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四大寇
四大寇
時間
1888 ~ 1911
地點
香港、澳门、廣州、北京
相關人物
孫文
、
陳少白
、尤列、
楊鶴齡
、
康德黎
、
鄭士良
、尤裕堂、劉祥、何寬、
黃興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四大寇,是青年時期的孫文、陳少白、尤列和楊鶴齡四人的稱號。清末,孫文在香港西醫書院讀書期間,常與陳、尤、楊三人在香港中環歌賦街24號的楊鶴齡祖產商店‘楊耀記’處會面,並議論中國時政,大談反清逐滿及太平天國遺事,倡言革命,鼓吹共和。
背景:
1883年,孫文赴香港就讀西醫書院,經常利用課餘、假日,於香港、澳門兩地來往甚勤,旨在交結有識之士,共同尋找救國真理,探索革命道路。其中,香港有三人最與孫文志趣相投,無所不談,那三人是楊鶴齡、尤列和陳少白。
1890年,陳少白經廣州傳教士區魚魚的介紹,認識了當時正在香港西醫書院讀書的孫文,兩人一見如故。後經孫文介紹,並得西醫書院教務長康德黎批准,陳少白由廣州格致書院轉到香港的中醫書院就讀,與孫文拜盟為兄弟。從此,他們便朝夕相處,結為知交。
尤列22歲入廣州算學館,孫文與他的相識還有段趣事。那還是在南華醫學堂時,一天傍晚, 孫文和鄭士良上街買荔枝,等掏錢時卻發現口袋空空,便與小販說:“今日忘了帶錢,明天來學校找我們取款。”可小販不願意,鄭士良就有些火了,說:“我等不是那賴賬的人,決不會少你一個錢的。”小販仍是不肯,於是雙方爭執起來,聲音越來越大,引得行人都圍攏來看是怎麼回事,尤列便是那圍觀的人之一。他正好與他的族叔、孫文的校友尤裕堂到博濟醫院探訪朋友路過那裡。當下尤裕堂代付了荔枝錢,並一同回校。那天晚上,幾個人以荔枝當晚餐,侃侃而談。孫文談興大發,高談愛國救國等一套宏論,使尤列大開眼界,欽佩不已,從此往來漸密,結為知己。
楊鶴齡與孫文同村,自幼相識。1886年入廣州算學館,與尤列同窗,又與孫文重逢相聚。
Top
發生過程:
1888年,孫文、陳少白、尤列、楊鶴齡結拜為兄弟,由於四人情趣相同,具有共同的志向抱負,孫文便提議立約盟誓,以表共同革命的堅定信念,其他三人一致贊同。
尤列自告奮勇,立即提筆起草,草成後由其餘三人一一看過,都覺滿意。於是,再由陳少白用白紙謄正。
誓詞的原文如下:
宣誓人XXX等精誠宣誓,天地鑒容,驅除滿人,實行大同。四人一心,復國是從,至死不渝,務求成功。此誓。
戊子年玖月初伍日
尤列,廣東省順德縣人,乙丑正月十柒日出生,二十四歲。
孫逸仙,廣東省香山縣人,丙寅十月初陸日出生,二十三歲。
楊鶴齡,廣東省香山縣人,戊辰陸月初十日出生,二十一歲。
陳少白,廣東省新會縣人,庚午柒月十伍日出生,十九歲。
宣誓書的簽名,按年齡大小依次排列。他們立誓的目的,只想驅除滿人, 恢復大漢中華,實行共同理想,還沒有具體的革命綱領。
簽過名後,四人整肅衣冠,點燃香燭,同時對天盟誓;儀式雖然簡單,但卻十分嚴肅而隆重。宣誓完畢,四人又到西醫書院拍照留念。
在清王朝封建專制高壓之下,這四人經常在香港中環歌賦街的楊鶴齡祖產“楊耀記”商店會面,縱論時局,大談反清逐滿及太平天國遺事,其言竟無所顧忌,“大放厥詞”反清,聞者動容,滿清政府稱他們為「四大寇」。
1892年,陳少白輟學與孫文一起奔走革命。
1894年,孫文在檀香山建立中國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
1895年,孫文返香港與陳少白等建立了興中會總機關,在省港澳地區秘密串連發動革命志士,為武裝起義做準備工作。孫文與陳少白曾到外海荼庵寺,以民族大義說服曾是洪秀全部下的慧真和尚加人興中會。
廣州起義事敗,是“四大寇”活動的一道分水嶺。孫文與陳少白、鄭士良逃亡日本,成立興中會橫濱分會,力謀再接再厲,繼續革命;尤列也走避西貢各地,創中和堂於南洋群島。楊鶴齡則潛伏港澳,混入煙館商場之中,秘密活動,宣傳革命。
1897年,孫文赴日本,結交其朝野人士。陳少白到台灣,在台灣建立了興中分會。
1899年,陳少白奉孫文命,回香港創辦《中國日報》,宣傳革命,與保皇會刊論戰。他從日本購進印刷機器、鉛字等設備,同時聯絡三合會、哥老會,與畢永年等組織興漢會,推孫文為總會長。
1900年10月,孫文派鄭士良到廣東惠州三洲田發動起義,最終失敗。尤列赴日本,被選為中和堂會長;次年赴南洋,於各地組織中和堂分會,以聯絡華僑中工人與小商販,並在新加坡創辦《圖南日報》,宣傳革命思想。
1904年11月,孫文重抵檀香山。20多名華僑青年接受他的倡儀,舉行會議,成立了興中會,選舉劉祥(商店司理)、何寬(銀行經理)為正副主席。孫文起草了《興中會章程》,強調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所造成的民族危機的嚴重性,規定以“振興中華”作為立會的主要宗旨。他還起草入會的秘密誓詞,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主張;這是中國第一個以建立新制度為目標的民主革命綱領。興中會成立後,又在夏威夷一些地方建立分會,會員增至百餘人。在孫文的領導下,興中會曾組織會員進行軍事訓練,向愛國僑胞募集資金,以為反清武裝起義作準備。
