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收復外蒙古
收復外蒙古
時間
1919年11月17日 ~ 1921年03月18日
地點
外蒙古
相關人物
徐樹錚
、
杭達多爾濟
、
三多
、
車林齊密特
、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廓索維茨、
孫寶琦
、庫朋斯齊、
袁世凱
、
那木囊蘇倫
、
凌陞
、布里亞特、
段祺瑞
、
陳毅
、黃成垿、
巴德瑪多爾濟
、
徐世昌
、
孫文
、蘇赫•巴托爾、
恩琴
、
謝米諾夫
、高在田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19年,在外蒙古撤銷自治已具備相當有利的客觀條件的前提下,徐樹錚抓住有利契機,迅速和平地完成了撤治使命,使外蒙古最終正式呈請政府「情願撤銷自治」;外蒙古的回歸,保證了中華民國的領土完整與主權統一。
背景: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1907年,兩國和好簽訂密約,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之「優越地位」,日本承認俄國在外蒙古的「一切權利」。
1910年,日韓併和,日俄簽訂第二次密約,俄國尊重日本對朝鮮的行動,日本也同樣尊重俄國在外蒙古與伊犁的一切行動。
1911年7月,外蒙古獨立首倡者土謝圖汗部親王杭達多爾濟率團出訪俄國,得到俄國軍事支援。辛亥革命後,清朝統治逐漸瓦解,杭達多爾濟等人認為時機成熟。11月30日,俄、蒙軍隊包圍庫倫(烏蘭巴托)辦事大臣衙門,解除清軍武裝,並將庫倫辦事大臣三多及其隨從人員押送出境。12月,杭達多爾濟、車林齊密特等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12月28日,哲布尊丹巴在庫倫登基,自稱「日光皇帝」,年號共戴。此獨立未被當時清朝政府和後繼的中華民國政府承認。
1912年,日本與俄國簽訂第三次密約,設立中國東西內蒙古分界線,俄國承認東內蒙為日本勢力範圍,日本承認西內蒙為俄國勢力範圍,以東經116度27分為日俄界線,日本向俄國取得進軍熱河的默許。
1912年11月3日,俄國前任駐華公使廓索維茨在庫倫與「哲布尊丹巴政府」簽訂《俄蒙協約》及《俄蒙協約專條》,俄國以支持蒙古自治換取在外蒙享有排他性商業地位,對中國在外蒙主權隻字未提,引起中國不滿。
經過談判,1913年9月18日,中國外長孫寶琦同俄國駐華公使庫朋斯齊達成《中俄聲明文件》,中國不在外蒙駐兵、殖民、設官,承認外蒙自治,承認《俄蒙協約》及其專條,換回俄國承認中國在外蒙的宗主權,基於宗主權而衍生出俄國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一部分;至此,中國對蒙權力已由主權改為宗主權。
1915年6月7日,中、俄、蒙在恰克圖簽定《恰克圖協定》,將此聲明具體化。據此,同年6月9日,外蒙古宣佈取消「獨立的大蒙古國與共戴年號」。袁世凱冊封八世哲布尊丹巴為「呼圖克圖汗」,並赦免獨立運動人士;外蒙古取消獨立,實行自治。此時外蒙古上層的僧俗兩派鬥爭趨於白熱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派人毒死了「外務大臣」杭達多爾濟與賽音諾顏部親王那木囊蘇倫,壓制了世俗王公的勢力。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後,蘇維埃俄國政府在1917年和1919年兩次發表對華宣言,宣佈廢除沙俄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實際上繼續支持外蒙古獨立。
1919年7月25日,蘇維埃俄國發表對蒙古聲明,稱外蒙古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要求與之建立外交關係。
Top
發生過程:
1919年2、3月間,俄國召開大烏里會議名為「蒙古國體運動」又稱「泛蒙主義」或「泛蒙運動」,主張內外蒙古結合並與呼倫貝爾(政務廳廳長凌陞)、布里亞特等勢力組聯合政府蒙古國。5、6月,泛蒙運動到達高峰,在海拉爾建立政府,逼迫外蒙古表明立場。
4月,北洋天梟徐樹錚提出《西北籌邊辦法大綱》,不僅主張撤治,更提出了使外蒙與內地一致的同化政策,其實就是要收復外蒙古,行使主權。6月13日,段祺瑞內閣政府正式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邊防部隊陸續開拔進入外蒙古,為徹底解決外蒙問題作準備。
徐樹錚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一直被譽為北洋軍師,皖系名將,段祺瑞的靈魂,32歲成為民國政府陸軍部軍學司司長,34歲任陸軍部次長。
