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胡漢民
胡漢民,字展堂,原名衍鸛,後改衍鴻,別號不匱室主,廣東番禺人。中國同盟會成員,國民黨早期領導人物之一。胡漢民出身貧寒家庭,幼年讀私塾,後入菊坡書院學堂。1899年中舉人,任廣州《嶺海報》記者,後曾當槍手代考,並以酬勞赴日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但以學潮退學回粤任教。1906年再赴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速成科,畢業後入其專門部肄業。1907年,胡漢民加入中國同盟會,任本部書記、《民報》編撰等,與保皇派長期筆戰;後隨孫中山赴東南亞,為新加坡《中興日報》撰文,定參與策劃數次起事。1909年任同盟會南方支部支部長,1911年參與黃花崗之役,失敗後赴南洋。

辛亥革命後,胡漢民出任廣東都督。1912任南京臨時大總統秘書長,旋回粤任廣東都督兼民政長。1913年胡漢民參與二次革命,失敗後亡命日本,任中華革命黨本部政治部部長,策動討袁。1917年護法戰爭開始,胡漢民追隨孫中山,任護法軍政府交通總長、廣州非常大總統府總參議兼文官長、政治部部長等。陳炯明叛變時,胡漢民留守大本營,曾率師反攻,失利後轉往上海,1923年回粤任大本營總參議。1924年被舉為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後兼廣東省省長;孫中山北上時負責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權。

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胡漢民與廖仲愷、汪兆銘成為國民黨最高領導集團,胡代理軍政府大元帥,後又任廣州國民政府常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然廖仲愷遇刺後,胡漢民被指控涉入暗殺,被迫離職赴蘇聯考察,次年回國暫居上海。寧漢分裂時,胡漢民支持蔣中正,出任國民政府主席、國民黨宣傳部部長、政治會議主席等,1928年底任立法院院長。1931年胡漢民與蔣中正發生矛盾,被軟禁於南京湯山;在國民黨內部的壓力下,蔣中正於10月釋放胡漢民,胡轉赴香港,成為國民黨內反蔣領袖之一,指控蔣中正為新軍閥。1935年胡漢民赴歐考察,與蔣中正和解並當選為國民黨中常會主席;1936年返國,同年5月12日病逝於廣州。著有《三民主義之連環性》、《胡漢民自傳》、《不匱室詩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