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吳佩孚
吳佩孚 1874-1939
吳佩孚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佩孚
生日
1874年04月22日
卒日
1939年12月04日
籍貫
山東省蓬萊縣
組織
直系(洛陽派)
學歷
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測繪科
相關事件
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民國初年軍事將領,曾任直系軍閥領袖,人稱「玉帥」。吳佩孚出身商人家庭,初入私塾但輟學,23歲中秀才,1897年投筆從戎,入山東登州府水師學營充學兵。翌年因案被革,赴北京以算命為生,再轉入聶士成部武衛軍,旋入北洋武備學堂開平班步兵科;1902年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測量科,30歲畢業派任中尉。1904年日俄戰爭時,化裝加入中日混合偵察隊,曾為俄軍所俘但逃過一劫,以此獲頒日本明治天皇贈勳六等及單日光旭日章,並得到曹錕賞識,加入北洋第三鎮,任步兵第十一標第一營督隊官、管帶,辛亥革命期間參與娘子關之役,升第三標標統。1912年2月,改任炮兵第三團團長;同年調師部副官長。1914年升任陸軍第三師第三旅旅長,次年轉任第六旅旅長。1916年,授陸軍中將銜,隨曹錕入川對抗護國軍。1918年2月,署陸軍第三師師長兼前敵總指揮,在長沙、衡陽等地,與護法軍作戰;6月,任援粤軍副司令,但在曹錕授意下與廣州政府罷兵議和。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吳佩孚任討賊軍前敵總司令兼西路總指揮,與奉系配合大敗皖系,以功出任直魯豫三省巡閱副使、加陸軍上將銜,1921年升任兩湖巡閱使。1922年1月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吳佩孚率直軍擊敗奉軍,獲任北京政府陸軍部總長,辭未就;11月出任直魯豫巡閱使兼直魯豫航空監督。1923年,晉升任孚威上將軍。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開始,吳佩孚任討逆軍總司令,旋即爆發北京政變,吳佩孚被免去本兼各職,改為督辦青海屯墾事宜,但吳佩孚撤往湖北黃州,旋赴岳州投趙恆惕。同年10月孫傳芳發動反奉戰爭,吳佩孚出山就任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與孫傳芳聯手;次年又和張作霖聯合,進攻馮玉祥部,於南口之戰擊退國民軍,但自身亦損失慘重。

1926年10月,北伐軍佔領武漢,吳佩孚部的基礎被摧毀,殘部撤到河南由奉軍收編,吳佩孚則於次年7月下野逃至四川,依附楊森、劉存厚。1932年1月回到北平,以詩畫自樂;同年,國民政府聘為國難會議會員。抗日戰爭開始後,吳佩孚數次拒絕日本的合作要求,但他私下仍與投日的齊燮元等人有所交流。吳佩孚1939年12月4日病逝,一說遭日本特務暗殺,後追贈為陸軍一級上將。著有《正一道詮》、《循分新書》、《春秋正義》、《易經新解》、《易經新解》、《蓬萊詩草》等,有《吳佩孚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