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糜,字希疆,讀書時改名洪騂,後改名適,字適之,曾用筆名期自勝生、希疆、鐵兒、天風、藏暉等,祖籍安徽績溪,民初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校長、中研院院長、駐美大使等職。胡適出生於上海,年幼時曾至臺灣依靠父親,1895年回安徽績溪入私塾,1904年入上海梅溪學堂,次年轉入證衷學堂,後再入私立中國公學、競業學會等。1908年畢業後先後擔任中國新公學和華童公學教員,1910年以庚款公費生赴美國留學,入康乃爾大學。1912年由農科轉入文科,1914年畢業,獲文學士學位後留校研究哲學;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杜威(John Dewey),1917年獲博士學位,同年7月返國,任北京大學教授。

胡適在任教期間,先後主辦《每周評論》、《努力周報》、北大《圖書季刊》等刊物,並參加新青年社。1922年任北大文學部長、教務長等,並與徐志摩等組織新月社。1926年胡適出國考察,次年返國,與徐志摩等在上海開辦新月書店,並因參加了蔣中正與宋美齡婚禮而認識兩人。1928年胡適任私立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學院院長,1931年回任國立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教育系主任,並辭中國公學校長職,重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1932年胡適與丁文江等創辦《獨立評論》周刊,一面投入學術研究,一面對政治現況提出批判。

1938年胡適出任駐美大使,試圖以其美國經驗爭取美方支持抗戰;1942年辭職,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顧問,並在哈佛大學短暫講學。1945年胡適出任中國出席聯合國大會代表,戰後重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1946年當選為制憲及行憲國民代表大會代表,並為主席團成員。1948年3月,胡適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12月離開北平。1949年赴美,長期留居美國,曾於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等校任職。1954年胡適掛名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8年返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並擔任《自由中國》雜誌發行人,1959年又兼任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主席,曾因涉入雷震案而遭波及。1962年2月24日胡適病逝於臺北。著有《嘗試集》、《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胡適文存》、《藏暉室劄記》、《四十自述》、《胡適選集》、《胡適手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