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袁世凱就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就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時間
1912年03月10日 ~ 1913年10月10日
地點
北京;南京;
相關人物
孫文
、
黎元洪
、
黃興
、
袁世凱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乃因袁達成迫使清帝退位的目標,孫文依照南北議和時約定,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並向南京臨時參議院推薦袁世凱。
1912年2月12日,清廷公布退位詔書,共和告成。次日,袁世凱通電擁護共和,孫文提出辭職咨文,獲南京臨時參議院批准。2月15日,臨時參議院以十七票全票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參議院發電祝賀他做了「我中華民國之第一華盛頓」。
在袁世凱臨時大總統任內,中華民國舉行第一次國會議員選舉,並發生宋教仁遇刺案。儘管如此,第一屆國會仍如期開幕,1913年10月6日,國會選舉袁世凱為總統,10月10日,袁世凱就任第一任正式大總統,任期五年。
背景:
1908年,光緒皇帝、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年僅三歲的溥儀繼位,由醇親王載灃攝政,袁世凱隨即遭罷斥,隱居河南。武昌起義爆發後,清廷上下束手無策,朝野均體認,非袁世凱無法應付此局面,不得不又將他起用。
袁世凱上臺後採取剿撫兼施的策略,出兵進佔漢口、漢陽,帶給革命勢力極大壓力,此後又按兵不動,通過英國公使朱爾典爵士(Sir John Newell Jordan)及英國駐漢口總領事葛福(Herbert Goffe)向南京軍政府和各省代表提出議和三條件:停戰、清帝退位、選袁世凱為大總統。此後雙方在12月18日、20日、29日召開了三次南北議和會議,決定召開國民會議,以多數決定國體問題,並選舉袁世凱為首任總統。
然而同盟會方面對此決議並不滿意,12月27日,黃興、宋教仁等赴南京,連夜召集各省代表會議,提出成立政府、採用總統制、改行中華民國紀年並用陽曆等事宜,並籌備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經張謇、趙鳳昌斡旋,南北雙方繼續議和,主要討論清室優待條件和南方履行承諾問題。孫中山保證清帝退位,宣布共和之後,舉袁為大總統。
Top
發生過程: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宣統皇帝的退位詔書,正式結束滿清在中國268年的統治。清帝退位前一日,袁世凱致電南京各方,表明「大清皇帝既明詔遜位,業經世凱署名,則宣布之日,為帝政之終局,即民國之始基」。南京方面,孫文於2月13日,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推舉袁世凱為繼任人選,同時向袁世凱提出幾點限制:一、臨時政府設於南京;二、新總統須親自到南京就職;三、新總統必須遵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月15日,南京臨時參議院以全票通過選舉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應南下就職,未就職前,政府仍由孫文執行。2月18日,孫文派出一個專使團,由教育總長蔡元培為撌使,皆同北方議和代表唐紹儀前往北京,迎接袁世凱南下就職。
2月27日專使團一行人抵達北京,獲得袁世凱的熱烈歡迎。兩天後夜間北京即發生軍隊嘩變,士兵在東城、南城、北城大肆放火洗劫,蔡元培等專使的住所也被搶掠一空,專使們不得不逃至六國飯店避難。翌日變亂又波及至天津、保定一帶,北方形霎時緊張起來。袁世凱表明此時無法倉促離開北方,希望南方諒解。蔡元培等人以大局為重,也致電參議院,允許袁世凱在北京就職。
3月6日,參議院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受職,袁世凱遂於3月10在北京受任臨時大總統,並依臨時約法規定,任命唐紹儀為內閣總理,籌組內閣。4月1日,孫文至南京臨時參議院解除職務,4月5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遷至北京,南京臨時政府結束。
歷史影響:
一、終結帝制
袁世凱當選臨時大總統,意味著清帝退位,在中國行之兩千餘年的皇帝制度,自此走入歷史,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此後雖然有袁世凱試圖稱帝及張勳擁立溥儀復辟,均遭中國朝野上下一致反對。後繼的執政者雖然會擴張其權力,但已不敢妄圖稱帝。
二、中國和平統一
辛亥革命期間,南方的革命軍與北方的北洋軍已至兵戎相見,經過不斷的折衝樽俎,南北雙方在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使中國重新歸於統一,袁世凱實為其中的關鍵人物。
三、開啟北洋時代
在清末民初的發展中,袁世凱領導的北洋集團順利將權力由滿洲貴族手中移交到自己手上,開啟了民國初年的北洋時代。即便1916年袁世凱過世後,北洋集團仍掌握中央政府權力直到1928年。
Top
為節制袁世凱的權利,南京…
一九一二年三月十日,拒絕…
一九一二年四月一日,孫中…
鑒於清帝宣佈退位和袁世凱…
一九一二年四月一日,孫中…
一九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孫中山與袁世凱認命的內閣…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