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永豐艦
永豐艦
時間
1913年01月 ~ 1925年04月12日
地點
上海、廣州
相關人物
載洵
、
薩鎮冰
、
孫文
、
李鼎新
、
林葆懌
、曾兆麟、
程璧光
、
莫擎宇
、
李厚基
、
龍濟光
、
陳炯明
、雷在漢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船廠訂購,1913年完工返國,被編入北洋政府海軍。
背景: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李鴻章主導經營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仍作垂死的掙扎,再籌鉅款繼續從海外購買兵輪戰艦,企圖重建海軍。1910年,海軍大臣載洵和北洋海軍統制薩鎮冰赴日考察,從三菱長崎造船所和川崎造船所分別訂購了同樣款式的鋼木結構軍艦兩艘,造價為68萬日元。
1911年,與製造艦艇的焊花飛濺相呼應,中國革命風起雲湧,清王朝在日本訂購的戰艦,幾經周折,1912年軍艦竣工下水,袁世凱執掌的北洋政府付清了造船的餘款。
Top
發生過程:
1913年元月,兩艘軍艦雙雙開抵上海吳淞口,由北洋政府海軍部接收,正式編入海軍第一艦隊,並分別被命名為永豐和永翔,寓意為「羽翼永遠豐滿」、「世代展翅翱翔」。
1916年6月25日,李鼎新以海軍總司令的名義與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練習艦隊司令曾兆麟及海軍各艦長聯名通電全國,參加護國討袁戰爭。永豐艦積極響應,與永翔等軍艦駐紮上海。
1917年,孫文以維護《臨時約法》為號召,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成立軍政府,擔任大元帥,發起領導了護法運動。為壯大護法陣營的力量,孫文積極號召北洋軍閥的陸海軍倒戈。
7月21日,北洋政府的海軍總長程璧光、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通電全國,宣佈脫離北洋政府,擁護孫文的護法主張,隨後率領永豐艦所在的第一艦隊九艘戰艦浩浩蕩蕩開赴廣州,從此國民革命擁有了一支威武雄壯的護法艦隊。
8月6日,孫文在廣州歡迎護法海軍,闡明護法大義。
11月8日,永豐、同安等艦開抵潮汕一帶,以猛烈的炮火迎擊軍閥莫擎宇和李厚基部隊。12月20日,永豐、海琛駐紮閘坡,截獲龍濟光六艘運兵船及一個營官兵,收繳大量軍械。23日,又在海上俘獲龍濟光的平南艦。
1918年1月5日,永豐等艦在程璧光指揮下駛往瓊州,砲擊秀英砲台,有力配合陸軍作戰,擊潰龍濟光部。在護法戰爭中,永豐艦衝鋒在前,英勇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1921年5月5日,孫文在廣州就職中華民國政府非常大總統,隨即組織北伐,親赴韶關督師。
1922年6月16日淩晨,風雲突變,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在廣州公然叛變。孫文得知陳炯明圖謀不軌,急返廣州。陳炯明砲擊設於廣州的總統府以及孫文和宋慶齡在觀音山的住所——粵秀樓。當此緊要關頭,宋慶齡堅持自己留下,而再三懇求孫文先行撤離,勿以自己為念。
孫文忍痛和宋慶齡道別,化裝成急診醫生,避過叛軍,輾轉登上永豐艦。身懷六甲的宋慶齡,在稍後脫險的途中小產,這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懷孕。幾天之後,她不顧羸弱的身體,乘坐小船,駛向永豐艦,與先期到達的孫文劫後重逢,之後赴上海組織聲援孫文。
從6月17日到8月9日,永豐艦成了名副其實的總統座艦。在這裡,孫文召集軍事會議,發布平叛的最高指令,與各軍艦長官、副官之間互相往來的軍令請示、軍費批示、行動命令等,體現出當時的經費窘迫和戰況險惡。在這裡,他登上駕駛台,命令艦隊砲擊叛軍。在這裡,他大聲疾呼:「民國存亡,在此一舉,今日之事,有進無退。」叛軍得知孫文在艦上指揮作戰,即集中火力轟擊,致使艦體劇烈震動,人員傷亡慘重,官兵一邊奮力撲火,一邊奮勇還擊,終於突出重圍,隨後又躲過水雷暗襲,完成了一次非凡的任務。
1923年1月6日,孫文組織的討賊軍擊敗陳炯明。2月21日,孫文由滬返穗,建立大元帥府,出任大元帥。孫偕夫人宋慶齡再度登上永豐艦,這是化險為夷的感懷與紀念,也是風雨同舟的探望與謝忱,更是乘風破浪的激勵與鞭策。
1923年8月,蒙難一週年,孫文偕同夫人再次登上永豐艦,慰問艦上官兵,並與大家合影留念。
1924年11月13日,孫文偕夫人等登上永豐艦,再次踏上謀求國家民族獨立自由統一的航程。當永豐艦路經黃埔時,孫文對隨同檢閱軍校學生演習的同志說:「余此次赴京,知其異常危險,將來能否歸來,尚不一定;然余之北上,是為革命,是為救國救民而奮鬥,又何危險之可言耶?」
11月14日,永豐艦抵達香港,全艦官兵列隊敬送孫文一行轉搭日本郵船春陽丸北上。不幸的是,永豐艦的這次航行成為它與歷史偉人的告別之旅;1925年3月12日,孫文病逝。
1925年3月30日,桂軍總顧問雷在漢上書提議,將與孫文有同生死、共患難的永豐艦,改名為中山艦以資紀念。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和陸海軍大元帥府採納了這項提議,在孫文逝世一周月的4月12日,舉行了隆重的易名典禮。
歷史影響:
永豐艦雖然噸位不大,但卻以它特有的歷史而成為名艦,改名為中山艦之後,經歷過數次重大的歷史事件,抗日期間,1938年10月,在武漢保衛戰鬥中,被日軍擊沉於今天的武漢市江夏區金口水域。
它悲壯地為國捐軀了,但25年的非凡艦史,卻永遠令人難以忘懷。它輝煌的過去和蘊含的豐富內涵將永遠銘記在炎黃子孫的心中。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華夏經緯網、黃花崗雜誌)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