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兩廣事變
兩廣事變
時間
1936年06月01日 ~ 1936年09月17日
地點
廣州、南京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陳濟棠
、
李宗仁
、
白崇禧
、
胡漢民
、
余漢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兩廣事變,又稱六一事變,亦稱西南事變,是指在1936年6月至9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內部的地方實力派系:廣西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和廣東的陳濟棠粵系,以「抗日」運動之名義,挑戰南京國民政府首領蔣中正的政治事件。該政治事件幾乎觸發了一場內戰:蔣中正一面調派大軍在湖南阻卻兩廣軍隊北上,一面買通陳濟棠部屬,迫使陳濟棠不戰自敗,順利解決廣東粵系;與廣西也已呈兩軍對峙的態勢,後來則在各界調停下,雙方達成妥協,南京中央承諾李宗仁、白崇禧的抗日計畫,李、白則通電表示服從中央。9月中旬,蔣中正、李宗仁在廣州會晤,言歸於好,廣西問題遂和平解決
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後,蔣中正在中原大戰中擊敗中國國民黨內部的其他實力派,鞏固了其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中央的名義和政治地位。同時蔣中正又通過圍剿中國共產黨的中國工農紅軍增強在江浙以外區域影響力,各地軍閥在這套攻勢下一步步遭國民政府收編。至1936年,華南與西南一帶還有政經能力與南京國民政府抗衡者,也只剩下廣東、廣西的實力派。
兩廣實力派在政治上仍能靠「中國國民黨西南政務委員會」的名義維持當地獨立性,委員會17人中除了兩廣主要軍事將領外,還包括國民黨大老胡漢民、蕭佛成、唐紹儀等人,委員會所聘請的國民黨大老共同特色就是反對蔣中正,但國民政府基於他們的輩分也不太願意公開翻臉。
1936年5月13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胡漢民在廣州因腦溢血突然去世。蔣中正在5月18日派人致祭,弔唁團5月24日至粵,並與陳濟棠有過私下會商,意圖趁廣東局勢不穩時,將其收歸中央。兩廣實力派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不願坐以待斃,遂計畫以「抗日」為名,出兵湖南,向國民政府挑戰。
Top
發生過程:
1936年6月1日,由兩廣實力派組成的「國民黨西南執行部」和「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通電全國,攻擊蔣中正的中央對抗日不作爲,聲稱兩廣願意與日寇決一死戰,要求蔣中正立即停止對各地方實力派的進逼。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立即回電駁斥,聲稱「攘外必先安内,統一方能禦晦」,同時軍委會亦通電兩廣,嚴令兩廣部隊不得擅自行動,雙方矛盾激化。新桂系派出李品仙拉攏主政湖南的何鍵。但何鍵一面敷衍李品仙,一面向蔣中正報告粵桂兩軍的行動。6月10日,中央軍兩個軍搶先占領衡陽,封鎖粵桂兩軍的北上道路。粵桂兩軍暫停於湘南,不再前進。
蔣中正在廣東培養反陳勢力已經多年。兩廣一起事,粵軍第一軍軍長余漢謀便暗中與蔣中正聯絡,隨後發表通電,宣布歸顺中央。蔣中正則允諾倒陳後以余漢謀主政廣東。7月4日,數十架廣東空軍飛機飛離廣東投蔣,粵軍實力大損。新桂系三大首領趕緊與陳濟棠見面商議,統一軍政,財政,並且將軍心已經不穩的粵軍布置在内線,而桂軍布置在外線。
7月13日,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決議撤銷西南執行部,軍委會則宣布撤銷陳濟棠的職務,以余漢謀取而代之。同時爲了分化粵桂,宣布李宗仁,白崇禧的本兼各職不變。但是新桂系沒有上當,還盡力扶持陳濟棠,建議陳濟棠立即將錢糧,武器和可靠部隊掌握,退往粵西,背靠桂系,同時准備派桂軍入粵,穩定廣東局面,但是形勢已經急轉直下。
7月14日,余漢謀向陳濟棠發出通牒,要求陳濟棠24小時内離開廣東,同時出兵向廣州進攻,陳濟棠所部第二軍不戰而退,準備迎余漢謀以代替陳濟棠,陳濟棠所部軍心大亂。白崇禧立即電告陳濟棠,形勢危急,勸陳濟棠不惜血本,以金錢,官職爲誘餌迅速穩定軍心。但僅過了一日,陳濟棠之廣東空軍便在司令黄光銳的率領下全數北上投蔣,陳濟棠已經心灰意冷,決心下野,遂不再理會白崇禧的提議。18日,陳濟棠在將過渡政務軍務安排妥當後,前往香港,淡出政壇。陳濟棠最親信的陳漢光師,被陳濟棠命令入桂,並且附送軍費數十萬元。但陳漢光師不願入桂,被余漢謀部收編,至此,陳濟棠在廣東之勢力被連根拔起,除了數十萬軍費歸新桂系所有外,全部被余漢謀接收。
