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中國國民黨成立
中國國民黨成立
時間
1919年10月10日 ~ 1924年01月30日
地點
上海、廣州
相關人物
孫文
、
居正
、
謝持
、
廖仲愷
資料來源:桂系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中國國民黨是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所創建的中國原生政黨,亦是中華民國與亞洲歷史最悠久的政黨之一。其前身最早為成立於1894年的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10月10日經孫中山改組後改為現名。
中國國民黨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統一全國起,至1948年改組為行憲政府,且於1949年國共戰爭中失利、從中國大陸撤守至臺灣後,直至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敗選為止,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也是唯一同時治理過海峽兩岸的政黨。
背景:
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1914年,流亡日本的孫中山在東京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繼續積極從事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鬥爭活動。1916年護國之役結束,黎元洪繼任總統,國會恢復。孫中山將中華革命黨總部由東京遷至上海,由於形勢變化,革命名義已不復在,遂下令各地支部停止一切活動。1918年6月第一次護法戰爭失敗,孫中山總結教訓,認為「救亡之策,必先事吾黨之擴張,故亟重訂黨章,以促使黨務發達」,因此積極著手中華革命黨的改組工作。
Top
發生過程:
1919年10月10日,孫中山正式宣布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並公佈《中國國民黨規約》,總綱規定:「本黨以鞏固共和、實行三民主義為宗旨」;「凡中華民國成年男女,與本黨宗旨相同者,由黨員二人介紹,並具自願書於本黨,由本黨以給證書,始得為本黨黨員」
;「凡中華革命黨黨員,皆得為本黨黨員」。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制度為總理制,設總理1人,代表全黨總攬黨務。黨本部設立總務部、黨務部、財務部,孫中山以總理身份指定居正、謝持、廖仲愷分任3部主任。本部設在上海,下設總支部、支部、分部。黨名加“中國”兩字,以區別於1912年的原國民黨。
1919年至1924年,中國國民黨經歷多次改組,直到1924年1月30日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結束並發表《中國國民黨全國大會宣言》,才正式宣布改組完成。改組過程包括:1919年10月確定中國國民黨名稱,頒發《中國國民黨規約》;1920年11月修正《中國國民黨總章》及規約;1923年1月在上海召集中國國民黨改進大會,發表《中國國民黨宣言》,宣佈《中國國民黨總章》;1924年1月20日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國民黨全國大會宣言》和新的《中國國民黨總章》,正式完成國民黨改組。
歷史影響:
一、聯俄容共政策,奠定共黨發展基礎
由於中國國民黨軍事力量不足以反抗當時北洋政府,兩度發動護法戰爭均以失敗告終,孫文認為必須建造自己的軍隊。在西方國家拒絕給予孫文援助情況下,新成立的蘇俄卻宣布廢除前沙俄對中國的部分不平等條約,利用中國國民黨發展起組織輸出共產革命。
1923年,孫文與共產國際合作,將大本營遷回廣州,對抗北洋政府。由於列強多不支持孫,僅蘇俄給予孫大量武器和財政援助,並派出軍事及政治顧問幫助孫建軍北伐。因此在改組中國國民黨時,孫中山決定實行「聯俄容共」,並力排眾議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共產黨快速發展,在往後數十年與國民黨糾纏不休,並在國共內戰中獲勝,建立政權。
二、黨國合一,主導中華民國近百年的發展歷程
中國國民黨自成立以後,一黨獨大,近百年來與中華民國可說是一體共生,歷經北伐、十年建設、八年抗戰、國共內戰、制憲行憲、政府遷臺、建設臺灣、解除戒嚴、終止動員戡亂、政黨輪替等階段,不僅在一黨專政時期主導了中華民國與臺灣的發展方向,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主要政黨。
Top
一九二O年一月一日,孫中山…
中國國民黨黨證
中國國民黨本部之印
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所用…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