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人物
-> 蔡元培
蔡元培
1868-1940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蔡
名字
元培
生日
1868年01月11日
卒日
1940年03月05日
籍貫
浙江省紹興縣
組織
中國國民黨
學歷
光緒十八年二甲進士
相關事件
五四運動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遷
、
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
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
壬子兵變(北京兵變)
、
《新青年》
、
中央研究院成立
、
北京兵變
、
京保津兵變(北京兵變)
、
非基督教運動
、
壬子癸丑學制
、
北平一枝筆
、
鐵肩辣手
、
新聞界頭號角鬥士
、
光復會
、
復古會
、
北大的怪辮先生
、
工讀互助團
、
悲劇的宮家
、
國立中央大學
、
中大
、
民國音樂人
、
危害民國案
、
北大紅樓
、
沙灘紅樓
、
寧漢合流
、
寧漢復合
、
新台灣安社
、
國學門
、
喋血法租界
生平
期刊
專書
照片
年表
其它
蔡元培,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紹興人,民國初年政治人物、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學校長、教育總長、訓政時期監察院首任院長、中央研究院首任院長等。
蔡元培出生於商人家庭,6歲入私塾,10歲喪父後隨叔父蔡銘恩讀書。1883年蔡元培中秀才,曾在紹興古越藏書樓校書;1889年中舉,次年中進士二甲,授翰林院庶吉士,後補翰林院編修,期間傾向於維新派,以譚嗣同作為目標。戊戌變法失敗後,蔡元培辭職回鄉,任紹興中西學堂監督,提倡新學;1901年至上海私立南洋公學特別班任教;次年與章炳麟發起中國教育學會,出任會長。同年蔡元培赴日本留學,因不滿留學生遭受壓迫而返國,在上海設立愛國學社並創辦《俄事警聞》(後改《警鐘日報》)宣傳革命。1904年蔡元培發起光復會,並出任會長,次年隨光復會併入同盟會。1907年,蔡元培赴德留學,入萊比錫大學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和心理學;辛亥革命時應陳其美之邀而回國,出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長。
1912年,蔡元培因不滿袁世凱而辭職,旅居歐洲,與李石曾在法國創辦勤工儉學會,又與吳玉章組織華法教育會等。1916年袁世凱逝世後,蔡元培回國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大刀闊斧改革北大校風,並延聘知名學者講學,改良學制,並提倡新思想,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期間也曾到歐洲各國考察教育。1923年蔡元培因不滿時政而辭職,再次旅居歐洲,入德國漢堡大學研究民族學,期間加入國民黨。1926年蔡元培回國,在上海響應國民革命軍北伐,曾代理浙江省主席,寧漢分裂時支持蔣中正。1927年蔡元培主導了「大學院」的設立,為首任院長,然成效不彰,一年後即解散。後又協助國立音樂院(今上海音樂學院)、國立藝術院(今中國美術學院)的成立,並曾出任交通大學校長。1928年4月中央研究院成立,蔡元培出任首任院長,後又兼任監察院長,並兩次短暫出任北大校長。