當時由於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無暇顧及外蒙問題,這給中國收復外蒙古創造了絕佳的機會,北洋政府加緊了同外蒙古關於回歸問題的談判。北洋政府駐庫倫都護使陳毅總督與外蒙王公經過艱苦的談判,終於達成了《改善蒙古未來地位63條》,但立即遭到了外蒙「議會」的否決。這使北洋政府意識到必須加快速度解決蒙古問題。
10月1日,外蒙古自治政府外交部長車林與庫倫都護使陳毅會談達成共識,特派都護使衙門秘書黃成垿帶著63條外蒙撤治善後條例到北京,表達外蒙古希望恢復前清舊制(有條件撤治,回到前清絕對宗主權),取消國際條約裡中國在國防、外交上的約束限制,但外蒙古仍保有相當的自治權。徐樹錚所屬皖系曾向日本人大量借款以備中國內戰使用引發輿論批評,得知外蒙古撤治消息,急於爭功隨即向外蒙古增兵。
10月29日,徐樹錚率西北邊防軍第一師,揮師出塞,抵達外蒙古首府庫倫,軟禁哲布曾丹巴及其他王公貴族,脅迫陳毅修改63條,最後徐樹錚自己新增八條,並挾持「內閣理」巴德瑪多爾濟簽字。
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書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呈請廢除俄蒙一切條約,全面否定《中俄聲明》,正式「無條件撤治」,回歸中國,陳毅遭軍隊押送回北京。
11月22日,以《中國大總統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復舊制,同時取消《中俄聲明》和《恰克圖協定》,至此,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於中國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回到中國懷抱。為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北京政府在庫倫設立「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公署」,由徐樹錚部在外蒙古駐防,並派兵收復唐努烏梁海,完成了對外蒙古的統一。孫文因此贊揚徐樹錚:「徐收回蒙古,功實過於傅介子、陳湯、班超,公論自不可沒!」
徐樹錚不僅從政治軍事上完成了對外蒙古的統一,還在外蒙古採取了引種蔬菜、修建公路、開辦銀行、創刊日報、加強中華文化教育等措施,但是,徐樹錚不顧其傳統習俗,全面推行新政改革,致使外蒙古上層集團對北洋政府的統治更加不滿。呼倫貝爾原本希望參與外蒙古獨立運動,遭俄國反對;北洋政府隨後與俄國簽訂呼倫貝爾條件八款,俄國取得區域經濟利益,並限制中國在此主權。
歷史影響:
由於外蒙古無法忍受徐樹錚的行為,開始派員聯絡蘇俄紅軍(蘇赫•巴托爾為代表到伊爾庫次克與共產國際接洽)、帝俄白軍(恩琴)及日本(哈爾濱日本領館),尋求援助把中國人趕出外蒙古,哲布尊丹巴甚至寫信給日本天皇,希望日方協助其恢復獨立。
1919年底,帝俄白軍將領謝米諾夫及恩琴聚集西伯利亞東部,協同布里雅特蒙古、呼倫貝爾、外蒙古等人士,驅逐滯留在外蒙古的中國官員,以民族自決、獨立建國為口號,並在日本的支持下再次宣佈獨立。
1920年7月,直皖兩系軍閥鬥爭激烈,徐樹錚率軍返回內地,被免職,任遠威將軍,留北京代職。兩派最終爆發直皖戰爭,徐樹錚任皖系定國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庫倫僅留守部份兵力,原皖系第3旅第7、第8團因直皖戰爭失利軍心不穩。戰敗後,段祺瑞下台,徐樹錚被指控為「十大禍首」之最而遭通緝拿辦,借日本使館之助逃到天津,後潛入上海公共租界內匿居。
1921年2月11日,恩琴的軍隊在日本關東軍的支持下攻入庫倫。中國駐軍撤離庫倫,部分返回內地,部分在高在田的率領下轉移到買賣城,準備再戰。3月18日,蒙古人民黨軍隊另外在蘇俄紅軍的支持下攻佔買賣城,擊敗了當地守軍,中國在外蒙古的勢力自此完全消失。
1922年5月1日,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向蘇聯表達嚴重抗議:「蘇聯政府對中國歷次通牒曾宣言,所有往日俄國各前政府與中國所定條約均為無效,並放棄對中國領土之侵略,今蘇聯政府乃背反前言,擅與蒙古私訂條約,此等行為直與帝俄政府時代對華如出一轍,須知蒙古係屬中華民國領土,本國政府實難容忍,為此特向執事嚴重抗議,所有蘇聯政府與蒙古私訂無論何種條約,中國政府決不承認。」
北洋政府在20世紀初期出兵外蒙,極貧積弱的中國確是為保衛國家主權,維護國際地位作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他們的功績和歷史地位,是應該被後人所紀念的。
(資料來源,參考:每日頭條、維基百科)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