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收復外蒙古
收復外蒙古
時間
1919年11月17日 ~ 1921年03月18日
地點
外蒙古
相關人物
徐樹錚杭達多爾濟三多車林齊密特、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廓索維茨、孫寶琦、庫朋斯齊、袁世凱那木囊蘇倫凌陞、布里亞特、段祺瑞陳毅、黃成垿、巴德瑪多爾濟徐世昌孫文、蘇赫•巴托爾、恩琴謝米諾夫、高在田
收復外蒙古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
簡介:

1919年,在外蒙古撤銷自治已具備相當有利的客觀條件的前提下,徐樹錚抓住有利契機,迅速和平地完成了撤治使命,使外蒙古最終正式呈請政府「情願撤銷自治」;外蒙古的回歸,保證了中華民國的領土完整與主權統一。

背景: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1907年,兩國和好簽訂密約,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之「優越地位」,日本承認俄國在外蒙古的「一切權利」。

1910年,日韓併和,日俄簽訂第二次密約,俄國尊重日本對朝鮮的行動,日本也同樣尊重俄國在外蒙古與伊犁的一切行動。

1911年7月,外蒙古獨立首倡者土謝圖汗部親王杭達多爾濟率團出訪俄國,得到俄國軍事支援。辛亥革命後,清朝統治逐漸瓦解,杭達多爾濟等人認為時機成熟。11月30日,俄、蒙軍隊包圍庫倫(烏蘭巴托)辦事大臣衙門,解除清軍武裝,並將庫倫辦事大臣三多及其隨從人員押送出境。12月,杭達多爾濟、車林齊密特等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12月28日,哲布尊丹巴在庫倫登基,自稱「日光皇帝」,年號共戴。此獨立未被當時清朝政府和後繼的中華民國政府承認。

1912年,日本與俄國簽訂第三次密約,設立中國東西內蒙古分界線,俄國承認東內蒙為日本勢力範圍,日本承認西內蒙為俄國勢力範圍,以東經116度27分為日俄界線,日本向俄國取得進軍熱河的默許。

1912年11月3日,俄國前任駐華公使廓索維茨在庫倫與「哲布尊丹巴政府」簽訂《俄蒙協約》及《俄蒙協約專條》,俄國以支持蒙古自治換取在外蒙享有排他性商業地位,對中國在外蒙主權隻字未提,引起中國不滿。

經過談判,1913年9月18日,中國外長孫寶琦同俄國駐華公使庫朋斯齊達成《中俄聲明文件》,中國不在外蒙駐兵、殖民、設官,承認外蒙自治,承認《俄蒙協約》及其專條,換回俄國承認中國在外蒙的宗主權,基於宗主權而衍生出俄國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一部分;至此,中國對蒙權力已由主權改為宗主權。

1915年6月7日,中、俄、蒙在恰克圖簽定《恰克圖協定》,將此聲明具體化。據此,同年6月9日,外蒙古宣佈取消「獨立的大蒙古國與共戴年號」。袁世凱冊封八世哲布尊丹巴為「呼圖克圖汗」,並赦免獨立運動人士;外蒙古取消獨立,實行自治。此時外蒙古上層的僧俗兩派鬥爭趨於白熱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派人毒死了「外務大臣」杭達多爾濟與賽音諾顏部親王那木囊蘇倫,壓制了世俗王公的勢力。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後,蘇維埃俄國政府在1917年和1919年兩次發表對華宣言,宣佈廢除沙俄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實際上繼續支持外蒙古獨立。

1919年7月25日,蘇維埃俄國發表對蒙古聲明,稱外蒙古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要求與之建立外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