九一八事變後,蔡元培主張積極抗日,與宋慶龄、魯迅等發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出任副主席,並支持國共合作。1936年時又與張靜江、李石曾等人創辦世界學校,提倡教育救國。抗戰爆發後,蔡元培移居香港養病;1940年3月5日於香港病逝。有《蔡元培先生全集》。
Top
中外雜誌 21
‧
用人專待人也恕(敬念蔣夢麟先生)
中外雜誌 36
‧
記羅志希先生
中外雜誌 39
‧
六十年來的中國(二)
中外雜誌 42
‧
六十年來的中國(五)
中外雜誌 43
‧
黃埔當年鐵與血(續完)-四十五年前的陸軍官校學生
中外雜誌 47
‧
我所見的首義開國情景
‧
開國回憶
中外雜誌 48
‧
孫中山先生抵南京
中外雜誌 49
‧
記朱家驊先生
中外雜誌 51
‧
辛亥開國臺胞抗日怒潮(二)─ 羅福星烈士被捕前後
‧
國學之「寶」黃季剛
‧
童年回憶(二)
中外雜誌 52
‧
現代徐霞客─丁文江(一)
中外雜誌 54
‧
中大初期名師瑣憶
中外雜誌 55
‧
現代徐霞客──丁文江(四)
‧
蔡元培和而不同
中外雜誌 66
‧
馬君武文采風流
中外雜誌 67
‧
段祺瑞傳(九)
中外雜誌 70
‧
中興人瑞馬相伯(續完)
中外雜誌 91
‧
萬耀煌回憶錄﹙三)
中外雜誌 93
‧
風骨皎厲胡漢民
‧
袁世凱和汪精衛
‧
戴傳賢的一生﹙二)
中外雜誌 98
‧
大明湖及其他-山水,思想,人物
中外雜誌 99
‧
萬耀煌回憶錄(八)
中外雜誌 101
‧
浪漫大師郁達夫(三)──郁達夫王映霞此恨綿綿
‧
鑑湖女俠秋瑾(三)
中外雜誌 102
‧
鑑湖女俠秋瑾(四)
中外雜誌 103
‧
追憶孫哲先生幾件事
中外雜誌 105
‧
東南大學易長風潮追憶
‧
倔強人物梁漱溟
中外雜誌 109
‧
外交司法圈裡四十年﹙一)
中外雜誌 111
‧
憶「吳老頭子」稚暉師
中外雜誌 113
‧
王照‧盧贛章‧勞乃宣‧吳敬恆
中外雜誌 121
‧
胡適的毀譽
中外雜誌 124
‧
陶行知與曉莊學校
中外雜誌 127
‧
傅斯年‧王朝俊‧叢漣珠-當代教育先進傳之十二
中外雜誌 131
‧
開國盛況追記-民元領導中心建立經緯
‧
馮玉祥遊俄-馮玉祥與西北軍之十六
中外雜誌 132
‧
三十年前的杭州舊報
中外雜誌 133
‧
憶說蔡元培
中外雜誌 134
‧
閒話胡適
中外雜誌 139
‧
北洋大學的回顧
‧
程其保.范源濂.周蔚生-當代教育先進傳之十七
‧
鐵血精忠傳(二)-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0
‧
自強要角張之洞
‧
紀念蔡元培老師
中外雜誌 141
‧
關於蔡元培先生的三件事-敬答曹建先生
中外雜誌 142
‧
瞿秋白的悲劇
中外雜誌 143
‧
徐樹錚遇害秘辛-徐樹錚與我終篇
‧
問題人物陳獨秀
中外雜誌 144
‧
江山萬里行(一)-遊學歸國後的工作與生活
‧
姚德勝.徐廷瑚.顏芸樞-當代教育先進傳之二十
中外雜誌 147
‧
中央社創辦的回憶
中外雜誌 150
‧
中國民主同盟內幕(二)
‧
中國革命女英雄 秋瑾
中外雜誌 153
‧
蔣碧微生死戀﹙七)
中外雜誌 156
‧
黃炎培與職教派-中國黨派滄桑錄之四
中外雜誌 158
‧
徐悲鴻外傳(四)--浪跡燕京名士風
‧
顧頡岡自傳(一)
中外雜誌 159
‧
梁漱溟與鄉建派
