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粵漢鐵路接通
粵漢鐵路接通
時間
1900年07月 ~ 1936年04月28日
地點
廣東廣州、湖北武昌
相關人物
張之洞、譚人鳳詹天佑、喀克斯、孫科
粵漢鐵路接通
資料來源:新浪網
簡介: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湖廣總督張之洞上諭修築粵漢鐵路,主張官督商辦,但清廷自行向美國借款,美方更規定中國在50年後還清債款,方可收回鐵路管理權。但此舉激起粵、湘、鄂三省紳商強烈不滿,最後為從美國手中贖迴路權,清政府付出了高達675萬美元的代價。

粵漢鐵路於1900年7月動工,但在在修築長沙至株洲一段後已經資金不足,湖南粵漢鐵路公司雖然通過發行股票籌的831萬銀元,但仍入不敷支,最後只好在1909年與德國、英國、法國的銀行團簽訂《湖廣鐵路借款合同》,借款550萬英磅,利息五厘,以修築餘下路段。

武昌徐家棚至長沙段工程全長480餘公里於1918年9月通車。廣州至韶關段全長224公里,於1916年修通。但由於韶關至株洲段400多公里因地形複雜、工程艱巨一直受到拖延。至1927年,國民政府鐵道部成立,即把修建粵漢鐵路株韶段列為首要任務,當時鐵道部長孫科更倡議以庚子賠款修建。

株韶段在1936年4月28日建成,當時號稱是中國鐵路工程建築標準高的鐵路。同時粵漢鐵路全線宣告接通,全長1095.6公里。

事件背景:

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同年7月19日,即《馬關條約》簽訂後的第94天,光緒帝發出一道諭旨,宣稱「當此創巨痛深之日,正我群臣臥薪嘗膽之時」,並提出救亡圖存的六項「力行實政」,修鐵路被列為首項。

同日,兩江總督張之洞即復奏清政府,指出「宜亟造鐵路也」,建議修築盧漢鐵路:「中國應開鐵路之地甚多,當以盧漢一路為先務。」1895年12月6日,清廷考慮各方意見後,決定立即著手修築兩條鐵路:盧漢鐵路和津盧鐵路(即原京山鐵路京津段、今京滬鐵路京津段),並公布盧漢鐵路以黃河為界,南段由張之洞負責,北段由李鴻章負責。

然而清廷對盧漢、津盧兩路的建設資金給了不平等的待遇:津盧鐵路能動用官款,而盧漢鐵路卻不給官款,要靠商人集資興辦。但張之洞在募集商股的過程中受阻,只能將修築盧漢鐵路的任務交給盛宣懷,並向外國列強舉債,最後由比利時奪得了貸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