陳濟棠倒台,蔣中正立即威逼新桂系,顧祝同率薛岳等部自貴州進逼,余漢謀所部自雷州半島進逼,陳誠部自西江沿江而上,何鍵湘軍則自湘桂邊境窺探桂林,新桂系形勢危急。新桂系立即以民團制度動員全省後備兵源准備迎戰,建制軍隊擴充兵力至44個團,另外尚有近10萬地方民團。共約兵力20萬,據險固守。同時爲了爭取輿論支持,驅逐桂軍内部所有的日籍教官、顧問。由於新桂系不同於粵系,早已形成以李、白二人爲核心的團體組織,向心力十分穩固,蔣中正對新桂系的收買分化未能成功。
新桂系盟友眾多,東北軍、西北軍、共產黨都通電聲援。新桂系亦利用西南各地方實力派與蔣中正中央軍系的矛盾,分化,游說。使得黔軍,湘軍等都觀望不前。在福建事變中下台的蔡廷鍇還出資30萬港元組建了一個師,對新桂系幫助極大。
新桂系抓緊「抗日」旗號不放,爭取在輿論上陷中央軍於不義。6月後,廣西連日發生新桂系默許,操縱下的抗日示威遊行,聲勢浩大。大批文化界,新聞界人士亦被新桂系邀請來桂。新桂系在輿論上占了上風。
7月底,出於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強烈憤慨和對新桂系的同情,全國各界和各地方實力派開始傾向於新桂系。馮玉祥親自上廬山勸告蔣中正和平解決兩廣事變,就連内部的程潛、劉斐等人,都公開聲稱抗日第一。加上當時東北軍張學良,西北軍(陝軍)楊虎城已經同中共祕密達成了停戰協議,蔣中正急於調兵北上剿共,也逐漸傾向於和平解決兩廣事變。
8月初,蔣桂雙方不斷派人互相試探,劉斐,朱培德,程潛,居正等人不停來回南寧和廣州,勸說雙方各退一步。最後新桂系提出,中央停止進逼地方,維持廣西現狀不變,日人如更進一步,立即全面抗戰,戰端一起,廣西立即出兵。在此基礎上,新桂系宣布服從蔣之領導,不再爭奪中央名器。
9月4日,國民政府和軍委會發布命令,李、白二人和桂系大小官員之職位不變,新桂系官員則隆重在南寧就職,宣布服從蔣之中央。至此,兩廣事變解決。9月17日,蔣中正與李宗仁在廣州會晤,兩廣事變才完全解決。
歷史影響:
由於不發一槍一彈,就是當時實力非常強大的粵桂兩大軍團投誠,蔣中正的聲望因而提高。叛方將領的表現,也足以使蔣中正相信「人民眼睛是雪亮的」,亂罵他「親日賣國」的政敵是不得人心的──顯然也使他對「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更確信不疑。蔣中正將預備征討兩廣的中央師悉數北調,用來剿共,並準備將張學良的部隊調離。兩廣事件和平解決,張學良、楊虎城與中共籌組西北大聯合之信心因此動搖。當時論「造反」必備的軍隊實力,無論是張的東北軍還是楊的西北軍都和兩廣部隊相比較弱。然而也因蔣中正過分自信,僅帶少數文武侍從前往西安,因而發生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Top
中外雜誌 1
‧
懷胡宗南先生
中外雜誌 97
‧
戴雨農與鄭介民
中外雜誌 116
‧
學海人豪何浩若
中外雜誌 119
‧
抗日情報戰(三)-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中外雜誌 124
‧
抗日情報戰(六)-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中外雜誌 137
‧
抗日情報戰(續完)-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中外雜誌 142
‧
鐵血精忠傳(五)-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67
‧
八十自述(下)
中外雜誌 188
‧
記錢大鈞上將
中外雜誌 192
‧
三民主義力行社與中國國民黨(下)
中外雜誌 222
‧
香港情報英烈錄
中外雜誌 228
‧
為鄭介民辯誣(二)
中外雜誌 245
‧
黃紹竑三任省主席(上)-七省主席幕中記之二
中外雜誌 298
‧
張學良話西安事變
中外雜誌 353
‧
陳誠與蔣中正 宋越倫日記摘錄
中外雜誌 398
‧
雖死猶生民族魂 空軍英勇戰史(上)
Top
書名:
神州見聞
‧
梁幹喬打倒史達林
書名:
戴笠和他的同志
‧
何峩芳妙計安東菀
‧
金遠詢任重三湘
‧
胡子萍管人事交通
‧
張我佛立功異域
‧
梁幹喬打倒史達林
‧
陳祖康撰黃埔校歌
‧
謝鎮南報答知遇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