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自立軍起義
自立軍起義
時間
1900年07月26日 ~ 1900年08月21日
地點
漢口、上海
相關人物
唐才常
、林圭、張之洞、
孫文
、
梁啟超
、
秦力山
、
吳祿貞
、
畢永年
、
容閎
、
嚴復
、沈草、
汪康年
、
鄭觀應
、容星橋、俞廉三、李榮盛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00年8月21日,自立軍領袖,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唐才常、林圭等在漢口被張之洞逮捕,兩天後遇害,自立軍起義失敗。這次起義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自1895年廣州起義後,進入20世紀發動的第一次起義,可謂辛亥革命的先聲。
自立軍起義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時期中所發生的一個事件,由唐才常發起,又稱唐才常起義。這段時期正是革命歷史中重要的轉捩點之一,而此事件在激發中國人政治思想轉變上起了關鍵作用,又對隨後的惠州起義造成了重大影響。
背景:
19世紀,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的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戊戌變法的失敗,進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面目,使一部分有志之士逐漸對康有為、梁啟超的改良道路產生了懷疑;另一方面,孫文為首的革命黨人所宣傳的革命主張開始逐步地影響和深入到新的知識份子當中。
唐才常及其自立軍起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1898年9月,“維新變法”失敗後,維新黨人大量逃亡日本。在維新黨人留日期間,唐才常就維新黨、革命黨聯合反清事宜與孫文會面。孫文在會面中積極促成兩黨合作反清之事,不計個人功名,大度的表示“倘康有為(維新黨首領)能皈依革命真理,廢棄保皇成見,不獨兩黨可以聯合救國,我更可以使各同志奉為首領。”
除討論兩黨合作反清之事外,孫文在這次會面中,還與唐才常就自立軍起義的“湘、粵及長江沿岸各省之起兵策”進行商榷,共圖起義。
1899年,唐才常得到康有為的2萬元捐款,準備回國利用會黨在長江流域起事,得到興中會和保皇會的共同支持。是年深秋時節,唐才常離開日本啟程回國,孫文、梁啟超都來送別;餞別宴會上,唐才常慷慨激昂,表示回去要“冒死發難,推行大改革”,聽者無不動容。
Top
發生過程:
1899年冬,唐才常肩負著革命與改良的雙重期望自日本回到中國上海,廣泛聯絡各方面有影響的知名人士,隨即於東亞同文會的支持下,在上海英租界秘密成立了正氣會,對外則託名“東文譯社”,準備“糾合愛國正氣之仁人君子”,抵禦侵略,奮起救國,並策劃起義事宜。
1900年3月,正氣會改名自立會,以會黨(鴉片戰爭後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民間秘密團體)為基礎,採取會黨建立山堂方法,建立暗含反清寓意的富有山堂。印發“富有票”,凡入堂者,發富有票作為憑證。自立會的會員稱作“會友”,每人持有“富有票”一張,作為會員憑證。會中設軍事、政治兩部;其中堅人物以湖南人為多,長沙地區的有不少。自立會聲稱:“變舊中國為新中國,我輩之責任也,我輩宜函謀皇帝復辟,而創立立憲帝國。”
這支力量中,軍人方面由秦力山、吳祿貞等人領導,會黨方面則由身為哥老會龍頭的畢永年來聯繫。容閎從香港偷渡至上海,代表維新党人,而容星橋也從漢口趕至上海,成為革命党人的代表之一。因唐才常的激進派立場,遂能同時號召清軍士兵及“興漢會”裡的各會黨人員,使兩湖的準備工作到了七月中旬逐步就緒。
