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沙灘紅樓
沙灘紅樓
時間
1918年08月
地點
北京
相關人物
蔡元培
、
陳獨秀
、夏元瑮、
胡適
、
李大釗
、魯迅、
劉半農
、
梁漱溟
、
李四光
、
王星拱
、顏任光、鍾觀光、
任鴻雋
、
李書華
、
丁西林
、
馬寅初
、
陶孟和
、陳啟修、王世傑、黃節、吳梅、
劉文典
、
陳垣
、馬裕藻、
沈兼士
、
朱希祖
、
馬衡
、康心孚、
辜鴻銘
、
劉師培
、
黃侃
、杜威、
羅素
、班樂衛、普朗克、
徐悲鴻
、陳石曾、蕭友梅、
錢玄同
、
毛澤東
、
鄧中夏
、李苦禪、
司徒雷登
、侯仁之、孫道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紅樓位於東城區沙灘北街(今五四大街)29號,為北京大學老校舍之一,也是五四運動的主要活動場所之一,俗稱「北大紅樓」或「沙灘紅樓」。
背景: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16年至1927年,這十年是北京大學校史上的一段輝煌期,「奠定了北大的傳統和精神」。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學開學,蔡元培在開學典禮上發表演說,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蔡元培主張「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循思想自由原則、取相容並包之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辭退了一批不稱職的中國、外國教師,聘請陳獨秀、夏元瑮分別出任文科、理科學長,聘請胡適、李大釗、魯迅、劉半農、梁漱溟、李四光、王星拱、顏任光、鐘觀光、任鴻雋、李書華、丁西林、馬寅初、陶孟和、陳啟修、王世傑等到校任教。
此期間在北京大學任教的著名學者還有黃節、吳梅、劉文典、陳垣、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馬衡、康心孚等;對有學術造詣、政治上守舊的辜鴻銘、劉師培、黃侃等人,蔡元培也用其所長。
蔡元培力圖將北京大學辦成以文、理兩科為重點的綜合性大學,將商科併入法科,把工科併入北洋大學。1917年,北京大學設立文、理、法三科研究所,培養研究生,這是中國高校最早的研究所。蔡元培積極開展學術交流,邀請杜威、羅素、班樂衛、普朗克等名家到北大講學。1919年,蔡元培撤銷文、理、法科,學門不再隸屬於科,並改學門為學系,設14個學系;同時廢除年級制,實施選科制,以發展學生個性,溝通文理。
1918年1月,為整飭校風,蔡元培設立了進德會。他在北大推行旁聽生制度,使北大的學術活動對社會開放。北大還創辦平民學校,為一般民眾提供教育。1918年,創立《北京大學月報》,為中國最早的大學學報。
1920年,北京大學允許3名女生進入文科旁聽,並在同年秋天正式開始招收女學生,開中國公立大學男女同校之先。蔡元培重視體育、首倡‘美育’,設立音樂研究會(後來改名為音樂傳習所)、畫法研究會,聘請徐悲鴻、劉半農、陳石曾、蕭友梅任教。他還支持學生社團活動,鼓勵學術爭鳴。
蔡元培仿效德國萊比錫大學的管理制度,在北京大學推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制度。他設立了評議會,將其作為學校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評議員由教授選出。後來,又在各學門(系)設立教授會;教授會管理學門(系)內事務,有較大的自主權。教授會主任由教授互選,教授、講師,中國教員和國外教員都是教授會的會員。隨後又設立北京大學行政會議、教務會議、總務處。
至1920年9月,北京大學教授治校的管理體制已經基本成熟。蔡元培宣導教育獨立,認為官僚政客不應干涉教育,為此幾次辭去北京大學校長職務。
Top
發生過程:
1916年6月,北京大學向比利時儀品公司貸款20萬元,開始在沙灘北街(即現五四大街)建造宿舍樓。1918年8月該樓落成,整座建築通體由紅磚砌成,紅瓦鋪頂,故稱「紅樓」。
該樓坐北朝南,平面呈工字形,地上四層,地下一層,東西面闊100米,主樓進深14米,東西翼樓南北長各為34.34米,總面積10000平方米。紅樓落成後,並未用作宿舍樓,而是用作北京大學校部、圖書館、第一院(即文科)校舍。佈局如下:
地下室:印刷廠;設有排字間、校對室、印刷車間。
一層:圖書館(1918年10月遷入紅樓);設有圖書館主任室、登錄室、編目室、報刊閱覽室、書庫等等。
二層:校內行政部門和大教室;設有蔡元培校長辦公室、文科學長室、各系教授會、教務處、總務處等等。
三層、四層:教室;設有教授休息室、學生飲水室。
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等人先後在此任教任職。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毛澤東曾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助理員,主要在紅樓內工作。
1919年,北京大學成為五四運動重要策源地,紅樓及其北面的操場(後來被稱為「民主廣場」)是主要活動場所,五四運動大遊行便是從北面的操場開始的。此後,紅樓北面的廣場多次成為北京學生進行革命運動的集合地點。
五四運動後,李大釗、鄧中夏等人在紅樓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前身之一。在李大釗領導下,1920年10月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並著手成立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1920年11月初,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大學紅樓舉行。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至1943年,日軍佔領北平時期,此地設有日軍中國駐屯軍憲兵隊司令部、日本憲兵隊本部、特設北京憲兵隊總部、日本憲兵隊置留所等軍、憲、特務機構,地下室曾用作囚禁中國愛國人士的監獄。
1939年,國畫大師李苦禪就在紅樓關押並慘遭折磨。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這裡審訊過燕京大學校務長司徒雷登,還有一批燕大師生曾被關押在這裡,其中包括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著名演員孫道臨等。
歷史影響:
深厚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淵源,使「北大紅樓」歷經時代變遷而始終令人矚目,它已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即將走過百年歲月的「北大紅樓」與北大學子朝夕相處,不僅是年輕人,也是北京人乃至全中國人的精神象徵和堡壘。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百度百科、人民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