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時間
1911年11月15日 ~ 1912年01月28日
地點
上海、漢口、南京
相關人物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是辛亥革命期間1911年11月15日至1912年1月28日期間獨立各省為籌組臨時中央政府而成立的過渡性議政權力機構。該機構起初由各省獨立後成立的都督府派出的代表組成,後來未獨立各省的諮議局也派出代表參加。在中華民國建立後,1912年1月2日至1912年1月28日該機構曾經一度代行臨時參議院職權,直到南京臨時參議院建立,因此具有臨時國會的性質。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首先在上海宣告成立。其後又遷漢口、南京,幾多波折,歷經磨難,並就爭執最烈的政府設置地點和元首人選達成統一,從而迎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的誕生。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各省代表會仍代行參議院的職權,成為民國第一個議政機關。

背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終於掀起全國性的革命風暴。繼湖北、湖南、陝西、山西、雲南、江西獨立後,11月3日,上海又舉義旗, 旋於次日光復。緊隨其後,貴州、浙江、江蘇、廣西、安徽、廣東也紛紛宣布獨立。短短一個月內,內地18省中已有三分之二脫離了清政府,清王朝的統治已經日薄西山,搖搖欲墜。隨著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必須盡快組建全國統一的新政權。內政與外交,北伐與議和,最終推翻和處置清室,均迫切需要有一個臨時中央政府來主持。醞釀組建統一新政權的活動,起初是在上海和武昌兩地分別進行的。上海的醞釀先於武昌,最早考慮這個問題的是江浙立憲派。武昌起義爆發後不久,江浙立憲派便開始加緊串聯,積極籌劃應變措施。上海南陽路上的惜陰堂成了密謀活動的中心,幕後牽線搖扇的軍師則是惜陰堂主人趙鳳昌。準備為建立以袁世凱為首的新政權而吶喊行動。正當江浙立憲派在上海秘密籌劃之際,武昌方面則率先公開提出了倡議。漢口失守後,武漢的戰事暫告沉寂。11月7日, 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就組織中央政府問題向各地軍政府發出了徵求意見電報。由於蕪湖至九江的電纜發生故障,江浙方面未能及時收到武昌發來的電報。此時江浙立憲派又擬訂了一個宣布臨時國會成立計劃,他們打算越過各地軍政府,趁革命黨人正全力爭取戰爭勝利而無暇顧及建設政權之際,搶先在上海成立一個全國會議團,以便召集各地立憲派及與之關係密切的舊官僚勢力,控制籌建臨時中央政府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