中外雜誌 161
‧
一代高人李石老-紀念李石曾先生百年誕辰作
中外雜誌 162
‧
章炳麟雙重人格
中外雜誌 165
‧
中大沿革簡述
中外雜誌 166
‧
妻唱父隨光復會-中國黨派滄桑錄之十四
中外雜誌 174
‧
十不死回憶錄(三)
‧
宋慶齡的一生 (下)
‧
李慈民及其越縵堂日記
中外雜誌 177
‧
劉半農一生三變
中外雜誌 178
‧
懷念王世杰先生
中外雜誌 183
‧
南社詩人多奇才(一﹚
中外雜誌 186
‧
大學教育的目的與功能
‧
交通大學十年憶舊(續完)
中外雜誌 187
‧
也談宋慶齡-剖析孫宋聯姻經過與宋傾共原因
中外雜誌 189
‧
臺中師範首任校長薛鴻猷
中外雜誌 190
‧
八十述略(一)
‧
魯迅看報罵人的怪招(下)
中外雜誌 191
‧
八十述略(二)
‧
三民主義力行社與中國國民黨(上)
‧
賽珍珠自傳(五)-我的多元世界
中外雜誌 193
‧
宋子文的故事
中外雜誌 195
‧
東北大學六十年
‧
梁漱溟特立獨行
中外雜誌 198
‧
章炳麟淵博怪誕
中外雜誌 204
‧
堯樂博士傳(十)
中外雜誌 211
‧
苗培成高風亮節
中外雜誌 213
‧
往事漫談
中外雜誌 214
‧
風塵逸俠吳稚暉(上)
中外雜誌 215
‧
東北易幟前後風雲-談楊宇霆常蔭槐之死
中外雜誌 217
‧
八閩才子辜鴻銘
‧
風流神童潘大道
中外雜誌 218
‧
居正高風亮節
中外雜誌 219
‧
五四前後新思潮澎湃(上)-民族之覺醒與自救
‧
李大釗的悲劇
‧
細說陳獨秀(一)
‧
憶說羅家倫
中外雜誌 220
‧
張繼慷慨悲歌
‧
細說陳獨秀(二)
‧
實業大王張譽
中外雜誌 222
‧
李石曾的世界
‧
沙坪憶舊
中外雜誌 223
‧
柳亞子恃才傲物
中外雜誌 224
‧
逆流與暢流(一)-外侮紅禍交侵
中外雜誌 227
‧
王世杰武漢大學與我(上)
中外雜誌 228
‧
逆流與暢流(五)-國難期中的國家建設
中外雜誌 229
‧
開國元老三大書法家:吳稚暉.胡漢民.于右任
中外雜誌 231
‧
一馬配兩鞍-魯迅雙妻記
中外雜誌 232
‧
謎中謎 刺汪案的始末(四)-孫鳳鳴刺汪精衛的真象
中外雜誌 245
‧
王賡武天降大任
中外雜誌 246
‧
胡適之書信一束(上)
中外雜誌 247
‧
胡適李濟交惡?-胡適之書信一束(下)
中外雜誌 249
‧
北大第一位女教授陳衡哲
中外雜誌 251
‧
長白山下多麗人第二部:烽火春夢(三)-沒落王孫事堪哀
‧
衛道勇士林琴南(下)
中外雜誌 256
‧
鄭通和與上海中學
中外雜誌 257
‧
無所不談的箚記(二﹚
中外雜誌 259
‧
林琴南傳奇
中外雜誌 260
‧
梁漱溟特立獨行
中外雜誌 264
‧
民國名人趣談
‧
蔡元培別傳(上)
中外雜誌 265
‧
蔡元培別傳(下)
中外雜誌 266
‧
大學區制與大學院
中外雜誌 268
‧
北京大學傳奇(上)
中外雜誌 269
‧
北京大學傳奇(下﹚
中外雜誌 277
‧
五四闖將劉半農
中外雜誌 279
‧
王懋功與綏靖區地政工作(上﹚─七省主席幕中記之七
‧
念故人哀兆槐
中外雜誌 280
‧
名畫家逸事
‧
徐悲鴻外傳(九﹚─臺城月夜摟小羊
中外雜誌 287
‧
革命和尚:黃宗仰傳奇
‧
蔡元培的生平
‧
雕塑家劉開渠
中外雜誌 288
‧
三湘才女張默君
‧
于右任與復旦大學
中外雜誌 289
‧
梁漱溟舌戰毛澤東
‧
章太炎秘錄
中外雜誌 290
‧
性博士傳真:張競生的故事
中外雜誌 291
‧
奇葩綻開烽煙中:羅家倫在中大
中外雜誌 292
‧
蔣夢麟整慘張競生-蔣張兩人間恩怨軼事
