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梅屋敷
梅屋敷
時間
1900 ~ 2016
地點
台北
相關人物
孫文
、
胡漢民
、村田省藏、大和宗吉、藤井悟一郎、
楊心如
、
翁俊明
、廖進平、佐久間左馬太、吳子瑜、邱念台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梅屋敷」即是位於逸仙公園中的「國父史蹟館」,始建於1896年。它是長方形傳統日本和式建築,面積約50坪,入口玄關設在南面;1900年,由新竹州山中移來古梅木200株栽作梅林而得名,原為日本人大和宗吉經營的日式旅館,後增建「吾妻別館」兼作料理業。相傳,該旅館曾以高砂族藝妓表演舞蹈來招攬旅客。1907年,知名導演高松豐次郎接受台灣總督府委託,拍攝的電影《台灣實況紹介》中,把梅屋敷的高砂族藝妓表演列為台灣廿景之一。
「梅屋敷」的屋頂採入母屋形式,上鋪老式暗黑色的「理想瓦」,在屋脊及垂脊的末端鋪有「鬼瓦」。三角形山牆上設有通風氣窗,具有防治木造屋架受潮之用途。屋子週邊為半戶外迴廊,迴廊外側採以木格玻璃窗,出簷處則用紫銅皮屋頂。位於南北兩側迴廊邊,則各設有一凸窗,迴廊外側周圍四面各設有一「戶袋」,用來收藏拆卸下來的門窗板。
背景:
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孫文赴日途中,曾短暫在台北停留,下榻之處即為御城町之「梅屋敷」旅館。
Top
發生過程:
1913年8月2日,孫文偕陳其美等離開上海前往廣東,商謀再舉討袁之師,行抵馬尾,獲知粵局有變,臨時決定轉來台灣。8月5日,孫文化名汪國權,與胡漢民、日人村田省藏2人,自福州搭乘“撫順丸”於上午6時抵達基隆,當時的台灣總督派警署總長和警部二人,前往迎接並招待至台北御城町之梅屋敷。
孫文身黑色洋服,進入梅屋敷略事休息後,由店主大和宗吉及其弟藤井悟一郎接待用餐,大和宗吉是孫文的支持者,餐後,孫文為其親書「博愛」二字,為其弟親書「同仁」二字,作為紀念。
孫文此行警衛森嚴,外人知者甚少,一行人秘密停留約一周,僅與興中會同志楊心如、同盟會同志翁俊明等少數台籍國民黨員晤面商談。台北士紳廖進平大方地籌募六萬元作為革命經費,身無長物的孫文便將隨身攜帶的威士忌酒作為回禮,成為一段佳話。
此外,孫文也曾與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會談,因當時台灣的反日活動仍然劇烈,日方勸說孫文協助安撫台灣人,日本會給予更多幫助,未獲孫文同意。
8月中旬,孫文仍化名汪國權,改乘“信濃丸”前往日本神戶,籌組中華革命黨,繼續從事討袁革命運動。
歷史影響:
台灣光復後,「梅屋敷」為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接收,當時邱念台任省黨部秘書長,與吳子瑜同為旅居北平的抗日台灣同鄉,於民國35年初,特邀請其整修後經營,吳子瑜賣掉台中「天外天劇場」,將所得款項拿來修建「梅屋敷」,初約定整修費用為50萬元,結果卻花了近200萬元。整修完妥後,更名為「新生活賓館」,於民國36年1月1日開幕,總統頒贈「義風可欽」大幅匾額乙座。
賓館業務平日由吳子瑜的子女京生與燕生負責,期間歷經36年的 「二二八事變」,賓館成為當時暴亂中的庇護所,京生出生入死,國台語並用,還因此救了二十多位外地來台出差者免於死難,事後,倖存的人還特別製作紀念盃置於館內,以為感謝。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HTC論壇、文化資產局)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