1900年7月26日,唐才常以挽救時局為辭,又在上海英租界愚園邀集滬上“名流”召開國會(又名中國議會),準備起義成功後,以此作為議政的基礎。“國會”推容閎、嚴復為正副會長,唐才常為總幹事,並以湘陰縣人林圭、善化縣人沈草及汪康年、鄭觀應等十人為幹事。
國會決定以自立會為基礎成立自立軍,訂8月9日在漢口、漢陽、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時起事,北上殺了慈禧太后,營救光緒皇帝,再建立漢人執政的君主立憲國家。惟會中維新人士占多數,與偏向革命之士針鋒相對,還在最後關頭為了起義的最終目標不同而起爭論。國會召開前不久,畢永年才為了他的摯友唐才常最終不肯放棄“保皇”立場而黯然離去。
在此前後,自立會人士奔走佈置,以長江流域各省哥老會會員為基礎,組織自立軍,圖謀武裝勤王。組建了前、後、左、右、中及總會親軍和先鋒軍,共計10萬餘人。唐才常為諸軍督辦,總機關設於漢口。
原定於1900年8月9日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同時發動武裝勤王,但因等待康有為匯款接濟,起義日期一再延誤。當時,新加坡富商邱菽園早先已與容閎商討聯合起義,他認捐的二十五萬元也早已匯至,做為起義的基本用費。自立軍眾人摩拳擦掌,就等著坐鎮新加坡的康有為將華僑為“保皇會”所捐的款項匯至即可舉事。康有為稱手中已握有北美華僑所捐的六十萬元,但他扣留了四十萬元,只答應將剩餘的二十萬匯給唐才常。8月9日前夕,他還因自立會中滿布革命黨人疑懼不已,認為自立軍可能劫持他的保皇運動去搞“實革命”,為此他一再拖延匯款,許諾的二十萬元最後連一分錢也不匯至,導致自立軍糧餉不繼而造成一片恐慌,會眾紛紛離去,逼得總司令唐才常不得不下令延期起義,改訂為8月22日。
駐大通的前軍負責人秦力山與吳祿貞,因未得到通知仍於原定日期起事。當天,秦力山率前軍以“討賊勤艾”的名義佔領大通縣城,因得不到回應,孤軍奮戰,於11日失敗,秦力山與吳祿貞逃回日本。
大通起義失敗後,駐新堤右軍統領沈草率領部分自立軍於8月16日進入湖南臨湘灘頭一帶。湖南巡撫俞廉三聞訊,急帶大軍前往鎮壓,自立軍寡不敵眾,最後敗散。沈草脫險後,輾轉至北京被捕,死於刑獄。
8月下旬,張之洞破獲自立軍設在漢口的總機關。唐才常當時不在總部,跟隨他多年的戰友李榮盛勸他走避,但他卻堅定表示:“我決心為國捐軀,你自己快走吧。”李榮盛感動得大聲痛哭,說“先生捨生忘死,我怎麼能做怕死鬼!”也留下不走。旋而清兵趕到,唐才常神態自若,笑著昂首受縛。張之洞不敢白日公然加害,竟於夜半將他們押至武昌天府廟殺害。
臨刑前,唐才常激動地大呼:“天不成我的大事!天不成我的大事!”然後從容就義,將一腔熱血灑在荒丘之上,時年才33歲。
自立軍起義還未全面展開,便被張之洞徹底消滅,更使得興中會來不及在廣東發難回應。
接下來,兩湖、安徽、江蘇等各省官府開始全力緝捕“哥老會”會眾,殺了上千人。
“自立軍起義”至此宣佈失敗。
歷史影響:
自立軍起義是戊戌變法後在長江流域掀起的有10多萬人參加的武裝鬥爭,鋒芒直指掌握清朝實權的后黨頑固派,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這次起義還吸引了革命派參加,導致了保皇派的分化和個,革命派的發展,為推動兩湖地區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辛亥武昌首義的爆發創造了條件。
唐才常、沈草等志士殉難,給人們以巨大的震動。鮮血,使許多原先徘徊於改良、革命之間的人士播然領悟到,想通過清廷來拯救中國,無異於“與虎謀皮”。他們轉而大聲疾呼,喚醒世人毋為奴隸,拋棄改良的幻想,毅然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資料來源,參考:百度百科、維基百科、星辰在線)
Top
中外雜誌 410
‧
中外名人傳(73)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