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陸徵祥
陸徵祥 1871-1949
陸徵祥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徵祥
生日
1871年07月29日
卒日
1949年01月15日
籍貫
江蘇省上海縣(今上海市)
組織
學歷
北京同文館
相關事件
陸徵祥,又名增祥,字子欣、子興,上海人,民國初年政治人物,曾任國務總理、國務卿、外交總長。

陸徵祥原籍江蘇太倉,幼年受洗為基督徒;13歲入上海廣方言館,21歲時入北京同文館,精通俄文。曾任駐俄、德、奧、荷四國公使館通譯、參贊等,在駐俄期間結識比利時外交官之女培德女士(Berthe-Françoise-Eugénie Bovy),兩人於1899年成婚。1907年,陸徵祥前往荷蘭擔任保和會專使,次年任駐荷蘭欽差大臣;1911年,調任駐俄國欽差大臣,同年改入天主教。

民國成立後,陸徵祥改任駐俄國臨時外交代表,不久後回國出任外交總長,推動外交機構改革。當年6月內閣總理唐紹儀辭職,由陸徵祥出面組閣,自兼外交總長,但也只維持了三個月,後又在趙秉鈞內閣中取代梁如浩出任外交總長,後調為駐瑞士公使。1913年,陸徵祥參與《善後借款合同》、中俄蒙問題交涉等,但遭參議院否決,而被迫離開內閣,專任外交顧問。1915年,陸徵祥三度出任外交總長,兼任國務卿,任內曾負責交涉《二十一條》。袁世凱逝世後,陸徵祥短暫去職,1917年四度出任外交總長,1919年出任巴黎和會中國首席代表,拒絕於和會上簽字。

會後,因夫人培德女士患病,遂滯留比利時,並辭去外交總長職務,後兼任駐瑞士公使、駐國際聯盟代表等。1926年培德女士逝世,陸徵祥辭去所有職務,入比利時本篤會為修士,1935年升為司鐸,在二戰時期曾協助當地居民躲避納粹迫害。1946年,陸徵祥獲教宗授為聖伯多祿修道院榮譽院長。1949年1月15日,陸徵祥於比利時布魯日聖安德肋修道院(Sint-Andriesabdij)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