中外雜誌 293
‧
怪傑辜鴻銘
中外雜誌 296
‧
名教授趣談
中外雜誌 297
‧
西藏密宗神咒
‧
蔣夢麟壯志未酬
中外雜誌 298
‧
憶陳果夫先生
中外雜誌 299
‧
柳詒徵與柳亞子
‧
泰戈爾與中國
‧
畫壇宗師 林風眠傳奇
中外雜誌 300
‧
政海秘聞 陳誠臨危受命
‧
梁啟超的憾事-梁濟、梁漱溟與梁啟超
‧
學海軼聞趣事(一)
中外雜誌 301
‧
民國教育史話-張乃燕與中大大學院
‧
教育家江謙
‧
新文化運動闖將 錢玄同傳奇
中外雜誌 303
‧
學海軼聞趣事(四)
中外雜誌 304
‧
竺可楨與中國氣象事業
中外雜誌 305
‧
沈士遠的風範
中外雜誌 307
‧
少年十五二十時
中外雜誌 311
‧
李大超的故事(下)
‧
蕭伯納與宋慶齡
中外雜誌 314
‧
吳鑄人回憶錄(一)
中外雜誌 320
‧
五四運動健將 羅家倫與中大
‧
文采風流 現代屈原柳亞子
中外雜誌 322
‧
克難苦學艱辛創業 奮鬥七十年(一﹚
中外雜誌 325
‧
羅素到處留情(上﹚
中外雜誌 328
‧
徐悲鴻新傳(一)
中外雜誌 332
‧
學人話題:馬敘倫與沈鈞儒
中外雜誌 333
‧
學人話題:張元濟與羅家倫
中外雜誌 336
‧
掌故奇談(一)
中外雜誌 341
‧
中外名人傳(四)
中外雜誌 342
‧
雜談蔣夢麟
中外雜誌 343
‧
中國原子彈之父 錢三強的故事(上)
中外雜誌 345
‧
鄧穎超與「跑得快」
中外雜誌 348
‧
名流雅士逸聞多
‧
戰時學府見聞──復旦大學在孤島
中外雜誌 355
‧
中外名人傳(十八)
中外雜誌 357
‧
文字緣 魯迅與毛澤東
中外雜誌 358
‧
中外名人傳(二十一)
‧
愛國愛鄉的實業家 陳嘉謨捐資興學(上)
‧
經典人物羅家倫
中外雜誌 360
‧
浮生紀實(一)──一個炮兵中將的回憶
中外雜誌 363
‧
世界歷史悠久的大學:南庸薪火不息
‧
典型在夙昔:羅家倫的生平
‧
追憶與永懷:我的父親高振庠
中外雜誌 364
‧
真性情‧生死交:馬一孚與謝無量
‧
讓生命活要起來:徐悲鴻的人與畫
中外雜誌 368
‧
中外名人傳(三十一)
中外雜誌 372
‧
官場現形記 北洋政壇內幕(一)
‧
胡適的情與義(一)
‧
繆鳳林與傅斯年
中外雜誌 374
‧
名滿天下毀譽參半 胡適提倡白話文
‧
宋美齡傳奇
中外雜誌 375
‧
精彩的一生 胡適的好友和子嗣
中外雜誌 376
‧
中外名人傳(三十九)
中外雜誌 386
‧
九十回憶 情繫台灣
中外雜誌 395
‧
中外名人傳(五十八)
中外雜誌 397
‧
義俠仁心風骨傲 白屋詩人吳芳吉
中外雜誌 399
‧
恩怨是非終大白 嚴復與袁世凱過招始末(上)
中外雜誌 400
‧
高瞻遠矚洞燭機先 愛國學人朱家驊
中外雜誌 401
‧
教育行政的先鋒 一代宗師蔡元培(上)
中外雜誌 402
‧
教育行政的先鋒 一代宗師蔡元培(下)
‧
深謀遠慮奠磐基 朱家驊與中央研究院(一)
中外雜誌 403
‧
才子兄弟冤家手足 魯迅與周作人(二)
‧
深謀遠慮奠磐基 朱家驊與中央研究院(二)
中外雜誌 404
‧
才子兄弟冤家手足 魯迅與周作人(三)
‧
中國的舒曼 陳田鶴傳奇(上)
中外雜誌 405
‧
深謀遠慮奠磐基 朱家驊與中央研究院(續完)
中外雜誌 409
‧
清末學海怪傑 辜鴻銘其人其事
中外雜誌 413
‧
花腔歌后第五張傑作 陳明律宏揚中國藝術歌曲(上) 青主.華麗絲.廖輔叔
中外雜誌 418
‧
文學家蘇雪林的故事
中外雜誌 419
‧
中國近代教育的開門祖師 一代宗師蔡元培傳奇(上)
‧
樂壇風雲人物 從黃自到黃友棣
