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北京兵變
北京兵變
時間
1912年02月29日
地點
北京;南京;天津;保定;
相關人物
袁世凱
、
曹錕
、
蔡元培
、
宋教仁
、
陸建章
、
趙秉鈞
資料來源:新浪博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北京兵變,又名「京保津兵變」,發生於1912年2月29日的北京,此時清帝剛下詔退位不久,正值南京專使團到北京迎接袁世凱南下就職之時。兵變的起因為北洋軍曹錕的第三鎮下屬軍隊嘩變,士兵連夜搶掠店鋪民居,專使團飽受驚嚇。翌日兵變波及天津、保定一帶,各國也增兵使館駐地,使北方形勢趨於緊張。最後南京臨時參議院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職,臨時參議院北遷,中華民國定都北京。兵變發生的原因迄今仍無定論,但肇事官兵並未受任何處分,且形勢往對袁世凱有利的一方傾斜。
背景:
1912年1月1日,孫文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當時革命黨人主張建都南京,一方面作為革命勝利紀念,另一方面防止國家受制於北洋勢力。孫文當時也承諾在袁世凱勸服清帝退位後將大總統的位置讓給他,定都南京也能使袁世凱離開自己的根據地,受革命黨人的監督。但袁世凱不願意離開北京,他表面上答應孫中山南下,又以整頓軍務為理由暫時留在北京。
2月16日,袁世凱致電孫中山,正式表態拒絕南下,理由為「北方軍民,尚多分歧,隱患實繁,皇族受外人愚弄,根株潛長,北京外交團向以凱離此為慮,屢經言及。奉、江兩省,時有動搖,外蒙各盟,迭來警告,內訌外患,遞引互牽,若因凱一走,一切變端立見,殊非愛國救世之素志;若舉人自代,實無措置各方面合宜之人,然長此不能統一,外人無可承認,險象環集,大局益危」。
1912年2月15日,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當年2月25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27日,臨時參議會、臨時政府派蔡元培為專使,宋教仁、汪精衛為專員,到北京迎接袁世凱南下就職。蔡元培一行於2月27日抵達北京,當天下午會見袁世凱表明來意,袁世凱表示願意南下。2月29日袁世凱與專使團舉行茶話會。
Top
發生過程:
29日晚8時,北洋陸軍第三鎮以索餉為名發動了兵變。叛亂部隊打到專使團的住所,蔡元培等人在表明身份無效後逃出,避入東交民巷內的六國飯店。下半夜西城、北城也發生騷亂,土匪和部分巡警加入搶劫。當晚袁世凱親信並未阻止兵變,陸建章的執法處並無干預,掌管警政的趙秉鈞當晚傳令全城巡警一律撤崗。
各國駐華公使根據《辛丑條約》,紛紛調集軍隊進入北京保護使館的安全,並威脅袁世凱如不儘快穩定局勢就調集更多的兵力進入北京。兵變也蔓延到了保定和天津地區。事後統計,京奉、京漢鐵路局,大清、交通、直隸三銀行以及制幣廠遭劫掠,商民遭搶劫者四千餘家。
叛亂平息後,京城商界人士籲請袁世凱「萬勿南下」,副總統黎元洪也通電全國表態:「舍南京不至亂,舍北京必至亡。」南方各省紛紛附和。這樣的局勢使蔡元培也不免受到影響,他於3月2日向南京發電,要求參議院迅即同意「確定臨時政府之地點為北京」和「袁不必南行」之要求。處於被動的孫文只得作出讓步。3月6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決議,允袁世凱在北京就職。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務部公署就任臨時大總統。4月1日臨時政府北遷,中華民國定都於北京。
歷史影響:
一、確定袁世凱在北京就職,臨時政府北遷,從而確立了民國初年北洋勢力統治的局面。不論兵變是否為袁世凱唆使,他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卻是不爭的事實。
二、南方革命黨人希冀袁世凱南下就職的構想落空,無疑加深了他們對袁世凱的不信任,給剛告成的共和蒙上陰影。隨著袁世凱與革命勢力衝突加劇,南北議和成功時那種和平氛圍已消失殆盡,中國又陷入兵禍連年的處境。
Top
中外雜誌 67
‧
段祺瑞傳(九)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