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黃興
黃興 1874-1916
黃興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生日
1874年10月25日
卒日
1916年10月31日
籍貫
湖南省長沙市
組織
華興會、中國同盟會
學歷
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
相關事件
黃興,原名軫,字杞園,又字廑午、又作近午、慶武、競武,後改名興,字克強,革命時期曾化名李有慶、張愚誠、張守正、岡本義一、今村長藏等。湖南善化(今長沙)人,華興會的創立者,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與孫中山並稱「孫黃」。

黃興為地主家庭幼子出身,幼年從父讀詩書,入私塾,後至長沙嶽麓書院、城南書院就讀,並學習武術,亦曾中秀才。1898年,黃興獲張之洞推薦,由嶽麓書院保送至武昌南湖書院,與維新派人士接觸,支持變法。1902年黃興畢業後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期間與與陳天華、楊篤生等創辦湖南《游學譯編》雜誌傳播新學,並曾與留日學生組織拒俄義勇隊、軍國民教育會等革命組織。1903年黃興畢業歸國,但因宣傳革命而遭湖北省驅逐,遂轉往長沙發展;同年11月在長沙創立華興會,任會長,對外名稱為「華興公司」;另設同仇會以結納會黨。1904年華興會計劃於長沙起事,失敗後黃興逃往上海,再轉往日本。

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黃興任庶務部長,實為同盟會第二把交椅並隨孫中山至南洋發展,參與了西南地區的歷次起義。1911年,同盟會發動黃花崗起義,趙聲、黃興分任正副指揮,進攻總督衙門,激戰中被擊斷兩指而獲「八指將軍」之稱,起義失敗後潛往香港。武昌起義後,黃興赴漢口前線,任民軍總司令,後又轉往南京指揮攻城。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黃興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袁世凱接任臨時大總統後,黃興改任南京留守,但因無經費整編各軍而發生譁變,黃興遂辭職赴滬。同年國民黨成立,黃興當選理事;宋教仁遇刺後,黃興期望以法律解決,但最終仍與孫中山一同發起二次革命,任江蘇討袁軍總司令,失敗後赴日,創浩然廬與政法學校,但未加入中華革命黨,後赴美國,宣傳反袁並資助護國軍。1916年袁世凱逝世後,黃興歸國,同年10月31日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上海。編有《黃克強先生全集》及《黃克強先生書翰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