中外雜誌 420
‧
近代教育界的元老 蔡元培傳奇(下)
‧
畫壇奇才徐悲鴻
中外雜誌 422
‧
憶華西埧上大學生活
中外雜誌 427
‧
融東西智慧貫古今決學幽默大師林語堂(下)
中外雜誌 428
‧
怪傑鄧小平的戎馬生涯(上)
‧
濁世清流視野廣闊陶百川
中外雜誌 436
‧
寂寞向晚石墻院 陳獨秀晚景淒涼
中外雜誌 447
‧
蕭伯納在中國
中外雜誌 448
‧
吳稚暉學術研討會記實
‧
詩書畫拳醫 五絕奇士鄭曼青
中外雜誌 449
‧
中外名人傳(一〇九)
‧
文教風雲人物誌(一) 我所認識的胡適和蔣夢麟
中外雜誌 452
‧
為振興祖國傾其所有興辦學校 南僑奇人陳嘉庚(四)
中外雜誌 453
‧
文教風雲人物誌(五) 我所認識的蔣復璁、王雲五、黃君璧
中外雜誌 457
‧
為中國音樂教育鞠躬盡瘁的蕭友梅
中外雜誌 464
‧
世界社與集文粥會其道一以貫之 贅話李石曾八十年前入主故宮舊事
‧
東方奇星楊仲子的藝術人生(上) 音樂.書法.篆刻無一不精
中外雜誌 465
‧
中外名人傳(一一九)
‧
李敖神州文化之旅的辛辣三重奏
中外雜誌 467
‧
北大落後台大嗎? 請看世界大學排行榜的真實資料
中外雜誌 471
‧
何日君再來害到劉雪庵
‧
春風化雨.桃李滿天下 記王琰芳老師的教學風範
東方雜誌 99
‧
內外時報 各國務員之政見 五月十三日在參議院宣布
東方雜誌 101
‧
中國大事記
東方雜誌 105
‧
世界語之世界觀
東方雜誌 139
‧
內外時報-上海學校調查記
東方雜誌 153
‧
內外時報-民國春秋
‧
內外時報-蔡孑民先生在愛國女學校之演說
東方雜誌 154
‧
法令-職官任免令
東方雜誌 155
‧
內外時報-蔡孑民在信教自由會之演說
東方雜誌 156
‧
內外時報-北京大學校之沿革
‧
內外時報-留法儉學會緣起及會約
東方雜誌 159
‧
內外時報-中華職業教育社宣言書
東方雜誌 161
‧
內外時報-留法儉學會講演會之演說
東方雜誌 451
‧
古史辨的史學方法商榷
東方雜誌 481
‧
時事日誌─接第二十九卷第三號─
‧
商務印書館被燬紀略
東方雜誌 48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10
‧
志例叢話
‧
揭幕
東方雜誌 515
‧
讀者作者與編者
東方雜誌 551
‧
汪行政院長之辭職與復職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58
‧
中國教育會之回憶
東方雜誌 588
‧
我國政黨政治之蛻變及其對於近代文化之影響
東方雜誌 60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778
‧
音韻平仄及四聲淺釋
東方雜誌復刊 845
‧
敬業樂群與古文新證
東方雜誌復刊 846
‧
民國史研究的啟示
東方雜誌復刊 847
‧
國父全集外二篇重要演講佚文
東方雜誌復刊 849
‧
修訂各級學校法的先決問題
東方雜誌復刊 869
‧
中國民主政治的開基(下)
東方雜誌復刊 871
‧
舉隅教學與教育革新
東方雜誌復刊 876
‧
博學於文、老而彌堅的青年導師
東方雜誌復刊 877
‧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年
東方雜誌復刊 910
‧
明末傳入的西洋教育
東方雜誌復刊 916
‧
論蔡元培先生的「國立大學」思想
東方雜誌復刊 920
‧
北伐以來浙江歷任省政人事及其措施
東方雜誌復刊 949
‧
「莊周即楊朱」?
