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民元國會(第一屆國會)
民元國會(第一屆國會)
時間
1913年04月08日 ~ 1925年04月24日
地點
北平、上海、廣州
相關人物
民元國會(第一屆國會)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是指1913年至1925年期間間斷召開的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存續長達十三年,因該屆國會議員於民國元年(1912年)選舉,故俗稱「民元國會」;相對於第二屆國會(俗稱「新國會」)而言,又被稱為「老國會」。該屆國會的法理依據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背景:

1912年8月27日,臨時大總統袁世凱頒佈了臨時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國會組織法》、《參議院議員選舉法》和《眾議院議員選舉法》,並成立了一個辦事臨時機構「籌備國會事務局」。根據《中華民國國會組織法》,國會分上下兩院:參議院和眾議院。

參議員,22行省,每省各10名;內外蒙古、西藏、青海,各設選舉會,分別選出27名、10名、3名;另由中央學會選出8名;各地華僑選出6名。按法定名額,則參議員共有274人。仿照美國制度,六年一任,兩年一選,以保持其新陳代謝。

眾議員的名額,則依各地區人口多寡定之。每80萬人口選眾議員一人,然每省至少有眾議員10人,人口不足800萬的小省份亦照選。唯蒙古、西藏、青海則參眾議員人數相等。22行省中以直隸(河北)人口最多,有眾議員46人。人口最少的省份如新疆、吉林、黑龍江,各選眾議員10人。其他各省多寡不等。任期三年為一屆,三年一選。按法定名額,全國共有眾議員596人。參、眾兩院合計共有議員841人。

1912年12月初至1913年3月,全國各地根據選舉法選出參眾兩院國會議員。登記選民共四千萬以上,占全國人口9.98%。選出的議員,主要包括政治活動家、自由職業者、原清朝官吏等;其中,國民黨籍議員約占45%左右,是國會第一大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