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曹錕賄選
曹錕賄選
時間
1923年10月01日 ~ 1923年10月05日
地點
北京
相關人物
曹錕
、
吳佩孚
、
吳景濂
、
高凌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23年6月,大總統黎元洪在曹錕逼迫下辭職,同年10月國會選舉新任總統,曹錕以每票五千至一萬元不等的代價,收買國會議員,順利當選。消息傳出後舉國譁然,輿論斥責受賄議員是「豬仔議員」,國會是「豬仔國會」,史稱「曹錕賄選」。
10月10日曹錕就職,孫中山下令討伐,並且通電各國政府,不得承認這個僭竊政權的政府,各地人民也遊行反對,不過各國公使卻仍然晉見曹錕,祝賀其登位,並且給予承認。
背景:
1922年5月直奉戰爭結束,北京政府處於直系軍閥控制之下,曹錕親信主張立刻驅逐徐世昌,直接讓曹當總統。而吳佩孚則主張採納舊國會眾議院議長吳景濂,參議院議長王家襄、前熱河都統張紹曾等人建議,恢復舊國會,先讓黎元洪複位,以「法統重光」統一全國之後,再通過國會選舉曹錕為總統。一來可以合法取消徐世昌的總統法律地位,二來可以使北方恢復1917年以前的合法局面,三來可以中止西南地方的護法局面。1922年6月2日,徐世昌被迫離職,6月11日黎元洪復職。黎元洪入京後,撤銷1917年「解散國會命令」,第一屆國會在8月1日在北京復會。
吳佩孚並將其心腹安排為內閣要員,1922年9月19日王寵惠內閣成立。這使曹錕親信深為不滿,直系逐分化為洛陽派和保定派。11月以曹銳為首的保定派製造羅文干案,進行倒閣活動。按照法統,1923年10月舉行第三屆總統選舉。但是曹錕親信等待不及,為了早日進行總統大選,則糾集所謂的「公民代表團」請願,圍困總統住宅,軍警索餉、罷崗、罷哨,甚至割斷電話線、破壞水源,逼迫黎元洪下台。1923年6月13日黎元洪帶印出京,卻被保派幹將王承斌圍困在天津車站,被逼交出總統印信。為抗議上述非法行為,許多議員相繼離京。6月27日浙江督軍盧永祥通電贊成遷地制憲,號召議員南下上海。剩下的議員不夠法定人數,無法提前進行總統選舉,於是吳景濂、高凌霨、吳毓麟、王毓芝等,使用威逼利誘、收買等手段,拉攏議員回京。
Top
發生過程:
1923年10月1日,為了讓國會順利召開,選舉曹錕為新任總統,擁曹親信贈送每名議員5千至1萬元支票,10月4日,代理大總統職權的國務總理高凌霨等人宣布召開憲法會議,吳景濂也以總統選舉會名義,通告10月5日開會選舉大總統。
1923年10月5日,大總統選舉於象坊橋眾議院會場舉行。到下午時,簽到議員有593人,超過法定人數。參議院議長王家襄剛剛辭職,由眾議院議長吳景濂一人主持,吳下令開會,並說明投票方法。結果投票總數590票,曹錕得480票,得票超過法定3/4人次,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三任大總統。之後,有些議員想選舉副總統,但曹錕的左右怕對己不利,聲稱政府不願在未統一前選舉副總統,造成副總統一直懸缺。
賄選消息傳出之後,舉國譁然,輿論斥責受賄議員是「豬仔議員」,國會是「豬仔國會」。10月10日曹錕就職,孫中山下令討伐,並且通電各國政府,不得承認這個僭竊政權的政府,各地人民也遊行反對,不過各國公使仍以北洋政府為中國代表政權,承認並祝賀其就職。
歷史影響:
由於兩院議員受賄,為掩蓋行徑,急於完成憲法。1923年10月8日,憲法全案完成三讀會。於10月10日頒布,成為中華民國立國以來第一部正式憲法,但因為賄選醜聞,輿論稱其為「賄選憲法」,因此即使內容堪稱完善,也毫無公信力,一年後即被段祺瑞公布的《臨時政府制》所推翻。
曹錕當選總統後,實權仍由吳佩孚掌握。由於賄選事件,間接促成奉系張作霖、皖系段祺瑞及北伐軍孫中山的合作,形成反直聯盟,於1924年9月爆發第二次直奉戰爭。由於馮玉祥陣前倒戈,在北京發動政變,造成直系慘敗,勢力潰散,北洋政府的勢力再度洗牌。曹錕擔任總統不過一年左右時間,對時局的影響有限。
Top
中外雜誌 213
‧
清末民初兩梟雄
中外雜誌 214
‧
馮玉祥槍斃李彥青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