘錦瑞葉光黃基蔡維屏戴笠
中外雜誌 364
‧
中外名人傳(二十七)
中外雜誌 365
‧
東南人豪-張謇的生平(下)
中外雜誌 379
‧
中外名人傳(四十二)
‧
兩廣軍頭和伶界大王 陸榮廷進京與譚鑫培之死
中外雜誌 383
‧
中外名人傳(四十六)
中外雜誌 396
‧
政治邊緣人 容閎的婚姻與事業(下)
中外雜誌 397
‧
政壇變色龍楊度
中外雜誌 398
‧
不談風月論國是 文武雙全陶滌亞
中外雜誌 400
‧
威武不屈的鐵血鬥士 勞工問題專家陸京士
‧
恩怨是非終大白 嚴復與袁世凱過招始末(下)
‧
高瞻遠矚洞燭機先 愛國學人朱家驊
‧
舉重若輕 朱慶瀾協建粵軍始末
中外雜誌 403
‧
民初風雲人物 趙恆惕其人其事(上)
中外雜誌 413
‧
花腔歌后第五張傑作 陳明律宏揚中國藝術歌曲(上) 青主.華麗絲.廖輔叔
中外雜誌 420
‧
愛國詩人 丘逢甲傳奇(下)
中外雜誌 422
‧
劉顯世與護國戰爭
中外雜誌 424
‧
中外名人傳(八十七)
中外雜誌 428
‧
怪傑鄧小平的戎馬生涯(上)
中外雜誌 429
‧
中外名人傳(九十二)黃珍吾;洛克;谷正倫;海森柏格;賀國光;
‧
長江文化交流之旅
中外雜誌 441
‧
客家著名史學大師羅香林
中外雜誌 453
‧
敬仰孫中山參加同盟會 南僑奇人陳嘉庚(五)
中外雜誌 455
‧
貴州劉氏對近代史的影響(下)
中外雜誌 458
‧
汪精衛墓穴遭炸毀經過
中外雜誌 461
‧
台灣憶往之二
中外雜誌 465
‧
工程才子 李惟梁蒙冤錄(一)
中外雜誌 497
‧
文武全才的革命元勳:馬超俊畢生奉獻黨國
東方雜誌 99
‧
內外時報 各國務員之政見 五月十三日在參議院宣布
東方雜誌 104
‧
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慶紀事
東方雜誌 121
‧
中國大事記
東方雜誌 154
‧
法令-民國紀念日修正案
東方雜誌 472
‧
辛亥革命的回顧
東方雜誌復刊 844
‧
從社會組織看國人合群精神
東方雜誌復刊 866
‧
建國六十年憶受降
東方雜誌復刊 867
‧
中華民國第二個周甲
東方雜誌復刊 868
‧
中國民主政府的開基(上)
東方雜誌復刊 877
‧
評介李宗黃先生回憶錄
東方雜誌復刊 882
‧
意識型態引起的波瀾
東方雜誌復刊 891
‧
發揚十月光榮的精神
東方雜誌復刊 942
‧
國父的救國大政略
東方雜誌復刊 951
‧
洪門會黨與太平天國的反清運動
東方雜誌復刊 961
‧
民元至北伐時期的邊疆政策
東方雜誌復刊 968
‧
紀念岳飛八七七年誕辰
東方雜誌復刊 986
‧
念吳叔微、追思稚老和蘅公
東方雜誌復刊 987
‧
辛亥革命與地方勢力
‧
武昌首義與 國父就任臨時大總統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復刊 1025
‧
教育生涯漫談(二)
東方雜誌復刊 1029
‧
中國大眾傳播事業的回顧與前瞻(上)
Top
書名:
孫中山傳
‧
附錄一 孫中山年譜簡編
‧
第三章 中國第一個總統 第一節 辛亥革命
‧
第三章 中國第一個總統 第二節「革命時代的政府」
‧
第三章 中國第一個總統 第三節 被迫讓位
‧
第四章 殫精竭慮捍衛革命果實 第四節 袁世凱的敗亡
書名:
民國人物新傳
‧
汪精衛的悲劇
‧
國士典型陳布雷
書名:
無所不談雜記
‧
袁世凱的悲劇
‧
無所不談札記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一集
‧
譚延闓通而有節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二集
‧
中州奇俠樊鍾秀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三集
‧
黃興俠骨雄心
‧
臺灣革命先烈羅福星
書名:
經典女人-孟小冬
‧
第一章 冬皇出世 ‧ 亂世年月
書名:
韓復榘與西北軍
‧
10.困頓豫南
‧
24.塞外行
‧
3.辛亥灤州起義
‧
48.省府參議
Top
武昌起義地圖
武昌起義十八星旗
保路風潮與清軍空虛,正式…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