東方雜誌復刊 956
‧
從事師範教育與輔導工作十八年(上)
東方雜誌復刊 966
‧
中國政治思想的二大淵源
東方雜誌復刊 968
‧
大陸撤守前大專院校之校歌
東方雜誌復刊 972
‧
論學術院與學術發展
東方雜誌復刊 976
‧
論革命真諦
東方雜誌復刊 986
‧
淺談「南社」(上)
東方雜誌復刊 987
‧
武昌首義與 國父就任臨時大總統
Top
書名:
孫中山傳
‧
附錄一 孫中山年譜簡編
‧
第三章 中國第一個總統 第二節「革命時代的政府」
‧
第五章 掀起國民革命高潮 第三節 首次國共合作
書名:
宋慶齡傳
‧
附錄一 宋慶齡大事紀年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二節 蘇歐之行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五節 革命大纛護英華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六節 偉大的國際主義者
‧
第四章 為新中國奮鬥 第一節 抗戰初期的戰鬥
書名:
人物春秋 第一集
‧
鑑湖女俠秋瑾
書名:
人物春秋 第三集
‧
胡適的毀譽
‧
追懷朱家驊老師
書名:
人物春秋 第四集
‧
革命奇僧曼殊上人
書名:
民國人物新傳
‧
汪精衛的悲劇
‧
陳獨秀新傳
書名:
同光風雲錄
‧
下篇之二十 黃侃
‧
下篇之十七 陳漢章
‧
上篇之三十七 秋瑾
書名:
無所不談雜記
‧
無所不談札記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一集
‧
章太炎與烏目山僧
‧
蔡元培和而不同
‧
譚延闓通而有節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二集
‧
中州奇俠樊鍾秀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三集
‧
中興人瑞馬相伯
書名:
傳記精華 第四集
‧
記朱家驊先生
‧
羅福星與烈女張佑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五集
‧
回憶留法‧永懷稚老
‧
吳敬恆砥柱中流
‧
徐永昌協調南北
書名:
戴笠和他的同志
‧
姜紹謨策反多奇謀
書名:
蔣復璁先生傳記
‧
第一輯 家世.足跡.貢獻 第二章 中央圖書館的創建與管理
書名:
公元一九二七
‧
引子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
附錄
‧
第一章 躍馬談兵 鏖戰南昌
‧
第七章 寧漢內江 喋血建國
‧
第八章 風雲漫天 兩路出擊
‧
第十一章 蔣宋合璧 縱橫華夏
‧
第五章 黃埔博奕 政變前奏
‧
第六章 湘潭三雄 心潮逐浪
書名:
韓復榘與西北軍
‧
47.山東省府
‧
58.借重梁漱溟
書名:
新文化運動與學生自覺:論新潮社在五四運動前的發展
‧
第二章-新潮社的成立始末
Top
為節制袁世凱的權利,南京…
一九一二年四月一日,孫中…
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南京臨時政府重要成員
一九一二年一月五日,孫中…
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八日,…
一九O四年十一月,蔡元培等…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