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善後大借款
善後大借款
時間
1912年02月 ~ 1913年04月27日
地點
北京
相關人物
善後大借款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簡介:

善後大借款是1913年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向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的一次大借款,款項高達二千五百萬鎊,年息五厘,分47年償清,以解決政府的國庫空虛問題。善後大借款受到當時的輿論影響,被認為是喪國辱權的行為。事實上此項借款符合國際慣例,孫中山亦曾對外借款,但被國外拒絕。

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早已破產,北京政府一時又無法打開國內財源,所以只好向外國告貸。善後大借款談判始自1912年2月,初期並不成功,各國銀行團的條件太過嚴苛,以致遭到國內各界反對。1913年4月26到27日,趙秉鈞、陸徵祥、周學熙等在北京東交民巷?豐銀行大樓與英、德、法、俄、日四國銀行團簽署《中國政府善後借款合同》,借款總額2500萬英鎊,扣除實收折扣及前債等等之後,實收不過1000萬英鎊,因此引起社會譁然及國民黨撻伐。

背景:

清政府滅亡後,中央政府財政收入能力大為削弱。以關稅為例,清朝末年,清政府的關稅逐漸被外國人管理的總稅務司把持。關稅在償付賠款或外債後,留下的「關餘」用以補貼財政。清政府滅亡後,關稅大幅下降,不再有足夠的關餘支付給政府,革命黨人試圖爭取收回關稅權也受到挫折。最嚴重的時候,南京政府曾有「金庫僅存十洋」的情況出現。因此武昌起義之後,孫中山在回國前,就曾經找過美、英、日等列強商洽借款事宜,但列強並不看好孫中山的政治資本而加以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