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復古會
復古會
時間
1904年10月 ~ 1912年01月
地點
上海、東京
相關人物
王嘉偉、
蔣尊簋
、龔寶銓、
陶成章
、
蔡元培
、魏蘭、
秋瑾
、
章炳麟
、徐錫麟章太炎、張恭、徐順達、
趙聲
、
柳亞子
、
陳去病
、
熊成基
資料來源:中文百科在線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光復會又稱「復古會」,是清朝末年的反清革命組織,主要由江浙人組成,主要活動於江浙一帶和南洋等地,宗旨為「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
背景:
清朝入關取代朱明政權後,在長達260多年的統治中,中國社會上“反清復明”、“驅滿復漢”的祕密反清鬥爭一直綿延不絕。清兵入關後,曾對江南地區官僚地主的反抗和具有反滿意識的文人士子進行殘酷打擊,在浙江一手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呂留良開棺戮屍、捕殺曾靜等事件,企圖以此壓制漢族反抗。所以,許多人誓死要爲浙江父老報仇雪恥。章太炎與他同屬浙江的徐錫麟、秋瑾、陶成章等人大都具有類似的思想。徐錫麟說:“與我同胞共復舊業,誓掃妖氛,重新建國,……報往日之深仇。”陶成章少時主張救世之學,痛異族之專制誓志反清報仇。
Top
發生過程:
1903年冬,由王嘉偉、蔣尊簋、陶成章、魏蘭、龔寶銓等人在東京醞釀協商。1904年初,又經陶、魏回上海與蔡元培商議,至同年11月,以龔寶銓組織的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爲基礎,在上海正式成立了光復會。蔡元培任會長(陶成章任副會長),總部設在上海新閘路仁和里,後遷三馬路保安里。
該會的政治綱領即入會暫詞爲“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主張除文字宣傳外,更以暗殺和暴動爲主要革命手段。光復會積極聯絡會黨、策動新軍,主要活動範圍在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等地,會員最初爲四、五十人。
1905年初,徐錫麟加入,其後他和陶成章、秋瑾等通過創辦的大通學堂,發展會黨成員,使會員增至六、七百人(另有二百七十二人和五百六十餘人兩說),成員大多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商人、工匠,亦有少數地主士紳。主要骨幹除前述諸人外,還有章太炎、秋瑾、張恭、徐順達、趙聲、柳亞子、陳去病、熊成基等人,該會在東京設有分部,而以紹興作爲本部的活動中心。
光復會活動分前、後兩期,1904年起,激烈宣傳革命,宗旨著重“反滿”,有著比較濃重的漢族傳統民族思想色彩;活動主要放在與祕密會黨和新軍的聯絡上。徐錫麟聯絡閩浙會黨;陶成章則“與三合會、哥老會、大刀會諸頭目相結納”,“颺子江流域,無不在其勢力範圍內”。秋瑾自日本回國後,在紹興設立光復會祕密機關,以大通學堂爲掩護,設體育專修科,召集金、衢、嚴、處、紹各府及嵊縣會黨骨幹爲學堂學生,朝夕訓練,內分八軍,“以光復漢室,大振國權字別之”,“並與趙聲、陈其美、黃郛等人遙通消息”。
光復會的宗旨與1905年成立的中國同盟會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內容十分相近,說明兩者在反滿的立場上是一致的。“光復、同盟,前後離合不一,宗旨固無大異,皆以種族革命爲務”,因而在同盟會成立時,在日本東京的部分光復會員加入了同盟會。
同盟會的政綱中還有“平均地權,創立民國”的內容,這是同盟會不同於舊式會黨,成爲具有近代政團性質的關鍵。以孫文爲首的革命黨人,主張推翻清朝統治後,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在這一點上,光復會不表贊同。光復會主張恢復漢室,建立漢人統治的政權,徐錫麟、陶成章乃至章太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帝王思想。陶成章就說過:“革命就是造反,……改朝換代”。章太炎在《代議然否論》中認爲“帝王一人秉政,優於立憲,沒有什麼不好”。在革命宗旨的問題上,光復會與同盟會存在著嚴重分歧和對立。
此外,在革命運作的方式上,光復會主張“在宣傳革命之外,主要在於革命之力行及實施”,在“用暴力取得政權後,才能實施民主政治”;認爲“同盟會雖也重視武裝革命,但其領導居國外爲多,宣傳因之多於力行”,對此不表贊同。由於與同盟會宗旨異趣,“彌隙難縫”,不久光復會部分會員就退出了同盟會,仍以光復會的名義獨自進行活動。
1907年,會員徐錫麟發動安慶起義,失敗犧牲。同年秋,秋瑾在紹興大通學堂謀響應安慶起義,被捕就義。
次年,會員熊成基在安慶發動嶽王會起義失敗。
1910年2月,光復會在日本東京重建,章炳麟爲會長,陶成章爲副會長,魏蘭、李燮和等在南洋組織光復會南洋總部,代行東京總部職權,光復會後期活動開始。陶成章在爪哇、新加坡等地立報館,辦雜誌,廣泛“聯絡同志”,發展會員,在一些城市和地區設立分會,開展活動,與同盟會爭搶地盤、爭奪僑民,甚至詆毀孫文。
然而,重建的光復會在政治上的准備並不充分,沒有獨立提出完整的政綱,加上組織軟弱渙散,在東南亞一帶的分裂行爲,嚴重削弱了革命內部的團結,影響它深入開展反清革命鬥爭。
1911年,該會成員浙江新軍二十一鎮八十一標標統朱瑞組織浙軍,自任總司令;李燮和任昊淞光復軍總司令;許雪秋、陳芸生任廣東民軍司令,響應武昌起義。
1912年1月3日,章炳麟在上海另組中華民國聯合會。1月14日,陶成章在上海被蔣中正刺殺,該會遂解體。
歷史影響:
光復會在清末存在了 8年,從它8年的鬥爭歷史來看,它無愧爲清末著名的革命團體。其宗旨雖有缺陷,但始終以推翻滿族建立的封建統治爲己任;其領導人如徐錫麟、秋瑾、陶成章等的鬥爭活動雖存在一些不足,但大節無虧,爲了推翻封建統治他們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因而他們是愛國者。和所有爲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作出犧牲和貢獻的團體一樣,光復會亦將永載中華民族的史冊,爲後人所肯定。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中文百科在線)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