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無字碑
無字碑
時間
1901年01月11日 ~ 1901年12月23日
地點
香港
相關人物
楊衢雲
、
謝纘泰
、
孫文
、尤烈、陳林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在香港跑馬地墳場的古老墳墓當中,屹立著一座只有編號「六三四八」的無名墓碑,為謝纘泰1901年12月23日而立。這座百年墓碑以天圓地方概念設計,四邊刻有青天白日圖案,柱頂給削去一角,寓意墓中人楊衢雲死於非命。楊死後,親友擔心清廷繼續滋擾迫害,沒有在墓碑刻上名字。
背景:
1895年1月,孫文到香港,經好友輔仁文社成員尤烈撮合;將孫於1894年11月在檀香山設立之興中會與輔仁文社合併。合併後的組織仍名興中會,楊衢雲被選為會長(當時亦稱總辦或伯理璽天德,即President),孫文為秘書,在香港中環成立一商號“乾亨行”作掩飾。
10月,興中會在廣州起義,由楊衢雲在香港任總指揮。由於事機不密,為清政府所獲悉,陸皓東等七十多人被捕,楊及孫同被通緝。香港政府受清政府壓力,迫令二人離境,於五年內不准入境。孫文流亡日本,楊衢雲經新加坡前往南非約翰尼斯堡,之後再轉往日本,到了橫濱與孫會合。
1899年某天,身懷六甲的楊夫人潘氏忽然臨盆,楊情急下請做醫生的孫幫忙,孫說潘氏是嫂子,他不便接生,但會從旁協助,後來,楊在孫的指導下親手接生女兒。
Top
發生過程:
1900年1月,楊衢雲辭去興中會會長一職,改由孫文擔任。
同年,楊衢雲從日本到香港,發動惠州起義。失敗後,楊衢雲年底返回香港,於中環結志街52號設私塾輔仁文社教授英文以養妻兒。
1901年1月10日,楊衢雲於結志街52號2樓寓所(其私塾)內被清廷派出之刺客陳林開槍刺殺,並於翌日(1月11日)失救逝世,享年40歲。
楊被殺後,遠在日本的孫文得悉,立即向黨友廣發悼文,替楊的家人籌款,並在橫濱舉辦追悼會,為楊的妻子和三女一子籌得了1,200元大洋撫恤金。
謝纘泰為楊衢雲安排下葬於跑馬地香港墳場,並設計墓碑,碑上沒留名字,只刻有編號6348,並以天圓地方概念設計,刻有青天白日圖案,追封楊衢雲的功跡,並象徵著楊衢雲革命的精神。無名碑於12月23日建成。
1911年,革命成功後,孫文從歐洲返國,路經香港時,曾與楊衢雲胞姐及次女楊麗霞會面,噓寒問暖,未忘舊友。
歷史影響:
辛亥革命一百週年之際,一些曾被國共官方歷史或學院主流論述「掩埋」的革命人物事跡,逐漸為人知悉,其中香港人楊衢雲、謝纘泰以及他們成立的輔仁文社在革命早期扮演的重要角色,近年亦漸為人們重視,香港與中國革命的關係,得以藉着這段歷史的撥雲破霧而重新演繹。
歷史學家稱,「一部『中國近代革命史』,是應該從楊衢雲開始寫的;事實上(香港興中會)除掉名字外,一切皆是『輔仁文社』的延續,會員們也大致都是楊衢雲的班底。」
改變中國命運的辛亥革命中,身後最為寂寂無聞的勇士,要算楊衢雲了。楊衢雲與孫文是革命手足,一個英年早逝,一個則完成了建立民國的部分使命。孫死後有輝煌的南京中山陵,楊死後只有石頭和一根柱,連名字都沒有!令人感傷。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大紀元、亞洲週刊、百年共和)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