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第二屆國會(安福國會)
第二屆國會(安福國會)
時間
1918年08月12日 ~ 1920年08月30日
地點
北京、廣州
相關人物
段祺瑞
、
王揖唐
、
徐世昌
、
孫文
、
張勳
、
黎元洪
、
梁啟超
、
梁士詒
、
朱啟鈐
、
曹錕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安福國會,是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1918年8月12日-1920年8月),又稱「新國會」,因其選舉過程被段祺瑞御用政客團體「安福俱樂部」所控制,故稱為「安福國會」。
張勳復辟失敗後,段祺瑞憑藉「再造共和」之功出任國務總理,重新組織內閣,但拒絕恢復約法與舊國會。1918年段祺瑞為抵制孫中山在廣州的國會非常會議,決定重選國會議員,由徐樹錚、王揖唐等在北京安福胡同組織俱樂部,賄買選票,包辦選舉。安福系成員在新國會中佔有絕大多數席位,時稱「安福國會」。1918年新國會召開後,選舉徐世昌為總統,將直系軍閥馮國璋擠出中央政府,但實際權力掌握在段祺瑞手中。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皖系失敗,段祺瑞被迫辭職,國會亦被解散。
背景:
1917年6月,張勳為擁立溥儀復辟,逼迫黎元洪解散國會。1917年7月,段祺瑞打敗張勳,再造共和。但是由於國會曾反對他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段祺瑞沒有恢復,而是在梁啟超等研究系建議下,效法辛亥革命初期成立臨時參議院的過程,制定新的國會組織法,於1918年5月至6月間舉行全國大選。南方五省(粵、桂、滇、黔、川)均反對,當時南北交戰,湘、鄂、陝等三省因戰亂,也不能正常辦理選舉,故實際進行選舉的僅十四行省。在選舉過程中出現了大量腐敗、作弊現象。選舉結果:安福系獲得多數,獲330席次,舊交通系120席次,研究系只獲20餘席次。
孫中山及部分南方軍閥不承認解散國會。1917年8月25日,部分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中國南北並存兩個政府。
Top
發生過程:
1918年8月12日,也是第一屆國會期滿之時,臨時參議院解散,安福國會正式成立。8月20日眾議院議員406名,選舉安福系領袖王揖唐為眾議院議長,劉恩格為副議長。22日參議院議員168名,選舉舊交通系領袖梁士詒為參議院議長,朱啟鈐為副議長。
1918年9月4日,安福國會正式選舉徐世昌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接替直系領袖馮國璋。但是直系將軍吳佩孚於9月13日在衡陽通電,不承認安福國會的總統選舉。安福俱樂部暗中操作,擬推選曹錕為副總統,因研究系、舊交通系和部分安福系議員抵制,副總統競選會因法定人數不足而流產。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直系曹錕、吳佩孚取勝之後控制北洋政府,迫使段祺瑞下台。1920年8月30日,安福國會解散。
歷史影響:
由於係皖系軍閥段祺瑞一手打造,安福國會在歷史上免不了飽受各種不民主、御用國會的批評。但因為安福俱樂部的紀律及國會人數上的優勢,使國會的活動更加順利,某種意義上有助憲政發揮作用。選舉總統是國會的主要任務之一。1918年9月4日,國會幾乎一致推選段祺瑞支持的候選人、前清官僚徐世昌。這次選舉是民國早期唯一和平且符合憲法的總統接替。
經過反復討價還價,國會還批准了新總理和內閣的提名,這屆內閣亦是民國早期少數幾屆經過國會全部批准手續的內閣之一。職位安排問題一經解決,國會就完成了其基本任務。安福俱樂部仍被保留,並不時為段祺瑞的皖系所利用,直到1920年7月直皖戰爭後國會被解散為止。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