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人物
-> 譚人鳳
譚人鳳
1860-1920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譚
名字
人鳳
生日
1860年09月20日
卒日
1920年04月24日
籍貫
湖南省新化縣
組織
華興會、中國同盟會
學歷
日本東京法政學校(肄業)
相關事件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
武昌起義
、
粵漢鐵路接通
、
精武體育會
生平
期刊
專書
照片
年表
其它
譚人鳳,字有府,號石屏,晚號雪髯,自號石叟,又有外號譚鬍子;湖南新化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革命黨領袖之一。
譚人鳳13歲中秀才,在家鄉以教書為業,後參加洪門,於1903年在長沙參與發起華興會。1906年,譚人鳳因密謀起事洩露而逃亡日本,入東京法政學校學習並加入同盟會,後赴安南協助孫中山發動數次起義。1911年,譚人鳳赴上海,與陳其美、宋教仁成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任幹事、總務會議議長。武昌起義後,譚人鳳隨即前往武昌,接替黎元洪和黃興的指揮,曾數次擊退清軍。
1912年,譚人鳳既反對南北議和,亦不支持宋教仁改組同盟會,仍主張武力北伐。民國成立後,譚人鳳任長江巡閱使、粵漢鐵路督辦等,並無實權。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譚人鳳於湖南響應,失敗後逃亡日本,化名林泉逸,繼續支持孫中山反袁,後亦參與護國戰爭。1917年,譚人鳳支持孫中山發起護法,負責聯絡南方各省的支持者。1920年4月24日,譚人鳳於上海病逝,後追贈為陸軍上將。有《譚人鳳集》、《石叟牌詞叔錄》傳世。
Top
中外雜誌 43
‧
黎元洪傳(三)
中外雜誌 44
‧
黎元洪傳(四)
中外雜誌 47
‧
我所見的首義開國情景
中外雜誌 49
‧
開國前後珍貴史頁
中外雜誌 56
‧
辛亥女傑張竹君──兼及胡漢民‧馬君武‧黃興
中外雜誌 57
‧
辛亥前後(二)
‧
譚延闓與辛亥革命──譚延闓通而有節之二
中外雜誌 63
‧
中州奇俠樊鍾秀
中外雜誌 70
‧
段祺瑞傳(十二)
中外雜誌 91
‧
萬耀煌回憶錄﹙三)
中外雜誌 98
‧
黃克強先生的詩、詞、曲
中外雜誌 108
‧
百戰功高黃克強﹙二)
中外雜誌 109
‧
百戰功高黃克強﹙三)
中外雜誌 170
‧
奇人異事錄
中外雜誌 173
‧
孫中山各名號考釋(下)─ 四十個化名、筆名、綽號的由來掌故
中外雜誌 177
‧
辛亥武昌軍政府首任外交部長:我的外祖父胡瑛
中外雜誌 188
‧
武昌首義五大檢討(上)
中外雜誌 218
‧
居正高風亮節
東方雜誌 101
‧
中國大事記
東方雜誌 105
‧
中國大事記
東方雜誌 113
‧
革命戰爭之經過及其失敗
東方雜誌復刊 864
‧
黃花魂傳奇(五)
東方雜誌復刊 987
‧
武昌首義與 國父就任臨時大總統
Top
書名:
孫中山傳
‧
附錄一 孫中山年譜簡編
‧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創建共和民國 第八節 可歌可泣的廣州「三二九」起義
‧
第三章 中國第一個總統 第一節 辛亥革命
‧
第三章 中國第一個總統 第三節 被迫讓位
‧
第四章 殫精竭慮捍衛革命果實 第四節 袁世凱的敗亡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一集
‧
辛亥女傑張竹君
‧
譚延闓通而有節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三集
‧
黃興俠骨雄心
Top
1860 年
9月20日
※出生
1876 年
是年
※中秀才
1890 年
是年
※教書為業,同時在鄉中開設山堂「臥龍山」。
1895 年
是年
※他仿照“泰西教法”,創辦福田小學堂,接觸新學,眼界漸開, 對時局日益關心。
1900 年
是年
※義和團運動前後,他與會黨秘密聯絡,進行反清活動。
1904 年
是年
※得知黃興、宋教仁聯絡哥老會首領馬福益在長沙發難,便在會黨中加緊活動,先後奔走湘西和廣西,伺機響應。後聞寶慶會黨起事,由桂返湘相助。寶慶事敗,為避免官府追捕
1906 年
春
※離開縣境,赴長沙,任新化駐省中學監督。
冬
※被迫流亡日本東京,後在黃興介紹下加入中國同盟會
12月
※萍、瀏、醴起義爆發,他與周震麟、洪春岩、寧調元、胡璞等受同盟會委派,回國密謀響應。事敗
1907 年
是年
※復返東京,入法政學校學習
11月
※同盟會發起鎮南關(今友誼關)起義,他得知起義軍佔領鎮南關,回國將兒子一鴻的官費折抵百金,前往參戰。
1910 年
是年
※與宋教仁等醞釀並於次年成產同盟會中部總部,設機關於上海,他負責黨務兼軍事聯絡工作。奔走於長沙、武昌、九江間,準備在長江流域發動起義,為中部總部黃興的聯絡人。
1911 年
是年
※武昌起義爆發後,譚前往武昌協助軍政府工作
7月
※與宋教仁等人發起成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被推舉為總務幹事、總務會議議長。
12月
※北洋軍兵臨武昌城下,軍政府領導人黎元洪和黃興先後逃離武昌,
12月6日
※被推舉為戰時總司令,率軍堅守武昌。黃興讚譽他「能爭漢上為先著,此復神州第一功。」
1913 年
7月
※孫中山等發動以討伐袁世凱為目標的“二次革命”, 堅決主張聯絡各省“同興問罪之師,以至仁伐至不仁”。
9月
※袁世凱下令通緝孫中山、黃興、譚人鳳等9人,將譚列為“湘省之亂”的“首魁”。他再次被逃亡日本,隱居在九州福岡縣,更名為林泉逸。
1915 年
是年
※回國參與護國戰爭
1917 年
是年
※追隨孫中山在發起的護法戰爭。
2月9日
※譚人鳳和章炳麟致電北京政府,反對段祺瑞對德絕交和加入協約國,主張嚴守中立。
4月
※黃興國葬於長沙岳麓山,譚人鳳專程返湘,參加國葬儀式。
1920 年
4月24日
※病逝於上海,歸葬家鄉譚家山。
1935 年
7月15日
※南京國民政府下令追贈譚人鳳陸軍上將。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