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國民革命軍成立
國民革命軍成立
時間
1925年08月26日
地點
廣州、南京
相關人物
孫文
、
蔣中正
、
廖仲愷
、
胡漢民
、
許崇智
、
李宗仁
、
唐生智
、
白崇禧
、
李濟深
、
鄧演達
、
周恩來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國民革命軍,亦可簡稱為革命軍、國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5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主力軍隊,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中華民國國軍前身。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主要武裝力量。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國府軍」,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期間經歷中原大戰、剿共戰爭、抗日戰爭等。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改名為中華民國國軍,成為完全效忠國家的武裝力量。
背景:
國民革命軍成立前,在南方的孫中山主要倚靠當地軍閥作為武力基礎。陳炯明叛變後,孫中山決定組建效忠中國國民黨的革命力量。孫中山組建革命軍隊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創辦軍官學校,培養革命軍的骨幹,從而組織一支革命軍;一是改造舊式的地方部隊,使之為革命服務,成為革命軍的組成部分。
1924年,在蘇聯支持下,孫中山於廣州創立黃埔軍校。黃埔軍校造就了一批為中國革命奮鬥的軍事人才,成為孫中山革命力量的基礎。當軍校第一期學生畢業後,以這期畢業生為骨幹,從廣東、浙江、江蘇、湖南等地招募一批青年工人、青年農民,於1924年底先後組建了兩個教導團。教導團學習蘇聯紅軍建制,採取三三制:每團3個營,每營3個連,每連3個排,每排26至30名戰鬥兵。教導團實行黨代表制,從連隊到團設有黨代表。
孫中山還致力於改造大元帥府所轄的粵、湘、滇、桂、豫、贛、川、黔、晉、閩、陝等各地方軍以及一切雜牌軍。1924年,中國國民黨一大後,孫中山命令取消那些自行擴充的雜牌軍,歸併正式編制軍隊。7月,成立軍事訓練委員會,以加強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孫中山還親自到各軍演講,宣傳救國救民道理,宣傳整頓軍隊,建設革命軍的必要。為統一各軍,10月,將各地方軍一律改稱「建國軍」。軍隊的名稱雖然統一了,但並未解決這些軍隊長久以來的積弊,遠遠稱不上是一支革命力量。
Top
發生過程:
孫中山改造舊軍隊的設想,在他生前並未實現。1925年4月6日,在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七十三次會議上,秉承孫中山遺願,通過了建立黨軍案。隨即以軍校兩個教導團為基礎建立了國民黨黨軍,任命廖仲愷為黨代表。23日教導第三團成立。7月,教導團與軍校分離。這時教導團已擴大為一個旅,下設三個團。在蘇聯顧問具體幫助下創建的這支軍隊,是以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以打倒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建立民主共和國為奮鬥目標。這支軍隊的建立是組建革命軍的開端。
1925年7月,護法軍政府於廣州改組為國民政府,最高軍事領導組織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以汪精衛、胡漢民、伍朝樞、廖仲愷、許崇智、蔣中正等8人為委員,以汪精衛為主席。。8月26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轄下各地方軍隊名目取消,統一名為「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國民革命軍成立之初,共五個軍。第一軍,由黨軍第一旅和部分粵軍組成,蔣中正任軍長。第二軍,由譚延闓的建國湘軍組成,由譚延闓任軍長。第三軍,由朱培德的建國第一軍改編而成,朱培德任軍長。第四軍,主要由建國粵軍第一師改編而成,李濟深任軍長。第五軍,以李福林的粵軍第三軍為基礎擴編組成,李福林任軍長。
1925年11月至北伐前夕,國民政府又相繼組建了國民革命軍第六至第八軍。第六軍,以程潛的援鄂軍為基礎改編組成,程潛任軍長。第七軍,由李宗仁、黃紹竑的定桂討賊軍改編組成,李宗仁任軍長。第八軍,由湘軍唐生智的第四師改編而成,唐生智任軍長。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號稱八個軍,總兵力約十萬人,誓師北伐。蔣中正任總司令,李濟深為參謀長,白崇禧任參謀次長代理參謀長,鄧演達為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為政治部副主任。
歷史影響:
國民革命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以黨領軍」的軍事力量,對中華民國的歷史進程具有重大影響。在蔣中正領導下,國民革命軍先肅清兩廣其他勢力,鞏固國民政府的統治,繼而於1928年完成北伐,結束軍閥割據的局面。國民政府奠都南京的十年期間,國民革命軍主要忙於討平國民黨內部其他派系及圍剿共產黨。1937年對日抗戰爆發後,國民革命軍作為當時中國抗戰主力,於珍珠港事變前的四年,始終獨力對抗日本侵略者。雖然由於現代化條件不足,國民革命軍未能在抗戰後期展開對日反攻、收復失地,但在中國戰場牽制百萬日軍,已是國民革命軍對二次大戰時期同盟國的極大貢獻。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施行後,國民革命軍改組為中華民國國軍,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之上,隸屬於國家。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