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法統之爭
法統之爭
時間
1917年06月06日 ~ 1917年08月01日
地點
北京
相關人物
法統之爭
資料來源:中研院近史所
簡介:

「法統之爭」指1916年6月袁世凱逝世後,副總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的法理依據爭執。根據1912年制訂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簡稱民元約法),黎元洪為「繼任」大總統,任期應補足袁世凱的五年任期;若根據1914年制訂的中華民國約法(簡稱民三約法),黎元洪僅是「代行」大總統職權,依規定三天之內就要補選新總統。雖然支持民元約法的人佔多數,但把持政權的國務總理段祺瑞較屬意民三約法,由此引發了為時近兩個月的法統之爭。最後以段祺瑞退讓,援用民元約法而告終。

背景:

1914年,袁世凱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另訂中華民國約法,改採總統制,擴張總統權力,圖謀稱帝。洪憲帝制失敗後,輿論多認為應恢復民元約法,再續中華民國法統。段祺瑞身為國務總理,理應接納採行內閣制的民元約法,但段為了保持北洋政府的正統性與正當性,且不願恢復被袁世凱解散的國會,遂堅持要遵守袁世凱時期通過的民三約法。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逝,當天段祺瑞便以國務院名義發表通電,由副總統黎元洪依據民三約法第二十九條,「代行」大總統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