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上李鴻章書
上李鴻章書
時間
1894年01月 ~ 1894年06月
地點
天津、廣州
相關人物
孫文
、李鴻章、
盛宣懷
、
陳少白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寫於清光緒20年(1894)初,成稿後在廣州與陳少白商量修改。當時正值甲午戰爭爆發前夕,李忙於軍務,未接見。孫中山僅領得一張出國考察農務的護照。該文曾以《上李傅相書》為題發表於同年出版的《萬國公報》第69期、70期上。孫中山在上書中陳述自己的富強觀,認為“歐洲富強之本,不盡在船堅砲利、壘固兵強,而在於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他指出,中國仿效西方30餘年,至今仍無法與西人相抗衡,原因就在於不能推行上述的四大措施 。
收信人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安徽合肥人,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一等肅毅伯爵,與英國羅斯柴爾德家族財閥有經濟來往。
事件背景: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廣東香山縣人。早年行醫,1894年創立興中會決心從事革命運動。 1905年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1911年武昌起義推翻帝制,被推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頒布臨時約法。隔年被迫辭職,後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 1924年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發表新三民主義,創立黃埔軍校,年底扶病到達北京共商國是。 1925年3月12日病逝北京。孫中山為中國耗盡畢生精力,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Top
發生過程:
1894年1月,孫中山寫了一篇長達八千多字的《上李鴻章書》,建議清政府仿照西方資本主義制度,興辦學校,培養人才;設立管理農業的機構,發展農業生產;開礦山,修鐵路,開辦近代工業;實行保護近代工商業的政策等。
1894年的6月,他到達天津,通過關係找到李鴻章的幕僚盛宣懷。盛宣懷讀過,對孫中山很有好感,就帶他去會晤李鴻章。當時,中日戰爭即將爆發,李鴻章正忙於練兵,當他聽說孫中山是個二十多歲的醫生時,便說:“這樣年輕的醫生,也懂治國?真是天大的笑話!”。雖經盛宣懷竭力推薦,李鴻章還是拒不接見,也不看孫中山寫的是什麼,就交待手下:“這事先擱著,等打完仗以後再說吧。”
這次求見李鴻章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使孫中山對改良救國不再抱有任何幻想,而從此踏上了資產階級救國的道路。
歷史影響:
第一,孫中山呈遞和發表《上李鴻章書》的行為,從上書的內容中顯示出:孫中山對於大清王朝的忠心耿耿,沒有絲毫的不滿情緒!
第二,孫中山參與組建的檀香山興中會則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反清團體;
第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孫中山是一面向大清王朝獻忠心,一面從事反清活動,二者幾乎是同時並舉,好像發生在同一時間!其實不然,孫中山嚮大清王朝獻忠心在先,而從事反清活動在後,前後間隔的時間極短、極短,短到令人無法察覺!
孫中山對清政府從完全擁護到勢不兩立,這樣兩個極端立場的轉變過程極為短暫,幾乎是在瞬間完成。對於這一突然的變化過程及其發生的原因,至今還沒有文章論說此事。只有胡繩先生在《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一書中,對孫中山《上李鴻章書》的內容及其動機作了較為中肯而又客氣的評價。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