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國民黨上海執行部
國民黨上海執行部
時間
1924年02月25日 ~ 1926年01月
地點
上海
相關人物
孫文
、
胡漢民
、
毛澤東
、汪精衛、
惲代英
、
于右任
、
邵力子
、
葉楚傖
、何世楨、
茅祖權
、孫鏡、羅章龍、王荷波、沈澤民、
瞿秋白
、
施存統
、
鄧中夏
、
向警予
、張秋人、
胡宗南
、
黃維
、
桂永清
、
方志敏
、張廷灝、
林森
、
鄧澤如
、
陳果夫
、沈儀彬、許紹棣、林煥廷、郭景仁、朱季詢、
戴季陶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上海執行部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成立伊始,國共雙方尚能精誠團結,工作成效顯著。
其一,整頓轄區黨務,切實開展國民黨黨員重新登記工作,為基層組織建設奠定了基礎;強化轄區民眾,特別是黨員的革命意識,開展《中國國民黨總章》以及《中國國民黨宣言》的學習教育,宣傳新三民主義。
其二,推廣平民教育,協助黃埔軍校招生。1924年3月13日,召開第三次執委會會議,對黃埔軍校招生進行部署,決定由毛澤東全面負責上海地區考生的招生複試工作。據統計,通過上海選收的黃埔一期學生共有100 多名,占當期學生總數的 20%。其中約有共產黨員近60人,占學生總數的 1/8。在眾多通過複試的學員中包括了眾多活躍於國民革命中的兩黨著名人士,如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胡宗南、陸軍中將黃維、海軍司令桂永清及共產黨早期傑出領導人方志敏等。
其三,開闢上海革命宣傳陣地。為了在黨員中開展革命宣傳和教育,發行了內部刊物《黨務月刊》。而《民國日報》作為執行部的機關黨報,一度成為國共合作期間面向公眾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刊物之一。
其四,掀起婦女運動和工人運動的高潮。執行部在成立婦女部的同時,還成立了婦女運動委員會。由共產黨人向警予負責實際工作,提倡統一婦女團體,引導一般婦女注意社會、國家及婦女本身等宗旨,共吸收各界女國民黨員30人。
背景:
1923年2月,孫文回穗,國民革命的重心由上海移回廣州。同年10月8日,在廣州成立了中國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舊上海本部的設置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機構意義。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孫文在隨即召開的國民黨一屆一中全會上道出了設立「執行部」的初衷:「中央黨部偏處廣州,指揮各處黨務,有鞭長莫及之感」,為便於就近指揮,決定「除廣州為中央執行委員會所在地外,其餘特別區,如上海、北京、漢口、哈爾濱、四川,皆派遣中央執行委員到各地組織執行部,指揮監督各地黨務之進行……」。會議決定由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直接管轄上海、江蘇、安徽、浙江、江西五省市的黨務,並監理上海特別市黨部的職權。
Top
發生過程:
1924年1月,毛澤東作為湖南代表參加了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同月31日,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監察委員召開全體會議,決定在上海、北京、漢口等地成立執行部,以加強這幾個地區的工作。
2月中旬,毛澤東從廣州到上海,和共產黨人羅章龍、王荷波、惲代英、沈澤民、邵力子、瞿秋白、施存統、鄧中夏、向警予、張秋人等參加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工作。據規定,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管轄範圍除上海外,還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
1924年2月25日,國民黨上海執行部舉行首次會議,胡漢民主持會議,推定常委及各部長、秘書:胡漢民為組織部長,毛澤東任秘書;汪精衛為宣傳部長,惲代英任秘書;于右任為工農部長,邵力子任秘書;葉楚傖為青年婦女部長,何世楨任秘書;茅祖權為調查部長,孫鏡任秘書。
3月1日,該執行部正式成立。
上海執行部成立不久,胡漢民、汪精衛先後返粵,原來的三個常委中只剩下葉楚傖一人。
4月10日,國民黨上海執行部指定陳果夫、沈儀彬、許紹棣、葉楚傖、張廷灝、林煥廷、郭景仁、胡漢民、毛澤東、朱季詢等1人為合作運動委員會委員。
1924年5月,成立以于右任為主任的工人委員會,發展工農黨員,夯實國民黨上海地方的工農組織基礎。
但國共兩黨從醞釀合作的那一刻開始,便齟齬不斷。國民黨高層不少人士懷疑聯共的必要性,他們擔心國民黨因此喪失革命領導權。在國民黨「一大」開幕前夕,林森、鄧澤如等便糾合一些代表,策劃反對共產黨人加入國民黨,密謀發起組織。孫文對此嚴加責備,此事才不了了之。
新生的中國共產黨內部對國民黨的態度也不盡一致。
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黨內才達成了共識:「我國的軍閥就是社會上一切其他階級的敵人」,共產黨需要與其他黨派共同行動,以反對共同敵人。鑒於力量弱小,要想切實推動中國革命,爭取與國民黨合作乃大勢所趨。於是,在孫文力排眾議和共產國際、蘇俄的穿針引線下,兩黨為了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幸福」走在了一起。
在人事安排上,中共中央極力保持低調,避免引起糾紛,確定「共產黨員不應該在各委員會中謀求職位」,同時,儘量不推薦自己人擔任各級職務。但為了借重共產黨人的組織經驗,日常工作實際上均由組織部秘書毛澤東、宣傳部秘書惲代英等負責處理。他們要想在上海執行部分管的區域順利開展工作,較多援引自己的同志在所難免,這種情況加劇了兩黨人員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隨著執行部工作的推進,國民黨右派對於共產黨人的排擠愈演愈烈。
1924年7月初,戴季陶到上海接替汪精衛上海執行部常委的職務,他和本來就反對聯共的葉楚傖控制了執行部,毛澤東遭到排擠,因與葉楚傖之間經常發生分歧,毛澤東辭去組織部秘書一職,推張廷灝繼任,毛本人專任文書科工作。年末,毛澤東回湖南工作。
1925年3月12日,孫文逝世,國民黨右派對國共合作的破壞不再受制,國民黨上海執行部變得徒有其名。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上海執行部連續兩次發表宣言,提出「以取消中國與英日締結之一切不平等條約為賠償此次死傷污辱與損失之最低代價」的主張。
1926年1月,在以反共聞名的國民黨「西山會議派」鼓動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佈撤銷國民黨上海執行部。
歷史影響:
上海執行部是國共兩黨關係的縮影,其設置是雙方在政治博弈中,為了服從國民革命大局的做法。孫文在國共兩黨的糾紛中,總是扮演居中調停的角色,也正是因為他的威信,儘管國民黨右派蠢蠢欲動,兩黨關係還能勉勵維持。然而,當他去世之後,國共兩黨越行越遠,最終走向了內戰。
(資料來源,參考:人民網、百度百科、臺灣導報)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