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觀察雜誌
觀察雜誌
時間
1946年09月01日 ~ 1950年05月
地點
上海、北京
相關人物
儲安平
、
胡適
、
卞之琳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觀察》是一份曾在中國影響巨大的周刊,主編是儲安平,1946年9月1日創刊於上海,該刊物在1940年代成為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最重要論壇,曾被譽為「高級言論刊物」。
1948年12月24日被中華民國政府查封,共出5卷18期。《觀察》是宣傳「第三條道路」的代表性刊物,是當時中國進步民主運動的一面重要旗幟。《觀察》的被查封,標誌著近代中國自由主義悲歌啼鳴至此,標誌著近代中國一些民主人士希望在中國實行西方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制度(被稱為第三條道路)的徹底破滅。
1949年11月1日,由於胡喬木的支持,《觀察》在北京復刊,改為半月刊,登載了許多歌頌新政權的文章。不久即於1950年5月停刊。
2013年9月10日由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創辦的《觀察》(The Observer)雜誌,與本雜誌沒有關係。
事件背景:
《觀察》的誕生與《客觀》的影響頗有關聯,儲安平回憶:「在《客觀》出版的時候,我們獲得各方面的鼓勵。特別是許多前輩,他們都是自由思想而保持超然地位的學人,他們鼓勵我們繼續在這一方面努力。許多朋友和讀者也一致惋惜《客觀》的夭折,希望我們繼續努力。在這種鼓勵下,我們漸漸計劃自己來辦一個刊物——不僅刊物的立場、態度、水準等,能符合我們的理想,並且這個刊物機構在辦事上也能多少貫徹我們的精神。」
1946年1月6日,在重慶召開了《觀察》第一次發起人會議,決定了刊物的名稱、緣起和征股簡約。同年9月1日,在上海創刊,16開本,每期約6萬字,作為時政性政論雜誌,其主要內容是議論政事、宣傳自由民主。 雜誌封面的英文是:INDEPENDENCE(獨立)、NON-PARTY(無黨無派)、THE OBSERVER(觀察)—這是《觀察》的基本立場,「民主」、「自由」、「進步」、「理性」、「公平」、「獨立」、「建設」、「客觀」是該刊物的的「基本原則和主張」
Top
發生過程:
《觀察》聚集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中最「星光燦爛」的一群人:曹禺、胡適、卞之琳、周子亞、宗白華、吳晗、季羨林、柳無忌、馬寅初、梁實秋、馮友蘭、傅雷、費孝通、朱自清、錢鍾書等。《觀察》是當時中國進步民主運動的一面重要旗幟,影響極大。
後來《觀察》的發行量攀升至105000份,在全國許多地區(包括台灣)都有航空版。費孝通曾有言「《觀察》及時提供了論壇,一時風行全國。現在五六十歲的知識分子很少不曾是《觀察》的讀者。」國民政府的不少高級官員如孫科等都是《觀察》的讀者。
《觀察》多次登載批評國民政府的文章,比如1947年10月25日儲安平撰文的《評蒲特立的偏私的、不健康的訪華報導》。同時也同情學生運動,如發表的《大局浮動,學潮如火》。在《文匯報》、《新民晚報》和《聯合晚報》被淞滬警備司令部查封後,儲安平寫下《論文匯·新民·聯合三家報被封及大公報在這次學潮中所表示的態度》,對當局破壞言論自由表示不滿和抗議。
1947年10月間,國統區物價飛漲,紙價上漲尤為嚴重,使得《觀察》等期刊經營困難重重。同年10月24日,國民政府行政院臨時議會通過《出版法修正草案》,欲以行政手段干預出版,儲安平除邀請韓德培從政治法律角度加以評析外,親自撰寫文章《評〈出版法修正草案〉》,從條文本身加以批評。
1948年7月,南京《新民報》遭到「永久停刊」處罰,一時間坊間傳言《觀察》也即將被封。對此儲安平發表文章《政府利刃,指向〈觀察〉》,對國民政府加緊言論管制表示不滿。1948年12月蔣中正親自下令政府查封《觀察》,並逮捕《觀察》工作人員。12月24日,政府查封《觀察》。這次查封的直接原因是當年11月27日《觀察》刊出的軍事通訊《徐淮戰局的變化》,該文的特約記者遭追捕。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觀察》事件。
此後,民主運動的先驅、五四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著名的「救國會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時親自出面,以自己的影響力給當局施壓。多方奔走並於次年2月親自擔保和營救了包括美術家朱宣咸在內的數位《觀察》進步人士出獄。
1949年11月1日,由於胡喬木的支持,《觀察》在北京復刊,改為半月刊,登載了許多歌頌新政權的文章。不久即於1950年5月停刊。
1950年,該刊更名《新觀察》,為文藝性的綜合月刊,由中國作家協會領導,主編戈揚。
歷史影響:
《觀察》創刊號起,「撰稿人」為其重要元元素,而這是一直列名於《觀察》封面下方「撰稿人」欄內的一批人士的稱謂。是《觀察》的一個特定稱謂,不是每個給《觀察》寫過稿的人均為「撰稿人」。儲安平在《辛勤·忍耐·向前——本刊的誕生·半年來的本刊》 一文中稱「撰稿人」與《觀察》雜誌,需「共同為國家的福利努力」,且「使本刊的撰稿人在精神上能和本刊發生更關切的感情。」
不過,1957年中共的反右運動中,有包括儲安平在內的許多「撰稿人」被劃為「右派」,遭到政治迫害。
另外,與《觀察》周刊同期發行有觀察叢書,對當時中國人民影響巨大,包括:
張東蓀,《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
潘光旦,《政學罪言》
吳恩裕,《唯物史觀精義》
費孝通,《鄉土中國》
吳世昌,《中國文化與現代化》
儲安平,《英人·法人·中國人》
朱自清,《論雅俗共貪》
何永信,《中國在戥星上》
費孝通,《鄉土重建》
蕭乾,《紅毛長談》
樊弘,《兩條路》
費孝通、吳晗等,《皇權與紳權》
王力,《龍蟲並雕齋瑣語》
周東郊,《新疆十年》
潘光旦,《優生原理》
儲安平,《英國採風錄》
Top
回上一層