1905年,孫文在比、德、法等國的留學生中建立了革命團體,也與國內的革命團體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聯繫。8月,孫文與黃興等人,以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為基礎,在日本東京創建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党中國同盟會,孫文被推舉為總理,他所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宗旨被採納為同盟會綱領。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文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同盟會的成立,有力地促進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1906至1911年,同盟會在華南各地組織多次武裝起義,孫文為起義制定戰略方針,並在海外奔走,為起義籌募經費。
1911年4月27日的廣州黃花崗起義,在全國引起了巨大震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孫文在美國得知消息後,12月下旬回國,即被17省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贊成1票反對的結果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民國元年)1月1日,孫文在南京宣佈就職,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2月12日,宣統帝(溥儀)宣佈退位,267年的清朝統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國。孫文制定和公佈一系列改革和進步的法令。3月11日,頒佈帶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921年9月,孫文建立廣州軍政府時,常與陳、尤、楊三人在廣州觀音山(今越秀山)文瀾閣會面,孫文亦修治文瀾閣並題曰“四寇樓”,以誌昔日在楊耀記時的生活。同時,他聘請楊鶴齡為總統府顧問,每月饋五百元作為養老金;尤列任護法軍政府顧問;陳少白為總統顧問,協助孫文督師北伐。
1925年3月12日,孫文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留下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1934年12月23日,陳少白在北平病逝。
1934年8月29日,楊鶴齡突然患腦沖血搶救無效病逝於澳門;其晚年常模仿孫文筆跡,書寫“天下為公”、“博愛”等贈人,並將居所命名為“楊四寇堂”,以四寇堂老主人自稱。
1936年9月,尤列扶病入京,面陳救國方略,不久病逝於南京。
歷史影響:
以“四大寇”為代表的早期活動屬於“革命言論時代”(孫文語)。這幾個年輕人,都受過比較系統的西式教育,這在當時中國來說非常少見;教育經歷在革命青年早期革命思想萌發這塊起到重要作用,他們基本上沒有儒家思想的包袱。
在家庭背景上,“四大寇”各自的家庭小康,並不存在生存危機,絕不像下層百姓,也不像大官,基本屬於中間階層,但對一般老百姓的疾苦他們能感受到,古今中外幹革命的都是這種人。如果完全是窮得吃不上飯,也很難變成革命領袖的。
他們還有個共同特點,即都不是士大夫家庭出身,沒有儒家“忠君”思想的束縛,同時,又接受了新的思想。因此,這些年輕人對西方都比較瞭解,對滿清王朝的腐朽沒落有深刻的批判。用孫文後來的話來說,“四大寇”對於革命,在當時的中國人當中,可謂先知先覺。
他們的想法當時也僅僅是一些模糊的革命思想,肯定也沒討論過建立民國等的細緻綱領。但不要小看革命言論,有言論,才會形成思想,才會付諸行動。事實也證明,“四大寇”交往活動為後來的興中會成立奠定了基礎,以“四大寇”為代表的幾個年輕人都成為“興中會”的骨幹力量。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講歷史、人民網、百度文庫)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